零零电子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43章 灭明之战快不得

第343章 灭明之战快不得


第345章  灭明之战快不得

    很快,回到驻地后的余承业便写了一封详细的呈报文书,将此事一一写明,命人快马送往了昆明的李自成处。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李自成,早已不在昆明。

    就在御医们忙著制备牛痘疫苗时,李自成已经奉命返回了成都。

    不止是他,贵州的邵勇,保宁府的柱子、夔州府的李老歪等几位主将,近期都被召回了成都。

    这自然是江瀚的意思。

    对外,他说是上元佳节将至,特召诸位在外征战、镇守的将领回川,共度佳节,以示恩宠。

    但实际上,却有一场重要的军政大会正等著他们。

    汉王府,承运殿。

    殿内数个大铜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气,暖意融融。

    川中的一众主要文武齐聚殿内,正互相拱手寒暄,气氛轻松热闹。

    「王上驾到!」

    随著内侍一声清越悠长的高呼,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大殿后方。

    在侍卫和内侍的簇拥下,江瀚缓步走出,登上丹陛,四平八稳地坐在了王座之上。

    殿内文武随即躬身拱手,「臣等参见汉王!」

    江瀚微微颔首,扫过殿内群臣:

    「免礼。」

    「这次召诸位回成都,除了共度上元佳节外,还有要事相商。」

    「想必你们也已有所预料,如今云南战事已毕,三省底定,接下来便要考虑下一步方略了。」

    「是出兵逐鹿中原,还是先偃武修,专梳理内政。」

    「该是怎么个章程,今天好好议一议吧。」

    听了这话,殿内一众官员,尤其是武将们,眼前顿时一亮,精神大振。

    王上如此兴师动众,果然是为了此事!

    终于要打出四川了,他们在西南的山沟里憋了太久,无比渴望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建功立业。

    江瀚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笑了笑:

    「看来你们是等候多时了,既然如此,那就都说说吧。」

    「如果下步要用兵,应该怎么办。」

    「邵勇,你先说。」

    被点到名的邵勇立刻出列,躬身道:

    「回王上,末将以为,我军当沿长江顺流而下,先取湖广。」

    「我军占据长江上游,有地利之便,顺流而下,可以直捣湖腹。」

    「占据湖广,便可控扼长江中游,切断明廷通过长江水路联系江南财赋之地的通道;」

    「同时,以此为基地,便可北慑中原,东进江南,南控两广,占据天下中枢之位!「

    话音刚落,一旁的赵胜却提出了异议:

    「邵总兵所,从军事度看,并太错漏。」

    「但问题是,如今的湖广、河南一带,已经沦为了各方势力混战的主要战场。「

    「以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为首的十几家义军,在官军的追剿下,正于两省之间来回流窜。」

    「而官兵的德行,想必诸位也清楚,每到一地,往往比流寇劫掠更甚,搞得处处民不聊生。」

    「加之今年湖、河南旱灾、蝗灾交替,可谓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一旦我军此时出川,进入这片区域,很可能面临无粮可征、无饷可筹的窘境。「

    「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后勤压力巨大啊!」

    这时,夔州府的李老歪站了出来,粗声道:

    「赵主事未免太过杞人忧天。」

    「我记得咱们各地粮仓里的粮食已经堆积如山,难道还怕没饭吃?」

    「只要牢牢掌握住长江水道,凭借水运之利,从四川运粮出去,也没那么困难吧?」

    「不瞒诸位,我夔州府最近可是添了不少新船。」

    「不仅有大肚的漕船、麻秧子,连作为主力战舰的沙船、鹰船都已经备好了料,即将开工。」

    农部主事李兴怀闻言,连忙出列反驳道:

    「李将军,各地常平仓中的存粮,都是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灾荒,以及稳定民心、平抑物价的最后储备。「

    「岂可轻易动用,全部投到前线去?」

    「旦西南有变,或是收成不及预期,项刻间便会引发乱!」

    李老歪把眼睛一瞪:

    「那照你这么说,前线将的粮秣就不解决了?」

    「让兄弟们饿著肚子去打仗?」

    「不是不解决,而是要分清主次,必须优先保证内政安稳,后方无忧,前线才能顺利——」

    李兴则是寸步不让,怀据理力争。

    眼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江瀚轻轻咳嗽了一声。

    一旁的内侍立刻会意,猛地将手中的净鞭一甩,「啪!」

    随著一声脆响炸开,众人立刻噤声,纷纷闭口不言,缓缓退回班列。

    江瀚环视众人,沉声道:

    「了,再吵下去,我这承运殿快成菜市场了。」  

    「既然要谈及出川,那就不是小打小闹,动辄需要调动十万乃至数十万兵马。「

    「那么我来问你们,你们做好打这种灭国大战的准备了吗?」

    他缓缓起身,走下丹陛,来到以邵勇、李自成为首的几位将领面前,「你几个先说说,如今各自麾下,实打实的兵马有多少?」

    「能拉出去野战争锋的战兵有多少?负责屯垦、守备的民兵又有多少?」

    「都给我报个实数上来听听!」

    几人对视一眼,还是邵勇先出列应道:

    「回王上,贵州方面目前总计有三万人。」

    「其中真正可称战兵的,只有五千,剩余的都是民兵。」

    「还有部分之前随军征讨云南,顺势留在了当地驻守。」

    一旁的李自成立刻接过话头:

    「不错,云南目前兵力最多,约有五万,其中一万五千是原贵州兵马。「

    「能算战兵的,约有一万两千之数,剩下的基本都是从四川、贵州抽调过去的民兵,还有些原云南明军。「

    「另外,曹将军带领的两万中军主已经回返,不在此列。」

    曹二点点头,出列继续补充道:

    「没错。」

    「如今成都府周边,中军有三万人,其中战兵五千。」

    「骑兵现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在云贵,约五千骑兵,另一部在成都,有三千骑。」

    紧接著,柱子和李老歪也相继报出了麾下兵马。

    保宁府还是老样子,一万三千兵马,其中战兵三千,负责守备金牛、米脂、荔枝道。

    夔州府五千人,战兵两千,水军一千,主要负责沿江巡防以及筹备水师。」

    江瀚听完,心中默默统计了一遍,随后开口道:

    「你们好好算算,如今我占据西南三省之地,总兵力加起来才堪堪超过十万之数。「

    「其中能称精锐,可堪野战攻坚的战兵,更是少得可怜,满打满算只有三万余人。」

    他话锋一转,强调道:

    「虽然听起来十万大军听起来不少,但你们别忘了,新定之地,尤其是云贵,山高林密,夷情复杂。」

    「还需要留下相当一部分人马镇守,以防土司叛乱,巩固统治。」

    「四川乃根本之地,北面三条入川通道,至少需留一万人马严密布防;成都附近至少也要一万人马驻守。「

    「云贵两省,初定未久,起码需要三万以上的兵力留守弹压,清剿残余,推行政令。

    3

    「这么算下来,咱们真正能抽调出来的机动兵力,才堪堪五万人而已。」

    他目光扫过众将,抛出最后一个问题:

    「难不成你们觉得,单凭这五万马,就能灭掉拥兵数十万,幅员万里的明朝?」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而李自成更是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出列附和道:

    「王上所言极是。」

    「就以云南来讲,虽然打掉了沙定洲,各路土司明面上也都递了降表,但暗中的麻烦其实不少,还需要兵力震慑。」

    说著,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公文,双手呈递给江瀚。

    「这是余承业刚从邓川发来的急报。」

    江瀚接过信纸,有些诧异:

    「余承业?「

    「那小子不是在协助御医制备牛痘吗?」

    李自成回道:

    「说是王上您派去的御医杨嘉被生番抓了,他刚救回来。

    「这些夷人时常下山掳掠人口,气焰十分嚣张,他才特地发文请示,想要带兵清剿,以绝后患。」

    江瀚打开信件,快速扫了一遍,眉头微皱:

    「杨嘉——这人我倒有些印象,思维缜密,是个可造之材。」

    「他不好好在村里制备牛痘,跑到深老林里干什么?」

    李自成叹了口气,补充道:

    「据杨嘉本人所述,他是在与当地草医交流时,发现了一种治疗跌打损伤和刀剑创口的秘方。「

    「为了凑齐方子里的药材,他才进山去采药,结果却被生番掳了去。」

    江瀚一听「治疗外伤的秘方」,心中不由一动,追问道:

    「是什么秘方?」

    「难不成是云南白药?」

    李自成闻言一怔,挠了挠头:

    「具体还真不太清楚,好像是以什么三七、重楼等制成的。」

    「那杨嘉说是去苍采什么「雪上枝蒿』,结果才被掳了去。」

    「听报信的人说,找到他时,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只裹了两张兽皮,还带著脚镣。」

    「要是再晚上两天,恐怕就要冻死在牲口棚了。」

    江瀚一听,心中暗自思忖,三七、重楼—好像云南白药就是这几味药材吧。

    难不成还真让杨嘉给找著了?

    他将公文传阅下去,同时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哼,野人就是野人,不服王化、凶顽成性。」  

    「依我看,是该派兵好好清剿几遍。」

    「不仅要扫平这些害人的寨子,更要仔细搜寻,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被掳的奴隶。」

    「除了云南、贵州境内也要并纳清剿范围,保障百姓身安全。」

    「由此可见,云贵等地,还是需要驻扎相当兵力以维持秩序,推行教化。」

    「这些兵马,短期内是动不了的。「

    江瀚背著手,又缓缓登上丹陛,重新落座。

    「要我说,这灭明之战,急不得,更快不得。」

    他伸出两根手指,「先点,咱们兵马不,需要扩军。」

    「没有足够的兵力,一切都是空谈。」

    「其次,咱们的目标,并不能只盯著区区一个湖广。」

    「汉中要打,陕西要打,尤其是西,必须拿下!」

    在江瀚的战略规划中,山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地理上看,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高峻,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也是俯瞰中原、屏障关中的战略要地。

    从全局战略上来看,占据山西后,往西可屏障关中,东出可虎视京畿,南下可压制河南。

    出太行山井陉、滏口陉等孔道,便可直接进入北直隶,威胁大明京师。

    所谓可谓天下形胜,莫重于山西。

    而想要完成这一战略构想,至少还需要十五万大军,而且必须是实打实的精锐战兵。

    东出湖广,极有可能会出现大决战的场面。

    要知道现在已经到了崇祯十一年,大明上下的天灾愈演愈烈,大崩溃即将来临。

    湖广一带由于水系发达,旱灾还能抵御一二,所以一直是核心的产粮区。

    要是自己出兵湖广,断绝漕运,朱由检很可能会纠集大军和他拼命。

    听了江瀚的担忧,在场的众臣有些不解:

    「王上,提前打大决战还不好?」

    「首战即决战,一鼓作气将明廷的部队给吃光,其余州县不就望风而降了吗?」

    江瀚摆摆手,一脸凝重:

    「想要口气打光明军,可没那么简单。」

    「你们别忘了,在辽东还有伙真,也在虎视眈眈地盯著中原。」

    「如果咱们和官军血拼场,那女真人可就无所畏惧了。」

    「而且我提醒诸位,必须考虑到一种最坏的情况。」

    「万一,我是说万一,明廷顶不住压力,和女真人联手来个联虏平寇怎么办?「

    听了这话,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不少人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赵胜忍不住站出来,质疑道:

    「王上是不是太过谨慎了?」

    「那女真乃是关外异族,与我华夏衣冠不同,礼俗迥异。」

    「难不成还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题,做出这等引狼入室之举?「

    江瀚冷哼一声,语气中带著一丝嘲讽:

    「纵观历史,这种为了己私利罔顾义之还少吗?」

    「就说那西晋八王之乱,诸王争相引匈奴、鲜卑等胡骑为助,最终导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哪里还会管你是不是异族?」

    「只要能保住他们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即便是引异族为援,甚至是屈膝奉迎,他们也在所不惜!」

    「你们想想,咱们在西南推行的惩戒贪官、追赃助饷、均田分地等政策,哪一样不是朝著这帮人的命根子上去的?「

    「有句话叫做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他们为了反扑,什么事做不出来?」

    他深吸一口气,强调道: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汉军就要先面对体量庞大的明军,以及战斗力强悍的女真铁骑。」

    「明军本就战力不差,再加上数万女真铁骑入关南下,咱们能不能挡得住?」

    这番分析,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打在在场的一众文武心上。

    殿内顿时一片沉默,方才主张提前决战的将领们也陷入了沉思。

    是啊,明廷虽然已经是摇摇欲坠,但好歹破船还有三分钉。

    打完了大明的野战部队,接著又要面对数万控弦之土,到底能不能顶住?

    赵胜深吸一口气,躬身道:

    「是臣思虑不周。」

    「那,依王上之见,该当如何?」

    江瀚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道:

    「打,肯定是要打的。」

    「但在此之前,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没有二十万披甲执锐的精锐战兵,没有足够支撑大战的钱粮储备,不可轻启战端。」'

    「有万部队,再配上民兵协从,我才好兵分两路,南北呼应。」

    「路出汉中,入陕西,夺西,占据有利地形;」

    「另路则沿江东下,稳扎稳打,逐步蚕食湖,切断明廷依赖的漕运命脉。」」如此,天下可定!」


  (https://www.635book.com/dzs/75192/6748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