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 第85章 御书房,遭遇死亡试探

第85章 御书房,遭遇死亡试探


蒋青云心中狂喜,但表情管理严格。

    “臣记得。”

    “从那天起,秘书院陆陆续续一共收到了三品以上京官、地方督抚奏折124封,京师旗人自愿上书1500余封。爱卿,你猜他们对朕说了些什么?”

    “臣猜不到。”

    顺治冷笑一声,转过身来。

    “其中居然有30多封奏折和500多封上书,认为朝廷应该给予多尔衮死后哀荣,吹嘘此贼功绩,真是混账透顶。走,跟朕去御书房。”

    ……

    御书房隔壁~

    上书堆积如山,蒋青云埋头苦读。他翻阅纸张的速度极快,看似是一目十行,实际上在琢磨对策。

    天赐良机啊~

    这不得趁机在京师杀他个流血漂杵,十室九空?

    1个时辰后,顺治回来了。

    “爱卿,都读完了?”

    “是。”

    “你怎么看?”

    蒋青云抬头,发现顺治的眼神很急切,手掌不自然的攥起又松开,语气里似乎有点不自信。

    瞬间。

    蒋青云心中警铃大作,光速推翻了先前所有准备好的的措辞。

    ……

    “兹事体大,臣只是区区四品,不敢妄议。”

    “说!朕赦你无罪。”

    蒋青云又看出来了,顺治明显有些急躁。

    “臣僭越了。八旗制度乃是我大清的根本,八旗子弟乃是我大清的基石。每一个八旗子弟的性命都很珍贵,能不杀,就不杀。要尽量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怎么个治病救人?”

    “训诫、教育、甄别。这些人如果真的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且幡然醒悟,还是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的。当然,对待极少数死硬分子就只能砍头了。”

    “谁来负责?”

    “臣万死不辞。”

    “那这些地方督抚还有前线的将军们呢?”

    “皇上可以借此次南方大捷之契机,调他们回京议事,之后留在京师,从长计议,慢慢降削职为民。”

    “知道了,爱卿你退下吧。”

    ……

    蒋青云走后,一个身影从殿后转出。

    “皇额娘,您都听见了吧?”

    “嗯。”

    “您现在可以放心了吧?蒋青云不是您担心的那种臣子。”

    “但愿如此吧。”

    孝庄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自从顺治亲政之后,母子俩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她认为蒋青云是个酷吏,要尽早弃用。

    顺治认为蒋青云是个难得的直臣、孤臣,即使是酷吏,那也是名臣张汤,而不是周兴来俊臣之辈。

    母子俩争执不下,最终才有了今日这一次专门为蒋青云设计的测试。

    ……

    “福临,其实蒋青云有一句没说错。”

    “请皇额娘赐教。”

    “八旗制度乃是大清根本。有八旗,才有大清,没有八旗,也就没有大清。哀家知道,京师有些人对不起你,曾经对你不忠诚,但是那都过去了。”

    “三顺王和平西王不过是明廷的总兵,投来了就封王。你再看看他朱由榔,都快成丧家之犬了,捏着一顶秦王的帽子死也不松手。孙可望,那可是张献忠衣钵的继承人,是云贵实际上的土皇帝。”

    “皇帝的心胸要好似大海一般宽广,要能容人,能容各种人。”

    “是。”

    顺治表情淡定。

    孝庄都瞧在眼里,心中了然,于是换了一种方式。

    “福临,你三岁开蒙,读遍天下书,熟稔汉文化。你说~会有万众一心、没有矛盾的朝堂吗?”

    “肯定没有。”

    “对啊。所以,斗争是无法避免的。明廷内斗,咱清廷也内斗,只不过,斗和斗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差别在哪儿吗?”

    顺治没有吭声。

    孝庄自顾自的讲述:

    “在于底线、在于波及范围。”

    “我大清是斗而不破,把矛盾控制在了极少数人范围,左右不过是死了几个王爷几个将军。而明廷的内斗没有底线,他们为了内斗甚至会故意葬送成千上万的士兵。”

    “福临,额娘不反对你清洗部分八旗贵胄,但绝对不能扩大化。”

    “朕知道了!”

    ……

    孝庄离开御书房,回到慈宁宫时,刑部尚书李率泰早就在殿内候着了。

    “臣拜见太后。”

    “起来,都是一家人,无需客气。”

    “谢太后。”

    孝庄太后一脸春风,和善又亲切。

    一番寒暄之后,终于聊到了正题。

    “哀家已经替你和皇帝解释过了,是科尔坤的娘家托人找到哀家说情,然后哀家给你写的人情条子,你不敢不放人。不会再有人追究你释放科尔坤的罪责。”

    “臣记住了。”

    “李爱卿,你觉得蒋青云这个人有问题吗?”

    “臣说不好。”

    “你是李永芳最杰出的儿子,哀家信得过你。”

    “蒋青云虽然年轻,但做事老辣,似有数十年宦海经验。他为人跋扈、嚣张、好色,凡事喜欢压人一头,但没发现他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行。”

    “确定?”

    “确定。”

    “退下吧。”

    “是。”

    李率泰默默退出慈宁宫,擦了把汗。心中打定主意尽量争取机会外放督抚,不在京城这摊浑水里搅。

    ……

    一场不见血的交锋暂时落下帷幕,蒋青云靠着惊人的嗅觉和敏锐的直觉,躲过了一次巨大的危机。

    他马不停蹄的做了2件事。

    第一件事,替干儿子洪士铭安排了一个福建四品督粮道兼泉州知府的差事,让这小子回老家做官,意味深长。

    第二件事,在永定门内新建四合院60余座,优先安置下属家眷。由于是清一色红砖,又被坊间称为红砖胡同。

    这两件事都是有的放矢。

    洪士铭是个定时炸弹,放身边危险,还恶心,所以外放。

    让他蹭点军功,然后再安排到广西或者湖南去做布政使一级的大员,届时,他将完美的站在大西军的反攻路线上。

    让他死于大西军之手,不至于留下一个“恩将仇报”的骂名。

    顺便,还可以试探一下洪氏家族的真正底色。

    第二件事的目的更清晰。

    通过安置下属家眷,确保对这些人持续施加影响力,恩威并施,才能确保小团体的凝聚力。

    “元以宽失天下”。

    蒋青云深知,绝对不能纯粹的依靠情感和义气驾驭一个规模不断膨胀的小团体。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7246/6774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