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397章 豪杰与虫豸

第397章 豪杰与虫豸


几天后,曹操亲率本部出兵,开始清理进入黄河以南的匈奴部队。

    仅用了五天,曹操便击破呼厨泉部队,斩首千余。

    呼厨泉逃往河内。

    原本被困于中牟的朱儁,也组织起了义军开始对抗白波军。

    张辽闻讯后,从东郡白马攻入了河北支援张燕。

    张燕得到增援,在朝歌一带迅速稳住了阵脚,也立刻让黑山各部赶往涉县支援徐晃。

    黑山一带的战场很快稳定下来,并开始组织反攻。

    击破呼厨泉后,曹操也马不停蹄的从白马过河,由曹操、刘备、张燕三个势力构成的‘大汉联军’在魏郡黎阳会师。

    也是在此时,青州朝廷从临淄向各地宣发了大汉英烈祠落成的文书。

    发的不是诏令,而是昭告天下,将英烈祠视为社稷祭祀之首。

    文书中解释了何为英烈,也第一次提了汉奸二字。

    内战无英烈,只有御敌于外或为万民谋福者才配进英烈祠。

    凡勾结胡虏寇略汉地者,皆为汉奸,见即可诛。

    这不是命令,只是昭告文书而已。

    但文书的末尾都写了一句:大汉养士数百年,汉儿惧死乎?可还记得霍骠姚?

    见此文书后,分驻于兖豫各郡的夏侯渊、曹仁、李乾、乐进等部也纷纷向北开拔。

    泰山孙观、小沛臧霸也立刻率本部精锐奔赴冀州。

    荀彧留在颍川支持后勤,并且压制了曹操势力中所有不和谐的声音。

    荀攸也在白马渡为联军输送粮草军械,并在濮阳就地招募义勇,将之前被刘备带到兖州分驻各地的运粮兵全部召回。

    幽州方向,鲜于银无法阻截从渔阳南下的鲜卑人,步步抵抗后几乎拼光了部曲,带着一身的伤退到了蓟县。

    刘虞守在蓟县没有再退,虽然领军作战非他所长,但只要州牧不退,幽州军民就不会轻易撤退。

    在胡汉之战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大汉的豪杰们,大多都对得起汉家儿郎的身份。

    哪怕是缝缝补补的大汉……

    那也是汉!

    只要汉旗不倒,汉民宇内第一的天朝自尊就不会倒。

    ……

    如果全部算下来,这场国战已经达到了武帝时期汉匈战争的规模。

    三河与并州战场,白波军加南匈奴足有十万众。

    幽州战场,乌桓与鲜卑等东胡也有十万众,或许更多,因为公孙度的部队还不知道有多少。

    凉州战场,董卓也正在面对羌氐暴乱,受陇西浮屠教自立平汉王影响,河湟羌也在暴动——河湟羌就是小月氏。

    但大汉有豪杰,也有虫豸。

    由于牛辅部曲的谎言,导致牛辅对曹操非常警惕,得知曹操大举出兵,从河南尹抽调了大量兵力到成皋防备——他以为曹操出兵是为了攻取雒阳。

    当然,这个误会很快解除了,牛辅见到曹操出兵是为杀灭匈奴,也就没再对付曹操,而是重新调度兵力也打算北上收复并州。

    毕竟他是并州刺史,丢掉的地盘若是不打回来,就算他是董卓的女婿也不好使。

    但问题在于,由于之前抽调了兵力,导致雒阳周边兵力不足。

    郭太趁着此时黄河水流不多,河道较窄,从上游平阴一带搭设浮桥过河,并快速攻破了平阴、孟津。

    渡口失守后,白波军全面南下,抛下了正在河内与张燕干仗的南匈奴,直奔雒阳而来。

    两万白波军出现在了离雒阳仅有几十里的地方。

    最麻烦的是,郭太没有直接进攻雒阳,而是在继续攻取雒阳周边,既是取粮草,也是为了破坏雒阳周边的防御体系。

    此时董卓本部主力在京兆和扶风,牛辅在成皋,张济在南阳。

    董旻与董璜在雒阳,但雒阳兵力刚被抽调到成皋还没回来。

    东南西三面都有重兵把守,唯独雒阳空虚。

    这就使得董太后和雒阳百官全都产生了恐慌。

    如果坚守雒阳,大概率是守得住的,毕竟调往牛辅那边的兵力很快就能调回来。

    只不过,以郭太目前的布置来看,牛辅部队从成皋回军很可能被白波军在城外阻断,确实很危险。

    牛辅的部队刚在并州大败,表现出的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

    而雒阳目前兵力不过两千,而且董旻和董璜打仗的水平更是一言难尽。

    现在的雒阳朝廷很心虚。

    尤其是在董太后等人看来,雒阳是很不安全的。

    当年刘备一夜之间就控制了雒阳,而那时候刘备和董卓加起来不过几千人马而已。

    当年何进、袁绍等人在雒阳搞出那么大动静,加起来也不过万把人。

    可眼下郭太却有两万大军,而且还不断有更多敌人渡河而来。

    ——不会打仗的人就是这么比较的,他们大多是‘客观’的根据数字比大小,按数量评估,其它因素一概无视。

    而且白波军是正经的黄巾余部。

    郭太当初从巨鹿带走的那些少年,张角留下的那些种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深仇大恨,几乎个个都是父母被杀的孤儿。

    这些黄巾余部已经不再有张角的信念,但他们与大汉朝廷的仇恨却更深。

    当初黄巾左校刘石,当着刘备的面都非要杀朱儁,根本说不通。

    如果城破,雒阳百官会是什么下场?

    对于董太后和雒阳百官而言,南匈奴攻打河南是为了劫掠,或许可以和谈,或许可以妥协,至少有谈判的机会。

    但如果郭太破了雒阳,肯定是没得谈的。

    况且,现在白波军和南匈奴还是一伙的。

    董太后得知贼人逼近雒阳,惊恐不安,便找王允问计。

    王允建议董太后:“不如率百官东去青州寻陛下?既能避开贼寇,又能迎陛下还京……”

    “避开贼寇倒是可以,但……”

    董太后面色愁苦的摇头:“以我等之力,怎能从刘备手里夺还陛下?”

    “如今胡寇四起,刘备已率军北伐,青州正是最空虚的时候……而且吾兄护匈奴中郎将柔麾下尚有兵马,百官手里也有门客护卫,牛将军与董侍中兵马亦在成皋。”

    王允低声道:“白波蛾贼与匈奴寇河南,看似危机,却反而是迎天子的最好时机……”

    “若被贼寇追击……”

    董太后还是不放心。

    “白波蛾贼所恨者,乃皇甫嵩与朱儁……使其二人讨贼,拖住贼寇,太后自可顺利东进。”

    王允信誓旦旦的说着。

    ……

    于是太后召集百官,打算离开雒阳去青州找刘协。

    “予已年迈,忧心今生不可复见孙儿,欲前往临淄探望陛下,诸卿以为如何?”

    董太后还是要点面子的,没说放弃雒阳,也没说跑路,只说想念刘协了。

    这也确实是董太后一直想做的事儿,但之前她不敢。

    刘协被刘备带走这几年,董太后是不敢去临淄的,刘备在雒阳的时候就让她禁足宫内,去了临淄估计也是坐牢的待遇。

    但现在刘备不在临淄,刘备的主力也不在。

    董旻出言反对:“如今有贼人为祸,此去临淄不合适,太皇太后若忧心安危,不如迁至长安……”

    “不可!近年大河改道,河水又少,函谷关以北河床裸露,城关险地已拦不住人了。西去长安道路崎岖,必受白波蛾贼追击……”

    王允跳出来说道:“眼下牛辅大军就在成皋,向东的路途还算畅通,确实该送太皇太后东赴临淄,也好迎陛下还都。”

    董旻与董璜两人犹豫了一番,没再说话。

    王允说得没错,现在的函谷关基本上已经拦不住人了,水位不高的时候确实可以直接从河床岩滩绕过去。

    如果向西,确实会被追击。

    而且王允说的是迎接天子还都,董旻与董璜当然也想把刘协弄到雒阳来。

    趁着白波军没有围城,赶紧去临淄,过了虎牢关就安全了,牛辅手里有大部队。

    其实雒阳的官员都有想法,要么把朝廷迁到临淄去,要么把天子接回来,谁都不想一直受刘备挟制。

    百官的想法当然各不相同,但此时,雒阳大多数官员达成了共识。

    去临淄至少是个可行方案。

    杨彪见状只得出言反对:“诸君何必自欺欺人?皆畏敌如此吗?如今雒阳尚可守,为何不守?”

    伏完也看着百官表示不满:“若弃守雒阳出外,难道就不怕被敌寇追击?尔等大多在京中有亲族,难道不惧家人被害?”

    “司徒公,我等只是护送太皇太后去见陛下……何时说过弃守雒阳?”

    王允反驳道:“白波蛾贼乃黄巾余部,乃皇甫义真当年未竟全功所致……便请皇甫义真固守雒阳,调南阳张将军来援即可。”

    “王子师!你到底何意?若此时分雒阳之兵!此岂非助敌破京师?!”

    杨彪大怒:“你太原王氏难道是投了郭太?!”

    太原现在确实被郭太占据了,王家投没投郭太还真不一定……

    “杨司徒不要血口喷人,我王氏世代忠良,怎会投敌?”

    王允很是不满:“为太皇太后分忧,使陛下得以尽孝,乃是我等本分……司徒公若不愿去临淄奉迎陛下,那便留镇京师,左右都是为大汉效力。”

    “罢了……杨公,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皇甫嵩叹了口气:“请诸公召集各家门客护卫,也请太皇太后授我兵符,征调民夫,嵩可守雒阳。”

    皇甫嵩确实是白波军最恨的人,为了保命,皇甫嵩当然得守住雒阳。

    这两年皇甫嵩在雒阳担任卫尉,但手里没兵,董卓不信任他,将其部曲分给了各部。

    如果把雒阳的兵力以及百官的卫队、宫内禁卫全都组织起来,交给皇甫嵩,雒阳肯定是守得住的。

    毕竟雒阳城里还有那多人,兵器铠甲也不少,光是官员们的护卫就能凑出几千人了。

    而且皇甫嵩也确实是相当有水平的大将,再说现在所有方向都可以求援,情况还没有危急到跑路的地步。

    长安的郭汜、南阳的张济,都有大量精兵强将可以增援。

    也正因为如此,郭太才没有直接攻雒阳,郭太也是有点逼数的。

    但问题是……

    没人愿意把家兵门客交给皇甫嵩。

    既然要去临淄,谁会把护卫兵力交给别人?

    能当上高官的没有傻子,百官都能意识到董太后和王允去青州是要做什么,不就是因为现在临淄必然空虚么……

    此时有人突然冒出一句:“白波蛾贼祸乱京畿,若皇甫将军有意出城讨灭白波贼,我等或可相助些人手。”

    皇甫嵩转头,却是种辑在说话。

    这话的意思其实是让皇甫嵩出去拖住白波军——如果皇甫嵩想要兵力,那就要在外面拖住白波军,免得董太后和百官跑路时被追杀。

    皇甫嵩之子皇甫郦勃然大怒:“种辑,搏汝……”

    皇甫嵩抓住皇甫郦,止住其骂人的话:“种侍中说得没错,蛾贼深恨我皇甫氏,且我身为汉臣,必须讨逆贼……请诸君留些人手给嵩,诸君自己保重吧。”

    这说得倒挺有高风亮节的味道,还真就是以身为饵了。

    于是董太后当即授命皇甫嵩再次就任车骑将军,并让董旻与董璜归还皇甫嵩的旧部,百官也各自把家住在洛阳的门客护卫全都交给了皇甫嵩。

    随后,皇甫嵩领着杂牌军北出夏门。

    王允带着大部分官员,护着董太后出东门,去成皋方向。

    而且,刚到偃师,便有兵马来接,那支兵马里有不少匈奴人,一来就说曹操已经全军北上了。

    领军者是护匈奴中郎将王柔,是王允的族兄,王允入雒阳后举荐的。

    其实杨彪猜得没错,南匈奴与白波军一起暴起反叛,攻占了太原,而王柔事先却一点消息没传回来,太原王氏怎么可能置身事外?

    不过王氏并没有投奔郭太,这三方是合谋关系。

    白波军要重立黄天,南匈奴想恢复他们曾经的王庭,而王允需要一个去临淄夺取天子的机会。

    董旻、董璜等人也希望能迎天子回雒阳,虽然他们没和王允合谋,但却有共同意愿。

    以前曹操刘备兵力强横,但现在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都将兵力调往了河北。

    而且,这还是董太后带着百官一起干的,命令是董太后下的,黑锅当然是董太后背。

    但这时,一个王允没料到的情况出现了。

    牛辅部队回军到了巩县与百官会合,但牛辅拒绝带兵保护董太后去青州。

    原因嘛……

    牛辅让人算了一卦,说是向东出兵不利。

    牛辅非常笃信卦象,又正打算反攻并州,不想去招惹曹操和刘备。

    而且牛辅本来就怀疑太原王家有问题——先怀疑张杨,后怀疑曹操,眼下又怀疑王允,反正看谁都像是勾结匈奴……

    穷举法总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

    王允需要牛辅的兵力,便让中郎将董越劝说牛辅,让牛辅先一起去青州再说。

    牛辅很讲究五行生克,会见宾客时常会先行占卜,看对方之气,测算吉凶,然后才会与人见面。

    董越来时,卜师出面望气占卦,还打算动手搜身,有些无礼。

    董越是董太后族人,纨绔出身,一鞭抽在卜师身上,让其赶紧通报牛辅。

    卜师挨了打,又摇了个‘睽卦’,就对牛辅说:“此卦乃火胜金,是以外害内,谋夺加害之意。”

    结果牛辅当场拔刀砍死了董越……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8342/6743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