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军旅文学的自由王国
推荐阅读:偷来的仙术有点神 破文求生!难料禁欲男主玩更花 熊孩子重生记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拒医渣男后,七零娇医被首长缠上了 那些年,有你陪伴真好 深渊入侵:文明守望者 盛世重生:摄政王娇宠王妃 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昊天归来
第427章 军旅文学的自由王国
裴顺化的事情死无对证,他自己又受了伤。于是没有受到任何追究,顺利回到河内。
到了河内他才知道,原来「常征」同志还未病故,只是病重得厉害,已丧失了行动能力,因而提前宣布辞去职务。
越南高层陷入到短期内的混乱,封锁了消息。各地实权军头纷纷回到河内,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在意老山前线到底怎么样了?
死几个人又如何?哪里有人在平。
裴顺化回来后,自然要去找「常征」做他的述职报告。他来到病房,只见到领导脸色发黑,很是虚弱。
他吃力的说出一句话。
「你见了余切,你觉得他怎么样?「
「他真是当世文豪!乱世豪杰!」
听到裴顺化的话,「常征」同志立刻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也许「常征」同志之所以要停战,就是为了使越南国内也诞生像余切这样的当世文豪,小国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才能攒出这么一位文曲星啊!
裴顺化不知道如何表述他和余切共事的经历:这种人在越南是没有的。
国父胡志明多才多能,像是天降猛男一样,但他既生的不够威猛,写的那些打油诗也不怎么样像余切这类男人中的男人,本身就会使人欣赏他。
领导受限于病体,并没有给出什么明确的反馈,只是略快的眨了眨眼睛。
「你再多讲一点,余切的事——」他又说。
于是,裴顺化把经历都一一道来,讲到余切带枪上前线时,「常征」两眼放光;他讲到余切写完小说,前线不少人看著小说慨叹时,「常征」同志木讷的望著天花板,似乎也准备长叹一声。
「余先生还讲过小国的民族性,他说,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是次生文明,靠别人来塑造自我认同。所以我们如此反复无常,令人发笑。「
于是,那声叹息声就在裴顺化的耳边响起。
也许这正是文化的磅礴伟力,它像幽灵一样,隐藏在民族国家的背后。当你忽视它的时候,就会爆发出破坏性的力量。
倘若小国无法壮大自身,构建起国族认同的话,自然而然要被其他上位替代的大国同化去。
胡先生为什么终生没有和曾雪明相认?
其实,这正是原因所在。
随后,有人告诉裴顺化,「常征同志最近一直看小说《共同警备区》,每晚上都要听一些。我们念来给他听。「
听小说?
这是应当的。在老山前线,经翻译后的《共同警备区》已成为数万越南兵的回忆。
越南这个地方,长期缺乏优秀作家,战乱下又极度渴求文化作品·余切这种国际级的作家肯进来这个小池子,他的小说又不要钱,就像是霸王龙进了动物园,简直是横行霸道,一起上也不如他!
裴顺化没想到这就是最后一面。
当晚电视台忽然播报新闻,这位领导安然离世。随后河内为他举办了规格很高的葬礼。
裴顺化则因为此前和余切在前线慰问,被请到一件封闭的屋子里进行调查。他不能联络外面,每天只有报纸可看。这期间,裴顺化心态很好,一直查看新闻,研究自己什么时候能结束禁闭。
答案是积极的。
近来的新闻都指向一个事实:越南不会改变原有方针,友好会持续更长时间。
「常征」死后,全世界的媒体蜂拥而来,《日本共同社》派人在河内的街头采访。
日本记者问一个医院护士怎么看常征去世,对方直接回答:「我害怕又要打下去。」
两年前,同样是《日本共同社》,他们采访了一个24岁纺织女工,那个人麻木的回答「上面如何都一样,只希望下一个人能让生活好过点。」
十年战乱,越南工业产值比十年前还低,粮食要靠配给,通胀率年年飙过50%。
物资短缺,腐败泛滥,河内医院的点滴瓶是反复用的,病人买不到药,家属上黑市抢购维生素。
《共同社》发布的新闻上道:「一次重大转折就发生在我们面前,这个狭长的海岸国家,现在从北到南都意识到,经济是他们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他们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
河内用极短的时间就走完了从计划到市场,虽然前线那些人似乎才刚刚得到和平,但实际上,河内这边早已于去年就成立第一家外资制衣工厂。
这些举措实行之快,而民众接受的速度之快,甚至让人觉得这里早已孕育了一种决绝的力量,这些年的战争毁灭了这里最后一丝耐心。它的外在似乎仍然有余力,而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得知越南要改天换地了,《法新社》的记者们也来到胡志明市。
法国人曾殖民过越南,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尤其是西贡(胡志明市)这个地方。几名法国记者前往西贡采访,却发觉那里的越南人对高层冷漠得可怕,态度甚至不如对殖民政府。
这群法国人在自己的报导中写道:
「我们来到了越南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西贡,越南老百姓把那些执著于打仗的领袖塑造为一个狂人符号,称呼他们为战争延长者』,为了他们自身的王图霸业摧毁了越南两代男丁。」
「七十年代,越南的主战派提出全民皆兵,把农村小孩送进战壕,把山林改为游击基地,多年下来,平均每十户人家,只有两名壮劳力还在地里。这种穷兵默武程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越南残酷的减丁现状,已经快接近于二战后期的苏联,然而,苏联是因为遭受了德国人的侵略,不得不打下去;而越南却是主动出击,同时在柬、泰、中三线作战,最终一无所获。」
裴顺化在牢房中看到这篇法新社的报导,心中长叹一声。
好在越南人无需打下去了!混乱后,一系列斗争结果逐渐明朗。
「咔擦。」一道沉重的铁门声音响起。
这天,裴顺化的禁闭期结束了。
这个因在老山前线采访而闻名的宣传科大校,也得到了机会前往北方。高层点名携带他去参访,也许他还能再见一次余先生。
离开水泥屋子,重新呼吸到新鲜空气,裴顺化感到旷神怡。
「我也算比书中的结局好吧!书里面的人都死了,起码我还活著。」
在胡志明市的新一机场,裴顺化发现到处都是一本名为《共同警备区》的小说。
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鬼佬,津津有味的翻阅这本小说的英译枪版。见到他来了,有个人主动道:「我观察你很久了,你会不会说汉语?「
「你认得余切?」裴顺化说。
「我怎么不认得?我是他事业上的亲密合作伙伴,我叫金介甫,海外最知名的余学研究者之一。「金介甫道。「你现在看到的英译版,正是我来越南翻译的,因为其中对中华文明之于现代民族国家士兵的细腻描写,简直称得上精妙!它在德国那边获得较大的影响!」
「这本书怎么会和德国有关系?」裴顺化惊讶道。
「德国总理科尔推荐了这本小说,他说这是古老文明施加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幽灵』!是不是很夸张?当然了,这是有原因的,科尔是个善于攫取名气的政治表演家,他在推动东西德的统一,整天兜售他那一套说法—」
德国总理竞然认识余切?
而我竟然能在胡志明市遇到余切的研究者?
我还和这位作家调研了近一个月?
裴顺化真有种荒唐的感觉,他在牢里面关了不过三四天,就是算上交通用时,前后也不过一周。
怎么就像是穿越了一样?出来后天翻地覆了!
「余先生这么出名吗?」
「当然!」这个加拿大白人表露出毋庸置疑的态度。「他会成为中国本土出来的,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要么是今年,要么是明年。」
与此同时,余切已经出现在了南海。
他所乘坐的舰艇是我国首款远洋训练舰,679型航海训练舰。
说是远洋训练舰,实则受限于工艺,在南海转转就不错了。该舰两年前出访美国夏威夷,期间输油管破裂等问题不断,到达美国港口后,又发现舰船的舷号都掉了一半。
这还不算完,回程时正好碰到美国奥尔登多夫号驱逐舰,双方出了友好姿态—两舰并列等速行驶,全体舰员在甲板列队行礼。
结果,由于我方很少参与到这种「务虚」活动,操舵士兵视线有些偏向美舰,差点撞上奥尔登多夫号。好在美国舰的发动机给力,赶在事故发生前加速溜了。
永暑礁将来是一艘不沉的大型航母,现在却没有下脚的地方。它由贝类、珊瑚和礁灰岩构成,好看是好看,只见一片汪洋大海的中央,杵著一幢不大的高脚楼,上面四五个水兵激动的挥手,隐隐约约能听到他们打招呼的声音。
带他来的同志介绍道:「这就是在《军文艺》上,和余老师你写信交流的水兵们。」
余切点点头,乘坐皮划艇过去。几名水兵把他拉起来,余切身材高大,踩在竹架上,脚下发出吓人的「吱吖」声。
真苦啊!
「谁是陆应墨?」他道。
个个兵敬礼道:「报告!我就是陆应墨!」
「其他人呢?」
他这么一说,其他的几个纷纷做自我介绍:李班长、小胡,小广东—和信里面那些人对上了。
余切对他们肃然起敬,也举起礼道:「我代表作协、文联的创作者们,向你们敬礼!」'
专门负责海军文艺创作的杨德常道:「余老师!他们已经把你《血战老山》这本小说,看得倒背如流,恳请余老师做出一些指示。」
「我一个第一次坐军舰的,就不要班门弄斧了。」余切摆手道,「我听说你们有人想写小说,我倒是比较了解,有这么几句话可以讲。「
「杨德常?」
「在这呢,余老师。」
「你拿本子记著,这篇稿子我要发在《军文艺》的理论板块,我主要有如下想法。」
余切伸出手指头,胸有成竹道。
「第一,要尽快,属于军旅文学的黄金年代没有两三年了。发不了刊写信来找我,我帮你写推荐信。」
「第二,其他的都不要写,就写海军,写兵。你做什么,就写什么。」
有没有第三呢?
有的,余切伸出第三个手指头,「第三,要快,这个最重要。」
他说的这么笃定,又才从老山前线下来,写了《共同警备区》,自然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水兵们还是觉得纳闷。在这里,余切简单列举了「军旅文学的几次浪潮」:「我们这一代的人军旅小说,和过去的大有不同,我们向现实主义挖掘,正视「军人是人』的命题,思想上大大解放!「
「在题材上也很有突破,从雪山哨卡到火箭基地,从女兵王国到受阅方阵,从将军到土兵,从历史到现实——你看看,我现在甚至写了《共同警备区》,我们已经不仅仅在写战争,还在写这背后的人文思考!家国命运!「
「到这时,军旅文学才真正成为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它从运动式的大作战产物脱离出来了,变得有生命力起来。」
这是余切在永暑礁发表的看法。
在另一处的岛礁上,面对水兵的追问,余切又说出「等到九十年代,社会进一步转型,军旅文学自然有一段回落的时光。放在长远来看,这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人的创作期来讲,就是能否出头的问题。」
「这就是我说时间不等的原因,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啊。」
这话说得很真诚,在业界也有较大影响。部队长期鼓励战士们创作军旅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些人摆脱命运的坦途。军旅文学如何发展,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
六月二十九号,余切受到《文艺报》、《军文艺》等报刊邀请,写下了一篇文艺评论短文《迈向军旅文学的自由王国》,发表在以上报刊。
(https://www.635book.com/dzs/76224/6740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