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青苹果年代 > 第158章 考虑盖房子

第158章 考虑盖房子


此时的香味达到了极致,那是一种混合了焦香、鱼香、油香和盐香的醇厚味道,浓郁而又诱人,让人不禁垂涎欲滴,盼望着能早日将这美味端上桌,大快朵颐一番。

“去,给你妈和姐姐送去。”奶奶对浩楠说道。

浩楠知道奶奶和妈妈不和,没想到在吃鱼的时候,奶奶还想着妈妈。

“你告诉你妈妈,给鱼吃不代表奶奶认错了。只不过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是你和叔叔捉的鱼,你当然能吃鱼,也当然可以照顾你妈妈和姐姐,不是因为你的功劳大,也不会给你妈妈吃,你姐姐没有贡献,但她学习好,也应该奖励奖励。”奶奶说道。

浩楠答应了一声,就把鲫鱼送给了妈妈,妈妈问:“这鱼是哪里来的?”

“是我和叔叔一起抓的。”

“是你抓的?”

“对!”

“谁做的?”妈妈追问道。

冰玉问浩楠油煎鲫鱼是谁做的,浩楠知道妈妈和奶奶之间有矛盾,如果说是奶奶做的,妈妈肯定不吃,如果不吃,奶奶也会怪她,会让矛盾升级,想到这里,他就撒了个谎说道:“是叔叔做的。”

“真的吗?”

“真的,我帮叔叔往灶台炉膛里添柴,叔叔做的鱼。”浩楠说道。

“那就好!放那吧!”冰玉说道。

“妈妈,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吃了之后,我还要给叔叔送盘子去。”

“那你也在这里吃吧。”

“不了,妈妈,这是给妈妈和姐姐吃的,我去吃叔叔家的,省下来的可以让妈妈和姐姐吃。”浩楠说道。

冰玉觉得他说的有理,也晓得这小子吃公攒私,可以培养,十分欣慰。

全国形势趋于稳定,一切都秩序井然,世和也在加快盖房子的步伐。

深秋的风裹着沙砾拍在郭任庄的土墙上,世和蹲在自家院子里,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墙缝里干结的泥块。

两个儿子正在院里追逐打闹,十岁的浩楠追着四岁的浩檀,笑声撞在低矮的屋檐上又碎成几片。

他望着这一幕,喉结滚动着咽下一口酸涩——在这连块青砖都难见的穷村里,三间土坯房要困住两个儿子的一辈子。

天还没亮透,世和就踩着露水往镇上走。

裤脚被霜打湿,沉甸甸地坠着。

供销社的忠来的大伯正在卸门板,见他搓着手往掌心哈气,笑着打趣:“又来瞅铁钉?”

世和挠挠头,掏出个皱巴巴的油纸包,里面躺着零散的毛票:“老哥,给匀半斤小铁钉,再要捆麻绳。”

忠来的大伯往秤盘里丢铁钉的当口,他盯着柜台里亮晶晶的铁丝,喉结动了动又别开眼——那玩意儿太贵,得等下月发工资。

午休时分,世和攥着馒头蹲在厂门口的老槐树下。

远处工地塔吊轰隆作响,他望着堆成小山的红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忽然瞥见墙角有几截废弃的钢筋头,眼睛猛地亮起来。

趁着四下无人,他猫着腰把钢筋头塞进帆布兜,心跳声震得耳膜生疼,直到躲进厕所隔间才敢大口喘气。

暮色漫过村庄时,世和背着满满一篓碎砖往家赶。

肩膀被竹篾勒出血痕,汗珠顺着脊梁骨往下淌。

路过村口老井,看见王婶家新糊的窗纸透出暖黄的光,他加快脚步,鞋底子在碎石路上磨得沙沙响。

推开门,浩怡正趴在炕沿写作业,煤油灯芯滋滋作响,浩檀蜷在被窝里,鼻尖冻得通红。

“爸,学校要交书本费。”浩怡声音怯生生的。

世和从贴身口袋掏出几张毛票,指尖触到女儿冰凉的手,喉咙发紧:“省着用,过些日子咱家就有新房了。”

夜深人静,他在月光下反复丈量院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草图,露水浸透裤脚也浑然不觉。

腊月里,世和终于凑齐了石灰。

他凌晨三点就起床,把冻成冰坨的石灰块敲碎,兑着河水搅拌。寒风卷着石灰粉扑在脸上,眼睛被呛得生疼,他用粗布袖子胡乱擦一把,继续抡起木杵。

两个儿子缩在墙角,浩楠往炉子里添柴火,浩怡捧着豁口的搪瓷缸给父亲递水,缸沿还沾着未擦净的饭粒。

当第一堵墙勉强立起来时,春燕在枝头叽叽喳喳。

世和摸着歪斜的土墙,掌心传来粗糙的触感。

这墙用了七成碎砖、三成夯土,掺着他从工地捡来的半截铁丝加固。

隔壁张大爷拄着拐杖来看,咂舌道:“世和,你这墙怕是扛不住大雨。”

他笑笑不说话,转身又去和泥,汗水滴在新和好的泥浆里,晕开一朵朵深色的花。

日头西斜时,世和站在未完工的房梁下。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歪歪扭扭的土墙上。浩楠二柱蹲在旁边摆弄泥瓦,笑声混着远处的炊烟飘向天际。

他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半块馒头,喉咙发紧——再苦再难,这房子总得支棱起来。

世和觉得和冰玉商量盖房子,恐怕男女有别,对于工程,一窍不通,他就觉得最靠谱的还是世平,于是就在下班后,摊开信纸,写信给弟弟世平,他在信中写道:

“弟:

见字如面。我在这外面工作,心里却总是牵挂着家中的你们。前段时间形势严峻,高度保密,不能与外界有任何联系,随时待命,紧张兮兮,像是有大事发生,国家的事不影响家事,也管不了,我的能力有限,管好自己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何况要管外人呢?目前虽说如今我吃上了商品粮,可你嫂子和孩子们还在村里,咱们的根也还在那片土地上。

我想着,这些年也攒了些钱,就打算给家里盖一栋咱自己的房子。咱那老房子是祖先留下来的,是老宅子,村里人嘴杂,说什么的都有,肯定会说我不攒钱的,只管自己在外快活,不管家里老娘还有老婆及孩子,什么难听说什么,住了太久,一到下雨天就漏雨,冬天也不保暖。我想盖个宽敞点的,有个大院子,让孩子们能在里面尽情玩耍。院子里再种上些树,夏天能遮阴,果子熟了孩子们也能解馋。

我大概算了算,材料方面,砖瓦得找靠谱的砖窑去订,木材也得提前联系好村里的木工,看看怎么个采买法,我呢,在这边求人做水泥预制的房梁,里面有钢筋,非常结实。地基也要打牢实些,这可是大事,不能马虎。我打算先请村里的长辈们帮忙看看风水,选个好日子动工。我虽是无神论者,但对风水还是有所耳闻,对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等方面也有不少的启示。。

弟,我不在家,这事儿可就得多靠你操持了。你帮忙跑跑腿,和工匠们商量商量具体的细节,比如工钱怎么算,工期要多久。你嫂子也会搭把手,她虽然是个女人,但干活也麻利。等房子盖好了,咱们一家人就能舒舒服服地住在一起,也算是我对家里的一点心意。

等我这边工作安排妥当,就会尽快回去,和你一起把这件大事办好。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也赶紧给我回信说说。

盼复。

哥:世和

某年某月某日”

世平看完来信,立马写了回信,信中说道:

“哥:

来信已收到,知晓你想在咱老家宅基地上盖房,我心里满是欢喜与期待。

你说得对,咱这老房子确实破旧不堪,早该翻修重建了。对于盖房之事,我也琢磨了些想法。咱这宅基地面积还算宽敞,我想着能不能盖成那种带个小阁楼的样式,或者平房盖高大些,从外面看不出来,以为是一层,实际上房间内可以再加一层储物层。上面是储藏室,下面就,上面可以存放些粮食杂物。院子里一定要留出一块地方做个小菜园,能种上些新鲜蔬菜,吃起来方便又健康。

说到材料,村里的砖窑我去打听了,质量还不错,价格也公道。木材的话,我认识几个山里的朋友,他们或许能帮咱找到合适的木料。我还和村里一些有经验的长辈聊过,他们说地基得深挖一些,用石头和水泥好好筑牢,这样房子才能经得住风雨,住得长久。

关于工匠,咱村里有几个老师傅手艺精湛,口碑也好,我打算请他们来帮忙。工钱方面,我也大概了解了一下行情,应该不会花费太多。我会和他们好好商量工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房子盖好,让嫂子和孩子们早日住进新屋子。

哥,你放心在城里工作,这边的事情我会全力以赴操办妥当。等房子盖好了,咱这一大家子就有了更好的团聚之处,想想都觉得美。

盼望着你早日回来,咱们一起把家建得更好。



某年某月某日”

世和收到回信,非常开心,觉得这事不能当甩手掌柜的,啥都不管。

为了让妻子也明白自己的想法,他就写信给妻子,信中写道:

“冰玉:

见字如面。我在这外面,前段时间比较紧张,不能和家里通信,现在可以了,但工作任务繁重,每日忙碌,我心里最惦记的还是你们娘儿几个在村里的生活。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咱们现在住的房子太破旧了,孩子们也渐渐长大,需要更好的居住环境。所以我打算在咱村里的老宅基地上盖一栋大瓦房。

我想着这大瓦房得有宽敞明亮的堂屋,让一家人能舒舒服服地聚在一起。东西厢房也得规划好,一间给孩子们住,让他们能有自己的小天地,另一间可以用来存放些杂物或者当作客房。院子要大一些,这样你可以在里面种些花花草草,再养几只鸡,就像你一直期望的那样。

我在这边也攒了些钱,虽然不多,但盖房应该能起点作用。我已经先托世平帮忙联系一下可靠的工匠师傅,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和规划。砖瓦木材这些材料,也给世平说好了,你协助他提前打听好哪里的质量好又实惠。你是一个妇道人家,但是妇女能抵半边天,在郭任庄里,对这些情况比我熟悉,你可以多去问问郭任庄那些有经验的长辈,听听他们的意见。

还有啊,宅基地上的一些老物件,你看看哪些能留用,哪些需要清理,都提前有个打算。我这边工作一安排好,就会尽快回去,和你一起筹备这件大事。咱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们一个温暖舒适的家,你觉得怎么样?等你的回信,盼着能听到你的想法和建议。

世和

某年某月某日”

世和写好了信,上下仔细看了一遍,没发现问题,就到邮政局把信贴上邮票,然后投进邮筒。

冰玉看了来信,有些恼火,说:“真是没出息的丈夫,一心想要投降。谁都羡慕城市里的生活,别说吃的喝的都有票供应,就连上学也能享受特别照顾,老师的水平比较乡村小学的水平高得多。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强呢?这个倒好,还没打,就先缴械了。这叫什么打仗?”

她喃喃自语,说的话,只有自己能听见。

说归说,抱怨归抱怨,还是要写回信,想了想,他拿起笔开始写回信,信中写道:

“世和:

见信安好。你的来信我已仔细看过,知晓你想在村里盖房的打算,可我思来想去,心中却有不同的想法,想与你好好商量商量。

你看咱这村子,如今样样都落后,教育资源稀缺,孩子们若一直在村里上学,将来能有多大出息呢?医疗条件也差,生个病都得跑老远的路去镇上。留在村里,他们的未来实在堪忧。

我盼着孩子们能去城市里发展,那里有好的学校,能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学知识、长见识,将来才有机会过上好日子。城市里工作的机会也多,不像咱村里,一年到头就守着那几亩薄田,没什么盼头。

所以啊,我觉得咱现在不应该把钱花在村里盖房上,而是应该攒起来,以后供孩子们在城里读书、生活,帮他们在城里立足。等孩子们在城里扎下根,我们再跟着他们享福,那才是长远之计。

丈夫,你好好考虑考虑我的话,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这个家的未来。

盼你早日回信。

冰玉

某年某月某日”

世和看了来信,觉得现在的政策很严,绝对不允许带家属到城里,开始规划的时候就没想到要到城里来,他很清楚,农村有地,在农村不管干啥,都有口饭吃。如果到了城里,上面是天,下面是或者水泥或者柏油铺成的路,在城里生活将来十分艰难,因为没有变现的东西。

就是种菜,也要有一块地,地里有好土,并且要灌溉、施肥、管理,才会有硕果累累,否则,就是望天收,很不确定。

为了确定这层关系,必须要勇敢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https://www.635book.com/dzs/78070/4967591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