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观山海
推荐阅读:完美:开局成为石毅亲弟 以一龙之力打倒整个世界! 一心退休的我却成了帝国上将 贫道千鹤,从斩妖除魔开始求长生 荒古圣体觉得我太极端! 神秘复苏之开局驾驭贞子 她的护卫 今天毁灭世界了吗? 大秦攻略 我在日本独自修行
第356章 观山海
这一枚玉简,入手温润,其上纹路雕刻极为古朴,看起来已经很有年代了。
当时在辛山的洞府,宋宴随意一扫,便决定将它拿回来。
它其中的内容,讲的是与妖怪、灵兽有关。
其遣词造句,行文风格,让宋宴倍感熟悉。
很多年之前,在灵源泽夜市,他曾经从邵思朝的书摊上,买过一部典籍,名为仙道风物全传。
那是一部描绘此方人间修仙世界中,各种各样奇闻轶事的典籍,其中记录了许许多多,天南海北的神秘传说。
当时的仙道风物全传是没有署名的,不知道著作者是哪位前辈,姓甚名谁。
但从行文上来看,这一枚玉简中的内容,与它非常相似。
所以宋宴猜测,也许这两部著作,也许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在这一枚玉简之中,有一小段开篇,主要是讲述为什么编著这一部典籍。
这一段开篇的最后,留下了一个名字。
梁泽散人。
宋宴自然是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的,这也再正常不过。
修仙界中,大家最关注的都是功法、道术,再不就是丹药、炼器。
即便有人喜欢看这些奇闻轶事,也多是闲暇之时随意翻翻,很少会特别关注编者姓甚名谁。
宋宴将神念沉入其中,细细看来。
随意读下几行,一股扑面而来的山水意趣便将他包围。
没有晦涩的功法口诀,没有道诀的灵力运行,更没有对修行境界的孜孜追求。
开篇,便是一段如同老友闲谈般的自述。
「余幼时观星,常思寰宇之广。少年游历,每叹山河之奇。」
「世人汲汲于长生大道,争逐于法力高低,可梁某才疏学浅,胸无大志,独爱这天地间一草一木,一虫一兽之灵秀。」
「朝饮晨露于东山之巅,暮听猿啼于西壑之涧。风花雪月,鸟兽虫鱼,皆可为师友,皆以慰平生。」
「大道无形,或藏于芥子之间,何必只向丹鼎炉火中苦苦寻觅?」
宋宴看得入神,这位梁泽散人的志趣,与他所知的绝大多数修士截然不同。
字里行间,流淌著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对人间自然的赤诚热爱。
他不谈境界,不论神通,只言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与喜爱,这份纯粹的心性,让宋宴心有所感。
仿佛这隐隐约约,透过文字便能看到一个悠游于山水之间,洒脱不羁的身影。
继续读下去,宋宴了解到,《观山海》是梁泽散人诸多著作中最为特殊的一部。
特殊的点,却不只是它描绘的内容是这世间的妖怪。
根据梁泽散人的描述,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族、妖族之间的关系远非如今这般界限分明,彼此戒备。
强大的妖怪占据灵山大泽,弱小的精怪栖息于山林水涧,与人类修士的聚居地往往交错毗邻。
虽有摩擦,但更多的是井水不犯河水,甚至不乏彼此敬重、互通有无的例子。
甚至于,有不少修士知道或是听说过在这世间某处,存在著一个传说中的妖族圣地。
也就是山海间。
关于它的传说在修士间偶有流传,充满了神秘色彩,被视为妖族的起源祖地。
而梁泽散人,显然不属于「听说」的那一类。
他笔锋一转,带著几分得意与感慨,讲述了一段堪称离奇的经历。
他说,他去过山海间。
是不是吹牛暂且不提,即便这个人是编造的,宋宴也想看看,他会把山海间编成一个什么模样。
据他所说,山海间缥缈难寻,寻常修士根本就不可能找到通往山海间的方法。
而梁泽散人在玉简中写道,能够窥得山海间的绮丽风貌,完全有赖于他的一位挚友「风淮」。
这位好友风淮是他在游历天下山水灵秀时,结识的一位性情豁达,修为深不可测的大妖。
他们因对自然之道的共同痴迷而结为至交好友。
梁泽并不知晓风淮是什么样的境界,岁数几何,同样他也没有跟风淮提起过这些。
两个人都不在乎,只是因为志趣相投,便成为挚友。
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世间好山好水易寻,知音却是难觅。
知晓好友喜欢山水,在某一年,要离开大陆的风淮竟然提出,可以带梁泽前往山海间坐客。
这可把梁泽高兴坏了。
山海间如此神秘,能够在有生之年得见,真是死也值了。
然而,允许他进入,不代表能够让他知晓山海间在何处。
所以这个进入其中的过程,对于梁泽散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煎熬。
风淮拿了一种他们妖族的灵物,封住了梁泽的五感六识。
其中所记载:「此物贴近,刹那光华流转,天地倒悬,万象消隐!目不能视,耳不能闻,鼻不能嗅,口不能言,身不能感,就连神思也迟缓许多。」
「仿佛沉入混沌虚无之海,不知岁月流转,不识东西南北。唯有风淮一缕神念气息相伴。」
随后才带著他去往山海间,这一封就是五年。
整整五年的时间,梁泽散人就在这种状态下等待,失去了对一切的掌握,只有挚友风淮的一缕神念和对山海间那强烈无比的好奇心支撑著他。
这种近乎酷刑的方式,让宋宴倒吸一口凉气,同时也对这位梁泽散人的心志之坚和其对见闻的执著追求感到由衷的敬佩。
人们常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即便是面对亲人,这种无异于将自己全部身家性命交到对方手中的举动,也十分危险。
然而,梁泽散人就这样把自己交到了一个妖族的手中。
或许正是这种纯粹的心性和绝对的信任,才能让梁泽散人与妖族修士成为至交好友。
风淮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和期待。
「及至某日,灵台一点清明忽现,如水波荡漾。蒙蔽之感如潮水般退去,五感六识恢复如初,宛如新生!睁眼,已非昨日之天地……」
当那蒙蔽终于解除,展现在梁泽散人眼前的景象,让他毕生难忘。
这似乎是另外一方世界。
群山耸峙,非人间景色,或如翠玉,或染金霞。飞瀑流泉,垂落九天,虹光横跨,灵气氤氲。
古木参天,叶间有流萤光点,皆是精魄所化。
奇花异草遍地,异香扑鼻,闻之令人神清气爽,百骸通透。
林间小妖灵兽奔走嬉戏,形态各异,或威严,或灵巧,或憨态可掬,全无戾气。
这便是妖族的圣地,山海间。
梁泽强调,他之所以能在这里安然地生活,甚至被此地的妖族相对接纳,风淮的地位至关重要。
据他所说,山海间中有许许多多的妖族,其中三大族群,共同掌管著山海间,被称为山海域主。
风淮所在的韶梦山,便是三大域主之一。
而他正是少山主。
风淮在山海间中的身份尊贵,他的引荐,使得梁泽散人这个人类没有被视作威胁,自然也没有被驱逐。
更令人惊奇的是,梁泽散人本身「毫无攻击性」,醉心自然的特质,很快就赢得了不少小妖怪的亲近。
「吾所接触的此地妖族,心思大多纯澈,尤以幼年小妖为甚。」
「多是未曾踏足人族地界,对吾此『人』,充满新奇。」
「常有三五小妖,化作人形童子,茸茸兽耳,蓬松小尾,围坐于古树虬根之下,听吾讲述人间风物。」
对于没有去过人间的小妖怪来说,生于斯长于斯,自然是向往人间的。
梁泽的到来,无异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宋宴越看越觉得梁泽散人这个前辈很不一般。
虽然他自己对于抵达山海间还有面对妖族们的情况,大多都是一笔带过。
可宋宴清楚,从外来的异族,到被妖怪们接纳,根本不可能那么简单。
继续看下去。
梁泽散人很快就跟此地的许多小妖们打成了一片,给它们讲述许多自己从前收集到的人间趣闻轶事。
作为回报,这些小妖怪们也成了梁泽最好的向导和信息源。
妖怪们带他探索隐秘的溪谷,攀爬奇特的山峰,拜访性格各异但大多温和的成年大妖。
对于喜欢探索世界的梁泽散人来说,真是如鱼得水。
他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画师,但心有所感,手便自难抑。
遇到形貌神异,性情独特的妖怪,便会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将它画下来。
一些相处久了的妖怪,梁泽散人也会仔细的观察记录它的习性。
例如喜好什么,喜欢什么类型的居所,性情是喜静还是好动。
偶尔有记录他们的独门妖术或者天赋神通,但都只是一笔带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梁泽散人沉浸在山海间的奇妙生活中,大约三十余年。
山海间很大,像是一方独特的天地,所以他也不敢说自己见过了山海间的全貌,不过他的画笔和玉简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内容。
他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一点一滴地整理描绘,最终书写下来。
栩栩如生的妖怪肖像,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性,以及那些关于灵植、环境、乃至妖族内部一些独特习俗的描述。
最终汇聚成了这一部奇特的著作《观山海》。
后来梁泽散人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山海间,回到人间之后又如何了,这里没有提到。
宋宴饶有兴致地翻阅著这些也许是数千年之前存在的妖怪们。
「也不知道小禾她们这会儿是不是已经找到山海间了。」
嗯……
应该还没有。
梁泽散人被风淮这位山海间原住民带著,都花了五年才到。
不过,说不定是因为带著人类不方便,才花了那么久也有可能。
「『类』,它的外形很像狸猫,但脑袋上有比较长的毛发。在人间,也有人类修士叫他们灵猫。」
「『狌狌』……」
宋宴挨个看过去,心中想著,小禾去了山海间,会不会遇到这些妖怪,或者说这些妖怪们的后人,跟他们成为好朋友。
说不定,自己这会儿是比小禾还更早「见过」他们呢。
……
此时此刻,雁然山脉。
南山观,后山。
曾经的南山观,地方没有多好,却也清幽祥和,如今却弥漫著一股挥之不去的死寂萧索。
尸傀阿元跪在诸多弟子的坟头前,目光低垂,沉默不言。
不远处,盛年和陈继萍也默默地看著他。
在他们即将离开涣灵窟的时候,尸傀阿元忽然提出,想要回来南山观一趟,祭奠死去的弟子们。
不耽误什么事,盛年点头同意。
这里是曾经的观主陆元付出全部心血的地方。
现在,他不再需要呼吸,但胸膛却剧烈地起伏,浓郁的尸煞之气不受控制地弥漫开来,似乎是哀伤的气味。
盛年没说话,只是看著他,心中却不由得发问:「老谢,一个尸傀,为何还能保有神智和情感?为什么偏偏是阿元?」
他见过不少炼尸,除了阿元之外,都是浑浑噩噩,只凭本能或主人命令行事。
「这很稀奇吗?」
老谢的声音幽幽而起:「小子,你见识还是太浅了。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你只需要知晓,这天地大道允许任何情况出现就是了。」
「从前魔墟有一位魔道巨擘,他的真身便是一具通灵而生的天尸,不仅有神智,而且凶戾滔天,一身尸煞神通连我都忌惮三分。」
「这阿元想必也是经历了某种特殊的机缘。」
老谢顿了顿:「怎么?你莫不是对这尸傀之道感兴趣?」
「若真想探个究竟,不如就去种魔道吧。种魔道最擅长的就是这些东西,研究尸身阴煞更是他们的老本行。你若有心,投入种魔道门墙,钻研个几十数百年,说不定也能捣鼓出类似的东西。」
提到这个,盛年心念一动。
三枚巴掌大小的令牌被取出,凭空悬浮在他身前。
这三枚令牌上,分别是代表了魔墟三个道统的图案。
黄泉道、种魔道和修罗道。
辛山这厮在楚国经营多年,虽然没搞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小动作不断,贡献也还算入得了眼。
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这三个道统都曾向他抛出过橄榄枝,算是给他留了条后路。
如今他死了,这些东西自然就成了无主之物,落到了盛年的手里。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8776/6747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