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明风华,绝世之姿
2013年2月6日。
BJ。
凛冬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去,空气中仍带着料峭。
然而,登峰影院门前却是另一番天地。
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灼热的声浪驱散了严冬的冷意。
长长的红毯从街边一直铺进展厅深处,如同一条流淌的星河。
红毯两侧,媒体记者架起长枪短炮,影迷们翘首以盼,脸上写满了期待与兴奋。
巨大的电影海报巍然矗立,“绣春刀”三个字铁画银钩。
海报背景是日月同辉,山河初定的磅礴画卷,正中央那行“大明之姿,风华绝代”的主题字样,贯穿始终,定下了今晚的基调。
等待的影迷中传来细碎的交流声。
“听说这部电影,从六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六年磨一剑,好期待啊。”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影迷对同伴说。
同伴附和道:“是啊,沈导自从《XJ往事》(克拉玛依往事)上映后,有两年没拍电影了吧?”
旁边一个显然更关注沈善登动态的影迷插话:“拍了,只是需要大量时间制作后期。他这两年都在探索电影技术,听说在弄《三峡》、《大圣归来》之类的技术电影。”
“《三峡》我知道。”眼镜影迷接过话头,“听说是一部重工业电影,光是流出来的剧照都感觉硬核得很,好像还有好多工程企业协助拍摄。”
“副导演是郭帆,沈导师弟。”那个消息灵通的影迷补充道:“听说他具体主持项目,这位堪比当年的沈导,也很会‘化缘’。”
距离07年沈善登出道,已然六年过去。
他磨砺六年的《绣春刀》,终于在这一天迎来了首映!
这场首映礼从红毯环节开始,就透着非同寻常的气息。
红毯别出心裁地安排在了室内,灯光精准聚焦在宛如T台的秀道上。
明星们依次踏上红毯,但与往常国际电影节上清一色的西式礼服不同。
今夜的红毯,彻底浸润在“大明”的风骨与气韵之中。
风华盛典,一眼千年!
男星们并未局限于沉闷的西装,许多人身着精心改良的明制衣袍、贴里袍,深衣广袖,玉带束腰。
行走间既带着文人的儒雅,又不失武人的挺拔劲健。
女星们的礼服则巧妙融入了马面裙、竖领长袄等经典元素,织金绣银,色采或端庄沉静,或明丽动人。
云肩点缀,头饰精巧,一步一摇间,风姿绰约,仿佛从古画中迤逦走出的仕女,将“大明风华”演绎的直观而生动。
观众席中不时爆发出声声惊呼,完全沉浸在这精心营造的氛围之中。
场下。
沈善登默默望着眼前这幅流光溢彩的景象,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思绪飘回2007年那个寒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小会议室里,那时条件还很一般,他对着韩三平等人抛出的那些在当时看来近乎“狂言”的构想。
然而,仅仅三年,10年暑期档,《人在囧途2》上映,票房破九亿,摸到了十亿门槛。
谁也想不到,电影市场的进步会如此快。
当然,老登进步也快,调到了电影局。
如今,六年过去,当初纸上的“大明”,终于要迎来它第一次面向全国观众的正式检阅。
而今晚这场别开生面的首映礼走秀,也是沈善登多年潜心学习,吸收转化的成果。
他从前威尼斯艺术总监,现北京电影节、青岛金龙电影节顾问马可穆勒那里学来了精髓。
用后世的说法,这种精心营造,能让人沉浸其中的氛围,可以称之为“梵化领域”。
顶级的西方电影节,以其强势的文化地位和成熟的资本运作,形成了强大的磁场,让参与者不自觉沐浴在其定义的“文明”与“艺术”光辉下。
沈善登此番,则是逆练此法。
结合时装走秀的形式,用“大明风华”构建属于自身的文化气场,去浸染在场的每一位国内观众。
观众的惊呼与赞叹此起彼伏。
而红毯环节的高潮,出现在陈道明登场之时。
他并未选择明初的装束,而是身着一套万历朝的红袍官服,乌纱帽下的眼神沉静如水,步履从容不迫。
伴随着背景音乐《为岳》那沉雄的旋律,“天将倾,敢问几人,振臂擎托”,他缓缓行来。
银幕也适当亮起,飘散雪花。
谁说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雨送一人。
未在红毯上作过多停留与展示,他只是在中央负手而立,目光沉静扫过人群。
那一瞬间,仿佛穿越四百载光阴,那位“挽狂澜于既倒”的帝师首辅张居正惊鸿一瞥,重现于世。
无需任何言语,那身极具象征意义的官袍与那份沉甸甸的气度,已诉尽大明巅峰时的气韵与风骨。
沈善登看着这一幕,心头涌起一阵激动,随即嘴角也不由泛起一丝莞尔。
演了杨廷和之后,陈老师又演了张居正,这怕是又要多一个“首辅专业户”的头衔了。
红毯环节结束后,场内灯光次第亮起。
沈善登稳步走上台,面对着满堂宾客。
比起几年前,他显得更加沉稳,在林月如的主导下,登峰影业也逐步涉足院线。
但那双眼睛深处跃动的火苗,依旧炽热,不曾熄灭。
沈善登感慨道:“六年前,在北京电影厂一间办公室里。”
“我跟厂长说,古装大片的魂,得是我们的。我们要拍的,不是浮于表面的奇观,是精神,是日月重开的新天地。”
台下,如今已经进部的韩三平也来了,正襟危坐。
听到这里,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
沈善登简要回顾起这六年走过的筚路蓝缕之路。
从最初仅凭一个宏大构想和一腔孤勇敲开中影的大门,换来一个踏入行业的机会。
到登峰影业成立后,《督公》系列武道爽剧的凌厉打斗,《人在囧途》的市井欢笑与温情,《无人区》里新旧中国的碰撞与阵痛,《XJ往事》一座拔起而起的城市,厚重的时代尘埃与人性光辉之间。
他一步步构建着属于自己的电影版图,不断尝试各种类型,锤炼导演技艺,积累技术实力与行业信誉。
所有这一切的铺垫与准备,似乎都在为了今夜这场终极考验。
沈善登谈到如何组建核心团队,仿照《指环王》的工业模式,三部一起拍,耗费数年时间,一点点构建起元末明初的物理世界与人文图景。
还有那些伴随着项目成长起来的国内技术,特效团队。
他们的汗水与进步,同样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是《绣春刀》?为什么是‘日月重开’?”
沈善登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期待的面孔,“因为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找回一种气魄。一种我们这个民族,曾经一次次从废墟与磨难中站起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它不是虚无的赞美,而是对先民开拓精神的致敬,是对我们自身文明根骨与灵魂的探寻。”
“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乃至每一个无名的兵卒,他们不是在重复历史的循环,他们是在开创,在重塑华夏的脊梁。”
伴随着沈善登的讲述,那份贯穿了六年时光的初心与热望,在此刻显得无比清晰而坚定。
全场灯光缓缓暗下。
巨大的银幕随之亮起,熟悉的龙标跃然其上。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现场观众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回了那个风云激荡,天命革鼎的元末明初时代。
宏大的战争场面,精细到极致的服化道,复杂的特效构建出磅礴的世界。
而贯穿始终,如同脊柱般的“日月重开”精神内核,则深深叩击着观众的心弦。
《绣春刀》主角不是朱元璋,但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扮演者是中戏毕业的李乐,也是霍去病的扮演者,身高1米8,五官硬朗,剑眉星目,主打一个神色飞扬。
直到电影结尾,明朝建立,那首一直被藏着掖着,只在最核心圈子内流传的主题曲《大明颂》(又名《天问》),终于伴随着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轰然响起。
童声澄澈而充满力量。
沈善登最初的想法,是一部,真正操作下发现放不下,所以拍成三部电影,北伐等剧情放入了第二部,不过电影信息量已然十足。
所有的元素,画面、声音、故事、精神,完美交织在一起,最终融汇成一幅波澜壮阔,气韵生动的大明开国历史画卷。
啪啪啪!
电影放映结束,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瞬间淹没了整个放映厅。
掌声一波接着一波,热烈而真诚,表达了所有观众最直接的认可与激动。
掌声稍歇,主持人李红身着典雅礼服,缓步走到台前,她的脸上也带着被电影感染后的动人光彩。
李红面对全场道:“女士们,先生们,请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绣春刀》的导演,登峰影业董事长,沈善登导演!”
瞬间。
全场所有的目光,所有的灯光,都汇聚到了那道正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的身影上。(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4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