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 > 第104章 寿宴藏暖

第104章 寿宴藏暖


  宋父紧跟着起身,走到门口又回头:“子谦,明天把江城的账户明细打一份给我。”他瞥了眼储物间的方向,红布的边角露在柜门外,像截没说完的话,却没人想接。

书房的门关上时,宋子谦看着满地的奢侈品袋,忽然觉得怀里残留的骨灰盒余温,比这满室的冷气还要凉。宋婉柔正对着镜子试新戒指,钻石的光在镜面上跳,她忽然嗤笑一声:“你看,我就说吧,谁关心那老太太。”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玻璃上,像谁在轻轻敲门,却没人应。

凌晨三点,佣人轻手轻脚地敲响了每个房间的门,声音像羽毛落地:“先生/小姐,该起了。”

新的一天,在这二十多亿别墅宅邸里,生日宴的准备细节正悄悄铺开。

凌晨四点的闹钟还没响,石家别墅的厨房已经飘出甜香。张师傅正盯着蒸箱里的寿桃馒头,面团捏成的桃子尖上点着胭脂红,旁边摆着碗刚熬好的莲子羹——石世峰生日素来不爱铺张,却格外讲究“早寿”的规矩,天亮前要先吃碗带莲子的甜汤,取“连生贵子”的彩头,虽然孩子们都已长大,这老理儿却从没断过。

清晨六点,餐厅的长桌已经换了模样:中间摆着个双层寿糕,顶层用奶油雕着“寿”字,周围围满了鲜果;石世峰的座位前,放着只红绸包裹的托盘,里面是全家人准备的礼物。

石明皇拄着拐杖先入座,张妈赶紧递上杯热茶:“老爷昨晚没睡好,先暖暖身子。”石世峰笑着摆手:“惦记着今天的事,难免醒得早。”话音刚落,林燕青就穿着新做的粉色旗袍跑进来,手里捧着个锦盒:“姑父生日快乐!”

锦盒里是对文玩核桃,包浆温润发亮。“这是我托人从河北收的,”林燕青献宝似的递过去,“盘了三个月呢,您看这纹路,比我上次买的塑料玩意儿强多了吧?”石世峰接过来转了转,核桃碰撞的声音清脆,他故意逗她:“确实强点,至少摔不碎。”满桌人都笑。

石无天随后上前,递上本线装书:“爸,这是您找了多年的《金石录》复刻本,我托朋友从博物馆拓的。”

书页泛黄,边角用牛皮纸包着,看得出被细心修复过。石世峰翻开第一页,上面有他年轻时写的批注,眼眶忽然热了——这是他当年下乡时弄丢的书,没想到儿子记了这么多年。伺候他的佣人立刻递上眼镜,镜布是温热的,刚用蒸汽熏过。

石无败挠挠头,从身后拿出个相框:“爸,这是我把您年轻时的照片和我们现在的合影拼在一起的,找师傅做了水晶框。”

照片里,年轻的石世峰穿着军装,身边站着刚会走路的石无痕,而现在的合影里,几个孩子都已长大,他却添了白发。石世峰用指腹摩挲着相框边缘,没说话,嘴角却一直扬着。

石海霞的礼物最实在:“知道你爱喝茶,这是我托人从武夷山收的母树大红袍,就这么一小罐,够你喝半年了。”她边说边打开罐子,茶香瞬间漫开来,石世峰深吸一口气:“你姑夫上次还念叨着没喝够,这下可藏好了。”

轮到苏晴时,她有些紧张地递上个木盒:“叔叔,这是我画的您的肖像,不太好,但……”

话没说完,石世峰已经打开了盒子——画里的他坐在书房看文件,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好,连他握笔的姿势都和平时一模一样。“画得好,”石世峰仔细端详着,“比上次无败给我画的‘门神’强多了。”石无败在旁喊冤:“我那是抽象派!”

最后是石无痕,他从李经理手里接过个长盒,里面是支钢笔,笔帽上刻着个“峰”字。“这是用您当年创业时用的钢笔熔了重铸的,”石无痕声音低沉,“笔杆里嵌了块和田玉,跟您书房的镇纸是一块料。”石世峰握住钢笔,冰凉的金属里透着玉的温润,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就是用那支旧钢笔签下第一份合同,当时石无痕还在襁褓里,正攥着他的手指啃。

杨晓婷最后上前,往他口袋里塞了张存折:“这是我给你存的‘零花钱’,密码是我们刚认识那年的日子。”石世峰笑:“我还缺零花钱?”却把存折攥得紧紧的,像握着块烫手的宝贝。

李经理捧着托盘上前,上面是酒店特意定做的寿桃,每个桃尖都点着金粉。“石少,这是苏小姐昨天偷偷让厨房加的,”他低声说,“知道您爱吃豆沙馅,特意换了低糖的。”

石世峰咬了口寿桃,豆沙的甜混着家人的笑闹漫过舌尖。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给满桌的礼物镀上金边——文玩核桃的包浆里藏着晚辈的用心,复刻书的纸页间夹着岁月的重量,钢笔的玉嵌里裹着父子的牵挂。所谓生日,不过是让平日里藏在心里的惦记,有个机会变成手里的温度,让你知道,这世上总有人记得你走过的路,爱着你的每个模样。

他放下筷子,看着眼前的家人,忽然举起茶杯:“今年的生日,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窗外的玉兰花瓣被风卷着飘落,像给这场简单却温热的生日宴,撒了把无声的祝福。

上午十点,石家别墅的庭院里忽然热闹起来——黑色的轿车在山道上排起长队,车标从宾利到迈巴赫,全是海城和京城商界的熟面孔。

李经理带着佣人在门口迎客,手里的名单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王总您里边请,老爷子在正厅等着呢”“张董的礼物放这边,我给您登记上”。

他特意让佣人在大厅入口摆了排签到台,红木桌面上铺着大红绒布,旁边立着块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石世峰历年参与的慈善项目——石家贺寿从不收贵重礼,来客多是带着公益捐赠凭证,这规矩在商界早已传开。

正厅确实够宽敞,挑高的穹顶挂着盏水晶灯,能容下两百多人却不显拥挤。西侧靠墙摆着长桌,上面放着茶点和水果,佣人穿着统一的旗袍,端着托盘穿梭其间,给客人续茶时总能精准叫出姓氏:“刘总您爱喝的碧螺春”“陈总这盘杏仁是无糖的”。

石世峰穿着中山装站在厅中,身边围着几位老友,手里握着的不是礼物,而是份“希望小学捐赠协议”。“世峰啊,你这规矩可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拍着他的肩,“去年我给孙子办满月,收的礼堆了半间屋,处理起来头都大了。”石世峰笑着回应:“都是老朋友,心意到了比什么都强。”

林燕青穿着旗袍在人群里穿梭,像只快活的小鸟,看见认识的叔叔就甜甜地喊:“李叔叔您来啦!我姑父特意让厨房备了您爱吃的驴打滚!”她身后跟着两个佣人,一个替她拿着手帕,一个帮客人引路,把“石家表小姐”的活络劲儿发挥得恰到好处。

苏晴站在石无痕身边,看着厅中往来的人群,忽然发现每个细节都透着妥帖:客人的外套被佣人分类挂好,标签上写着姓名和公司;桌上的茶每隔十分钟就换一批新的,保证温度刚好;连角落的垃圾桶都套着红色的绒布套,和喜庆的氛围融为一体。

石海霞正和几位女眷说话,手里端着杯花茶:“我这弟弟就是实在,过生日都想着给山区孩子添点书本。”一位穿着香奈儿套装的女士笑着点头:“还是石家会办事,既体面又不落俗套。”

最忙的要数李经理,他一会儿跑去确认捐赠名单,一会儿叮嘱佣人给年长的客人加件披肩,路过石无痕身边时低声说:“石少,您让准备的纪念册都装好了,每位客人临走时送一本,里面有石先生历年的慈善照片。”

石无痕点头,目光落在正厅中央的展架上——那里摆着石世峰从创业到现在的照片,从青涩到沉稳,旁边放着他获得的“慈善企业家”奖杯,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上面,亮得晃眼。

中午十二点,贺寿的客人陆续告辞,李经理指挥着佣人将捐赠凭证整理成册,递到石世峰手里:“老爷,这次一共筹了八百多万,我已经让财务转到基金会了。”石世峰翻着册子,忽然指着其中一页笑:“你看,这老伙计还是这么实在,去年捐了教学楼,今年又添了图书馆。”

林燕青啃着块寿桃馒头跑过来:“姑父,刚才王叔叔说要跟咱们合作新项目呢!”石世峰摸摸她的头:“生意是生意,情分是情分,今天啊,只记情分。”

正厅渐渐安静下来,佣人开始收拾桌椅,水晶灯的光落在空荡荡的地板上,映出几分暖意。苏晴看着石世峰手里那本厚厚的捐赠册,忽然明白这场贺寿的意义——不是几百人的排场,不是几十家公司的贺礼,而是当你站在高处时,仍有人记得你走过的路,愿意陪你把温暖递给更多人。

石无痕走过来,递给她块刚切的寿糕:“甜吗?”苏晴点头,看着他眼里的笑,忽然觉得这别墅的大厅再宽敞,也装不下此刻满室的温情。

午后的阳光透过正厅的落地窗,给红木长桌镀上了层金。顾沉舟和苏晚踩着开席的点走进来,顾沉舟手里捧着个紫檀木匣,苏晚则拎着只锦袋,笑意温和看向石世峰:“叔叔,迟到了点,礼物特意找老匠人做的,您肯定喜欢。”

木匣打开,里面是副围棋,棋盘是整块缅甸黄杨木,棋子泛着玉石般的润光。“知道您爱下棋,”顾沉舟笑着说,“这棋子是用云子老料重熔的,跟您书房那副旧棋能配成一对。”石世峰拿起颗黑子,入手微凉,正是他年轻时最爱的手感,忍不住赞道:“有心了,比上次无天送的塑料棋盘强多了。”

苏晚打开锦袋,取出个青瓷笔洗,釉色像雨后的天空:“这是我托人从汝窑遗址附近收的,您练字时用着顺手。”笔洗底刻着个“峰”字,是她特意让匠人添的,和石无痕送的钢笔遥相呼应。石世峰摩挲着笔洗边缘,对杨晓婷笑:“你看,还是晚晚懂我,知道我现在离不开这些玩意儿。”


  (https://www.635book.com/dzs/77522/4949680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