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推进行业改革的尝试
推荐阅读:火影:愚弄忍界的我被奉为救世主 春日咬痕 诛仙:我焚寂剑主,剑道无双 九零:泉水人家 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仙道尽头 斗罗:点评比比东,历代最差教皇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光之国:我迪迦本尊,概念之神 银河火花弱?我反手超级融合!
【晚一】
到中午会议结束后。
张延宣布楼下院子里停着大巴车,众人可以选择乘坐大巴车前往酒店,也可以自行前往酒店聚餐。
然后他就准备先去外面跟陈虹汇合。
“张总。”
这时刘小庆主动叫住了他,笑眯眯的道:“我得替姜纹感谢你的好剧本,我劝了他好久都没办到的事儿,你一个剧本就办成了。”
张延严重怀疑她是在说反话——总不能是刘小庆一直怂恿姜纹尝试黑大妈未果,结果让自己给搞定了吧?
“呃~”
他讪讪道:“小庆姐,你这话说的我心里发慌——姜纹因为那剧本可没少骂我。”
“哈哈~”
刘小庆拍了下张延的肩膀,笑道:“我说的是真的,他其实一直想尝试做导演,但又怕干不好,结果这次拍《京城人在纽约》,他给我打电话说这受人摆布太憋屈了,必须得自己拍一部发泄发泄。”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张延暗暗松了口气,笑道:“这是好事儿啊,我认识一朋友最近也正惦记着自编自导呢,可见咱们影视行业是越来越红火了。”
“姜纹可没本事写剧本,他让我给你带句话,要是还有‘华人教父成长史’那种剧本,就先给他留着,别人不敢拍,他敢!”
姜纹对《京城人在纽约》最耿耿于怀的地方,就是华人教父的剧本被否决了,却保留了黑大妈的部分,纯纯的吃亏受罪一点逼格都没有。
“哈哈~现在确实没有,以后要是写出来了,我肯定给姜纹留着!”
说话间到了门外。
“小庆姐~”
陈虹快步迎上来,带着三分崇拜道:“咱们可是有日子没见了。”
她和刘小庆拍《红楼梦》电影版的时候,刘小庆就已经35岁了,按常理该走下坡路了,谁知道人家这几年跟开了挂一样。
“是啊,有日子没见了。”
刘小庆盯着陈虹仔细打量了一番,摇头感叹道:“年轻真好啊。”
她是50年生人,比陈虹整整大了十八岁。
“小庆姐,你现在也很年轻啊!”
陈虹这话还真不算恭维,《武则天》是93年拍的,刘小庆在里面货真价实的演出了少女感。
“呵呵~”
刘晓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那我就祝你们前程似锦吧——等过两年再想走穴,可能就要看你们圆梦的眼色喽。”
“哪有的事儿……”
张延还想遮掩,刘晓庆摆摆手:“我先下楼了,别一会儿去的晚了,又被说是耍大牌。”
目送刘小庆下了楼,陈虹有些担心的道:“她是不是已经看出咱们的目的了?”
“看出来也正常,毕竟她也是个成功的生意人。”张延耸肩道:“无所谓了,反正咱们这是阳谋,实打实的好处谁会拒绝?等到显山露水的时候,咱们早就站稳脚跟了。”
制定行业规则、整顿行业乱象,抬升圆梦在业界的地位和底蕴,是明面上的目标。
暗地里张延真正在乎的,其实是信息集散中心未来前景。
初期阶段,这就是个诉苦、告状的地方。
但只要能安稳搞上一两年,渐渐树立起信任和口碑,这个信息集散中心完全可以充当甲方乙方的公证人。
再往下发展,那就是真正的信息平台了。
到时候不管是举办方还是演出方,都可以通过圆梦的信息集散中心,寻找心仪的合作伙伴——这玩意儿甚至能延续到网络时代,而且和网络时代更般配。
见张延信心十足,陈虹也就没再纠结这事儿。
问清楚会议大体过程,她有些惋惜的道:“可惜咱们的实力不够,只能让出南方的利益……”
“这样也有好处,南北互不统属,这个互相爆料的机制才有真正的威慑性嘛——就是多了江浙沪中心,多少有点麻烦。”
本来想的南边一个北边一个,天南海北互不干涉,但这多了一个中部……
长三角毕竟是经济重镇,不管是南边的歌手还是北边的歌手都绕不过去这块肥肉,可别等到时候给人作嫁衣裳。
“先不说这个了,醒酒药你带了吗?”
“带了。”
陈虹掏出一包药来递给张延道:“说是饭前吞服,就能缓解醉酒状况——不过是药三分毒,能不吃最好别吃。”
张延接过药,无奈道:“没办法,这个场面肯定要喝酒的,可下午两点市政府就要开会,讨论影视基地落户经开区的事情,我到时候还得上台发言呢。”
自从张延提出娱乐配套设施的说法,津门市政府在经开区管委会的强力推动下,也逐渐改变了冷淡的态度,开始转向支持八一影视基地落户津门。
同时改变态度的还有京城那边。
无论是市政府还是京台,也甭管以前对这事儿重不重视,都不能接受这个项目被津门横刀夺爱。
于是随着时间推移,京津两地对八一影视基地的争夺也陷入了白热化。
不过很明显是津门占了上风,一是因为经开区答应提供的地块毗邻城区,而京城给八一厂规划的地块在丰台附近,周遭的配套设施天差地别。
二来津门这边,是电视台自主出资参股,而京城方面则是由市政府主导,相较之下,肯定还是津门这边更好打交道。
第三个原因,就是张延正在不断完善的主题公园计划了。
八一厂建立影视基地,虽然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拍摄任务,但这年头一切都为经济让路,部队的资金也不充裕,如果能见到回头钱,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虽然京城也承诺会做类似的尝试,但拾人牙慧总不如原创吸引人。
而这次市政府主持的动员大会,基本就是临门一脚了,上面自然希望张延能再接再厉,拿出更多的好主意确保影视基地落户津门。
张延也已经打好了腹稿。
他准备建议市里牵头,拉着八一厂和津影厂搞个影视技术学院。
现在导演、摄影、表演、剧本创作都有专门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津门想要在这上面挑战京城的地位,那根本就不现实。
但灯光、道具、爆破、场务、舞台设计之类的行业,基本还是师徒传承那一套,从业人员也基本都在体制内。
如果不是在体制内有关系,比如管唬那样的北影厂子弟,想要攒个剧组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工种。
如果趁着这次机会搞个培训学校,把八一厂和津影厂的老师傅返聘回来,专门培训这些方面的人才,以后剧组来拍戏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凑足主创人员就行。
而且有影视基地提前制定好章程,也不容易出现冲突。
至于以后会不会有这么多剧组……
张延明年当上代表后,就会提交开放私人影视拍摄的提案。
本来这个提案只是他的个人意见,但影视城和培训学校落地后,那就是整个津门代表团的提案了。
原本历史上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影视行业的法规,要到97年才能初步落地,而直到02年才取消了挂靠的强制要求。
张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办到,但有了整个津门代表团的支持,多少总能翻起些浪花来。
只要能提前两三年开放,影视基地建成后正好能承接第一波热度。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7258/6766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