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当狗不得(24)
不过马有德也没多客气,直接道:“穆勒先生,有话就直说吧,拐弯抹角没意思。”
马可穆勒只好讪讪的说明来意。
希望能再见沈善登一面,表达善意。
马有德皱了皱眉,感觉老小子把自己当盘菜了。
看了马可穆勒一会,才皮笑肉不笑道:“穆勒先生,今时不同往日了。老板现在非常忙,以后有什么事,你可以先跟我沟通。见我,是正常流程,见老板,那是最后选项,得看有没有必要。”
马可穆勒心里一阵苦涩,这就是没有被精神殖民的坏处。
一旦考虑利益,欧洲三小确实就是小奖。
其实,他何尝不知道呢?
短短七八个月时间,沈善登已经从一颗耀眼的导演新星,成长为参天大树。
亿万身家,换算成欧元也是数千万。
更重要的是,他一手创立的电影事业雏形已现,工业体系正在搭建,话语权今非昔比。
相应的,想和之前那样见他一面,自然不再是随意的事情,规矩已经立起来了。
否则查尔佩里克为什么要通过他呢?
归根到底,沈善登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了自己的产业,能盈利。
这也是沈善登被舆论风暴缠身,总是干不动的原因。
根基虽小,但已经有了根基。
而且也不小了,除了那些被思想殖民的人,自甘下贱,实际上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一点不低。
哥伦比亚影业作为好莱坞巨头,被华易耍过,和周星驰的合作也不是很愉快。
为的不就是那点预期吗?
沈善登和他的手下,不受他们那一套影响,按规矩来的话,不是说他想见就见的。
马可穆勒知道,之前的话,他还有点不情不愿,被沈善登用他们的招数拿捏了。
此刻,他就算愿意,沈善登也不一定想要把他收入门下。
当了门下走狗,自然要遮风挡雨,想得美!
不过马可穆勒也想起来了,他毕竟也是记名走狗,立刻卖起了惨。
马有德听完马克穆勒的诉苦,简单安抚了对方情绪。
回到公司,马有德将马可穆勒的来意向沈善登做了汇报。
沈善登听完,只是淡淡一笑:“查尔佩里克想交好?表面上的合作,能接就接,不用把路堵死。”
沈善登很冷静。
虽然凭借《督公》和《囧途》,他的事业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张,商业模式上也有了的两条腿。
但毕竟崛起时间太短,满打满算才一年。
在文化领域,某些泛滥的思潮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时间,根植在两三代人之中。
《督公》卖点是特效和暴爽的故事,《囧途》是笑料和故事剧情,潜藏在其中的历史自信和家国情怀,沈善登只能埋在电影里。
需要观众慢慢适应,在大银幕习惯了这些,才能自然而然的成为人物动机,否则看起来会有点假。
好比《流浪地球》里面,赵今麦最后的演讲一样,换个白人来说,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煽情说教。
但是在中国电影里,就有点突兀。
有些事,有些东西,从资金支持到行业观念,甚至一些职能部门内部,都蟠根错节,根深蒂固。
未来几年,沈善登的策略非常清晰。
可以旗帜鲜明的反欧,尤其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代表的艺术标准,但暂时不能公开,激烈的反美。
否则,面临的阻力将会超乎想象,处境会极其艰难。
想到这里,他微微吸了口气,有点憋屈。
但这就是现实,必须冷静面对。
新任制片人周奇峰来汇报督公电影宇宙的进展。
两人边走边聊。
沈善登将这些外部纷扰暂且压下,将精力集中到公司的项目推进上。
除了已经定档的《嘉靖》、《锦衣卫》的筹备,他也开始着眼《无人区》的前期准备。
“师兄,《嘉靖》已经定档今年贺岁档,首支预告片反响不错,后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了。”
“《锦衣卫》的剧本最终定稿了,筹备工作也紧锣密鼓,京哥去瞰景了,这次打算玩把大的。”
“因为动作设计和特效场面比《督公》更复杂,筹备期要长一些,还要重新造景,初步定在明年年初开机。”
沈善登边听边点头:“和有德你们商量一下,弄个计划,《绣春刀》也要提升日程,我打算在青岛造个城,到时候和当地政府谈谈。”
《囧途》拍摄的时候,他就和青岛相关部门谈过建个影视基地的事。
不过这个合作双方都需要时间,要一点点推进。
周奇峰道:“《绣春刀》肯定是我们一系列工作的落脚点。”
“嗯,节奏把握好,质量是第一位的。”
沈善登点点头道:“走,一起去会议室,刚好有节课。”
制片班。
包括周奇峰在内,这期制片人培训班一共选了五个人,都是参与过《督公》、《嘉靖》、《囧途》等项目的核心制片团队成员。
平均年龄才三十岁左右,非常年轻。
都是公司内部有潜力的苗子,已经上了段时间课了,穿插项目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培训。
课程内容有理论,还有结合《督公》、《囧途》、《嘉靖》的实际案例进行复盘分析。
理论部分,有北电管理系,以及石油大学工程管理的老师授课。
这些高校里的老师还好,也没什么经验。
实践部分,公司聘请了重工企业的工程师,充当顾问。
闹出了不小笑话,人家来看了流程,第一反应就是,这管理也太混乱了。
当得知沈善登公司的几个项目,已经是电影行业组织管理最顶级的,遥遥领先于同行。
就非常难绷。
整个课程,包括制片课程、导演课程的教材,都是他们一帮人慢慢摸索的,老师和学生相互学习,一起编写教材。
没有学习对象,这是电影行业头一遭。
编写的,名为教材,其实是电影制作操作手册。
沈善登偶尔也会亲自来授课,有时也会来听课。
今天这节课,是务虚的课。
沈善登讲的是他对于制片人这个角色的核心定位。
他开门见山道:“很多人觉得制片人就是管钱的,或者就是给导演打杂的。在我看来,都没说到点子上。”
“制片人的核心定位,就两个词:管理和定向。”
“管理,不是指手画脚,而是要把整个剧组的资源,人、财、物、时间,高效的整合起来,确保剧组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顺畅。小到一顿盒饭,大到拍摄周期,你心里都得有本账。”
“更重要的是定向。”
沈善登加重了语气,“制片人要深刻理解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要把握住剧组工作的整体方向不跑偏。”
“你的首要任务是配合好导演的创作,为导演排除万难,提供最好的创作环境。但这不是无条件的服从,当导演的创作可能出现重大偏差,可能损害项目根本时,制片人必须有站出来纠偏的勇气和能力。”
沈善登要走的路,不是好莱坞的制片中心制资本至上。
也不是国内导演中心制,项目好坏纯看导演发挥,作者电影气息浓郁,神一手,鬼一手。
沈善登要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制作之路。
他总结道:“所以,一个好的制片人,既是导演最可靠的盟友和后盾,也是项目航向的瞭望者和校准器。既要能埋头拉车,也要能抬头看路。”(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49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