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搁置争议,共同发展
推荐阅读:天赋垃圾?可我武技一秒满级! 卷册龙:从获得无限宝石开始 提前通关,然后进入惊悚游戏 轮回空间,但画风不对 重生之我不想当渣男啊 真千金马甲被爆,全球都有她前任 三界都在谢我?可我在帮反派搞KPI啊 我们的崛起时代 都市鬼探传说 人生偶像剧
四楼的隔间内静得落针可闻,
即便大门敞开,也抵挡不住白日的闷热。
而场中,气氛怪异,众人面面相觑。
在场一些大人看向最前方的陆云逸,不少人眼神中闪烁着精光。
今日他们前来,本是想“化缘”,
即便无法参与商行事务,
也要加入商行后续的供应链,好歹能有个稳定赚钱的渠道。
但现在看来,分明是请君入瓮,人家早就做好了准备。
不是他们惦记着商行的钱,
而是陆云逸盯上了他们衙门的钱。
而且,这一番操作,让许多人觉得似曾相识。
有点像当初拉拢都督府和工部衙门时的情形。
就在诸位大人思绪万千之时,
坐在上首的陆云逸将这一切尽收眼底,面露微笑。
“有了成功的经验,再做类似的事就容易多了。”
商行可预见的成功,已充分证明陆云逸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还能带着大家赚钱,这正是诸位大人今日肯来的原因。
事实上,对他们而言,
赚钱的门路从不匮乏,但缺的是合法且光明正大的赚钱途径。
而“商行”就是这样的生意,
赚的钱不少还为国为民占据大义,这简直好到不能再好了。
屋内沉静了片刻,工部尚书秦逵笑呵呵地开口:
“陆大人,说说你的想法吧,
我们在朝廷任职多年,对商贾之事一知半解,你可得讲详细些。”
安静被打破,陆云逸顺势接过话茬,
看向在场诸位大人,沉声道:
“诸位大人,混凝土在工部衙门已得到初步验证,
这东西不仅能修桥铺路,还能修筑堤坝等重要工事。
但在这次的试验中,工部发现了混凝土的一个新用途。”
“新用途?”
在场众人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看着所在的房子。
陆云逸留意到他们的举动,
对这些人的敏锐嗅觉感到有些惊讶。
“诸位大人想必已有一些猜测,
还请抬头看看四周,这就是用混凝土新建的房子,
诸位不妨猜猜,修建这么大一间屋子,需要多少钱。”
屋内的气氛陡然轻松起来,
不少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不过这仅限于桌上的尚书、都督、堂官,
坐在后面的诸多主事脸色始终凝重,
手中不停地书写,做着记录,这也是他们此行跟随而来的意义。
“这么大的房舍,怎么也得上百两吧。”
耿忠率先开口,甚至还站起来仔细打量,用手捶了捶墙壁。
兵部尚书沈溍眯起眼睛,摇了摇头:
“肯定不止,混凝土是新材料,
供应紧张,必然昂贵,这屋子的坚固程度如何?”
陆云逸回答:
“比寻常土屋,坚固百倍不止。”
沈溍脸色变得凝重,
作为兵部尚书,他见识过混凝土的性能和坚固程度,便沉声道:
“说不定要三百两。”
陆云逸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在场的诸位大人,笑着直言:
“下官也不兜圈子了,
如今诸位大人看到的整个四层,总共花费八十两。”
在场气氛瞬间凝固,
诸多大人眉头紧皱,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所处的屋子。
整个四层?
如果没记错的话,除了这间屋子,还有至少三四个房间。
这么大的房子,居然只需八十两?
“当然,这是熟练工匠施工,再加上工坊的供应链优势,
才能把成本压低到这个价格。
而且下官还可以告诉诸位,
眼前这些屋子,由熟练工匠操持,工期不过三日。”
兵部尚书沈溍眉头紧锁,
他很快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两军对峙动辄数月,军士们要么挖壕沟,要么住帐篷,环境恶劣至极。
而有了这东西,临时修建一些简易房舍完全可行。
户部尚书李原名出声打断了沈溍的思绪,
他声音平和,但谁都能听出其中的异样:
“陆大人,您是想拉着我们一起建房子?”
陆云逸眼睛一亮,连忙接过话头,直言道:
“李大人所言极是,混凝土物美价廉,且极为坚固,
风吹不倒,雨淋不塌,最适合修路和建房。
而在下官看来,建房这门生意,
比商行还要赚钱无数倍,上上下下都能从中获利。”
此话一出,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他,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
李原名思索片刻,然后点了点头:
“应天也有不少工坊从事建房业务,确实非常赚钱,
但本官总觉得,用混凝土修建房舍在应天城中会显得极为怪异。
太过扎眼了,可能会引发一些变故,
百姓见了,难免会胡思乱想。”
屋内气氛有些凝重。
李原名是礼部尚书,
他认为不好的事,自然有其道理,
虽然在场一些人不明白不好在哪里。
李原名也没有藏着掖着,直言道:
“如今应天城商贸繁荣,不少商贾居住的是新建的木房子,
外观大气,尤为奢华,
可靠近城墙的百姓住的还是土房子。
朝廷只是对其外观稍加遮掩,
让它看起来没那么突兀,但差别终究存在。
这种差别对实质或许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人心的影响却很深远。
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
日子久了,难免会有人产生‘人不如我,我为何不如人’的想法,
到那时,礼乐崩坏就不远了。
混凝土修筑的房子虽好且便宜,
但在本官看来,这类房舍样式单调,只能用来遮风挡雨。
而富商权贵以及你我,会去住这等房子嘛?
住的仍是奢华而不失内敛的宅院、宽敞、舒心。
如此一来,人为地划分高低贵贱,这可不好”
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所有人的视线都在李原名身上,
他坦然自若,声音醇厚:
“现在的应天城,高低贵贱实质虽存在。
但至少放眼望去,面上过得去,宅子和屋子看起来相差不大。
而这混凝土修筑的房舍太过扎眼,一眼就能看到,
百姓住在里面固然遮风挡雨,但来到外面看到权贵所住的宅院,
岂不是在时刻提醒自己?我不如人?”
李原名滔滔不绝,但在场的大人们都听进去了。
礼部就是这样。
说能干的事不一定能干,但说不能干的事,那一定不能干。
毕竟在礼乐、人心方面,礼部最为擅长。
许多事情初期看似影响不大,但长此以往就是国朝崩坏的根源,
而礼部之所以尊贵,就在于它负责处理最为复杂的“人心”,也就是宣传工作。
陆云逸也听进去了,眉头微微皱起,
仔细思索后他确定,
李原名不是无端生事,而是在切实履行职责。
顿了顿,陆云逸沉声道:
“李大人,下官并非要在城中建房,
而是在城外的诸多村落建房,此次商行的奖项就是一种宣传。”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想起了那个“村庄重修”的奖项,
不少人面露诧异,心中震惊。
原本以为这只是商行内部的奖励,
再往远了想,是为了吸引村庄加入商行体系。
但真正目的竟然是另起炉灶?
想明白这点后,不少人看向陆云逸的眼中多了几分忌惮,
草蛇灰线、一举多得,这可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李原名陷入沉思,看向身旁的右侍郎张智,眼神中带着询问。
张智沉思片刻,轻声道:
“陆大人是想把应天八县所有村庄都建成混凝土房屋?”
陆云逸摇了摇头:
“这是个宏大目标,建房必须有钱,
可现在即便应天的诸多村庄,哪有钱?
这需要时间!
其中参与商行的诸多村庄,日后或许会有钱,
那时他们就可以整修村庄,实现居住、劳作一体化的理想场景。
按照预想,村庄之间的‘差异’会相互激励,
促使其他村庄寻找赚钱和做工的机会,
从而完成村庄的改造与重修。
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外出做工,还是开设工坊、或者与城中诸多商行合作,
都会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会有充足的资金流动。
对朝廷而言,这种场景意味着数不尽的银钱。
对诸多村落来说,日子至少能过得好一些,
房舍能得到修缮,足以遮风挡雨。
本官这些日子走访了许多村落,加上雇员们调查后发现,
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些余钱,逢年过节能买些肉食就行。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有力无处使。
缺少能让他们做工的工坊,没有适合他们干的活。”
张智面露思索,沉声发问:
“陆大人,您的意思是,以工代赈式的做工?”
陆云逸挑了挑眉,轻轻点头:
“在场诸位大人想必都知道,
无论是生产水泥还是混凝土的工坊,日后都要在整个大明铺开,
这其中涉及采砂、采石、工坊烧制、道路运输,
还会衍生出诸多衣食住行等‘生计’。
据工部初期测算,仅水泥工坊,上上下下能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就是做工机会,
至少
一千万!
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数以万万两计。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百姓不用为种地劳心劳力也能吃饱。”
话音落下,屋内安静到了极点,
在场的诸多主事发现,桌上的大人们怎么都一脸凝重。
难道他们没察觉到其中的问题吗?
不种地怎么可能吃饱?
但在场的尚书、侍郎、都督们都明白,
这并非不可能实现的壮举,
以甘薯的特性,日后真有可能做到。
但这不是重点,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最后一句话。
一千万个就业岗位,数以万万两的经济效益。
所有人都清楚,
在整个大明,能产生如此效果的,
只有一种,那就是军队。
三百万卫所兵以及常备军,关乎至少三千万人的生计,
产生的银钱何止万万两。
而如今,有人告诉他们,
混凝土工坊能让一千万人依靠其生活,
这可比宋元时期的漕运厉害多了。
屋内安静了许久,大概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李原名才缓缓开口:
“改建村庄、一起建房,是为了推广水泥、混凝土工坊?”
在场众人眉头微皱,怎么还有这一层考量?
混凝土推广之后呢?他还想做什么?
但陆云逸面色如常,轻轻点头:
“正因如此,陛下和太子殿下才准许下官开展改建村庄之事。”
李原名听后,脸色又凝重了几分,
心中思索良久,最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世间事难有万全策,能有这样的结果已实属不易,
此事还需再商议,不可贸然行事。”
话虽如此,但在场几位都督和堂官都明白,
礼部也认为此事可行。
这就足够了。
耿忠心思表露无遗,开始摩拳擦掌。
他的想法很简单,充满军伍之人的思考方式。
这世上没有十成胜率的战事,有个六七成把握就可以干了,
要是凡事都要等到万无一失,那事也别做了。
深吸了一口气,耿忠沉声开口:
“云逸啊,这事还得跟我们详细说说,本官还是有些一知半解。”
一行人连连点头,
他们听出了此事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
但具体如何实施,向来都是个大难题。
陆云逸抿了抿嘴,沉吟片刻后说道:
“事情还没有最终确定,计划书也在连夜赶制,
真正实施可能要等到商行开业,甚至村落建成之后。
不过在此之前,可以先确定框架,还是采用商行模式。
诸多衙门出些钱财,具体经营由宫中指派,
还是那个前提,各部衙门不参与经营,
若有意向,可以在稍后下发的意向书上签字,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挥了挥手,李至刚猛地站起身,
从身前厚厚的文书中抽出一部分,
交给身旁的侍从分发,同时他略显严肃地开口:
“诸位大人,今日这份文书只是意向书,不涉及具体经营和计划。
总之,信得过的可以签,有疑虑的,可以等下一次。”
话虽这么说,但在场的诸位大人可没有等下一次的想法。
作为朝廷大员,
他们太清楚先入局和后入局的差别了。
尤其是耿忠,他当年就是晚了一步,
以至于到现在都没能封上爵位,可谓是一步慢步步慢。
所以他只是匆匆一扫,很快就签上了名字。
大概是心中有了底,他看向陆云逸,问道:
“云逸啊,做这事需要多少银两?
衙门出一部分,要是不够,家中也可以出一份嘛。”
还没等陆云逸开口,沈溍就有些诧异地看过去:
“不怕亏得底儿掉?”
耿忠瞥了他一眼:
“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信不过就把兵部那份给都督府。”
此话一出,在场一众大人都微微低头,一边笑一边想。
他们偷偷瞥了陆云逸一眼,现在确实是个好时机,
真正的勋贵都在外面,
朝廷局势明朗,正是做事的时候。
陆云逸无视了他们的眼神,转而看向耿忠,沉声道:
“耿大人,在前期测算中,
重建一个村庄可能需要花费数千至上万两银子,
而新成立的建筑商行,手中至少要有十万两现银,才能运作起来。
无论是修路还是建房,这都是个垫钱生意。”
“不能先收钱再办事吗?”张铨有些疑惑。
“不行。”陆云逸果断地摇了摇头:
“村庄重建只是一些富裕村落的需求,而原本道路也勉强能用。
在没看到好处之前,他们不会花钱。
新建的建筑商行,要和应天商行一样,赔本赚吆喝。
先从与商行有商贸往来的村庄做起,
现在路不通,他们自然没钱。
但路通了,商路也就顺畅了,自然有钱偿还修路费用。
而建筑商行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先发展再掏钱。
此事的具体规划,会在后续计划书中详细说明,
到时下官会派人将计划书送到各个衙门。”
至此,众人没了多少疑虑,都签上了各自名字。
只有礼部尚书李原名仍忧心忡忡,眉头紧锁。
跟着前来的一位户部主事,在后面急得抓耳挠腮。
他心里埋怨户部的几位大人。
这么重要的钱财之事,户部怎么能不参与呢?
众人又商讨了许久,
等众人离开时,天色已经漆黑,但还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
因为不论是商行还是不远处的京兆府,
都灯火通明,照亮了道路。
李原名忧心忡忡地乘坐马车离开应天商行,
还没走到中正街,就碰到了宫中前来的太监。
“李大人,陛下请您进宫。”
李原名面色平静,轻轻点了点头:
“走吧。”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5866/6724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