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状元郎 > 第351章 绝世神兵

第351章 绝世神兵


那厢间,苏录与蜀王共进了午膳。

    席间他终于知道了,蜀王的病叫‘疟母’,用蜀王的话说就是:

    “久疟不愈、寒热时作、身体羸瘦、腹中有块。”

    苏录还以为他是肺里的问题,原来只是虚弱的咳嗽。他身在西南,对疟疾自然比较了解,知道所谓‘疟母’就是慢性疟疾的一种。

    这年月没有特效药,确实迁延难愈。思来想去,苏录还是轻声道:

    “学生在古书里看到过个方子,以黄花蒿一握,冷水浸泡、绞汁冷服,可治疟疾。王爷要是实在没办法,可以一试,反正也毒不死人。”

    “好的,本王记下了。”蜀王礼貌地点点头,显然没往心里去。

    苏录也没法再劝,暗叹一声,只能先作罢。

    不过一顿午膳下来,两人关系倒拉近了不少。蜀王博学多识,待人诚恳温柔,苏录更是双商满点的魅魔二代。而且年纪也差不了太多,聊着聊着自然就成了朋友。

    饭后,蜀王问苏录:“弘之,你回明礼堂作文?”

    不待苏录回答,他便自顾自道:“还是算了吧,以你的水平,纯属浪费时间,要不要去我家的藏书阁看看?”

    “那求之不得。”苏录一下就激动了,欣然愿往。

    大名鼎鼎的蜀王府藏书阁,非但是西南文脉之宗,藏书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个大明怕也只逊于大内了。

    盖因蜀献王朱椿嗜书如命,派人遍历天下博求古今典籍。藏书楼中收藏重金购得或文人捐赠的珍本古籍数万部。后世子孙亦效仿祖先,累求不辍,上百年间将藏书规模又扩大了数倍,虽无《永乐大典》这类大内秘藏,却已是地方王府藏书的极致了。

    总之,蜀藩藏书阁对真正文人的吸引力,比青楼可大多了。

    ~~

    蜀藩藏书阁名唤‘尊经阁’,坐落于蜀王府东南角的竹林深处。

    东南巽位为文昌正位,紫禁城的文渊阁也是在这个位置。事实上尊经阁就是仿照南京文渊阁规制建造,阁分三层,高阔通透,底层以汉白玉铺地,隔绝潮气。

    蜀王带着苏录来到阁前。守阁太监无声无息推开阁门,苏录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只见一排排书架皆为金丝楠所制,沿墙而立直达梁顶,按‘经史子集’分类码放典籍。所有书籍都装在青布函套中,向外的一面贴着书名和编号,一目了然,

    看着铺天盖地,密密麻麻的书籍,苏录不禁生出老虎吃天,不知何处下口之感。

    “你先看这些。”蜀王命尊经阁的太监,给苏录抱来了厚厚一大摞书。

    “这是……”苏录拿起一本,快速翻看,发现里头一列列皆是书目和编号。“藏书目录?”

    “没错。”蜀王点点头,骄傲道:“这些书都是我家藏书的目录,总共十余万部。你慢慢找,把想看的书目记下来,让梁公公帮你找出来带回去慢慢看。”

    “好好好,多谢王爷!”苏录喜出望外,大明第二的图书馆允许自己开借阅卡,这是何等幸事啊!

    “那你慢慢看吧,本王要回去午休了。”蜀王苦笑一声道:“得了这个病之后,精力太差了。”

    “王爷,那个方子真的很灵……”苏录将蜀王送到门口,忍不住又推荐一遍道:

    “已经治好了我们那儿好多人。”

    “是吗?”蜀王终于听到心里去了,点头道:“那本王改天试试。”

    待蜀王乘坐抬舆离去后,苏录便坐回桌案前,就着过午的日光专注翻阅起书目来。

    泛黄的书页在他指间簌簌作响,空气中纸墨书香与楠木清香交织,却丝毫无法平复他心头的激动!

    苏录的目光始终在‘经’部《礼记》类的目录上梭巡……

    自从提出假说演绎法之后,苏录治《礼》的路子已经与时人大相径庭了。

    时人治《礼》,多拾程朱语录牙慧,空谈义理而疏于实证。

    苏录则主张‘礼必征诸事,而非臆断’——以史籍为底本,用训诂、校勘辨明讹误。彻底摒弃宋明学者‘望文生义’,甚至‘妄改古籍’的治学陋习。

    时人治《礼》,多依赖陈澔的《礼记集说》,此书版本讹误丛生,且文献零散无章,水平一言难尽,天下学者早就苦其久矣,却又没有能力拿出更好的东西来。

    在龙场时,阳明先生鼓励苏录,以他的‘假说演绎法’,将《礼记》扎扎实实重新考据一遍,写一本《礼记章句》出来,终结本朝礼学版本混乱、解读失真的时代!抢占这一目前无主的生态位!

    但‘假说演绎法’最重实证,无论是考据还是训诂,都需要有原始的文本作铁证,才能把每个字的源流、每条仪节的本义都扒透、敲死!

    这就要求苏录手里得有足够的典籍,不光种类要全,而且还得够老,最好是汉唐以前的!

    可先前他能接触到藏书最多的两个地方——鹤山书院和朱家,却只有宋元和本朝的经部典籍,缺少汉唐的文本,就连贾公彦的疏都凑不齐完整卷帙。

    没有足够的文献支撑,他的考据就成了无源之水,别说重构三礼学体系,就连厘清《礼记》中几处关键歧义都难如登天。

    但在这蜀王府的尊经阁中,一切都不成问题了!

    只见那目录上,光《礼记》类书籍就林林总总数千种——

    蔡邕的《月令章句》;马融的《礼记注》;王肃的《礼记王氏注》;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礼记音义》;贺瑒的《礼记新义疏》;皇侃的《礼记义疏》……

    多得让人眼晕。

    而且每一部书都有好几个不同的刻本可供印证!

    甚至还有一本七成内容的《大戴礼记》!

    苏录一阵阵的头皮发麻,简直幸福得要晕厥过去了!

    这些珍贵的古代典籍,都是最难得的材料,可以让他铸就神兵,助他号令天下——

    苏录从来都不想做个皓首穷经的腐儒,但他愿意付出所有的心血,穷尽这些文献,完成整套《礼记》的训诂校勘——厘清每一处异文、考证每一条仪节的源流、辨明每一句经义的本义,他就能编写出一部全新的《礼记章句》!

    这部书一旦问世,将彻底颠覆宋儒以来僵化死板的释经传统!助他把释经权从那些固守程朱理学的腐儒手中夺过来,牢牢攥在自己掌心!

    到那时,他说《礼运》‘大同’是万民平等之基,天下士人便会循着他的解读思考!

    他说《曲礼》‘毋不敬’是对个体尊严的尊重,世俗礼制便会随之松动!

    到那时,他将言出法随——他的话,便是经义,便是准则,便是足以撬动天下人心的力量!

    到那时,他将成为那个手握‘天下之权’的隐形主宰!

    这才是他孜孜不倦治礼的真正动力……

    ~~

    明礼堂中。

    杨慎拿出了自己最高的水平,写出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

    他满意地重读一遍,不禁暗自赞叹:‘用修,你真是个天才!’

    但当他抬起头,看看自己左手边的位置,笑容便渐渐凝固了。

    日已西斜,苏录的位置依然是空的,稿纸上一个字都没有,甚至墨都没磨。

    杨慎顿时觉得索然无味,都懒得把文章给那些老头子置喙了。

    “哥,你不拿给凡翁先生看看?”见他把文章随手揣进袖里,杨惇小声问道。

    “之前又不是没给他看过,陈词滥调而已。”杨慎淡淡道:“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老而不自知,还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

    “不想给他看就算了,你也没必要这么毒舌。”杨惇无奈道。他觉得还是今上午那个话痨大哥更可爱一些。

    “对了,苏弘之怎么一直没来作文?”他这才发现苏录人不在:“是不是不舒服先走了?”

    “不用帮他找理由!”杨慎哼一声道:“他怯战了……”

    “嗯,一定是怯战了!”杨慎越想越得意道:“他知道写出来文章,就要被拿来跟我的比较。人比则绌,货比则弃矣!”

    “不至于吧,苏弘之的文章我看过,最新的那篇《用之则行》你能写出来吗?”杨惇是个好弟弟,从来不让哥哥太得意。

    “呃……”杨慎登时语塞,他其实跟那小郡主一样,看过苏录所有的文章,能清晰感受到这家伙进步速度之恐怖,而且一直没有止步。

    但其实包括那篇被盛赞的《色难容易帖》在内,他都觉得自己可以战而胜之。

    直到看见苏录那篇《用之则行》,他终于绷不住了。

    文笔什么的还在其次,关键是那种境界高度,让他不得不仰视之……

    这要是个大儒老前辈写出来的也就罢了,可对方比他还小两岁,而且还是他的假想敌,这就很败兴了。

    所以他见到苏录之后才会无法淡定,表现的很不正常……

    “我明白了!那篇文章应该恰好符合阳明先生的思想,他不过拾人牙慧罢了。”杨慎终于再度自洽道:

    “但是换了别的题目,他就要现原形了。为了维持对我的心理优势,所以才会高挂免战牌!”

    “你愿怎么想怎么想吧。”杨惇都无力吐槽了,大哥现在眼里就只有一个苏录,再容不得其他了。

    ps:先发后改,今天可以投月票了吧?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6662/67466.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