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 第481章:会“呼吸”的建筑材料

第481章:会“呼吸”的建筑材料


【云梦城】计划的启动,不是一场会议,也不是一纸公文。

它是龙河大学这台庞大到不可思议的超级思想机器,在一瞬间,将所有运算力都聚焦于同一个目标的轰鸣。

建筑学院、材料学院、艺术学院、生命科学院……

无数顶尖的头脑被卷入这场风暴,海量的数据流在各个实验室之间疯狂交换,日夜不休。

然而,这台全速运转的机器,在启动的第一个星期,就撞上了一堵无法逾越的墙壁。

难题,直指这座梦想之城的根基。

它的血肉与骨骼——建筑材料。

材料学院最顶级的结构实验室,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全息投影中,【盘古】在“灵感”模式下参与勾勒的城市蓝图,静静悬浮,蓝图中的建筑,大多有着优美的曲线,已经超越这个时代,达到了近未来的水准。

“不行。”

一位头发花白的院士,国内材料学领域的泰斗,疲惫地揉着眉心,声音沙哑。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排最新研发的复合材料样本。

它们在数据上已经达到了人类现有科技的极限——比钛合金更坚固,比碳纤维更轻盈。

但它们是死的。

它们可以用来堆砌冰冷的几何体,可以构筑宏伟的摩天大楼。

却无法承载那份属于【盘古】的,野蛮、灵动、飘逸的“灵感”。

“我们模拟了三千七百二十一次。”

一名博士生指着光幕上瀑布般刷新的红色错误代码,眼中布满了血丝。

“任何基于钢筋混凝土的衍生结构,在试图还原这种曲率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悬浮设计时,都会因为自身应力而崩溃。这是物理定律的铁壁。”

绝望,在实验室中弥漫。

他们是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群人,此刻却被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理性与逻辑,牢牢地锁死在了一个无法前进的牢笼里。

就在这片几乎凝固的沉默中,实验室的主控光脑,发出了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一道来自【盘古】的推送,没有征求任何意见,以最高权限,直接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那不是一份报告,也不是一组数据。

正是那幅被何宇命名为“灵感”的画作。

但这一次,它被解构了。

【盘古】将它创作时的所有底层数据流,那些看似混乱、充满了非理性相关的数据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在场的所有教授和学者都皱起了眉。

这堆东西毫无规律可言,充满了矛盾与冲突,是任何一个严谨的科研人员都会第一时间丢进回收站的“垃圾数据”。

然而,材料学院里一个最年轻的博士生,却死死地盯着那片数据流。

他没有去看那些复杂的函数模型,而是紧盯着那些数据在诞生瞬间的“关联”方式。

一扇门,在他的脑海中轰然洞开。

他浑身一颤,瞳孔在瞬间放大,呼吸变得急促。

“我们……我们都错了……”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像一把利剑,瞬间刺穿了实验室的死寂。

所有人朝他看来。

“为什么?”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那些代表着人类理性巅峰的泰斗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癫狂的质问。

“为什么材料必须是‘死’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它像植物一样,拥有生命的部分特性?!”

整个实验室,落针可闻。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它彻底脱离了材料科学的范畴,闯入了生物工程,甚至创世神话的领域。

但这个疯狂的想法,却像一道闪电,精准地劈中了那堵名为“物理定律”的铁壁。

它没有打破墙壁。

它指明了一条绕过墙壁的、从未有人敢于踏足的道路。

常规的研发思路被彻底抛弃。

一场由材料学院与生命科学院联合发起的,史无前例的疯狂实验,就此展开。

无数次的模拟。

无数次的失败。

他们将拥有植物部分特性的特殊细胞,与坚固而轻便的纳米碳管材料,在分子层面进行复合。

细胞排斥碳管。

碳管撕裂细胞。

失败的样本堆积如山。

直到某一次实验中,他们不再试图强行“融合”,而是将【盘古】那份混乱的“灵感”数据,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生物电信号,作为培养环境的“背景噪音”。

奇迹发生了。

在那种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信号刺激下,生物细胞不再排斥纳米碳管,而是将其当做了自己生长的“藤架”。

它们以一种玄奥的方式,沿着纳米碳管的晶格结构,开始攀附、缠绕、生长。

一种全新的、从未在地球上出现过的物质,在龙河大学的实验室中,诞生了。

当第一份完美的样本从培养皿中取出时,整个实验室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灰白色,表面带着细腻的纹理,触感温润,仿佛不是冰冷的造物,而是某种未知生物的皮肤。

“开始测试!”

随着指令下达,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特性,逐一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首先,它会“呼吸”。

当实验室的温度被调高,样本的表面出现了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观舒张。传感器显示,建筑体内部的温度和空气流通,正在被它自主调节。

它仿佛在进行一次轻微的叹息。

其次,它能进行能量转换。

一束强光照射在样本表面,另一端的能量监测仪上,代表电能输出的数值,瞬间开始飙升。

它能吸收太阳能,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供给整个城市系统。

它拥有了类似“光合作用”的能力。

最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一名研究员用高精度激光,在样本表面划开了一道微小的裂痕。

在显微镜的画面中,裂痕的边缘,那些特殊的生物细胞,在预设好的基因编码指令下,开始被激活。

它们以一种极其缓慢,却无比坚定的速度,开始分裂、增殖,填充那道伤口。

几个小时后。

那道裂痕被全新的细胞组织彻底弥合,恢复如初。

它能自我修复。

它会生长。

它活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块样本,浑浊的眼中,流下了两行滚烫的泪水。

他穷尽一生与冰冷的公式和材料打交道,却在生命的尽头,亲手触摸到了一块“活着的”基石。

“它叫什么?”何宇的声音在众人身后响起。

那个最先提出构想的年轻博士生,看着这件堪称奇迹的造物,用一种近乎朝圣的语气,说出了早已在心中酝酿许久的名字。

“【生命性纤维束】。”

这种会呼吸、会生长、仿佛拥有生命的全新材料,为建造一座真正“活着的”城市,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20/4977793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