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断章取义,战狼初现(33)双节快乐
“好耶!我和沈善登太利害了!”
中影。
《嘉靖》票房大获成功,作为第一出品方的韩三平,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
《嘉靖》、《锦衣卫》、《督公2》,这三部从《督公》衍生出的系列电影,投资最小的就是《嘉靖》。
但失败可行性最大的也是它。
毕竟另外两部都是实打实的动作大片,就这部是以文戏和权谋为主。
市场接受度如何,谁心里也没底。
现在事实胜于雄辩,不用他再多使什么力气,片子自己就立住了。
《嘉靖》总投资不到两千万,首周末票房就直接覆盖了成本,后面全是净赚。
韩三平心情舒畅给沈善登打了个电话,带着点事后诸葛亮的惋惜。
“现在看来,还是保守了。今年贺岁档片子太多,给《嘉靖》的初始拷贝还是少了点,要是再多几百个,首周成绩还能往上冲一冲。”
沈善登在电话那头倒是很乐观:“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对于沈善登来说,《嘉靖》的成功,标志着登峰影业,在竞争最激烈的贺岁档站稳了脚跟。
这比多一两千万票房更有意义。
“败了!败得好啊!”
公殖宋词看着报纸上的娱乐版,非但没有因为《嘉靖》的高票房感到郁闷,反而拍着大腿。
迫不及待打电话给朋友分享。
“这种把封建皇帝偶像化,庸俗化的电影,票房失败是必然的!是历史的必然!是民众觉醒的体现!”
电话那头的朋友,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搞懵了。
“老宋,你没看错吧?新闻上说《嘉靖》首周末票房五千多万,大获成功啊,哪里败了?”
宋词嗤之以鼻:“我说的败,是相比于他沈善登之前的《督公》和《人在囧途》!票房增速放缓了嘛!”
“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开始厌倦他那一套了!这就是失败!”
啊,这?
朋友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部投资不到两千万,首周末就狂揽五千多万,铁定破亿的电影,居然算失败?
那恐怕市面上就没几部成功的电影了。
更何况,这部戏的导演是吴京,不是沈善登本人。
尊重,祝福。
他懒得跟这位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老友争辩,含糊应付了两句就挂了电话。
无独有偶。
《南方周刊》的编辑部里,主编张明远正对着票房数据咬牙切齿。
“败了!这是文化导向的失败!”
“快!赶紧写一篇批评《嘉靖》的文章,重点批判其美化封建皇权,鼓吹人治,毒害青少年历史观!要快!”
然而稿子写好,就被顶头上司按住了。
领导否决了他的提议:“《嘉靖》的批评稿,暂时压一下,不要发。”
张明远梗着脖子据理力争:“领导!这部电影的导向很有问题啊!它把嘉靖皇帝塑造成一个英雄,把杨廷和打成阻碍人伦的权臣,这完全是在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我们必须发出声音,”
领导不耐烦打断他:“行了明远,我知道你的观点。但现在不是时候,各方面反响都不错,市场也认可。你先冷静一下。”
张明远憋着一肚子火气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脸色铁青。
他知道,这肯定是片方,或者说沈善登那边使了劲,撒了钱了!
他很了解,因为他也收了。
但,收了,不代表他认可!
他心里更是在滴血!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他最无法忍受的!
难道在这他自己主编的媒体上,都不能说句“公道话”了吗?
这还怎么谣翻天下?
午饭的时候,他听到隔壁文化专栏在讨论安排专访。
对象正是《嘉靖》的新晋亿元导演吴京。
张明远眼睛一亮,立刻找到相熟的记者。
既然不能直接刊文批评,那就让同事帮忙,在采访中,给这个春风得意的武夫导演,好好上一课!
好在这个同事和他观点一致,一拍即合!
另一边。
吴京跑完一天的路演宣传。
宣发负责人林月如也充满干劲,和吴京、周奇峰等人沟通接下来的宣发策略。
林月如道:“京哥,首周站稳了,次周是关键。”
她把文件递给吴京,“除了常规宣传,我的想法是,趁热打铁,再加一把火,围绕电影里的嘉靖皇帝,做几轮历史解读和讨论。”
吴京接过文件问道:“历史解读?这会不会太深了,观众爱看这个?”
“奥运之后观众自豪感也提升了,我们电影也经得起审视,视角也有意思。接下来《非诚勿扰》要上,我们这属于历史爽剧,要进一步划分受众。”林月如特别提醒吴京:“京哥,后面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尖锐的采访,讨论到历史观或者制度问题。”
“虽然不怕有争议,有讨论才有热度,但你接受采访时,要注意陷阱。”
她能感觉到吴京性格有些憋不住话。
《嘉靖》视角,恐怕有些人看不惯。
当然,林月如也宽慰道:“不用太过于小心翼翼地措辞,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关键是表达清晰。”
如果吴京能承受住网曝,她其实想主动挑起争吵。
《督公》上映时,沈善登一手搅动风云,她是亲眼见证的。
有争议才有话题,有话题才有持续的关注度。
小钢炮为什么喜欢开炮,就是因为有好处。
但是这样面对的舆论压力太大了,怕吴京承受不住。
开完会,回到房间。
吴京虽然身体疲惫,精神却异常亢奋,忍不住给谢楠发短信分享想法。
谢楠很快回了电话,语气调侃:“吴大导演,这下可真是鲤鱼跃龙门了!成了亿元俱乐部的大导演,以后找你合作的女明星怕是要从BJ排到天津了吧?”
吴京一听想都没想,脱口而出道:“哪有!什么女明星不女明星的,我,我就喜欢你这样的!”
这话完全是他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电话那头的谢楠愣了一下,随即感觉脸颊发烫。
第二天。
吴京接受了《南方周末》的专访。
他对面坐着的记者,带着职业化的笑容。
看着眼前这个归化汉族很不满意。
《督公》宣发时竟然喊出“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虽然被沈善登抢走了风头,但是他可没忘记。
如今,又凭借“鼓吹皇权”电影一夜成名。
有一个沈善登了,再多一个,肯定不行。
采访前半段还算顺利,聊了拍摄艰辛、角色理解。又在电影本身,和票房成绩上绕了一圈,气氛还算和谐。
但随着话题深入,记者逐渐将问题引向了争议之处。
“吴导,《嘉靖》这部电影,展现了明朝皇权的运作。你如何看待‘皇帝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呢?”
吴京也没多想,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道:“我觉得吧,皇帝制度在古代,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权力集中起来,调配资源、动员人力物力的效率就高,比如遇到灾害了,地震了,修水利、抵御外敌什么的,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有利的。”
记者无语,抵挡的是你祖宗,你知道吗?
未免有点数典忘祖了你!
吴京继续道:“我们得客观看待历史事实。皇帝制度存在那么多年,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说白了,这套制度能有效运转,当时的精英阶层,乃至老百姓,某种程度上也是受益的。”
记者抓住话头,强调道:“但是这种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啊!说到底都依赖皇帝个人的品德和自觉,缺乏刚性的机制保障。一旦皇帝昏庸或者暴虐,后果不堪设想。”
吴京皱了皱眉,他觉得对方有点钻牛角尖:“不能这么说吧。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皇帝制度能让权力集中,在当时的条件下,让大家能团结起来做事,大多数时候老百姓也是能受益的。你不能只盯着坏处看。”
记者引经据典道:“吴导,皇帝制度缺乏权力制衡的缺陷是致命的,容易导致像秦二世那样的暴政,或者晚清那样全面的腐败,再或者像西晋八王之乱那样的继承危机,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吴京被他这一连串的例子说得有点烦躁,他觉得对方在抬杠。
“你举的这些例子,恰恰说明皇帝制度本身没那么差吧?”
“啊?”记者一愣,没跟上这逻辑。
吴京摇头晃脑,掰着手指头:“你想想,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说秦汉唐宋明清,出了多少皇帝?可你刚才说的这些极端负面例子,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个,占比才多少?”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大部分时间里,这套制度是稳定有效的,是能维持国家运转和发展的!不能因为少数几个特例,就把整个制度都说的一无是处吧?”
记者道:“不能这么说吧,小毛病的皇帝也是不少的。”
想起沈善登平时聊天时偶尔会提到的一些观点,吴京道:“英国现在不也有女王吗?美国没有皇帝,但他们有总统,权力也不小。”
这番话一出,记者心中先是一惊,随即大怒。
你国皇帝,也配和人家女王比?
“英国人家君主立宪了,美国人家是民主,人家比我们好。”
吴京不认可:“我觉得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说外面的制度就一定好,我们的历史传统就一定不好吧?
“关键得看是不是适合,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我觉得古代那个条件下,皇帝制度能维系这么大一个国家几千年,肯定有它的道理在。”
记者有点上头了,追问:“吴导,你的意思是,皇帝制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优越且有效的?甚至可以与当代西方的君主立宪或总统制相提并论?”
吴京觉得他这理解有点拧巴,强调道:“我觉得不能说外面好,我们就不行,不能一味贬低我们自己老祖宗的东西。”
专访结束。
记者回到编辑部,张明远看完采访稿大喜。
“你正常报道。”张明远没有要求对方做什么。
他们带节奏早有一套程序,自家的单位不能下场。
不过等到专访视频和采访稿一出,张明远将吴京的话进行断章取义。
他伙同的几个知名公殖和大V,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对吴京的采访内容进行了的再创作。
张明远点燃的火,在特定圈层里,迅速铺开。
《新晋亿元导演吴京公开盛赞皇帝制度:集中权力优势明显,远超西方民主?》
《准亿元导演吴京的历史观:皇权集中优于现代民主?》
《震惊!吴京声称中国几百个皇帝大部分是好的,暴政只是偶然》
《从演员到导演,吴京的‘忠君’思想从何而来?》
《吴京直言:几百个皇帝大多贤明,暴君昏君只是极少数!》
于是乎,一篇篇标题惊悚,内容断章取义效果的报道迅速成型。
在博客、论坛上疯狂传播。
他们将吴京的客观论述,扭曲成了“对皇权制度的无脑推崇”和“对西式民主制度的贬低”。
“不能一味贬低我们自己老祖宗的东西”,被解读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历史倒退论”。
这波操作迅速超出了电影范畴,上升到了“历史观”、“价值观”。
火烧起来,张明远让几个大V批评,他再转发了。
“成了!”
其实从始至终吴京的话不存在问题,但是经过一番转进,实现了无中生有,节奏起来了。
当火烧起来,张明远阴郁的心情终于舒畅了!
不过很快,他就傻眼了。
嗯!有点不对劲!(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6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