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华娱唯一太阳 > 第209章 圣质如初(23)

第209章 圣质如初(23)


戈壁滩上。

    《无人区》的拍摄按部就班。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内陆舆论场,瞬间沸腾。

    那篇由马有德找人炮制,散发着浓郁“意林体”芬芳的雄文《规则的力量是更大的善》,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文章极尽“客观”、“理性”之能事,用饱含“敬意”的笔触,描绘了森永砒霜奶事件后,日本社会如何“坚守规则”,专家委员会如何“独立判断”,企业如何“勇于担当”。

    通篇洋溢着对本子“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赞叹。

    末了还不忘点题,反思吾国,当学习此种超越简单对错,追求更大规则之善的“高级文明”。

    这文章一出,不少习惯了“日吹”路径依赖的媒体和公殖,如同闻到了腥味的猫。

    下意识跟进转发,鼓吹这种“清醒”的声音。

    正好借你国出了坏事,庆祝一波。

    这其中,自然不包括刚刚在沈善登手里吃过闷亏的宋词和张明远。

    宋词捧着笔记本,把文章反复读了三遍,眉头拧成了个川字。

    他内心其实有点小赞同,觉得这确实是“高级”的思维方式,但上次沈善登那篇把他坑得够戗。

    现在看到这种看似捧,实则路径相似的文章,心里就直打鼓。

    他犹豫再三,最终长叹一声,把报纸放下,决定还是暂不评论。

    张明远则是在电脑前看到转载,再次气得拍桌子。

    “蠢货!一群蠢货!这他娘的是高级黑啊!看不出来吗?”

    他指着屏幕上那篇文章,对办公室里的编辑咆哮:“森永砒霜奶!死了一百多人!赔了几百块钱!这他妈的叫规则?这叫吃人!你们跟着转,不是把脸伸过去给人打吗?”

    “这是转移视线!我们的事和外国有什么关系?”

    底下人面面相觑。

    有人小声嘀咕:“主编,这文章,看着挺客观的啊,就是赞美一下人家的处理机制,”

    “客观个屁!”张明远差点背过气去。

    他这边急得跳脚,奈何同行里总有那么几位狗改不了,好这口的。

    觉得找到了知音,纷纷撰文应和,大谈规则之善。

    舆论场小小地分裂了一下,明白人看笑话,糊涂人跟着吹。

    直接把那点想往沈善登身上引的三聚氰胺节奏,冲得七零八落。

    舆论稍安。

    另一边,陆钏历经波折的《南京!南京!》总算完成了剪辑。

    进入了更艰难的审核阶段。

    星美老总谭洪亲自在昏暗的放映室里看完了电影。

    两个多小时下来,谭洪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又点了一支烟。

    烟雾缭绕中,他的脸色看不真切。

    “谭总觉得怎么样?”陆钏心里没底,带着点期待和不安问道。

    他对自己的这部心血之作是极其自负的,但又深知题材敏感。

    谭洪吐了个烟圈,慢悠悠说:“片子,有力量。”

    “就是,日本兵的戏份,是不是太多了点?视角会不会有点问题?”

    陆钏一听这个,艺术家的脾气就上来了,梗着脖子道:“这都是艺术需要!是为了展现战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扭曲!角川这个角色的成长弧光,是影片的灵魂!”

    谭洪摆摆手,不想跟他争论艺术,换了个话题:“沈导那边,最后把关了?他没什么意见?”

    陆钏语气有点复杂,但还是说:“沈导,很支持我。后期他也提过一些建议,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核心创作没动。”

    谭洪很惊讶。

    他原以为以沈善登那种强势和控制欲,加上之前传闻两人在剧组有分歧,关系可能得《寻枪》时陆钏和江文那样紧张,没想到陆钏这边口风还挺紧。

    只能说不愧是圈内活宋江。

    盘活三爷的大片战略,托举《太阳》后亏的底掉的于东,最近还和上市受阻的华易达成了战略合作.

    其实陆钏并没有那么心甘情愿,话半真半假。

    沈善登的支持是有代价的,那种无处不在的控制力,最终剪辑权的隐性掌控,让陆钏既依赖又憋屈。

    但是如今沈善登势大,《南京》上映前,陆钏暂时忍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

    谭洪提醒道:“《南京》这个题材,你我都知道,是‘重点类型重点题材’,恐怕不会很容易过审。”

    一提到审查,陆钏刚才那点硬气瞬间泄了一半。

    “重点类型重点题材”这七个字,像大山压下来。

    这意味着他的片子不像普通电影过一两个部门就行,得面对五六个部门的轮番“审阅”,那流程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谭洪看他这样子,试探着说:“要不,在制片人或艺术总监的位置上,把沈善登的名字挂得再醒目一点?他现在是票房金字招牌,两次破纪录,上面也得给几分面子。有他扛着,有些尺度说不定就能松一松。”

    这话戳到了陆钏的肺管子。

    他当场疯狂哈气,炸了毛,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这是我的电影!《南京!南京!》!我陆钏的电影!挂他的名字算怎么回事?功劳都是他的吗?”

    谭洪见他反应这么大,有点无奈,多少项目想挂还挂不上呢。

    “我就是这么一说,你别激动。既然你坚持,那就按流程报上去吧。”

    然而,让谭洪和陆钏都大跌眼镜的是,《南京!南京!》的过审程序,竟然比想象中顺利得多。

    也许是因为前期立项已经折腾了太久,各个相关部门对这个项目早已“脸熟”,心里都有了底。

    审看会上,气氛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剑拔弩张。

    有些领导看完片子,还给陆钏发了短信,表示“出乎意料”、“很有深度”。

    甚至有位领导特意问陆钏,关于主角角川最后从“自杀”改为“拿起摄影机拍电影”的结局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陆钏一看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艺术追求,立刻来了精神,侃侃而谈道:“这是为了提升影片的艺术性和普世价值!”

    “角川的觉醒,代表了人性对战争的反思,这种超越国界的关怀,更能促进中日民间的情感交流,对中日友好是有积极意义的!”

    陆钏还特意提到,拍摄中日方工作人员,包括演员中泉英雄对这个改动“非常感激和配合”,证明了他的国际视野。

    有领导一眼看出这改动看似升华,实则是把日本兵的兽性展现的淋漓尽致,纯纯的高级黑。

    但既然没人明确指出来,他也没说话。

    也有个别确实被这套“普世价值”说辞打动的,觉得陆钏“思想先进”、“有格局”,是为中日友好做了“文化贡献”。

    于是。

    和当初立项时“没人说行,所以不行”差不多,这次是“项目已经这样了,没人明确说不行,那就行吧”。

    得知初审顺利到难以置信,陆钏长舒一口气,激动之余,感觉自己又行了。

    “我果然是天才!”

    “我的艺术征服了所有!”

    谭洪得知消息,也是啧啧称奇,给沈善登打去电话。

    已经拍摄一个月的沈善登,显得风尘仆仆,得知此事很是开心:“顺利就好,不顺的话,陆导恐怕会怪我一辈子。”

    “多谢老弟。”谭洪觉得这个圈子里,像沈善登这么讲究的人真不多。

    陆钏选择性忘记了,电影拍摄过程中沈善登的救场,只觉得自己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谭洪不会那么没心没肺,感激道:“多谢老弟,想把你名字挂上去,就是川儿不同意。”

    沈善登哈哈大笑,半开玩笑地说:“还是算了,都是陆导的才华。看来这片子,真是赶上时候了。”

    挂了电话,沈善登摇摇头。

    顺利的有些过头,想了想,给陆钏发了一个祝贺短信。

    祝他好运!

    陆钏正志得意满,淡淡回了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7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