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阅兵倒计时——红旗漫过千层浪
推荐阅读:开局灭世洪水,我反手召唤大禹! 洪荒杀敌就变强 能看到官运的我,狂飙进部! 三国:抢先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绝品上门女婿 沧州有座慈航宫 镇诡域,斩邪祟,你说我是天灾? 佣兵之狙霸天下 盖世武魂 绝对猛,富婆圈沸腾了
2025年9月3日,天还未亮,整座北京城就已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激昂情绪所笼罩。石家别墅里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阅兵做着最后的准备。
石明皇身着笔挺的中山装,胸前挂满了勋章,那是他戎马一生的见证,每一枚都承载着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
他的手轻轻摩挲着勋章,眼神中透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对今日盛典的期待。
林燕青在房间里急得团团转,她穿着那件精心定制的红旗袍,领口的盘扣是用纯金丝线绣成的五角星,璀璨夺目。
“爸,你快帮我看看,这发簪怎么戴才好看?”她拿着一支镶嵌着红宝石的发簪,向刚进门的林海霸求助。
林海霸笑着接过发簪,小心翼翼地帮女儿插在发髻上,“我闺女今天可真漂亮,就像当年你妈嫁给我时一样。”说着,他的眼眶微微泛红。
六点整,石家的车队缓缓驶出别墅区。街道上早已人头攒动,人们身着盛装,手持国旗,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原来早在凌晨五点的时候,长安街已经漫起人潮,宋思远拄着酸枝木拐杖站在街角,被家人护在最里层。
拐杖头包着层厚绒布,是李楠盛连夜缝的——怕蹭到地面的青砖,也怕挤在人群里磕着谁。
“往前挪挪?”宋融试着往前探了半步,立刻被身后的人潮顶回来,他下意识护住父亲的肩膀,“爸,您看得见吗?我把您架高点?”
宋思远摆摆手,浑浊的眼睛盯着远处的路灯:“够近了,比当年在胡同口听广播清楚。”
李楠盛从帆布包里掏出折叠小马扎,往地上一按:“爸您坐着,我跟子谦挡着点风。”
帆布包的带子磨得发亮,边角还缝着块补丁——是去年看灯会时被人潮扯破的。宋子谦把羽绒服的帽子往姐姐头上按:“姐你别老举着手机,手都冻红了,等会儿方阵来了我喊你。”
宋婉柔没理他,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滑动,想找个信号好点的角度,手机壳是去年打折时买的,边角已经磕掉了漆。
六点刚过,人潮突然往前涌了涌,宋融赶紧拽住父亲的拐杖,李楠盛死死攥着小马扎的腿,生怕被挤散。
宋婉柔被后面的人撞了下,手机差点脱手,宋子谦眼疾手快接住,发现屏幕上沾了片干枯的梧桐叶——是刚才路过街心公园时沾上的。
“快看!”有人指着东边喊,宋思远猛地直起腰,李楠盛赶紧扶住他。
远处的晨雾里透出红旗的一角,被风卷得猎猎响。
宋子谦突然往旁边挤了两步,又迅速退回来,手里多了个卖小国旗的老太太,他塞给姐姐一面:“三块钱,刚才听石家的车从旁边过,他们的人手里都举着这个。”
宋婉柔捏着塑料旗杆,指尖冰凉。她看见不远处的观礼台,米白色的遮阳棚下隐约有熟悉的身影——石无痕正帮苏晴拢了拢风衣,旁边的空位摆着杯热茶,蒸腾的白气在晨光里看得真切。
而她手里的豆浆已经凉透了,是出门时在便利店买的,吸管戳了三次才扎透塑封。
“来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宋思远的拐杖在地上“笃笃”敲了两声,浑浊的眼睛亮起来。方阵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宋融把父亲架起来,让他踩在自己的鞋上,李楠盛举着手机录像,屏幕抖得厉害。宋子谦踮着脚往前看,忽然拽了拽姐姐的袖子:“姐,你看石家那边,好像有专门的台阶……”
宋婉柔没抬头,只是把小国旗举得更高了些。风卷着她的头发贴在脸上,像刚才路过观礼台时,听见石家保镖对工作人员说“我们先生订了第一排的茶点”——那声音隔着人潮飘过来,轻得像羽毛,却落在她心上,压得有点沉。
方阵走过时,宋思远突然跟着人群鼓起掌,拐杖随着节奏点着地面。李楠盛擦了擦眼角,不知道是被风吹的,还是看着那片鲜亮的红晃了眼。
宋融扶着父亲的腿,感觉脚下的鞋被踩得发扁,却比刚才看见观礼台时踏实些——至少此刻,他们和石家看着同一片飘扬的国旗,听着同一阵整齐的脚步声,挤在这人潮里,倒比隔着那些看不见的台阶时,离得更近。
沿途的路灯上挂满了五星红旗和彩色的灯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共和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
武警战士们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苍松,守护着街道的秩序,他们的眼神坚定而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石家的车队抵达天安门广场附近五公里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广场上早已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他们如同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只为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国家的强大;还有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手中挥舞着小国旗,清脆的笑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此乃万国来朝盛世,各国使节的车队也陆续抵达,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人们,脸上都带着敬意与期待。
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穿梭在人群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网红们则举着手机,开启直播,将这一盛大的场面实时分享给全球的网友。
石家的观礼席位在第二排正中,位置极佳,能清晰地看到阅兵的每一个细节。石明皇刚坐下,就被前排一个同样身着中山装的老者紧紧握住了手。
“明皇,多年不见,可算把你盼来了!”老者激动地说道。石明皇定睛一看,眼中闪过惊喜,“老首长!真的是您!当年在战场上,要不是您,我这条命可就没了。”
两人紧紧相拥,周围的人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此时的天安门广场,阳光洒在五星红旗上,熠熠生辉。广场上的人群如同一片红色的海洋,国旗飘扬,口号声此起彼伏。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五马攒营的仪仗队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来。
五匹枣红色的骏马高大健壮,马鬃梳理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马背上的战士们身着崭新的军装,身姿矫健,他们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寒光闪闪。
马镫上的铜铃随着步伐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奏响一曲激昂的乐章,惊得广场上空的白鸽扑棱棱飞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几乎在同一时间,宋思远的拐杖在人群里成了支点,每一次人潮涌动,杖头都在青石板上硌出轻响。
他佝偻的背被宋融半架着,羽绒服的领口蹭到儿子的围巾,混着淡淡的樟脑味——是去年冬天李楠盛翻出来晒过的,说还能再穿一年。
“挤紧点!”李楠盛突然喊了一声,胳膊肘死死顶住旁边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刚才那波涌动里,宋子谦手里的热豆浆洒了半袋,现在正滴在他的牛仔裤上,洇出片深色的印子。男人啧了一声想推回来,看见宋思远花白的头发,手又缩了回去。
宋婉柔举着手机的胳膊开始发酸,屏幕里的画面抖得像筛糠。她瞥见斜前方有个高个子男人举着自拍杆,镜头稳稳对着远处的牌楼,手机壳上的logo(标志)闪着光——是她攒了三个月工资没舍得买的新款。
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划,想截张清晰的图,却只抓到片晃动的红色。
“爸,您还行吗?”宋融低头问,看见父亲的嘴唇抿成条直线。宋思远没说话,只是把拐杖攥得更紧了,指节泛白。
二十年前他在厂门口看游行,也是这么挤,那时他还能把年幼的宋婉柔架在肩上,现在连抬头都觉得费劲。
人潮又往前涌了寸许,李楠盛的帆布包被挤得变了形,里面的面包袋窸窣作响。她突然想起出门前塞进去的降压药,赶紧摸了摸,药瓶的棱角硌着手心,才松了口气。
“子谦,扶着你姐!”她扭头喊,看见女儿正踮着脚往观礼台的方向望,那里的人影小得像米粒,却亮得刺眼。
宋子谦的运动鞋被踩掉了半只,脚后跟在粗糙的袜子里蹭得生疼。他刚才看见石家的黑色轿车从街角滑过,车窗里隐约有个人举着望远镜,姿态从容得像在自家花园散步。而他现在只能死死盯着父亲的拐杖,怕下一秒就被人流冲散。
“举高点!”有人在身后喊,宋婉柔的手机被撞得歪向一边,镜头里突然闯进一面小国旗,塑料杆上缠着金线——和石家那些精致的旗帜比,这面在小商品市场买的旗子,边缘已经磨得起了毛。
她忽然有点想哭,不是因为挤,是因为刚才那一瞬间,她看见观礼台上有人轻轻掸了掸风衣上的灰,而她的袖口沾着宋子谦洒的豆浆,凉得像冰。
宋思远突然咳嗽起来,宋融赶紧掏出手帕捂住他的嘴。老人咳得肩膀发颤,却执意不肯弯腰,眼睛直勾勾盯着前方。李楠盛摸出颗润喉糖,想塞进他嘴里,手却被人潮挤得悬在半空。
“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的拥挤仿佛都凝固了。宋婉柔的手机屏幕里,终于闯进一抹鲜亮的红,像从地平线上涌出来的潮水。
她听见父亲的喘息声突然变轻了,拐杖不再晃动,宋融的手紧紧扣着她的胳膊,连刚才抱怨鞋子被踩的宋子谦,都忘了揉脚后跟。
人群里爆发出欢呼时,宋婉柔的胳膊还在发酸,手机依旧抖得厉害,但她突然觉得,那些硌人的拐杖、凉透的豆浆、磨毛的旗角,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观礼台的方向依旧亮着,可眼前这片沸腾的人潮,这片由无数双眼睛、无数面小旗组成的海洋,比任何精致的席位都更滚烫。
宋思远的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像是在回应什么。李楠盛突然笑了,抹了把眼角,不知道是汗还是别的。宋融把父亲扶得更稳了些,宋子谦往姐姐身边靠了靠,宋婉柔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一下,这次没有再往观礼台的方向望。
(https://www.635book.com/dzs/77522/4949483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