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成事者唯有天赋,努力只为兑现天赋
推荐阅读:大秦镇天司 雾海帆影 美漫:武德充沛的我最爱与人为善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送我上了龙床,九千岁才又争又抢 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人在游戏王,超融合观众也融 华娱从顶流到影帝 重生动作巨星:从好莱坞开始 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第956章 成事者唯有天赋,努力只为兑现天赋
更是现代化的工业科技。
索道彻底改变了夔门山巅的旅游属性。
十块钱,坐吊椅索道上山,完全不累还有点刺激。
登上山顶立刻感受到「会当凌绝顶」的气势。
这时候再俯瞰三峡,就是穿行在山峰林立间的碧绿玉带。
游客满意了,循环运转的索道,还能源源不断的朝著山上运送物资。
从建筑材料到生活用品,立刻降低了山顶的各种成本。
十多位船务工程师,纯属跟著外籍技师来旅游,纷纷拿出在山脚买到的爱克斯相机拍照留念。
老汪现在基本都在跟黒道财务公司老总聊天,龙振伟就想跟著道长到道观里访友。
吴生云的眼光早就超越了这么点旅游项目,所以人前人后的把周边张罗好。
电影人们彻底痴迷景色,让卫东都给杰哥描述,这边以后来拍个「黑木崖」,就前山到江面落差一千二百米,拍出来绝对惊险刺激。
杰哥苦笑他现在真的一身是伤,去年又遭一回重伤。
但依旧忍不住,在观景台上气势恢宏的打了套通臂拳。
山风凛冽中,杰哥特有的那种力量、速度、柔韧融于一体的武术美感,柔中带刚、敏捷漂亮。
引得几位道士都悄悄鼓掌,他们是真识货。
北都影业这边更欣然评价这武术动作、招式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意境。
一招一式华美如舞,富含中华武学精髓。
恰好已经快下午,暮色黄昏中晚霞开始出现在远方。
二十五岁的杰哥现在还带著英姿勃发的朝气。
专注于拳脚中立显一派宗师气度。
粱嘉辉默默的拿相机拍摄,给让卫东嘀咕,总算明白了有些东西不纯粹是剪辑和拍摄技巧就能密闭的天赋差距。
影业老总立刻求著拍部这样的武侠片吧。
让卫东还是体恤杰哥的身体,记得他老了以后衰败得厉害。
在道观里吃晚饭时,才请真正熟悉修身养性的青城道长帮杰哥把了把脉。
其实是顺著经脉给挨著捏了遍。
情况很不好。
准确说就是前面十多二十年高强度训练、比赛、表演导致大量明的暗的受伤摔打,杰哥的肌肉基本已经散得厉害,筋骨更是好多受损。
让卫东就强行要求降到一年一部:「一部也能保证你收入上千万,把更多时间用来满世界走走看看,调养身体,精雕细琢的拍戏,不用去赶数量,只要保持健康,二十年、三十年,二三十部精品戏反而更有意义。」
当然这话是两人站在夜风中的观景栏杆边说。
杰哥还是被这种自由的休闲生活给迷住:「真想能早点这样,能做到吗,我这组织上……」
所以那么多想出国呢,实在是被束缚太久了。
其实真出去看了,也就那样儿。
让卫东卖关子:「你先到HK,住进我家或者跟阿辉住,放松点体验下没那么多任务,没那么责任,也没那么多非要拍戏的人生,嗯,发哥就是去前年拍了十多二十部戏,整个人都拍伤了,现在彻底放飞自我,带队去打篮球热身赛。」
杰哥居然想跟上这个篮球队也去到处游荡看看。
他也是憋疯了。
说起来六七岁就开始出国表演,作为那会儿国内仅有几个能拿出手对全世界宣传的国粹。
也有点邹慧敏说那个意思,把平台推高看到的风景,当成自己也在山巅了。
让卫东就形容点了下:「我们很多人是坐索道上来的,就以为自己也有硬爬十公里步道的能力了。」
结果就为这,杰哥第二天非要他一起爬山下去。
骨子里他就还是个孩子。
这怎么能行,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杰哥这种腿部肌肉都在打结的家伙,下山简直是折磨。
一群人好说歹说,才把杰哥架著坐索道下山。
香火鼎盛的道观现在已经有二三十间房,虽然是大通铺,收拾得干净清爽,住宿上百人也没有问题。
让卫东的感受就是继续修,哪怕现在没那么多游客,把房用来做茶室、博物馆、书房,都要提前储备空间。
而且顺著这后山方向,斜著两三百米外的另个山头,虽然没这么高大眺望,但有片比较平坦区域,也可以拉条空中索道,再给那边也展开建设嘛。
原理还是跟上游那个酆都鬼城一样,就是经年累月不停的修建,唯有足够多的看点,才能让游客前往并停留,不然就是这么个山巅风光,也不足以看几个小时吧。
也唯有这么多建造,才能最直观的给周边村民带来劳动收入,更可以产生不少工作机会。
反正从索道这边产生的效益都交给痴道长来投入建设,让卫东这次回了江州就安排电梯索道厂来准备第二条跨山索道。
秭局长从文教部门那边给协助办理手续。
旅游景点的规模大了,未来旅游总公司的产业规模才足够兴旺嘛。
就很清晰,从大清早络绎不绝来拜山的村民,到下山以后索道站周围兴盛起来的村庄。
这一片的经济情况已经受到明显带动。
因为村落还是总有带不动的,就能让粱嘉辉、杰哥他们看到巨大差距。
对内地农村贫困有了更吃惊的认知。
上船以后让卫东指著窗外经过的县城:「就像这么大的县城,整个带动起来都是千头万绪,更别提地级市、省更往上了,我们取个巧,在农村乡下旅游区做出些改变……」
说著就像给HK警务处长表述那个监控探头的天网构成那样,手指在桌面挨著敲:「一个两个的点也许刚开始没多大意义,但是等这些点密集了,全都覆盖成网了,我们希望改变达成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大家都忍不住打量江边的夔州城。
这种临江依托古城墙来修建的县城,往往都是层层迭迭、新旧混搭的杂乱不堪。
很立体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确看著很有鱼龙混杂的感觉,给人一种想治理都不知道哪里下手的凌乱。
能把这梳理好的,都不是一般人了。
所以让卫东告诫秭局长别去掺和更高的操作,真是为他好。
今天就很快,个多小时抵达商州,还来得及到让卫东那个江畔小楼吃午饭。
都没进入商州市的老码头区,逆流而上的高速艇上感觉画风一转,突然就出现一大片工厂高塔、连管,旁边没多远就是整齐排列的高楼。
在普遍都是砖房土楼的八十年代,这就像个划时代的工业城市矗立在江边。
让卫东都有点吃惊:「玉米生物工程的设备这么醒目吗?」
李二凤更比他熟悉:「这才一期工程,专家们说主要是建个火力发电厂……」
让卫东负责拿项目审批,董雪晴只管审核批钱用钱,李二凤才是盯著怎么用钱的环节。
再说参与基建的是自己人,设备采购也是通过自家销售系统完成,别人想做手脚的成本非常高。
靠岸的码头都是自家的,顺著旁边石阶就能上山崖小楼。
让卫东哪里吃得下什么美食,随便刨两口就去看新城看厂,李二凤也赶紧放下碗筷。
粱嘉辉又想跟著去,还被董雪晴叫住:「这个酸辣汤锅是卫东家的生意,以前他卖了腊肉赚到点钱,就是爹妈在江州开这个饭馆解决好多乡下年轻人的就业……」
只有小蝶挂在父亲脖子上没撒手,虫虫捧著饭碗倚在母亲膝盖边听故事。
其他人也都被吸引住。
当然很有几人对这位之前细声细气的清丽老板娘有了全新认知。
怪不得这才是生了娃的正宫娘娘派头,原来是跟主公从最早就一手一脚起步了。
李二凤推让卫东朝著反方向的卫生巾厂这边,还是那条小路过去,几十米进了有人把守的后门,那辆双排座就停在这边。
保安都特别殷勤的帮著开门:「让总回来了哦,李总叫我们天天都洗了车。」
老保安一看台词有夸大,李二凤还欲盖弥彰的叫保安闭嘴。
但很泰然的伸手接了孩子抱著上副驾驶。
等让卫东把车发动穿过厂区,李二凤才说:「我也想生个娃。」
让卫东不跟她在篮下纠缠,拉开距离投三分:「西二街开始收购没有?」
李二凤撇嘴,但也只好跟上脚步:「收了,一共三十七栋老建筑、六十多间后来的违建我们都按照一比一的对换住宅、厂房,只换房屋所有权在西二街旅游资源公司,地还是属于市里,已经换了四分之三,主要就是屠宰厂没舍得搬。」
让卫东点头:「晚点帮我约厂长吃饭……不错啊,这新区街道绿化做得不错。」
当年满是泥泞的三岔路口,收拾成自由市场后就整洁变样,但真正的展开街道城区建设,还得是现在。
已经有十来座高楼,二三十栋八层建筑构成的北较场新城区,就在自由市场背后,如崭新画卷般徐徐展开。
这也的确是商州走在全国房改最前面的样板。
但这一切的核心,还是那个藏在城区深处的玉米生物工程新厂。
几年下来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打磨出这块和氏璧。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8890/6687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