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迫在眉睫
推荐阅读:满级闺蜜穿成皇帝 :全国男人任我挑! 轮回图:乱世迷踪 被女帝离婚,我分走百倍大帝天赋 修真之星空图 我就钓个鱼,怎么大帝全跪下了? 敢惹判官崽崽?全都收拾下地府吧 裴玖言,这次换我不要你了! 我们永远不变的爱 八零男友是疯批?躺平做枕头公主了 穿到七零家破人亡前,我被退伍糙汉宠爆了
时光倏忽,围困北平已至第三日。
这三日来,攻守双方始终维持着一种诡异的平静。
李景隆并未下令强攻,只是每日命士兵在阵前高声叫骂,又用投石机将一封封劝降书抛入城中。
他深知,北平城防坚固,硬攻必然伤亡惨重,此举意在制造恐慌氛围,瓦解城内守军的军心。
更深层的盘算,是逼迫燕王妃徐氏与世子朱高炽主动派人出城,向燕王朱棣求援。
毕竟,这对母子极有可能知晓朱棣的下落。
为了给城内制造“可乘之机”,李景隆甚至特意下令,让镇守北平九门的将士放松戒备。
可连续三日过去,北平九门始终紧闭,未有一人出城。
而关于朱棣的踪迹,依旧毫无头绪。
虽已过了年节,初春的气息悄然临近,北境的寒意却丝毫未减。
寒风卷着沉雪,日夜侵袭着城外的营帐。
这般僵持下去,对明军绝非良策——粮草消耗日增,士气也容易在酷寒中逐渐消磨。
...
清晨时分,朝阳勉强穿透云层,洒下几缕微弱的暖意,可昨夜残留的寒气仍未散去。
寒风透过营帐的缝隙钻进来,让帐内众人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打起冷颤。
李景隆一大早就将众将召集到自己的中军帐中,意在群策群力,寻一条破局之路。
大帐之内,气氛却异常凝重。
将领们纷纷低着头,眉头紧锁,没人能想出稳妥的办法。
炭盆里的木炭烧得噼啪作响,火星偶尔溅起,却成了帐中唯一的动静,更衬得场面沉闷。
李景隆端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
他眉头微蹙,目光扫过帐内垂头丧气的众人,心中涌起一阵无奈。
若再想不出对策,恐怕只能选择强攻——可这是他最不愿走的下下策,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一旦强攻,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就在这时,帐帘被猛地掀开,一阵寒风裹挟着雪花涌了进来。
福生快步走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少主,暗线传回一条消息!”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让帐内众人瞬间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快说!”李景隆精神一振,挑了挑眉,急忙示意他继续。
福生走到炭盆边,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一边烤火一边禀报:“昨夜寅时,西门被人悄悄打开,放了不少城外的流民入城。”
“据暗线查证,居然是燕王妃徐氏亲自下的令。”
“什么?”听闻此言,李景隆脸上瞬间露出一抹惊讶。
他实在没想到,此刻北平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燕王妃竟会为了接纳流民,冒险打开城门!
“那些流民的身份查过了吗?有没有发现可疑之人?”转念一想,李景隆脸色骤然微变,急忙追问。
他生怕这是朱棣设下的圈套,借流民之名混入城内。
“景帅放心!”一旁的将领平安立刻起身,躬身回道,“末将早已派人核查过所有出现在北平城外的流民,他们都是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并无异常。”
听到这话,李景隆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他暗自思忖,朱棣向来谨慎,绝不会主动钻进自己布下的包围圈,这一点倒是无需多虑。
“景帅!”就在此时,一名副将突然站起身,脸上满是兴奋,“既然燕王妃如此在乎城外的流民,那她日后必定还会打开城门接纳流民!”
“如今北平城外的流民不在少数,我们何不趁下次开城门时,派遣精锐士兵杀入城内,再与城外大军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北平?”
这计策一出,帐内众人纷纷眼前一亮,全都转头看向李景隆,眼中满是期待。
不得不说,比起强攻,里应外合的确能大大降低伤亡,是条可行的妙计。
可李景隆却没有立刻点头,依旧皱着眉沉思,迟迟没有开口。
他心里清楚,里应外合的确能减少明军的伤亡。
可一旦开战,北平城内的百姓和那些刚被接收的流民终究会被卷入这场战火,难免遭受波及。
帐内众人屏息等待,目光紧紧锁在李景隆身上,似乎已迫不及待想要执行这条计策。
良久,李景隆终于缓缓开口,却并非回应那名副将的提议,只淡淡吩咐:“福生,去将朱高煦带来见我。”
“是!”福生不敢耽搁,答应一声,立刻转身掀开帐帘,顶着寒风匆匆离去。
帐内众人虽满心疑惑,却也不敢多问,只能继续等待李景隆的下一步安排。
寒风卷着碎雪扑在脸上,朱高煦裹紧身上厚重的棉袄,亦步亦趋地跟着福生走进中军大帐。
帐内烛火摇曳,映得满座将领的身影忽明忽暗,朱高煦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
自归降李景隆后,他便一直被晾在一旁,不仅连日见不到主帅,暗中还有人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如今突然被召,心里满是不安。
“景帅,不知今日唤在下前来,有何吩咐?”朱高煦快步上前,规规矩矩行了一礼。
脸上勉强挤出几分恭敬的笑意,眼神却悄悄扫过帐内众人,试图从他们的神色中探知端倪。
李景隆没有绕弯子,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了敲,开门见山问道:“你在北平生活多年,可有法子能悄无声息混入城内?”
强攻入城不可取,但里应外合之计却可以试试。
只要能潜入城中,或许不用大开杀戒,便能拿下北平。
“这...”朱高煦闻言,脸上立刻露出为难之色。
他挠了挠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半晌都没有接话。
李景隆看在眼里,心中已有数,放缓了语气,抛出诱饵:“你若能想出法子,我便记你一大功。”
“日后平定北平,论功行赏之时,绝不会亏待你。”
重赏之下,朱高煦眼中果然闪过一丝光亮,他挺直了身子,连忙说道:“回禀景帅,末将倒真知道一条路。”
“只是不能穿戴铠甲、携带兵器,还得换上普通人的装扮。”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得花些银钱打点。”
“只要能进城,这些都不是问题!”李景隆大手一挥,眉宇间露出几分期待,“快说,到底是什么路子?”
朱高煦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目光扫过帐内众人,压低声音道:“北平城里有支三教九流组成的帮会,他们手里攥着一条隐蔽的地下通道,直通城外。”
“只要给的价钱够高,就能借着这条暗道随意出入。”
这话一出,帐内将领纷纷露出惊讶之色——谁也没想到,固若金汤的北平城,竟还藏着这样一道“后门”。
李景隆心中一喜,当即下令:“福生,你亲自带他去查探这条密道,务必确认万无一失,不管花多少银钱都应允。”
在他看来,只要能顺利入城,这点银钱根本不值一提。
等拿下北平,那伙掌控密道的帮会迟早要被铲除,到时候银钱自然能如数收回。
“是!”福生应声上前,对着朱高煦做了个“请”的手势,二人一前一后走出了大帐。
李景隆遣散众人,独自缓步走出营帐。
寒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他却浑然不觉,只望着远处巍峨的北平城头,眉头微蹙。
若密道真能行得通,用不了多久,这座坚城便会落入自己手中。
这场内乱已经死了太多人,若能以最小的伤亡拿下北平,便是最好的结果。
“李兄。”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轻唤,李景隆回头,见徐辉祖正缓步走来,神色间带着几分犹豫。
“徐兄有事?”李景隆笑着问了一句。
徐辉祖停下脚步,斟酌片刻,轻声说:“若能入城,李兄可否带我一起去?”
他终究放心不下妹妹徐妙云,若能亲自入城,或许能护她周全,也能让局势多一分缓和的可能。
“当然可以。”李景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声。
他深知徐辉祖的心思,有徐辉祖同行,或许还能让入城后的行动更顺利。
“多谢。”徐辉祖松了口气,凝重的脸色稍稍缓和。
只是他至今猜不透,李景隆入城后究竟打算如何行事,是武力控制,还是另有谋划?
时间一点点过去,帐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寒风愈发凛冽。
...
直到入夜,福生才带着朱高煦匆匆返回,二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疲惫,神色间更是藏不住的失落。
显然,事情并未如预期那般顺利。
“如何?”李景隆早已在帐内等候,见二人回来,立刻起身追问,语气中难掩焦急。
福生躬身回道:“回禀少主,确实有一条地下通道能进出北平,可...”
他话锋一转,无奈地摇了摇头,“通道已经被燕王妃派人封堵了,那伙掌控密道的帮会,似乎也被连根铲除了。”
“什么?”帐内其余等候消息的将领纷纷发出叹息,脸上满是失望。
朱高煦也上前一步,对着李景隆拱手行礼,满脸歉意地说:“对不住,景帅。想要神不知鬼不觉进入北平,原本就只有这一条路,在下已经尽力了。”
李景隆眉头紧锁,陷入了沉默。
帐内烛火跳动,映得他的神色愈发凝重,众人也不敢出声打扰,只能静静等候。
就在这时,福生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开口:“对了,少主!”
“回来的路上,属下发现西门方向又聚集了不少流民,看他们的样子,似乎今夜燕王妃还会开门接应。”
李景隆猛地抬头,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他快步走到帐边,掀开帐帘望向了西门方向。
...
寅时三刻,夜色正浓。
北平西门的城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厚重的城门悄然打开了一条缝隙。
几名身着铠甲的燕军士兵率先挤了出来,手持长矛,警惕地扫视着南军营地的方向,确认安全后,才对着城墙下挥了挥手。
蜷缩在城墙根下的流民们立刻面露喜色,纷纷裹紧单薄的衣衫,顺着门缝小心翼翼地往城里挤。
一时间,脚步声、咳嗽声、孩童的哭闹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
人群中,一个邋遢的身影拄着一根断裂的拐杖,左腿微微跛着,缓缓向城门走去。
他满脸污垢,头发凌乱地粘在脸上,身上的衣衫破旧不堪,还沾着不少泥雪。
时不时被身旁急切入城的流民挤得踉踉跄跄,好几次差点摔倒。
好不容易跟着人流挤入城内,他正想稳住身形,身后一个兴奋的流民急于往前冲,不小心撞在了他的背上。
他本就站立不稳,被这么一撞,身体立刻失去平衡,朝着一旁倒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纤细却有力的白皙手掌突然从旁边伸了过来,稳稳地扶住了他的胳膊。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素色布裙的女子站在身旁,眉眼间带着几分温和。
虽身着素衣,但却掩饰不了浑身上下散发出的贵气。
不知不觉间,他竟看呆了双眼...
(https://www.635book.com/dzs/76008/4963426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