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蜜蜜自我PUA(68)
沈善登大多时间是在闭目养神。
李小鹿倒也识趣,没有过分打扰,只是偶尔递瓶水。
或是找些关于电影、关于青岛的风土人情等不痛不痒的话题聊两句,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沈善登不得不感慨,坏女孩也有坏女孩的好。
懂事。
飞机呼啸着冲上云霄,掠过华北平原的灰黄,朝着胶东半岛那片蔚蓝飞去。
沈善登望着舷窗外翻滚的云海,目光深邃。
飞机平稳降落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胶东半岛冬日清冽的空气,让人精神一振,带着一股海的味道。
取了行李。
李小鹿又很是自来熟,拖着她的粉色小箱子凑了过来:“沈导,你们有车来接吧?方不方便捎我一段?”
“这地方我可不熟,你总不能把我丢下自己跑了吧,我会和蜜蜜告状的。”
李小鹿抬出了大蜜蜜这面大旗。
沈善登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上车吧。”
黑色的商务车行驶在通往市区的路上。
李小鹿坐在沈善登旁边,安静了一会儿,认真道:“沈导,我其实,是你的歌迷。”
“哦?”
沈善登略微侧头,有些意外。
他歌手身份其实并不遥远,但又像是很早前的事了。
特别《督公》成功后,很少有人提及。
“真的。”李小鹿眼神发亮,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歌迷群里都总结过了,你的音乐生涯虽然短,但明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沈善登这回真有点好奇了,他自己都没总结过。
“我也就零零散散搞了三年,还能分出阶段?”
“当然能!”
李小鹿如数家珍道:“这是我们好多老歌迷一起整理的。”
她拿出MP3,脸色微红的把耳机给沈善登分享了一个。
沈善登耳边响起几段熟悉的旋律片段,《多余的解释》、《再见青岛》、《安河桥》。
“听到《多余的解释》,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03年的夏天,那时候你刚上大二。”
她羡慕道:“我没上过大学。”
“四年多,一晃就过去了。”沈善登也有些感慨。
重生四年,距离亿万身家还有距离,距离行业巨头,也还有距离。
“你三年创作了一百多首歌呢。”
李小鹿语气崇拜,拿出一个小本本:“从最初的流行情歌,到中间各种摇滚、电子甚至有点实验性的类型都尝试了一遍,最后沉淀下来,是《安河桥》那样的民谣。”
沈善登看了看,是歌词本,感觉有点棘手,这是真迷妹:“你有心了。”
“不断追求表达吗?”李小鹿追问,像个好奇的学生。
“我倒不会刻意去追求深度。”沈善登把歌词本还给她,道:“前几个月不是还发了首《素颜》?挺口水的。”
说起《素颜》,李小鹿更是惊叹:“这首歌可太火了!蜜蜜真是太幸福了!你写的时候,想过它会这么火吗?”
“歌曲这东西,有时候看运气。”
沈善登目光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有些我自己很喜欢的,反响平平。有些随手写的,反而就火了。说不好。”
“真的吗?”李小鹿眨着眼。
“真的。”沈善登坦然道。
他原创过,很多没火,都是真话。
车子抵达酒店门口,沈善登率先下车,没有再深入聊下去的意思。
这姑娘眼神里的热切和对他作品如数家珍的熟悉程度,让他感觉有点危险。
男孩子出门在外,必须好好保护自己。
回到房间,沈善登给大蜜蜜打了个电话,随口提了句:“在机场碰到李小鹿了,她也来青岛办事。”
他没提李小鹿的热络和同车而行,更没提对方是歌迷。
简单一句带过,免得影响她们闺蜜情谊。
电话那头的大蜜蜜心头却是下意识一紧,但随即想到沈善登昨晚那罕见的脆弱和疲惫。
又想到他正面临的巨大压力。
沈善登要对抗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盘根错节的西方话语体系,和各种冷箭。
大蜜蜜觉得自己的占有欲,在大局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甚至觉得,沈善登之前那句“要把个人问题露出来”的歪理邪说,似乎有了那么点道理。
沈善登承受的太多了,如果
大蜜蜜被自己这突如其来的念头吓了一跳,赶紧打住。
“嗯,碰巧啦。你在那边一切顺利吗?别太累着自己。”
沈善登完全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心理活动。
在青岛休息一晚,翌日,沈善登立刻投入工作。
中影的招牌确实好用,廖云那边协调得力,与当地宣传部门的沟通异常顺利,拍摄所需的各个场景一路绿灯。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沈善登心情舒畅,前世在此求学、工作、安家的无数记忆浮现心头。
虽然最终婚姻离散,但这座城市留下的更多是温暖的印记。
这里几乎算是他半个主场,空气有让人安心的味道,熟悉的味道。
他心情颇好地给吴京和周奇峰打了电话。
“这边空气好,海鲜也不错,你俩要是顶不住了,就过来喘口气,《嘉靖》也能搬这里来做。”
沈善登打算以后在青岛造个影视基地。
《囧途》剧本的打磨进入后期。
剧本主体情节已定,核心人物的背景和设定,和原版有所不同。
徐征饰李成功。
年龄设定在37岁,身份是青岛一家经营数年的中型玩具厂老板。
2007年春节后因他出轨与前妻美丽离婚,再加上工厂面临转型压力,事业小有成,但近期内心空虚、焦虑。
外表刻板严肃,讲究效率,偶尔流露尖刻,但内心深处藏着悔恨和对温情的渴望。
王宝强饰牛耿。
年龄25岁。
身份是青岛一家老牌牛奶厂的技术骨干挤奶工。
工厂并非是原版的质量丑闻,而是因经营思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而濒临倒闭,拖欠全厂工人工资长达半年。
牛耿因为技术好、人缘佳,被拖欠的数额相对较少,但他天性憨厚乐观,信奉“世上还是好人多”。
此次出门讨债,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帮一帮那些被拖欠得更久、家庭更困难的工友。
他法律意识淡薄,认死理,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最初只想千里跋涉,找到躲起来的老板当面要钱。
两个人的人物,相对来说,没有原版差距那么大。
牛耿没有学历文化,但有专业技能,李成功事业有成,但也面临各种困难。
至于原版的三聚氰胺,当下还没爆出。
而且这个问题,是真问题,但也只是一个品牌以及一个点的问题,上升不到整个食品安全。
哪怕是所谓发达国家,类似的事,也多了去。
不过作为商业电影,沈善登没必要掺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议题,做好电影就行。
演员方面,徐征和王宝强的档期均已敲定。
整个项目在高效而有序的节奏中,稳步推进。
另一边。
在青岛的这几天,李小鹿并没频繁打扰,但总会恰好出现。
有时是送来一份热乎乎的当地小吃当宵夜,有时是带来一份她认为对场景选择有帮助的老城区照片。
闲聊中沈善登得知,她家是三代电影世家,爷爷是八一厂的老制片主任,父亲也是厂里的资深导演。
所以偶尔提出的一些关于拍摄的建议,虽显稚嫩,但角度往往独特。
几天后。
青岛的勘景确定工作基本结束,之前已经有团队看过,沈善登主要是最后确定,以及打理好当地关系。
下一站,是故事中另一个重要场景所在地,徐州。
沈善登登车启程时,李小鹿又“恰好”出现在酒店门口,笑吟吟地说:“沈导,我去徐州探个班,顺路,要不一起?”
沈善登看了看她,没多问,点了点头。
旅途漫漫,有个赏心悦目、知情识趣还带着点小崇拜的美女同行,也不是什么坏事。
他没有软肋,尽管来考验他!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58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