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示弱?是等对方亮底牌
推荐阅读: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 民间禁忌实录 我以神话铸长生 少年派里的咸鱼生活 真实骑砍游戏 魔法傲世录 开局复活虚空大帝,至尊们人麻了 从战锤开始劫掠诸天 全球惊悚:只有我听到诡异心声 刚入职,公司全是前女友?
清晨五点,出租屋的闹钟准时响起。
肖锋在黑暗中摸索着手机,父亲工厂的汽笛声穿透耳膜——
这是他专门设置的闹铃,像根细针挑破混沌的睡意,声音低沉而刺耳,仿佛从记忆深处传来。
他掀开薄被坐起,膝盖碰到床沿的铁架,钝痛传来,倒让脑子更清醒了。
冷空气顺着小腿爬上膝盖,带着冬日特有的寒意。
老台灯“咔嗒”一声亮起来,暖黄光晕里,政策文件被翻得卷了边。
纸张边缘粗糙,指腹划过时有些涩滞,像是时间留下的痕迹。
他裹着洗得发白的灰毛衣,对着窗户哈气,玻璃上立刻凝出白雾,温热的气息在冰冷空气中化作一缕轻烟。
窗外的天色仍是一片青灰,风穿过楼宇间的缝隙,发出细微的呜咽声。
楼下的早餐摊还没支起来,只有环卫车“突突”的声响从巷口传来,柴油发动机的声音混着晨雾,把整条街都搅进了朦胧的节奏里。
“基层岗位”四个字在他脑子里转,像块被反复摩挲的玉,棱角都磨成了温凉的光。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木纹粗糙,指甲与木质摩擦发出轻微的“哒哒”声。
“调解矛盾要先听人骂完。”母亲昨晚的话突然冒出来。
那声音像是从厨房飘来的,还夹杂着锅铲翻炒的油爆声。
肖锋低头翻开《农村工作条例》,钢笔在“乡村振兴”那页画了条粗线。
墨水略干,拉出一道微微泛蓝的痕迹。
他记得母亲调解邻里吵架时,总先给双方递杯热水:“急什么,坐下说。”
现在他明白了,那不是示弱,是等对方把底牌全亮在桌面上。
敲门声是在第七天早上响起的。
他正对着镜子背面试话术,“基层治理要兼顾法理与情理”刚念到第三遍,门板就被敲得“咚咚”响,节奏急促,却并不失礼节。
他套上外套去开,门口站着老陈——隔壁单元的退休工人,总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此刻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
布料因年久而失去光泽,却依旧整洁,散发着淡淡的皂香。
“小肖啊!”老陈把保温桶往他怀里塞,豆浆的香气立刻漫出来,带着一股甜糯的热度。
他搓了搓冻红的手,往屋里探了探头,目光落在书桌上堆成山的《半月谈》和《孙子兵法》上,“听说你要考选调?好事!我有个老战友,张叔,以前在市纪委干了二十年,刚退下来。明儿个带你去见见?”
肖锋的手指在保温桶上顿了顿,掌心贴着金属外壳,温热透过手套渗入皮肤。
老陈总在小区里帮人修水管、通下水道,上个月他电脑坏了,还是老陈找儿子来给重装的系统。
“您这是……”
“嗨,我就看你这娃娃踏实。”老陈拍他肩膀,蓝布衫的补丁蹭得他脖子发痒,棉絮的味道混着烟草味扑面而来,“张叔嘴里能掏出不少干货,什么‘体制里最锋利的刀不是嗓门大,是把规则摸透了当盾牌’,你肯定用得上。”
第二天下着细雪,肖锋跟着老陈钻进老城区的单元楼。
雪花落在脸上,凉丝丝的,融化后留下一层湿漉漉的触感。
张叔家客厅挂着幅“清风正气”的书法,墨迹有些褪色,茶几上摆着盖碗茶,热气裹着茉莉香,在空气中缓缓升腾。
阳光透过纱帘洒进来,光线柔和,照得茶叶在水中轻轻浮动。
“小肖,坐。”张叔推了推老花镜,茶杯底在玻璃茶几上压出个水圈,湿润的圆圈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我听老陈说你北大法学院的?好,基础扎实是好事。但记住——”他突然放下茶杯,瓷片相撞的脆响让肖锋脊背一绷,“体制里最忌讳的是把聪明写在脸上。”
肖锋的笔记本翻到新页,钢笔尖悬在半空,墨水滴下一滴,在纸上洇出一个小小的黑点。
“要学会借势。”张叔的声音放轻了,像在说什么秘密,“比如政策东风,比如群众口碑。你不是要去基层么?多往村里跑,把老乡的难处记本上——那不是本子,是你的底气。”
离开张叔家时,老陈拍肖锋的后背说:“张叔这人嘴严,能跟你说这些,是真看重你。”肖锋低头看笔记本,“借势”两个字被他画了个星号,墨迹在雪光里泛着暗蓝。
李昊是在一周后知道肖锋考选调的。
律师事务所落地窗外,金融城的玻璃幕墙闪着冷光。
城市喧嚣从远处传来,模糊而遥远。
他端着咖啡的手顿了顿,听电话那头的朋友说:“周梅刷朋友圈看见的,那小子真报了基层岗。”
“基层?”李昊笑出了声,咖啡杯底磕在大理石桌面,声音清脆,“就他?北大毕业又怎样?上回在餐厅被周梅骂‘废物’时,那缩着脖子的样儿,我能记一辈子。”
他转着钢笔,金笔帽在阳光下晃眼,“你让助理查查他背景,论坛上发几个帖子——就说‘北大高材生考选调?莫不是有见不得人的过去’。”
原来的事谁都不愿提,可李昊偏偏忘不了。
大学时期,肖锋曾作为学生代表反驳了他的一次课堂提案,让他在导师面前丢了面子;
毕业前夕,两人同在一家律所实习,肖锋因严谨细致被提前录用,而他却因为一次失误被调离核心项目组。
那些事没有爆发,却像暗流一样埋进了他的心里。
他想起那天晚上,周梅坐在包厢角落,眼神冷漠地看着他:“李昊,你真的不如他。”那一刻,她的眼神比任何语言都更伤人。
三天后,肖锋在老陈的电话里听见了风声。
“小肖,你快看看江东政务论坛!有人说你被前公司辞退是因为作风问题!”
出租屋的台灯在深夜里投下长影。
屏幕上的文字像针扎一样刺进眼睛,标题“北大生考选调?前同事曝其职场黑历史”在昏暗房间里格外刺目。
空气里弥漫着纸张与灰尘混合的气味,窗帘外风声隐隐,如同低语。
他捏着鼠标的手紧了紧,又松开——李昊的手段太急了,急得像没头苍蝇。
“人只有把气撒完了,才听得进理。”母亲的话突然浮上来。
她说话时,厨房的炉火正旺,汤锅咕嘟咕嘟冒着泡。
肖锋翻出《法治中国建设规划》,钢笔在“公务员职业操守”那章画了道线。
墨水未干,手指不小心蹭到了,留下一道淡淡的蓝色痕迹。
他打开文档,标题敲下去:“浅谈依法治国背景下公务员的职业操守”。
键盘声在夜里响得清脆,每一个按键都像敲在心头。
他写基层干部如何用法律条文化解土地纠纷,写《公务员法》里“清正廉洁”的具体要求,最后加了段:
“所谓职业操守,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走村串户时磨破的鞋跟,是整理材料时熬红的眼——这才是公务员该有的样子。”
文章发出去的第七天,老陈又敲开了门。
“小肖!你那篇文章被‘江东党建’转载了!我在社区公告栏都看见了!”他举着手机,屏幕上是红色的“推荐”标签,底下还有条评论:“年轻干部就该有这股子正气。”
论坛里的负面帖子早被刷到了二十页后,偶尔几条“楼主有证据吗?”的追问,很快就被“看看人家写的文章”的回复淹没。
一个飘着薄雾的清晨,肖锋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一条短信:“肖锋同志,您已通过2013年省委选调生报名审核,望按时参加笔试。”
肖锋心里有种踏实的感觉,接下来就是冲刺了,他攥着手机站起身来,晨雾里的香樟叶上还沾着水珠,落在手背上凉丝丝的。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一看,来电显示是个陌生号码。
肖锋略略思考后接了起来,那边传来个沉稳的女声:“肖锋同学,我们是选调生考试模拟训练中心,在省委党校作考前模拟训练……”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嘴角慢慢勾起来……
(https://www.635book.com/dzs/77422/4939521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