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华娱唯一太阳 > 第133章 赶超好莱坞

第133章 赶超好莱坞


沈善登来北体大学,是为了他心心念念的动作工程团队。

    终于有个雏形,能架起来了。

    虽然喜剧要做,但是重点肯定是“督公宇宙”三部曲,这是已经验证成功的路径。

    《督公》的成功,还有人将信将疑,特别是当下“他者”叙事泛滥,“自我”叙事总会受到更苛刻的审视。

    但只要后续电影接连成功,他这套“中国内核+中国视效”的语法,就会慢慢变成新的投资逻辑,融入观众的审美,被市场彻底接纳。

    到时,《督公》引领的创新才算真正成功,新的行业标准和规则才算立住。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方法对,肯定能够做到。

    沈善登之前做《督公》的时候就有很多想法,只是当初受条件限制无法实现。

    如今名气、金钱都有了,终于可以一一尝试了。

    花个几百万专门搞技术研究,沈善登现在花得起。

    沈善登一行车队驶入北京体育大学。

    北体这边接待规格不低。

    分管教学、训练、科研的副校长亲自出面,武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的领导作陪。

    沈善登赶紧上前握手:“太隆重了,受宠若惊,受宠若惊。”

    副校长很客气:“沈导给我们争光了,把那艘压在头顶十年的大船都给掀翻了!”

    武术学院的领导笑道:“昨晚的《面对面》我看了,说得好!提气!”

    “多谢,多谢。”沈善登真诚感谢北体能提供技术支持。

    他真切感受到了《督公》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以及这个年代“大导演”的地位。

    真是被当作“艺术家”尊敬的。

    沈善登都有点不好意思,再像以前那样喷学院派了。

    咱老沈也成了既得利益者之一了!

    双方气氛融洽。

    之前《督公》就有和北体的合作,不过是师生层面的私活,这次是官方正式对接。

    开了个简短的会,双方顺利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然后合影留念。

    沈善登和老师们相谈甚欢,大家都都有基本常识,都认同弘扬英雄。

    聊到“三不朽”,老师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沈善登心里感慨,体育学院的老师,比搞艺术的说话要好听多了!

    建立了沟通渠道,敲定了一批急需的人才,中午一起吃了顿工作餐。

    下午,沈善登又赶赴中国石油大学(BJ)。

    选择石油大,是因为沈善登本科是石油大的,虽然是石油大学(华东),但还是有香火情在里面。

    而且沈善登做的并非高深基础研究,他就是推动一定程度的进步。

    只是推动实用技术的改进,一所理工院校足够了。

    沈善登思想上很激进,但在实践方面,还是很保守的。

    石油大学的接待同样热情,接待规格也不低。

    对外合作方向的副校长出面,双方交流愉快。

    校方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产学研”实验,一个绝佳的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产生高影响力成果的机会。

    主要能上电视,不对,是能上顶级电影。

    露大脸!

    经费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至此。

    沈善登联合北体大和石油大的电影动作生物力学联合研究组,算是初步搭起了架子。

    正式合作还等几天,三方还有个仪式,但基本架构完成了。

    团队涵盖了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动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人才,以及传统武术指导团队。

    距离沈善登心中理想的状态还有距离,他理想状态是建立一个实验室,还要有软件、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加入。

    只能说一亿五千万的制作成本看着多,但其实也不多。

    还是经费有限,只能先迈出第一步。

    离开石油大。

    车上,沈善登对马有德和周奇峰吩咐。

    两人立刻掏出本子。

    “我们这个联合研究组一定不能流于形式,有了校方支持,我们就有了人才大后方,一定要沟通好、和做好。”

    沈善登语气严肃道:“要发挥《督公》创作时期的精神,不要追求形式上的结合,一定要见到成效。”

    “我们先定个小目标,就是先在威亚系统上,赶上好莱坞的先进水平。”

    沈善登很务实。

    技术必须能转化为看得见的产品力。

    最重要的是电影最终呈现,让观众看得见。

    自己很感动没用,要让观众感动。

    而威亚技术并不复杂,技术含量有,但也不是很高。

    只要有技术能力,又能不断实践,慢慢就能摸索出一套方法来。

    沈善登清楚威亚的发展史。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威亚技术非常简陋。

    八九十年代的港岛武侠片黄金时期,威亚技术被广泛应用。

    徐克等导演是当时的推动者,那个时候创新更多体现在“怎么用”,而不是“怎么改进器械本身”。

    技术核心是“经验”,没有成为一套体系。

    主要依靠单根或双根钢丝完成简单的提拉动作,比如轻功跳跃、飞檐走壁。

    这个时期的威亚技术,其目的主要是“让人飞起来”,很少顾及动作的力学合理性和姿态的优美度。

    演员被吊起来时非常痛苦,动作僵硬,安全性也较差。

    第二阶段,就是好莱坞把港片技术吸干榨净之后,反而实现了反超。

    节点就是《黑客帝国》,从这时候开始,好莱坞的威亚技术,领先于发源地港岛。

    而且《黑客帝国》的慢动作,和回形针的《蛟潜虎隐》是两回事,服务于装酷、装逼。

    国内电影领域威亚技术的巅峰,不是在当下,而是几年前的《英雄》《十面埋伏》。

    如果放宽到华语武侠片,还有《蛟潜虎隐》。

    《英雄》和《蛟潜虎隐》这两部电影在当时是华语武侠片的里程碑,也代表了当时威亚技术的最高水平。

    但无论是《蛟潜虎隐》还是《英雄》,它们靠的是大量好莱坞和澳洲特技团队。

    甚至《英雄》之后,国内电影圈不仅没进步,反而退步了。

    后来推动国内威亚技术进步的,不是电影,而是电视剧。

    张纪中版《天龙八部》,开始尝试多线系统。

    近年武侠热,威亚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但多线操作、力学平衡概念,还没有系统性的在影视行业普及。

    归根到底,要论探索技术,还是看电影制作团队。

    电影的制作周期、制作模式,才有探索技术的资源。

    电视剧拍得快、压力大,不适合钻研。

    但是国产电影却无比拉胯!

    威亚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直到以后古偶剧热才带来威亚技术大爆发。

    在沈善登看来,简直是电影人的耻辱。

    好在,现在他来了。

    沈善登就喜欢做这种无人能及的事!

    沈善登是个喜欢读史的人,不讳言的说,文艺圈的风气,和元末颇有几分相似。

    所以沈善登要学习朱元璋,不急着争一时长短,先苦练内功。

    只要内功练得好,自然会有他的徐达、常遇春、蓝玉等等,会变着花的冒出来。

    苦练内功不如站在台前光鲜。

    但要想走得稳、走得远,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马有德立刻复读了一遍指令:“老板放心!保证落实!绝不让研究组流于形式,首要目标攻克威亚系统,追赶好莱坞!”

    周奇峰就慢了一步。

    沈善登回过神,赞许道:“有你们这两员虎将,何愁我事业不成。”

    马有德连忙道:“全是老板在前面引领,我还在回味在宣传的胜利,老板已经投入更具体的工作了。”

    沈善登笑着连连摆手。

    周奇峰感觉是卷不过马有德了,语速快得他都插不上话。

    《面对面》和一系列报道出炉,鲜花似锦之下,沈善登依然有定力苦练内功,但他的敌人们却有些无心工作了。

    结合了家国大义、市场前景、工业野心的完整叙事,让他们难受无比。

    不仅无心工作,心理似乎也出了点问题。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0/6760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