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太平记 > 第317章 船坊

第317章 船坊


“请随我往这边来!请!”那郎官在前面带路:“这里正在建造的是最新式大船,与她比起来,其他的船只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对,就是这个!”他指着前方干船坞里的一个庞然大物道。

    干船坞内,一条大船的骨架已经粗具规模,在底部粗大坚固的龙骨上,两排整齐的肋材犹如巨鲸的肋骨,船身修长,首尾两端耸起,即便还没有完工,依然让人感觉到迅捷,凶猛和充满攻击性。工匠们如蚂蚁一般附着在龙骨和肋材上,熟练的用凿子将一块块橡木板钉嵌在肋材组成的框架上,随后的“艌工”们提着木桶,用桐油、石灰、椰棕纤维混合的艌料填塞船板之间的缝隙。监工在一旁认真的检查着接缝,确保船板之间的接口严丝合缝,从表面上看过去,船体的线条流畅而又光滑,就好像一块天生的木材一样。

    在干船坞两旁的工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那是铁匠们在忙碌打制各种铁件和工具。在海船的建造过程中,有许多特有的工具和连接件,须得临时打制。在更远一些的地方,用石条堆砌而成的坚固仓库工坊里,存储着大量的索具制作船帆的布匹。

    无论是段颎,还是与其同来的凉州人,都感觉到整个船坞都弥漫着一种高效和紧迫的气氛,这是他们在过去在其他地方从未感觉到的。段颎看了自己的弟弟一眼,会意的段煨就咳嗽了一声,问道:“敢问一句,这等大船建造下来要耗费多少钱粮呀?”

    “这条船吗?”那郎官走到一旁,指了指墙上悬挂的一块木牌:“您看,上面写的很清楚,预算是九十三万四千钱,加布匹三百匹。不过具体耗费要等完工下水之后才知道,现在还不能确定!”

    段煨走到那木牌旁,只见上面用端正的字迹注明了船只的预算,造船工程的进度时间表以及质量要求,在木牌的最下端,还有该项工程的负责监工的姓名。

    “程度?”段煨口中念着监工的名字:“这个监工还真是肩负重任呀!这么大的船只,可得用心呀!”

    “郎君说的是!”那郎官笑道:“在下就是程度,这条船也是我家的,自然会尽心尽力!”

    “是你家的?”段煨吃了一惊:“这大船不是官家的吗?”

    “这话也不错!”程度笑道:“应该说即是官家的,也是我家的!”他笑嘻嘻的解释道:原来魏聪在交州时,为了增强己方水师的力量,就颁布了一条法令。所有愿意建造大船的船只都可以从官府那儿领一笔补贴(大概相当于船只建造费用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不等),船只必须在官府指定的船坊,依照规定的样式建造。当船只造好之后,平时船主可以正常使用,但一旦发生战事,船主就有义务将该船只装备好人员武器,听从官府的号令。

    “就是说你只需要四分之三或者五分之四的钱就能得到一条好船,条件就是一旦开战,你就必须带领这条船参战?我说的对不?”段煨问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程度笑道:“除此之外,这条船造好之后,我还会受赐官大夫的爵位,还是州牧府的都尉!因为一旦参战,我自动变成这条船的船长,船上水手士卒有四百人!”

    “那在交州像你这样的船主有多少人!”段颎问道。

    “我当初那一批有十三人,我是第一个报名的!”程度得意的说:“听说官府要张榜第二批了,不过看这船坊所有的船坞都挤得满满得了,后面还有的等呢!”

    铛铛铛!

    一阵钟声打断了他们的交谈。段颎回过头去,发现工匠们纷纷放下工具,走到阴凉处休息,有人从小车的木桶里舀水喝。更多的人则一边擦汗,一边朝距离干船坞不远的一个卖鱼粥的摊子走去。当然,也有人拿出自己带来的饭盒,一边吃东西,一边谈论些什么。

    “他们这是干什么?为啥停工了?”夏育问道。

    “这是午休时间,正午天气太热了,有一个时辰可以休息进食!这是大将军定下的规矩?”程度道。

    “那他们在吃什么?不是一日两餐吗?”

    “像船坊这种吃力气的行当,在番禺已经基本都一日三餐了!”程度笑道:“再说了,他们也就吃些鱼粥,在番禺,海鱼根本就不值钱,鱼粥很便宜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诸位也辛苦了,在下早已准备好了点心,不如先去那边歇歇凉吧!”

    段颎点了点头,跟着程度来到临近的一个竹棚,里面早已摆放好了芦席、几案,蜜水,点心,还有一个奴婢在转动一个巨大的木风扇,处于阴凉之下,又有凉风吹来,众人吃着蜜水点心,心情不由得畅快了许多。

    “兄长!”段煨咬了一口枣糕:“别人都说魏大将军傲上而不凌下,爱抚士卒,能得人死力。你看这些工匠,都能一日三餐,中午还能歇息一个时辰,仅凭这一点,不知道多少人感激他呢!”

    段颎没有说话,目光凝视着不远处干船坞里的大船,段煨意识到兄长在思考什么问题,便不再说话,片刻之后,突然听到段颎叹道:“我明白他这么做的缘由了!”

    “兄长你说什么呀?”段煨不解的问道。

    “若是我料的不错,这个程度应该出身于商贾!”段颎道。

    “商贾,这怎么可能?商贾乃是贱籍,哪有能赐爵的,更不要说当都尉了!”

    “若非商贾,他要这么大的船作甚?”段颎笑道:“且不算这条船的造价,只算水手船夫的花费,也不是一笔小钱。这船在商贾手里能将本求利,在寻常人手里只会自己烂掉,魏聪要用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这倒是!”段煨明白过来:“那他何必还要自己出钱补贴呢?他身为大将军,若是要用船,一纸文书下去,便可把所有船只征用了去!”

    “封存?”段颎笑了起来:“你想的太简单了!没错,大将军的确能征用商贾的船舶,但你得有船才能征用。你看这等坚固大船,显然是为了攻战之用,建造费用何等昂贵,哪个商贾会自己掏钱建造?若是自己建造,切不算造船费用,平时光是维持修补的费用就是一大笔。而他这么干,只需花费四分之一的钱,就有现成的好船,平日里维护,船员都由商贾自己应付,打仗时拉来就能用。而且这些商贾还会感恩戴德,岂不是一举两得?”

    “不错,这的确是个难得的好主意!”

    段颎自以为想的已经很周全了,其实还是有一点没有想到。身为穿越者,相较于同时代人,魏聪最出色的一点就是他受过良好的现代教育。对于一个古代人来说,想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会下法令,征发工匠自带干粮去造船厂干活,一分钱也不给,最多免点税和劳役。而在魏聪看来,这么做完全是得不偿失,杀鸡取卵,首先被征发的工匠劳动积极性肯定不咋的,造出来的船数量也许能得到保证,质量就很难说了。越是高技术的产业,有怨气的劳动者就越是有办法给强迫自己劳动的统治者埋坑。

    其次这样被强迫征发的工匠在艰苦的劳动环境下会有大批死去逃亡,这无疑会对技术的累积传承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看到这些工匠的悲惨下场之后,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最后整个行业会趋于衰败,甚至毁灭。

    而魏聪的想法就是尽可能扩大造船业的市场,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获得更高的收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为了做到这一点,魏聪鼓励渔业、捕鲸、运输、海贸等下游行业发展,并通过政府订货来事先规范化和新技术的使用。从而让交州拥有一支庞大的商船、渔船队,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军事舰队。

    他之所以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是因为海军和陆军不同,如果说陆军是花钱,那海军就是在烧钱(公元前5世纪雅典制造一条三列桨战舰大概需要一塔兰特白银,这大概足够武装300名重装步兵,除此之外,要想战舰正常巡逻作战,还要定期维修清洁,以及船坞等附属设施,还有桨手等技术人员的薪饷)。以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就没有几个国家能仅凭政府的财力长期维持一支专业化的海军。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平时期尽可能把寓军于渔,寓军于商,战时再从这些船队里征集所需的人员和船只。而用以上的办法只需要一笔不大的资金和爵位,就能在和平时期免费维持一批战船和熟练的水手,扩大了船厂的订单,还拉拢了这些商贾,可谓是一举三得。

    “兄长,这么说的话,也许南征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不少!”段煨突然低声道。

    段颎心中一动,不过他的城府要比段煨深多了,他擦了把脸上的汗水:“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先多看看吧!”

    段煨哪里还不知道兄长的意思,他笑了笑,对程度道:“程都尉,拿些酒水来吧!这蜜水喝的虽然爽口,还是不解暑!”

    “这个好说!”程度笑道:“来人,快去拿些椰浆酒来!”他对段煨笑道:“这椰浆酒是本地土酒,最是解暑气,待会还请诸位品尝。”

    片刻之后,奴仆便取了酒来,程度令给众人一一斟满了。段煨第一个举杯:“来,来,今日我等便尝尝交州的酒,看看与我们凉州的酒有什么不同!”

    “对,对!”

    众人纷纷举杯,痛饮起来,只见这酒水入口之后,顿时口中生出津液,从头到脚透凉,原本的暑气顿时去了,不由得纷纷叫好。程度见众人喜欢,便令人再取些来,笑道:“这椰浆酒乃是本地的土酒,口淡得很,诸位可以放心饮用,便是过量了,睡上一会便好,也不会头疼!请,请——”

    段颎这些随从基本都是百战之士,十个倒有七八个好酒的,只是平日里有军律限制,不敢贪杯。可今天看是段煨开口要酒喝,显然是段颎默许的,都放开胸怀痛饮起来。这酒又如程度说的那样爽口得很,便再无半点顾忌,放开胸怀痛饮起来。

    酒过三巡,众人都有了四五分酒意,嗓门也打了起来。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巨响,旋即传来一片欢呼声。段颎起身看过去,原来是一条刚刚造好的单桅帆桨船沿着涂满油脂的滑道,被推入水中,激起了满天的浪花。四周的船工纷纷爬上船来,开始舾装。灼热的阳光照在船帆和船体的金属配件上,就好像一个刚刚披上甲胄的少年武士,准备踏上战场一般。

    “灼灼烈日兮,耀碧空宇无涯!”段颎叹道。

    “兄长,你刚刚说什么?”满脸酒气的段煨莫名其妙的看着兄长,显然他根本没听清刚刚兄长说的什么。

    “没什么,随口的闲话罢了!”段颎叹了口气,对程度道:“程都尉,这船厂已经看的差不多了,我们回番禺吧!”

    回程路上,段颎特别的沉默,即便是段煨,也感觉到了兄长的变化。默然站在一旁,不敢多言。船靠岸之后,段颎上了马车,道:“我有些事情想和孔公相商议,还请通传一声!”

    “喏!”

    当天傍晚,段颎就被邀请来到孔圭的宅邸,那是一处临近山麓的别墅。房屋并不大,只有两重院落,不过后花园打理十分精致。孔圭很喜欢和自己的学生在后花园散步讲学,讲习经术。当段颎抵达时,看到孔圭站在门前,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段颎赶忙上前两步,登上台阶:“孔太守如此多礼,折煞段某了!”

    “长史何出此言,你此番来交州,本就是代替大将军指挥交州诸军的!算来位在我等之上!”孔圭把住段颎的手臂,并肩向里走去,只见长廊两旁每个三四步便站着一名婢女,手中拿着烛台,点燃的洁白蜡烛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9744/6750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