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虎贲郎 > 第736章 新城魅力

第736章 新城魅力


第736章  新城魅力

    晋阳,王松的谋士之一的刘放乘船汾水之上。

    自北向南,身在上游,勉强可以远眺晋阳新城的全貌。

    尤其是去年重新规划城内地区层级之后,各层级的建筑群也经过了一系列的削顶与改建。

    使得在汾水之上观看晋阳城时,仿佛一座阶梯有序,向西边远处层层拔高的山城。

    舟船持续向南,刘放贴近晋阳越来越近,最先想到的就是水攻时的场景。

    现在的晋阳城,哪怕遭遇水攻,也很难伤到核心的太仓亭与太平亭。

    何况,晋阳城本来就没有城墙。

    外围那道低矮土墙,还不如一些牧民圈牛羊的土墙,又有什么军事防守价值?

    再说了,晋阳未来一定会持续向外辐射,建立各种都亭、街坊,当晋阳城彻底横跨汾水,东西两头都接到山势脚下时,那水攻不水攻的就已经没意义了。

    那么庞大的一座城邑,居民何止百万?

    若是沦落到被敌军水淹,也不敢决死反攻放手一搏的话,那被淹死也是活该。

    刘放深深地被晋阳城眼前的场景,以及未来可能规划的前景所震撼。

    与其他来晋阳的外州使者一样,刘放不可能第一天就进入晋阳城。

    先是随船停在汾水西岸,这里已经顺著河岸发展出临河大街,这条大街街道宽四十步,街道两侧的铺面、摊位一眼望不见尽头。

    南北长度足有十一里,还没算街道西侧的一些小巷,小巷里也有一些铺面,只是生意不如大街。

    因此汾水西岸沿途到处都是可供泊船的台阶或木台,以方便货物的补充或流动。

    而汾水东岸,晋阳经商的军民已经开始擅自开发,各自圈地,搭建了各种临时储物的棚栅。

    毕竟东岸这里,是八月诸胡各部前来互市的羊马市大基地,基本上属于自由使用的人状态。

    诸胡各部都能来使用,晋阳军民临时圈占一点土地,也搭建临时的棚户做仓储或棚圈进行兽群的育肥……也不算过分。

    当然了,如果以后晋阳侯国的国相、太原郡的郡守衙署对这些现象采取放任、承认态度,那这些简陋、临时的棚户就会被拆除,改建为坚固的土木建筑,成为地产。

    乱世才开始几年?

    所以残存的中老年人,依旧有浓厚的商业嗅觉。

    自然地,刘放也有类似的嗅觉和眼界,一眼断定汾水东岸的这些棚户区肯定会被拆除。

    如果阻力太大,有贵戚、官吏也涉及其中的话,那么一场不小心燃起的意外大火,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有眼力、有能力也有胆魄在汾水东岸圈地的,肯定是军爵不低的军户或晋阳侯国的官吏,以及太原郡吏。

    至于太原豪强、衣冠,杀的就剩下温恢、孙资两家人,就这两家两户的人,其中温恢未婚是单身的一户,而不是两个家族。其他都在株连之下成了官奴、矿徒。

    所以能在东岸圈地的,只能是赵基幕府里的新派权贵之家。

    反正没有登记造册,东岸这些临时建筑也就没有上称。

    刘放在西岸官营码头处的馆舍里散步,顺著梯子爬到房顶上,与其他第一次来晋阳的外州乡巴佬一起观察汾水两岸。

    但凡是来过的人,无不感慨晋阳的富庶与稠密人口。

    富庶意味著战争的续航能力,稠密人口意味著短期内的军事动员爆发力。

    刘放是个理性的人,自然一眼就看到了晋阳城蕴含的恐怖动员力。再让赵氏经营下去,单城压制西北各州也非不可能之事。

    而一些感性的乡巴佬,目睹晋阳的富庶、太平盛世模样后,再想到自己家乡的残破、衰败模样,自制力强一些的人还能维持仪态,而自制力差一些的就嚎啕大哭,情绪狼狈。

    刘放看过东岸景象后,骑在屋脊之上转身,看著城外西岸最大的一座楼阁:「那就是蔡园?」

    旁边一个与他闲聊的外州使者点著头,羡慕说道:「正是蔡园,只恨钱财寡少!」

    蔡园自然是个正经的地方,也是个日进斗金的地方。

    整个蔡园四四方方,是一座边长七十步的三层四合楼,其中有许多学堂,由散落各地的蔡学门人汇集此处后开讲于学堂,这些学堂只有学业深浅的区别。

    除了学堂之外,蔡昭姬得到赵基的支持,制成了印刷铅版,这是比龙城大学雕版拓印更先进的一种印刷技术。

    不仅蔡邕的著作得以印刷,还包括其他各家门人进献的注解版本,经过蔡昭姬校正后,都会在蔡园印刷,并出售。

    因此东门亭就建在蔡园对面,蔡园只在内部开窗,外部整体用稻草黄泥涂裹,就是为了防火防盗。

    蔡园内,只要给钱就能买到印刷精美的各类经典,每部经典也有出自各家各派的注解……经典其实没没少文字,各家注解才是大头。

    所以卖的是注解,经典原文、疑似篇章只是附赠。

    因此,蔡昭姬的名誉两极分化的十分极端,有的人恨不得生吞了她,将蔡园上下烧成灰烬;可有的人眼中,蔡昭姬仿佛黑夜里高举火把驱散凶兽、危险的光明使者。

    刘放也去看蔡园,蔡园外部平平无奇,就是三层高的黄泥墙,没有窗扇,看不到一个人。

    想要看蔡园的全貌,就要进入其中,才能知晓里面的场景。

    刘放也就随意多看了几眼,他可没那么多钱去买各家注解。

    这些注解重要么?

    对寒门士人、平民来说很重要,非常的重要。

    可在刘放眼中,讲解这些注解的老师更重要!

    只有成为名士大儒的门下高足,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从此在老师、师兄们的提携照顾下,顺理成章的飞黄腾达!

    别说没钱,就是有钱,刘放都不屑于去买这些死物。

    他对蔡园没兴趣,他更在乎的是晋阳城的发展……现在他已经被折服了,如果有机会的话,自然要从涿县搬离,落籍晋阳。

    落籍晋阳,置办一点小小的地产,足够子孙在晋阳生活,能衣食无忧、耕读传家的话,就算一时落魄,早晚也能重新崛起。

    心中有了想法且越发的热切,刘放也就不再看远近的景象。

    他更想成为幕府中的规划者,这可比瞻仰、赞叹晋阳的发展更有意义。

    摈弃杂念,刘放返回馆舍开始沐浴,更换新的衣袍后,就等著明日来自赵太师的传见。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9510/6709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