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 第90章 把升官的机会留给我爹

第90章 把升官的机会留给我爹


~

    一旁随驾的敬谨亲王尼堪实在忍不住了。

    他站了出来。

    “蒋御史,你准备什么时候释放这些人?”

    “回王爷,今日就可以。”

    尼堪愣住了,有种一拳头打进了棉花堆的感觉。

    蒋青云也不看他,低声道:

    “皇上,这些都是改造完毕的旗丁,请皇上现在下旨释放他们回家。不过,臣想在一年之内,每月还需他们回监一次,参加为期半天的再教育。”

    “为何?”

    “强化忠诚。”

    顺治点点头,他觉得这个定期回狱报道制度太踏马的有道理了。

    得知自己可以回家了,所有人依旧呆滞。

    无奈,狱卒又起头带着他们喊了一嗓子“凝聚意志,保卫大清”,然后才连推带搡的把人赶出监狱。

    这500多行尸走肉般的人进入内城后,迅速引起了围观,无数人都想知道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

    ……

    顺治兴致不减,站在露台上眺望南城。

    “朕该怎么赏你呢?是让你做右副都御史还是去工部或者刑部做个右侍郎呢。”

    “臣不要赏。”

    “那你要什么?”

    “臣的父亲犯了国法被贬出京城担任直隶通州镇守备,做儿子的心里不忍。臣想把这份恩典留给父亲。”

    顺治还没开口。

    几位议政王大臣抢着开口了。

    “蒋御史说的对,此乃孝道。”

    “何况蒋御史年轻,18岁担任四品官已属异数,若是骤然再升,恐怕对他未来的发展不好。”

    “是啊皇上。古贤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群人争先恐后的劝谏,试图打消顺治的想法。

    看似理中客,实则目的就一个——阻止蒋青云升官。

    小蒋才担任左佥都御史就已经搅的朝野不宁了,若是做了右副都御史,干脆,四九城全踏马并入右安门监狱算了。

    ……

    顺治今日出奇的冷静,大约是刚刚废后的缘故。

    “传旨,蒋忠诚任直隶绿营通州镇总兵。”

    “皇上圣明。”

    一群人如释重负,山呼万岁。

    却不知,正中蒋青云下怀,求之不得。

    一棵树要长高,离不开发达的根系和粗壮的树干。否则的话,长的高,反而容易被狂风折断。

    在官场,四品是一道坎。

    再往上面临的斗争会残酷十倍百倍,不如原地暂且不动,不露声色的发育,扎下密密麻麻的根系。

    绿营官职素来低于八旗系统,正二品总兵甚至不如正四品的旗官。

    ……

    见顺治准备回宫,蒋青云突然跟上两步:“皇上,臣还有一事。”

    “但说无妨。”

    蒋青云左右张望,欲言又止。

    顺治挥手屏退左右。

    “爱卿,你现在可以讲了。”

    “臣请自兼十三衙门礼仪监郎中。”

    “你说什么?你想干嘛?”顺治听懵了,狐疑的盯着一脸诚恳的蒋青云。

    “礼仪监掌管宫廷鼓乐。臣想为君分忧,组建一个京师女子歌舞团。”

    顺治沉默。

    于是,蒋青云继续讲。

    “臣是这么想的,先从八旗和包衣家庭里挑选俊俏秀女,从江南延请优秀的教导嬷嬷,再在紫禁城附近辟一场馆,每日勤加训练,皇上得空就可以过去欣赏一会歌舞,解解乏。紫禁城规矩森严,宫娥们战战兢兢生怕出错,皇上可能也腻了~”

    顺治长舒一口气:“朕准了。”

    “修建场馆和所需经费,还请皇上赐下。”

    “你去找户部和工部。”

    “遵旨。”

    ……

    回紫禁城时~

    顺治的心情格外好,登基6年,亲政1年,终于走到了心想事成的这一步。

    都说皇帝一言九鼎,可他这个皇帝做的实在憋屈。

    韬光养晦的日子他是过够了。

    在顺治眼中,蒋青云比那些亲王郡王们顺眼一百倍。只不过,目前他还没实力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罢了,早晚要撤销的。

    皇帝,必须乾纲独断。

    哪怕是孝庄太后也不能干扰皇权。

    蒋青云的心情也很好,今日他达成了三个目标。

    一,替父抓权。

    二,工作组可以存续,自己手里多了一把利剑叫“矫正八旗子弟”,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三,君臣关系更进一步,从公事过渡到了私事。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件私事,我能撬起领导全家。

    ……

    当天,乾清宫的太监就来了。

    “恭喜蒋御史,您又高升啦。皇上封您为十三衙门礼仪监掌印郎中,这是您随时出入紫禁城的腰牌。”

    “谢三公公。”

    蒋青云不露声色的递上一张金叶子。

    俩人的关系已经很熟了,但不论怎么熟,礼多人不怪。

    “三公公,您老家在哪里?”

    “咱家从小没爹没妈,是个孤儿,后来被京城的一家育婴堂收养,凑合活着。到了12岁,咱家就进宫做了太监。

    “太监不是东西,可好歹有三尺棉衣,有两顿饱饭。咱家在敬事房割了以后,师傅给我端了一大碗米饭,说三狗子,别嚎了,吃吧,吃饱了就不疼了。那个碗比我脸都大,我就埋头吃啊吃啊,一边滴血一边吃,嘿,还别说,真不疼了。”

    三公公沉浸在回忆里不能自拔。

    蒋青云唏嘘不已,心中惊涛骇浪。

    眼前这位居然是“育婴堂主事夫妇”嘴里那个最有出息的孤儿三狗子!!

    出于谨慎,他没有立即认下这段关系。认亲存在风险,也许从此多个朋友,也许增个敌人,后果无法预料。

    三狗子自小过的苦,又割了那话儿。

    恶劣的成长环境叠加了生理的残缺,未必不会造成他心理的残缺。

    观面相,倒像是个憨厚人。可一个孤儿,能在宦官中脱颖而出混成八品首领太监,他真的会是一个憨厚人吗?

    ……

    蒋青云故意问道:

    “三公公,您如今是紫禁城宦官之首吧?”

    “不不,咱家就是个小人物,吴良辅吴总管才是紫禁城宦官之首。十三衙门的事多半也是他管着,您兼了礼仪监的郎中,日后免不了和吴总管打交道。”

    “吴总管这个人好相处吗?”

    三公公苦笑,摇头。

    临走时~

    他小声说:“吴总管最爱银子,胃口忒大,听说他在钱粮胡同那有座宅子专门存放银子。”

    蒋青云微笑,没有继续追问。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7246/6774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