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 第221章 老朱:年轻人,总是需要历练的!【

第221章 老朱:年轻人,总是需要历练的!【


第221章  老朱:年轻人,总是需要历练的!【求月票】

    华盖殿内,烛火将老朱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蒋𤩽垂首禀报著张飙离京后的动向:

    「皇上,张飙拿了追加的经费后,其手下周通、李桂等人,近日在京城各处颇为活跃。」

    「他们不仅大肆招揽眼线,收买所谓『证人』,还与漕运衙门发生数起口角、冲突,动静不小。」

    「看其架势,确是要在漕运及关联藩王之事上大做文章。」

    老朱听著,鼻腔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哼,手指无意识地敲著御案。

    【拿了钱,倒是知道卖力气『演』给咱看了。】

    【也好,就让他在漕运那潭浑水里扑腾,吸引住那些人的目光。】

    他自然看得出张飙这番『大张旗鼓』有表演的成分,但他乐见其成。

    因为不止张飙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其实也在这样做。

    他明面上让张飙去吸引火力,暗地里则让锦衣卫去调查张飙查到的线索。

    毕竟锦衣卫权力更大,查得更深。

    如此一来,张飙反贪搞到的钱,他能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也方便给张飙一锅端了。

    但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张飙根本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去彻查漕运贪腐案。

    不仅是他,就连跟著张飙一起去的宋忠,都还没发现张飙的真实目的。

    也就是说,君臣俩都在玩『灯下黑』。

    就看谁更黑。

    「由他去折腾。告诉宋忠,给咱看紧他。咱倒要看看,他能给咱演出什么花样来。」

    老朱语气平淡,带著一丝『掌控全局』的漠然。

    「是。」

    蒋𤩽应下,随即话锋一转,脸色凝重了几分:「皇上,开封周王府那边……调查遇到了阻碍。」

    「讲。」

    「如今,所有指向『红铅丹』泄露,及漕运贪腐的线索,经过几次转折,最终……都隐隐指向了周王世子,朱有炖。」

    蒋𤩽的声音带著一丝迟疑:

    「而且,那个关键的刘典簿,昨日被发现死在了世子书房外的耳房里,初步勘验是……悬梁自尽,留有遗书,言称愧对世子,以死谢罪。」

    「砰——!」

    老朱猛地一拍桌子,眼中怒火喷薄:

    「自尽?谢罪?放他娘的狗屁!这是杀人灭口!栽赃嫁祸!朱有爋那个小畜生,手段倒是狠辣!」

    他一听就洞察了背后真相。

    因为这样的套路太次了,对他朱元璋来说,就跟小孩子玩家家一样。

    他气得胸口起伏,没想到自己这个孙子为了脱罪,竟能做出陷害兄长这等毒辣之事来。

    「李墨那边呢?」

    老朱强压怒火问道:「醒了吗?」

    「回皇上,李御史伤势过重,尚未苏醒,御医说……还需些时日。」蒋𤩽回道。

    老朱眼神阴鸷,沉默了片刻,忽然,他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

    「既然所有证据都『指向』世子,那咱就顺了他们的意!」

    「传旨!周王世子朱有炖,涉嫌勾结外官,贪墨漕粮,纵容下属,致使要犯『自尽』,即日起革去世子封号,收押候审!」

    蒋𤩽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立刻明白了老朱的用意。

    这是要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那……由谁暂代周王府事?」蒋𤩽小心问道。

    「就让朱有爋暂代!」

    老朱毫不犹豫的说道。

    【你不是想把脏水泼给世子朱有炖,搅浑水吗?咱就顺了你的意,把朱有炖拿下!】

    【但咱偏不让你们如愿以偿地让封地陷入混乱,而是让那个有问题的朱有爋上来暂管!】

    【他朱有爋若真是幕后黑手的人,骤然获得权力,要么会得意忘形露出马脚,要么会被幕后黑手更加紧密地控制甚至……在失去利用价值后被『抛弃』。】

    【他朱有爋若无辜,也能借此机会观察其行为。】

    老朱眼中寒光一闪:「那个小畜生不是想当世子吗?咱就给他这个机会!看看他能不能坐得稳!」

    「皇爷圣明!此计甚妙!」

    蒋𤩽由衷赞道,这一手反客为主,简直绝了。

    处理完周王府的糟心事,老朱揉了揉眉心,语气转冷:「吕氏那边,查得如何了?」

    提到吕氏,蒋𤩽精神一振,压低声音道:

    「回皇上,按照您的吩咐,排查洪武十五年、洪武二十五年,太子和皇长孙出巡,太子视察陕西前后东宫『无关紧要』之人,确有发现!」

    「哦?」

    老朱眼睛一眯:「说来听听!」

    「是!」

    蒋𤩽详细禀报导:

    「臣等排查了洪武十五年的线索,吕妃并无实质性的问题,除了『建议』太子殿下出巡散心,并无其他异常。」  

    「但洪武十六年,却有蹊跷。」

    「当年吕妃被扶正后的首个生辰,傅友文曾以恭贺为由,进献一尊羊脂玉观音。」

    「此事在张飙审计帐目时曾有记录,但未深究。」

    「臣等重新梳理旧档,发现约半年后,一名负责清扫吕妃库房的宫女,因『失手』打碎此玉观音,惊恐投井自尽。当时只作意外处理。」

    老朱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玉观音……」

    蒋𤩽继续道:「臣寻访当年处理玉观音残骸的旧宫人,有一老宦官隐约记得,清理碎片时,曾见观音底座空心处,有些许红色粉末残留,类似……香灰。」

    「但他记得,吕妃从未供奉过这尊玉观音,不应该残留香灰才对。」

    「香灰?香灰?!」

    老朱猛地站起身,眼中爆射出骇人的精光。

    他瞬间联想到吕氏曾在朱标患病期间,长期为朱标亲手调制『安神香』。

    当初调查太子朱标之死、陕西贪腐、红铅仙丹案,还有那个铁盒提供的『东宫用度异常』时,他就怀疑过吕氏有问题,甚至让吕氏也给他调制『安神香』。

    但吕氏后来的表现,证明其没有问题,他也觉得吕氏没理由害朱标,便洗脱了其嫌疑。

    可现在听到蒋𤩽的调查,他才骤然发现,吕氏确实没有害朱标的理由,但她有害朱雄英的理由。

    「呵……呵呵……」

    老朱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低笑,脸上肌肉扭曲,充满了刻骨的恨意:

    「好个毒妇!好个傅友文!原来根子在这里!」

    那玉观音根本不是什么寿礼,而是传递消息的『容器』。

    傅友文通过这种方式,或者说,有人利用傅友文,通过这种方式与吕氏联系,香灰可能是两人辨认身份的关键。

    因为吕氏是调香高手,她能辨别哪些『香灰』是自己的。

    想通了这一点,一股锥心刺骨的寒意和滔天的杀意瞬间席卷了老朱全身。

    他几乎要控制不住,立刻下令将吕氏锁拿严刑拷问。

    但他强行忍住了。

    「可能确定?」老朱声音嘶哑地追问。

    蒋𤩽摇头:「年代久远,实物已毁,仅凭宫人记忆,难以作为铁证。」

    「且傅友文已死,吕妃亦可狡辩乃他人栽赃。臣推测,玉观音内,恐有密信之类的东西,但已无从查证。」

    老朱脸色阴沉如水,在殿内来回踱步。

    光凭这点模糊的线索,确实动不了如今地位稳固、且有皇孙朱允炆的吕氏。

    忽然,他停下脚步,看向蒋𤩽:「你的意思呢?」

    蒋𤩽眼中闪过一丝狠辣,躬身道:「皇上,既然证据难寻,不如……打草惊蛇!」

    「哦?」

    「臣以为,明面上的线索几乎没有了,不妨反其道而行。让鱼饵自己上钩。」

    「怎么做,你直接说。」

    老朱平静地吩咐道。

    蒋𤩽斟酌了一下,接著道:

    「臣的想法是,在市井悄然放出风声,就说有宵小妄图污蔑吕妃娘娘曾与逆臣傅友文勾结,以邪香谋害……谋害已故皇长孙!」

    「此消息务必模糊,来源不明。」

    老朱眼神一动:「继续说。」

    「消息放出后,锦衣卫立刻以雷霆手段,高调抓捕几名『造谣者』,并公开宣称此乃无稽之谈,皇上坚信吕妃清白,再有敢议论皇室、诋毁太子遗孀者,严惩不贷!」

    「以此平息谣言。」

    老朱瞬间就明白了蒋𤩽的算计:

    「你是想……明著镇压,暗地里观察?看谁会跳出来关心这谣言,谁会急著跟吕氏撇清关系,或者……谁会试图联系她?」

    「皇上圣明!」

    蒋𤩽道:「若吕妃果真心中有鬼,或其同党尚在,闻此风声,必会有所动作!」

    「只要他们一动,就不怕抓不到尾巴!」

    老朱思忖片刻,眼中厉色一闪而过。

    吕氏毕竟是太子遗孀,朱允炆的生母,若无确凿证据,动她牵涉太大。

    蒋𤩽此计,虽有些冒险,但确是当前打破僵局的最好办法。

    「准了!」

    老朱斩钉截铁道:「就按你说的办!消息要放得巧妙,镇压要做得逼真!」

    「给咱把眼睛擦亮了,看看这潭死水下,到底藏著些什么牛鬼蛇神!」

    「臣,遵旨!」

    「还有!」

    老朱沉吟了一下,然后继续道:

    「下个月初五是雄英的忌辰,让你的人看清楚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臣明白。」

    蒋𤩽恭敬行礼,眼中闪烁著猎人般的光芒,然后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大殿。

    老朱独自站在殿中,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脸上如同覆盖了一层寒霜。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忽地朝殿外喊了一句:「云明,去将无舌找来!」

    「诺!」

    云明应诺一声,隐隐感觉有种莫名的危机感,但还是很快将无舌找了过来。  

    「奴婢.参见皇爷。」

    老朱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云明和无舌。

    他靠在龙椅上,半阖著眼,手指习惯性地敲击著扶手,看似随意地问道:

    「说吧,允炆今日在盛典上,都见了哪些人?谈了些什么?一五一十,给咱讲清楚,不许遗漏。」

    无舌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但他声音却清晰平稳,将朱允炆如何偶遇胡广、杨士奇、解缙、杨荣,以及最后与方孝孺在竹林凉亭内长时间密谈的情形,详详细细地禀报了上来。

    甚至连朱允炆与每个人交谈时的神态、语气,以及对方的大致反应,都描述得颇为详尽。

    老朱静静地听著,脸上看不出喜怒。

    当听到朱允炆与胡广、杨士奇等人只是泛泛而谈,并未深交时,他微微颔首。

    当听到朱允炆与解缙谈论诗词,见解缙狂态,最后不欢而散时,他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弯了一下。

    当听到朱允炆与杨荣互相试探,言语机锋,最终各自保留时,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最后,当听到朱允炆与方孝孺在凉亭内,从经义时局谈到朝中奸佞,最后更是涉及『国本』、『储位』,以及方孝孺那石破天惊的『便是诛我十族,又何惧之有』的言论,以及朱允炆惶恐劝阻、仓皇离去的表现时……

    老朱敲击扶手的手指,骤然停了下来。

    殿内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无舌伏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觉得无形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下。

    良久,老朱才缓缓睁开眼,目光深邃如寒潭,看不清底。

    「方孝孺……十族何惧……」

    他低声重复著这几个字,语气平淡,却让旁边的云明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好一个方孝孺!好大的气性!好硬的骨头!】

    【为了他心中的『正道』,为了允炆的『名分』,连诛十族都不怕?】

    【此人之刚直,近乎迂腐!用之可为直臣,可镇朝纲,但若用之不当,亦是取祸之道!】

    老朱对方孝孺其人,是了解的。

    学问渊博,品性刚直,名望也高,是他为未来储君预备的肱骨之臣人选之一。

    但他也深知,现在的方孝孺,锐气太盛,棱角太多,缺乏历练和打磨,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虽是好料,却容易伤人伤己。

    直接放到高位,绝非好事。

    但是……

    老朱的思绪飞快转动。

    刘三吾被逼致仕后,朝中的文官集团,尤其是清流一脉,确实有些群龙无首。

    上次欲立允炆为皇太孙,朝堂上响应者寥寥,远不如刘三吾在时那般『众望所归』,这让他这个皇帝面上无光,也深感对文官体系的掌控需要新的支点。

    方孝孺,恰在此时出现了。

    以其在士林中的声望和这股不惜身的刚烈,若能为他所用。

    说不定,其在『文学盛典』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公开支持、拥立允炆,能极大地影响舆论,凝聚文官之心,造成一种『天命所归』、『士林共推』的声势!

    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一个既能顺利册立储君,又能重新整合、掌控文官集团的机会!

    至于方孝孺那过于刚直、可能不听话的性子……

    老朱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用著用著,等磨平了棱角,或许可堪大用。若始终冥顽不灵……】

    【哼,咱能用他,自然也能舍弃他!『十族』?吓唬谁呢?】

    【在咱面前,是龙你得盘著,是虎你得卧著!】

    一个利用方孝孺为『立储』造势,事成之后再看情况决定是『打磨使用』还是『弃如敝履』的计划,在老朱心中迅速成型。

    「那个胡广、杨士奇、解缙、杨荣,你怎么看?」

    老朱忽然又问向无舌,语气恢复了平静。

    无舌连忙将自己观察到的,这几人的才学、性情、应对,简要评价了一番。

    老朱听完,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嗯,都是有些才气的。尤其是那个杨士奇,听著倒是个踏实做事的。」

    他心中已有计较。

    这些人,既然朱允炆都接触过了,无论深浅,也算是进入了皇家的视野。

    若在盛典中确有真才实学,他不介意破格提拔几个。

    既是为国选才,也算是给朱允炆未来铺点路,看看他识人用人的眼光如何。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要懂得分寸,知道该忠于谁。

    「云明。」

    「奴婢在。」

    「传咱的旨意给主考官员!」

    老朱沉声道:「此次『文学盛典』,务求公平公正,唯才是举!」

    「尤其是对方孝孺、胡广、杨士奇、解缙、杨荣这几人,给咱仔细考评!」

    「若其才学品行确实出众,不必拘泥常例,可直接报于咱,咱自有安排。」

    「是,皇爷。」

    云明躬身应下。

    他明白,皇上这是要借著盛典,既选拔人才,也要重点考察这几个人了,尤其是那个方孝孺。  

    老朱挥挥手,让无舌和云明都退下。

    空荡荡的大殿内,他独自沉思。

    朱允炆今日的表现,在他看来,有进步,懂得收敛,懂得寻找助力,尤其是能找到方孝孺这样的人物,说明他并非毫无心机和眼光。

    但那份刻意营造的仁厚和最后的仓皇,在他这老狐狸眼中,还是显得有些稚嫩和刻意。

    不过,无妨。

    年轻人,总是需要历练的。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为这历练,铺好道路,扫清障碍,同时,牢牢掌控著一切。

    张飙在查漕运贪腐案,牵扯多位藩王,甚至可能关乎标儿之死。

    允炆在暗中结交士林,为储位谋划。

    文官集团需要新的领袖和凝聚点。

    藩王们蠢蠢欲动,各有算计……

    这大明朝的棋盘,此刻显得格外复杂。

    但老朱坐在棋手的位置上,眼神冰冷而锐利。

    他不仅要利用张飙这把『刀』去清除腐肉,也要利用方孝孺这块『招牌』去稳定朝局,更要看著自己的孙子在这风浪中如何成长。

    所有的棋子,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下一步,该怎么走,才能让这盘棋,最终走向他想要的结果?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殿外,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熙熙攘攘的『文学盛典』现场,也看到了那隐藏在漕运贪腐背后的重重迷雾。

    「都跳出来吧……让咱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大本事……」

    老朱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深沉难测的弧度。

    「张飙,方孝孺,你们可别让咱失望啊!」

    求月票啊~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312/6761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