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秦攻略 > 第328章 枣与书

第328章 枣与书


第328章  枣与书

    田安回到了章台宫的大殿,见到小公主正在大殿内奔跑著,一群宫女与内侍神色惊恐地跟在小公主身后快步走著。

    田安来到了皇帝的身边,将丞相府群臣争抢菠菜的事说了一遍。

    小公主的玩闹丝毫不会影响皇帝处置国事,当年皇帝在丞相府主持国事时,也是在吵闹的丞相府内看文书的,小公主的这点吵闹根本不算什么。

    扶苏看著文书上的内容,「漠北的人口有恢复的迹象。」

    闻言,田安神色多了几分凝重,在他看来这匈奴人就像地里的草一样,又长出来了。

    现在他又希望今年的冬天更冷一些,将那些匈奴人都冻死。

    第二天,廷议还未开始就有人说起了皇帝所赐的菠菜,那菠菜的风味确实不太好,大家议论纷纷,觉得烹煮方式不对也好,还是该搭配羊肉吃也罢。

    群臣从讨论菠菜的好吃与否,转而成了厨艺交流大会。

    直到皇帝到来,群臣又恢复了严肃继续今天的国事。

    但生活依旧如往常一样,众人正在忙碌时,皇帝又给群臣赏赐了茶叶蛋。

    说是去年各地进献了很多茶叶,茶叶多到吃不完,都成了陈茶,正巧洛阳近来养了很多的鸡鸭,送来了很多鸡鸭蛋。

    这两年丞相府多了很多生面孔,这些生面孔都是新晋的官吏。

    秦的选官方式抛弃了当年列国的贵族为核心的治国理念,而是用了大量的庶民,近来秦廷二十岁以上三十岁左右的新面孔,都是受支教影响的一代官吏。

    而这些官吏是最拥护如今新帝,他们享受了支教的神益,自然也是最拥护支教的。

    而今年,皇帝终于颁布了新的政令,将以前的选官制度改为了科考,并且命太学府改善考试的类别与科考过程。

    太学府内,得到皇帝的诏命之后,这里的夫子们就开始了讨论,礼就在其中,听著大家对科考的争论。

    这一次,主持科考改制的人依旧是太学府的府丞王夫子。

    有人说王夫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太学府的府令,既然是太学府就有府令与府丞,而府令一职自太学府建设以来,就一直空缺著。

    还有人说王夫子会如公子高,老夫子叔孙通,都水长那样位列学士府,成为学士府的学士,受天下学子敬仰。

    礼听众人争论著,始终没有发言。

    众人的争论到了黄昏时分结束了,礼神色疲惫地走出太学府,有人说应该按照诗书礼法的顺序来分科。

    还有人说应该按照,书,数,法,理来分。

    也有人将以上两种都反驳了,他觉得应该按照秦廷的九卿进行分科,要去什么哪个府为吏,就要以此分科。

    这是今天争论最多的三个方式。

    明天又是旬休,礼打算回骊山看望爷爷。

    诸多书舍的学子正在回家的路上,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潼关城最热闹的时辰,街边还有卖饼卖肉的商贩,更有人贩卖著敬业县新印刷的书。

    「公子。」

    礼正走著见到一人向自己行礼,便停下脚步,道:「刘盈?」

    刘盈再一次行礼道:「公子。」

    礼继续往前走著,因两人的兄长一个去了东边巡视,一个去了西北戍边,而两人也是因各自的兄长而结识。

    刘盈买了两张饼,他道:「今天帮夫子整理书库,夫子给了我钱。」

    礼接过刘盈递来的饼,道:「多谢,正好饿了。」

    刘盈点著头道:「兄长还在的时候,我们每天从潼关城出来早已饥肠辘辘,回到县府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萧叔总是说还以为潼关不给我们饭,差点去带著县兵找司马欣。」

    刘盈吃著饼道:「明明午时吃得很饱,到了这个时辰就会很饿。」

    礼咽下口中的饼,道:「人又不是牛,不能挨饿的,我们的肚子存不下粮食的。」

    闻言,刘盈挠了挠后脑道:「小时候伯母常说伯父,每天吃这么多还不如家里养一头牛。」

    言至此处,礼与刘盈一起笑了。

    不多时,晁错脚步匆匆而来,道:「公子,科考之事可有眉目了?」

    礼道:「没有眉目。

    晁错低著头,又道:「也对,就算是有结果也不会提前与我说的。」

    礼道:「我觉得以你的学识,将来为吏不是问题。」

    晁错一手撑著下巴,坐在石头上看著往来的行人,叹息一声,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

    夕阳下,三人坐在一块石头上,思考著将来。

    「公孙弘近来在做什么?」

    晁错冷哼道:「这胖子一天到晚找美人。」

    刘盈向来很听夫子的话,而且教养也很好,不像公孙弘那么自以为是,也不像晁错整天钻营如何先在秦廷接触一些人脉。

    而唯有刘盈是真的在好好读书。

    礼询问道:「你兄长给你来信了吗?」

    刘盈颔首道:「来信了,去了一年了,才来过一次信,说是在戍边很忙。」

    礼道:「等今年入夏,我也要去戍边了。」  

    「什么!」

    晁错当即跳了起来,道:「这就去戍边了?」

    礼道:「我虽年才十六,父皇允许我提前去。」

    晁错垂下脑袋,神色羡慕道:「十五岁就是太学府的夫子,十六岁就去戍边,立一些军功回来也才十八————」

    晁错暗暗自语,他心里想著等公子将来入丞相府,说不定才二十?

    这前途当真是不敢想啊,皇帝的儿子其实读书很努力,且学得也特别好,这是太学府有目共睹的。

    与皇帝的儿子为友,实在是太打击人了,这并不是只说是地位的区别。

    而是对方既是皇帝的儿子,而且还很优秀,优秀到不论做什么都是同龄人中最好的,上一位————也就是公子衡,也是如此。

    都是粮食养大的,怎么就差别这么大。

    关中到了六月,正值盛夏。

    在平时,夫人是很烦这两个几子的,但这一次公子礼要去戍边了,夫人还在与小公子交代著,千言万语,希望这个几子一路平安。

    直到小公子跟著一群少年人一同去了边军,夫人还在远远看著小公子的背影。

    直到小公主跑来,夫人这才抱起小公主,似乎也就不再担心小公子了。

    扶苏站在咸阳桥,看向一旁的李左车。

    而李左车正恭敬以对,不敢言语。

    扶苏道:「礼都与朕说过了,你当真愿意跟著他?」

    「末将愿意。」

    「你与他一起去吧。

    「末将领命。」

    扶苏让护送队伍转向,一家人去了北郊行宫避暑。

    李左车翻身上马,跟上了不远处的公子礼。

    见到来人,一路正走著的礼,道:「我就说父皇一定会答应你同行的。」

    李左车道:「多谢公子相助。

    礼又道:「戍边不见得一定能打仗,就算是打仗也不见得会有你立功的机会。」

    「末将明白。」

    「你若留在潼关也可以继续任职守备将军,也可能一辈子没有打仗的机会,至少先将你放到西北戍边至少你的机会更大一些。」

    注意到李左车的神色,礼又道:「你也不用担心现在的秦军会对你有成见,当年征战六国的老秦军都被父皇裁撤回乡了,现如今的秦军都是新编的,他们对你,对以前的赵国根本不在意。」

    因是担心李左车觉得因他的身世,而遭到秦人的针对。

    只不过,当初在潼关时,秦人也没有针对李左车。

    现在去了边关,其实也不会有秦军为难他的。

    李左车穿著一身秦军甲胄,而且策马而行在队伍中,就连护送的秦军也以为这人是前来护送的。

    六月天,关中的麦子也已开始成熟,坐在田地边就能闻到麦香。

    陇西地界的六月十分酷热,礼坐在树荫下看著北方。

    李左车的目光也看著北方,他低声道:「当初公子衡将万里长城走了一遍。」

    礼慵懒地靠著身后的大树,「我也要走一遍长城。」

    李左车低下头,道:「若公子要走一遍,末将就陪著公子走一遍。」

    礼打开包袱,拿出其中的干粮,包袱内最多的就是枣,还有一卷书。

    拿起一颗枣放入口中咀嚼著,他面带笑意,父母依旧很爱他,这包袱内的枣与书便是父母的爱。

    礼一直记得田爷爷说过,母亲怀著他时,就爱吃枣。

    因此兄弟两人也爱吃枣。

    礼打开包袱内的一卷书,这卷书中所写的都是有关西域的记录,甚至有很多记录是丞相府与太学府没有的。

    父亲将西域的地理与天时气候写得十分详尽,甚至还写了西域的人口与王室制度结构。

    礼想起了一件事,那时在很多年前陈平曾经说过,他要让西域的人们都读中原的百家典籍。

    让西域人也书同文,车同轨。

    这又是一个远大的理想,礼想都不敢想,若西域人也真的能够书同文,车同轨,这天下会变得多么美好。

    午时最热的时辰过去了,礼见到前方的队伍都站起身了,便也收拾包袱站起来,手里拿著一些枣,一边走一边吃著。

    在包袱内还有一封书信,是刘盈要交给刘肥的。

    刘盈说他的兄长刘肥就在张掖县。


  (https://www.635book.com/dzs/78740/6750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