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工程师的眼睛比手重要
推荐阅读:绝区零:请叫我寂灭之龙 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宗门不收天才,出门都成巨擘了?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苟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请叫我大道祖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抽象派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第588章 工程师的眼睛比手重要
展馆灯光明亮,地面擦得程亮,小汽车在中央位置闪著金属的光泽。
于岸山、郝逢春、曹青杭早早就在车旁等候,见评审组人马走近,连忙迎上去。
「领导好,我们是省机械厂的小汽车代表团,欢迎各位莅临指导!」于岸山热情开口。
周秉然笑道:「你们省机械厂的小汽车,最近可是风头正劲啊!」
「这两年片儿城里跑的小汽车,不少都是你们厂生产的,开得挺不错嘛!」
于岸山谦虚地笑道:「那都是早期的一、二代车,工艺上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我们后来又针对发动机噪声、车身抗震和喷漆工艺做了几轮改良,这次带来的样车是最新一版。」
「哦?」周秉然兴趣更浓,绕著车子走了一圈。
「不错!外形很精神,线条干净,比例也协调,不输进口车啊。」
「国产车能做到这份上,不容易。」
于岸山忙接道:「领导您眼光真准。」
「这款车型,我们厂请了义大利顾问团队参与外形设计,参考了当下欧洲市场的流线风格。同时结合国内的道路条件,对底盘、车身宽度进行了调整,让它既稳重又灵活,又适合城市和郊区混合路况。」
周秉然走到车门边,伸手在车门边缘的银漆上轻轻一抹。
「这喷漆手艺不错。」
这时,一早就已经绕到车头观察的罗启民点头,肯定道:「确实不错,反光层很细————这是金属漆?」
郝逢春立刻答道:「是的!这是我们厂新研制的高亮金属漆,采用双层喷涂工艺。外层加了微粒反光粉,主要针对南方的湿热气候。」
他补充道:「港澳那边太阳毒、海风重,这种漆既防晒又抗氧化,比普通漆亮度高、寿命也更长。」
「港澳?」周秉然眉头一挑。
「是的。」郝逢春快步上前,一边拉开车门,一边解释:「为了迎合港澳市场,我们特意设计了这款右舵车。」
随著车门「咔嗒」一声被推开,众人齐齐一怔!
只见驾驶位果真设在右侧,方向盘上包裹著细纹皮革,仪表盘的布局干净对称。
不仅是舵位,车内的细节也格外讲究。
仪表盘上,各项标识都印著中英文双语;
油门、刹车、转向灯、温控旋钮旁,都有细小规整的英文字样。
就连车头的铭牌下,也多了一行浅浮雕的英文型号:
」JINBAType—H Eport Edition」。
银光顺著刻痕流淌,显得格外有格调。
这一幕,在当时几乎是「前所未见」。
连几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也忍不住交换了眼神。
「这可是头一回在国产车上见到右舵结构。」
其中一位材料专家低声感叹,「国内的民用车清一色都是左舵,右舵这种布局,还真是新鲜。」
另一位机械司的老工程师轻轻摩掌著铭牌,忍不住赞叹道:「这字体压得真细,模具精度很高啊。」
「过去我们自己刻字母,还得拿冲头一个个敲。这看样子就是整模成型,一次压铸成花。
另一位专家则盯著仪表盘看了半天,满意道:「中英文双标的处理挺讲究,不糊不乱,排版也匀。」
郝逢春热情答道:「我们考虑到出口车型主要面对国外驾驶员,所以所有功能都配了英文标识,说明书是中、英、日三语对应的。连警示标签都是多语印制。」
「好。」
周秉然轻轻点头,语气里带著明显的认可。
「有出口意识,也有设计眼光。」
说著,他顺著车侧走到车尾,又俯下身查看排气管,眉头微挑:「排气管这截是重新换的?以前的不是单侧弯嘴吗?」
郝逢春立刻答:「原型车的排气是单弯管结构,考虑到港澳道路狭窄,我们改成了中置双口式。排气更顺畅,噪声也小了一点。」
「噢?」一位戴眼镜的技术专家来了兴趣,弯腰探看道:「那发动机进气系统是不是也跟著调了?」
曹青杭反应极快,立刻接上:「调过。」
「原机型是化油器负压式,这一版我们改成稳压式进气,加了二次回气孔,怠速更稳,油耗下降大约百分之七。」
「百分之七?」
罗启民挑眉,露出几分惊讶。
曹青杭点头:「是经过我们厂实测的,连续测试四百公里的数据。港澳那边走山路多,新的稳压系统比原来的反应快,省油、也更顺。」
罗启民听完油耗那一段,刚要点头,又忽然发现了什么。
他顺势俯下身,伸手在尾灯边缘轻轻敲了敲。
「那这灯组呢?」
他伸手在尾灯边缘轻轻敲了敲,「混色尾灯?红刹车、黄转向、白倒车,全做分腔?」
郝逢春回答,「对,尾灯我们也按照港澳和英国的标准改的。」
「港澳那边执行英制法规,不允许尾灯单色混用,我们特意重新开了模,三腔分色。」
罗启民满意地点头,「这细节做得漂亮。」
听著于岸山、郝逢春和曹青杭的介绍,陈露阳站在旁边,美滋滋的看著厂里的小汽车,小脖几乎快梗到天上!
真是好兄弟啊!
——
他当初在修理厂提的那些建议,全被曹青杭一一采纳了:
右舵改制、分腔尾灯、金属漆——————样样都搬进了展会。
就在他看著自家机械厂的小汽车在展会里闪亮放光芒的时候,评审组中,一位进出口管理局的专家忽然指了指车尾的铭牌,「这个英文标识,查过字典吗?」
于岸山、郝逢春同时一怔,下意识地全都把目光转向陈露阳。
这辆车的所有英文标识、说明书、铭牌文字,全是陈露阳亲自翻译、审核的O
自然只有他才能解释清楚。
与此同时,周秉然等人也抬起头,略一偏身,把目光落在了陈露阳身上。
作为会务组的技术顾问兼翻译人员,这类问题由陈露阳出面最合适。
陈露阳看了一眼英文标识:「Rearcombinationlamp.
」
随即语气平稳地答道:「报告专家同志,这一句虽然比较生僻,但有迹可循。」
「外贸口去年发过一批出口车型英文模板,尾灯部分就采用了这套写法。」
「「Combination」指的是刹车、转向、倒车三腔分体组合。」
「旧式的Taillamp」只指单腔灯,已经不够准确。」
专家轻轻挑挑眉,又指著说明书的一处,考试似的问:「那「Metercluster」呢?是不是该改成「Instrumentpanel」?」
陈露阳委婉开口:「那页照的也是同一批出口模板的术语。」
,Metercluster」是指速度表、油量表这些组合仪表,要是改成Instrumentpanel「,反而成了整块中控台。」
专家乐了:「看来会务组这边的翻译,今年下了不少功夫啊。」
陈露阳笑道:「我们都是按部里标准模板来对照校的。文件里用词我们也做过交叉核对,确保与出口报检用语一致。」
「不错。」专家点头,似乎对陈露阳的回答很是满意。
随后,评审组的专家又接连提出了一些技术问题:
有人询问车辆的油耗检测方法;
有人核对发动机型号与实际功率数据;
还有人对安全带结构和玻璃透光率提出了意见。
于岸山、郝逢春、曹青杭三人配合默契,对答如流。
专家们边听边记,偶尔点头,偶尔交流两句。
当高斌记录完最后一处信息,合上笔记本后,周秉然笑著说道:「你们这辆车准备得很扎实啊!」
「外形、内饰、技术数据都符合要求,语言部分也过关。」
「辛苦你们了。」
于岸山赶紧开口:「这次能有机会参加预展,对我们省机械厂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们造车底子薄、起点低,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很多地方还不成熟,「这次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细致的指点,真是受益匪浅。」
周秉然笑了笑,热络了几句之后,就转身领队前往了下一个展区。
陈露阳跟在最后面,走过于岸山的身边时,趁没人注意,还偷偷的冲著自己的领导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于岸山正准备转身,余光瞥见这动作,下意识就瞪了他一眼,可眉梢却还是止不住地往上扬了一扬。
不管咋说,能在全国评审组面前把车子顶住、把问题答圆,没出纰漏、没掉链子,初审这关算是稳稳的过了。
由于整个工业机械展区展位多、面积大,评审组留给每家厂商的时间都十分紧张,每辆车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左右的展示时间。
陈露阳随著评审组一家接著一家走,手里抱著厚厚一摞资料,边听边记。
这一下午走下来,虽然只评了七家汽车厂,但却让他心里翻江倒海。
上一次,他随著王轻舟他们来汽车展览交流会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汽车还是基本上都长一个样子,清一色的仿日本线条:圆头、短尾、窄轮距,看著像是兄弟姐妹。
可这次进出口预展完全不同。
花海带来的是一辆刚试制的「龙龙」样车,车头线条方正利落,灯口规整,模具打得颇细;
首汽那边的样车主打技术展示,把发动机舱布线和散热系统都重新调整,连水箱都改成了横置宽流式,热交换效率提升了不少。
压倒西风展出的车型则走了另一条路,整车线条更硬朗,车体略高,尾部收得紧,前脸棱角分明,几乎能看出模仿欧洲越野车的影子。
就连南方的轻工厂,也试制出一辆双门小轿车,主打节油设计,油耗比去年同级车低了一升多。
这一届的展馆,俨然成了全国汽车制造水平的一次「比武场」。
陈露阳每到一个展台,都认真听评审专家讨论动力总成、工艺路线、装配标准,每见到一种新的结构,他就俯身仔细看,趁专家还在照相、厂方还在解释时,陈露阳就迅速在笔记本上画出示意,标上关键尺寸。
越是看得多,他就越坚定一个念头:
得把张楠带来。
虽然经过修理厂的历练,张楠对小汽车零部件的匹配、材质、车床精度都摸得门清,但那是「做」的层面,还不是「见」的层面。
真正的成长,不光是一次次试错,更要在一次次「看见别人更好的设计」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与直觉才行!
陈露阳始终相信:
一个工程师的眼睛,比他的手还重要!!
在修理厂,张楠能学会怎么生产;
可要学会「看得出来什么是好」,就必须走出来,去看看全国最强的厂子、最亮的样车、最新的零件和最细的工艺!
只有见过更高的山,才能在图纸上画出真正领先一步的结构,只有眼界被打开,才能为「通用化项目」找到更高的起点。
在陈露阳对这些参展小汽车连连打量、时不时插上两句评论的时候,评审组的几位专家,也逐渐对他这个年轻翻译生出了几分兴趣。
虽然,陈露阳是个屡遭力学系图王痛骂的、不懂理论的、就会瞎几把乱想乱支招的,外行鸡,门外汉,大傻逼!
但是!!!!
在说回到小汽车的时候,陈露阳绝对算得上理论上的专家!
老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机械厂的这一年,陈露阳黑天白夜的坐在融合车间的小办公室里翻译,连他自己都数不清,究竟看过多少份日本、义大利汽车工艺的原版资料。
而且他作为厂里唯一能通外语的翻译。
每次车间工程师、技术工人跟江边渡一郎、马达加斯加他们谈工艺、改装、
测材质,他都得全程口译。
对于小汽车的一系列专业术语、技术要点以及装配逻辑,陈露阳全都门清!
可以很负责的说:
论动手造车,陈露阳的确啥也不是。
但是,要论哔哔如何造车,他能顶天立地的指导一个车间!!!
在强大厚重的广阔理论支撑下,陈露阳毫不客气的在各家的小汽车代表团面前,展露出了惊人的技术素质。
他那股「半懂不懂、偏偏又能说到点子上」的劲儿,反而最吃香。
甚至在一些细节的用词和结构翻译上,陈露阳都能和全国机电总公司的总工罗启民聊得上几句。
在考察完第三家厂的小汽车之后,趁著评审组休息的空档,罗启民半开玩笑半认真道:「小陈,我看你也别在机械厂干了,干脆来我们总公司算了!」
现如今,国家正值「六五计划」,全国机电总公司正在抓「出口机电产品配套工程」,正急著要一批既懂技术又通外语的年轻人。
而陈露阳这样,既懂多国语言、又能和车间工程师对上话的「稀有型人才」,在整个系统里,简直凤毛麟角。
罗启民瞅著他这小伙子精气神足、眼神亮,心里是真动了「撬墙角」的念头O
陈露阳第一反应:擦!
你说你这人,你这话私底下跟我说啥啊!
你倒是当著我领导面说啊!
你这么偷偷摸摸的,谁都没听见你相中我了,整得我自己白高兴一场不说,还没有给我领导造成任何的危机感。
他心里吐槽归吐槽,脸上却笑得一本正经:「罗总工,您可太抬举我了。」
「我现在还是厂里送出来委培的学生,在北大读大一,学业还没完,暂时还得按厂里的安排来。」
>
(https://www.635book.com/dzs/79154/6723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