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繁忙的新城
推荐阅读:重生60,寡嫂逼我迎娶姐妹花 哈哈哈,大周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她200斤带球跑,阴湿大佬红眼了 被夺锦鲤运?崽崽她是玄学真祖宗 缥缈九州辰 非正经修仙文,正经人别看 娱乐:剧组霸凌?我背景震惊全网 全球惊悚:阴间女友带我嘎嘎乱杀 娇软盲妃超会撩,太子殿下争宠急
和苏利亚交代一声,独自朝能量塔的方向走去。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畅,林克本就有些机械基础(实际上只需他指手画脚,不用亲自动手干活儿),图纸和参数就在脑子里,说起来头头是道,加上亿点点个人魅力,很轻松的就接管了能量塔的安装工作。
自始至终,他甚至都不知道还有个竞争者……
因为气场足够强,那人连点水花都没溅起来,就被悄无声息的按死。
能量塔还没点火,就差个温控仪,实际安装难度并不大,就像之前说的,都是傻瓜操作——但向琼汇报工作时不能这么说。
林克却故意用一堆天书般的数据,直接点爆了他的脑浆!
之前这些他也不知道,但现在全部图纸和数据就在脑子里,照着念,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吓死你们!随口就是“温控仪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在第XXXX号测试时曾经提到过,200帕压力下的温度必须控制在XX度……”
这谁听了不迷糊?
“但不能光看书本上的内容,你们要注意阅读威廉留下的备注,这个备注才是最关键滴,操作手册里却根本没有写。”
窝草,还有备注?
一下子全慌了,他们带的是机械数据版。
“没事儿,”林克随意的点点额头,“都在这里,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工程师们成排的往后站了站。
琼感到卑微的同时,也意识到之前的维护组和林克之间的差距——好像比人和狗还大。
这个医生当工程师太踏马专业了!
那些高大上的名词儿,听着就让人既迷惘又舒坦!在技术盲心中,肯定是越复杂越听不懂看不懂的东西,越高科技。
所以听不懂才好呢。
不客气的说,能量塔是整座城市存活的依仗!
如果能量塔原理连足球运动员都能听得懂,那完了……该轮到他恐慌了。
“你的身份卡。”琼爽快的交出手中的筹码,四张硬卡片。
上面分别印着“博士”,“技术工程师”,“运维组组长”,“全科医生”。
“注意身体,你接下来的工作有点儿多。”现在新城刚起步,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多的工作,身兼数职不在少数。
比如林克,首先他的身份是技术工程师。由于没有细分,接下来遇到任何技术型工作,施工、研究、治病、勘探……无论专业对不对口,都要能顶上去;
其次,他是运维组组长,维护能量塔和供暖系统的首席责任人。如果塔出了问题,他有权丢下手头的一切工作,立刻前往解决。
再次,他是个全科医生,可以自己开诊所,也可以接受雇佣去别的诊所医院帮忙。
最后,他还是博士,符合参与科研的标准。
林克挺满足,别人是担心工作多,他是唯恐工作太少。
毕竟只有参与更多,才能把影响力渗透到方方面面,然后让更多人活到大结局……至于争权夺利?
抱歉,没那个米国时间。
……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
林克融入的毫无痕迹,他比每个人都熟练,每个身份都做的比别人好。
避难城市的前期建设演练过很多遍,整体进行得有条不紊,并不需要指挥。琼就挺胸凹肚的到处溜达,认真倾听每个人的恭维,全心享受着这一刻成功的感觉。
遇到问题也专注于解决问题,没有扯皮,效率井然,一时间帮琼拉回不少支持度。
尤其是新城最核心的部分,能量塔和蒸汽管道,在林克的掌控下铺设进度飞快。而林克是琼“当机立断”任命的,于是他更得意了。
第一场雪到来前,轨道顺利铺完第二环(以环绕能量塔建设的环形轨道为基准),搭建了80顶帐篷,6个公共食堂,4个储备库,3个救护站和1个工作站。
现在气温并不算低,能量塔每时每刻都向各区域稳定的输送热能。
二环还位于能量塔的笼罩范围内,仅凭塔身向外辐射的热量就让这片区域内积雪融化,温暖如春。
在这些被寒冷吓坏了的人群眼里,只要有温暖,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
哪怕现在还没有房屋,移民沿着加热管道搭建帐篷,晚上贴着滚烫的铁管入睡。一点儿都不觉得难捱,甚至还有很多人被烫伤。都是睡梦中自己抱到管道上的,明明在梦里被烫得嗷嗷叫,还是舍不得撒手。
寒冬末世三年,被烫伤是多奢侈的经历,有些人还沾沾自喜呢……
眼看着要形成风潮,林克不得不先率领维修组给输热管道包裹隔热层。也是在这个时候,移民的第一批正式住房工棚建好,首批移民得以从帐篷搬进新家。
新的房屋叫“工棚”,可能是一种自嘲的叫法吧。
工棚是钢木混合结构的悬空房,一楼架空防寒,从二层开始分成上下两层,再分隔成5个房间+2间厕所,额定住10个成年人。
这种房屋的保暖做的很扎实,基础热阶2级,能在-30℃的环境很好保持温度。
本来很漂亮的房间,结果大家住进去后普遍反映有点儿冷,不如抱着管子舒服……
琼很生气!
因为他也觉得有点儿冷……
管道被包裹上大家都不满意,但这是必要的。因为随着露天管道的热量浪费降低,用煤量也跟着降低。这边包裹隔热层,那边搬家,中间的衔接过于丝滑,没人意识到那是被刻意安排的……当然,苏利亚除外。
苏好像喜欢上这种“隐秘行动”,她帮着一起规划。甚至还暗中进行一些自己的小计划,然后他们又以揭穿对方为乐。
就挺变泰的。
林克发现手里那几个只能看的页面也不是全无用处——这令他对整个新城的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才能更好的见缝插针,掺杂私货。
在搞事情方面,稳稳压了苏利亚一头!
苏利亚不知道他作弊了,坦然承认自己只强在理论,实务上比不过林克。
把他美的呀……因为表现得过于明显,第二天就被留了五道空间几何作业题。
苏利亚是专家团成员,享受最好的待遇,在工作站建好当天就搬了进去。
工作站是新城专为工程师们设计建筑、技术改进准备的工作场合,里面的各类设施非常齐全,居住条件也是全市最好的。苏利亚在里面搞科研,虽然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比起体力劳动来不算沉重。
琼知道她是藏在林克背后的大佬,对她虽谈不上照顾,但也绝不针对。知道她身体不好,就当半个老弱病残养着,反正林克也不缺物资,他要做的就是不强制苏利亚劳动。
而且以苏的智商,和同事相比是断层式差别,她摸鱼别人也看不出来。
避难所都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科技,当然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能从零开始——像游戏中那样,20个工程师3天时间就研发出冰墙机,这可能吗?根本不可能!
科研又不是变戏法!
放现实中,没个一年半载,连原型机都造不出来!
真实情况就是,这些成套的蒸汽科技早就在国家还存续期间就研发完成。不然怎么敢把人骗出来,毫无准备的送到外面去建避难所?
科技早就存在,新城需要补足的部分是如何落地——分解图纸,因地制宜,环境论证,根据地形调整机械结构。
假如只是这些的话,那么20个工程师3天时间,还是有可能搞出冰墙机的。
总结起来就是不做技术研发,只做技术改良。
这些工作对苏而言,简单到不能更简单。
真正的科研深水区是等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上机器人科技的时候。
伦敦预计今年最低气温将低于-60℃,人类无法进行室外作业。使用机器人就是伦敦给出的解决办法,但伦敦也没太研究明白。
到那时,就得靠避难城自己搞定。
而且后期,为了让生产设施无人化生产,每个避难所都将缺真正的核心物资——蒸汽智能核心。
这个东西暂时只有特斯拉城(灾后唯一保有电气化的城市)能够生产,而出口渠道又被伦敦牢牢把握……那时,将变成所有避难城与伦敦城之间的博弈。
好在智能核心前期没有管控,制造和散发出去的数量够多,不是没有别的获得渠道。
林克所在的移民团只是第一批,十天后,第二批移民抵达新城。
相比起第一批移民,第二批状况就要惨烈得多,他们正好撞上后面那场延绵了十几天的大风雪!直接死掉三分之一的人,还有更多的人失踪,最终抵达新城的移民不足一半。
这一惨剧震惊了所有人。
抵达的移民也不好过,几乎全部饥肠辘辘,带着大大小小的伤病。
所有的医疗资源顷刻被填满,就连林克也不得不放下能量塔的工作,把诊所先开起来。能量塔是整座城市的核心,连这个工作都要让路,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紧急。
随着城市建设,新移民一批又一批的抵达新城,几乎每一批的情况都差不多。
回头再看,反而是第一批移民经历苦难最多,但存活率最高,活的最长,也活的最好!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22/6756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