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太平记 > 第312章 改变

第312章 改变


“把这个混球拖到边上去!”申桓挥了挥手,走到那个满脸是血的家伙面前:“快说,袁公路和吴景去哪里了?说出来立刻发赏钱!”

    “吴景不知道!”满脸是血的男人道:“他已经有好几天没在营地了,至于主人,”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指了指不远处的屋子:“人就在那里面!”

    “屋子里面?”申桓吃了一惊。

    “嗯,就在床下!”

    申桓做了个手势,几个兵士走进屋子,片刻后从里面抬出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具尸体。一身锦袍,头戴玉冠,一支弩矢从右眼射入,直贯后脑,早就没气了。

    “把县尉请来,让他认认这个人是不是袁术!”申桓道。

    片刻后,县尉被请来了,他看到地上那具尸体,脸色立刻变得惨白。

    “不错,就是袁公路!”他点了点头。

    “你确定,这可是要上报大将军的,千万不能出半点差池!”

    “错不了!”县尉叹了口气:“你若是不信,可以先运回城里,袁氏是汝南大姓,本地士人里认得袁公路的太多了!”

    “嗯!”申桓点了点头:“来人,把这尸体运回城里,小心看护,路上千万不能出什么差池!”

    ————————————————————————

    雒阳,大将军府。

    “此事的主谋是袁公路,与其部众已经被郡兵剿灭,首级被献上!”看到这里,魏聪的目光停住了,转向一旁的白木盒子,显然里面装的就是袁术的首级。

    “哎,又少了一个!”魏聪放下手中的信笺,站起身来,走到木盒旁,随手打开盖子。里面的头颅脸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茫然,他叹了口气,将盖子重新盖上:“拿回府里送到夫人那儿,就说这是阿玄被害的首恶!”

    “喏!”

    魏聪走到窗旁,看着庭院,两个卫士站在院门,一动不动,犹如木像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上飞舞,两个侍女正在树荫下私语些什么,一片安静宁和的景象,一时间他不禁有几分恍惚。

    “到现在为止,二袁死了,太平道、宦官都已经被消灭了,党锢之祸也不可能再发生了,天子还在学走路,至于外戚?好像我就是外戚,羌人和武陵蛮至少短时间内已经不是威胁了,只剩下北方的鲜卑人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麻烦,即便我什么都不做,檀石槐应该也活不了几年了,只要他一死,鲜卑人就会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状况,那时就好对付了。不知不觉间,历史上东汉帝国瓦解的最大几个因素都被我消灭掉了,那天下就太平了吗?”

    “当然不会!”

    魏聪自己给出了答案,与后来的唐、宋、明、清这几个大一统王朝不同的是,从汉帝国的灭亡到隋重新统一南北,之间整整相隔了四百年时间,其间虽然有过短暂的统一,但旋即陷入了更大的内战和南北分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永嘉之乱)。其后虽然也有智勇之士试图重新统一,但都一次又一次失败了。直到隋文帝于开皇十年(590年)九月,派遣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新的大一统帝国才重新建立,而这距离黄巾之乱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世纪。

    四百年,如果二十年算一代人,那就是整整二十代人,如此漫长的世代足以让人们把两汉的大一统当成一时的偶然,而将四百年的战乱分裂当成常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对的,经由四百年炎汉的大一统,帝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了。

    所以大一统帝国的瓦解就是一种必然,在找到新的合适的方式方法之前,帝国重建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在沼泽地上修建房子一样,除非你能够找到合适的打地基办法之前,不管你的房子修的多好看,都只会垮掉。

    魏聪当然知道隋唐帝国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建立在均田制上的租庸调、府兵制度、科举选士等等,但任何制度都不是写在纸上或者竹简上的文字,而是社会各阶层经过充分博弈后达成的鲜活契约。

    就拿府兵制度为例,宇文泰能建立府兵制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前提下:汉末以来匈奴、羌氏等异族进入关中后常年的战乱,使得关中出现了大批胡汉交杂的乡兵豪杰,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人高门和南下的鲜卑贵族通过联姻垄断了权力,使得这些拥有实力的乡里豪杰失去了上升通道。而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集团在与高欢为首的东魏交战时,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以给予官职为条件,将关中地区原有掌握实力的乡里豪杰纳入体制内,这就是府兵制的真相。

    而现在的大汉原有的察举制还是存在的,没有魏晋南北朝那种垄断选举,凭借姓氏分良贱之别的情况,也不存在那种遍地邬堡,能拉出来几千上万披甲战士,能迫使朝廷妥协让你在老家当刺史的牛人。在这种情况下搞府兵制完全是缘木求鱼。科举制度就更是搞笑了,东汉的造纸术才刚刚开始,绝大部分书籍还是以竹简的形式存在的,知识几乎完全垄断在世家大族手中,这种时候搞科举制还不如继续玩察举制呢!

    所以直接照搬结论是没有用的,历史不是参加考试,只要记住正确答案然后填空就够了。这些答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无数鲜血和泪水才凝结而成的。如果你不经过这一切直接把答案告诉所有人,那只会被嗤之以鼻。

    所以魏聪没兴趣搞什么政治改革,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现有政治光谱里面有的:给有功将士们赐爵分地、搞海外贸易往自己荷包里捞钱、和窦氏联姻、修粮仓、修码头浮桥等等。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魏聪和过去的窦宪、梁商、梁冀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乘着天子年幼掌握朝政的权臣:有本事,也有私心,做的事情有些出格,但比起梁冀还是强多了,至少魏聪胃口没有那么大,也没干出毒死天子的事情来。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魏聪对于一些琐事太在意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

    对于这类权臣,士人们也很有经验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等天子年纪到了亲政的年纪,自然就会再换一茬人的。现在犯不着与其拼命,不然真把魏聪赶下台了,天子年纪还小,谁来执掌朝政呢?

    所以现在的魏聪处于一个所有穿越者都梦寐以求的位置——掌握着帝国最高权力,只要他不大张旗鼓的喊着要搞什么改革,实际上他可以为所欲为。而魏聪也没兴趣去搞什么改革——能够被给予的权力不是权力,与其去学着王莽颁布法令禁止土地买卖,解放奴隶,然后搞得经济崩溃,举国是敌。不如承认所有既成事实,然后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向有大片待开辟土地的南方移民,推广新航运技术,新农业品种,利用巨大的生产力和政权在手的优势,不断增强自己所在军政集团的力量,玩温水煮青蛙的游戏,胜利的把握要大得多。

    “大将军!”

    “什么事?”被打断思绪的魏聪回过头来,孟高功沉声道:“刘和在外面等候!”

    “刘和?嗯!”魏聪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房间里一片安静,刘和屏住呼吸,站在门口,他看到大将军坐在几案后面,正翻越着一份文书,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摆放着厚厚几叠等待他批阅的文书。这位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此时就像一个寻常的书吏,想到这里,刘和下意识的转动了一下身体,佩剑碰到了玉佩,发出声响。

    “你来了!”魏聪抬起头:“进来说话吧!”

    “卑职拜见大将军!”刘和低下头,小步疾趋进来,然后跪拜行礼,他能够感觉到自己脸上在发烧:“方才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坐下说话吧!”魏聪放下文书,指了指自己右手边的软垫:“你到府里也有些时日了,感觉如何?”

    “这——”刘和愣住了,他跟随魏聪来到雒阳也有一个月上下了,这一个月时间里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看书——确切的说应该是阅读资料,大量,数都数不清的资料,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当他询问前辈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时,前辈总是说:先去看书,不然大将军让你做什么你都做不好。

    这位大将军该不会这些资料都读过吧?刘和当时心中闪过这么一个念头。

    就这么在图书室里呆了一个多月,刘和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召见,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吗?刘和心中没有答案。

    “你也姓刘,可是宗室?”

    刘和一愣,熟稔的答道:“回大将军的话,属下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孝景皇帝后裔,虽说也是宗室,不过已经是远枝了!”

    “中山靖王之后?”魏聪脸色有点怪异:“你是幽州涿郡人吗?”

    “不是,属下是兖州人!大将军为何这么问?”

    “没什么!”魏聪干笑了两声:“我有个朋友也是中山靖王之后,不过他是幽州涿郡人!”

    “原来如此!”刘和笑了起来:“大将军有所不知,中山靖王性好酒色,有子孙百二十人,这么多年传承下来就更多了,我与您贵友虽同为一个祖先,但应该相差甚远!”

    “百二十人?”魏聪吓了一跳,决定不再询问对方的祖宗:“那天我免去你的县令,让你随我回雒阳,除了不想你因为得罪了上司和同僚而受陷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可用之才!”

    “大将军谬赞了!”刘和低下头去:“属下实乃庸碌之人,当不得您的夸赞!”

    “我说的是心里话,毕竟那天那么多人里,站出来警告我民力不及的只有你一人!”魏聪笑了笑:“说句托大的话,论起眼光才具,当世没有人能及的过我的。我要做的事情,肯定是功在千秋,唯一可虑的就是干的太过火了,百姓受不了,揭竿而起,结果我担了骂名,好处都让后代享,那可不成!”

    “这——”刘和听了魏聪这番自夸的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干笑了两声。

    “所以像你这种人对我来说就尤为可贵!”魏聪笑道:“你不会因为讨好我,不把百姓的死活当回事。像你那些上司同僚就不一样,我让他们五年内完成,估计他们一级一级压下去,两年就给我干完了,百姓如何受得了?”

    魏聪这番话的确是发自肺腑,历史上这种把好事干坏的人不少,最出名的就是千古第一败家子隋炀帝。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里面,隋炀帝登基时本钱是最厚的,厚到隋炀帝修运河修东都征高丽折腾了十几年,打完内战唐朝建国后贞观二十三年雒阳含嘉仓里还有隋代存粮用于赈济灾民。

    但这位亡国之君还真不是没眼光,他干的几件事情比如修建东都雒阳、修建运河,征讨高丽都是极有远见的,修建运河更是被认为“共禹论功不较多”——论功绩可以与大禹相提并论。但方向正确也禁不住隋炀帝步子太大——扯着蛋了。别人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功业,他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就要干完,隋代的牛马再能忍也忍不了。

    作为穿越者,魏聪对自己制定的方略很有信心,但对手下封建官吏的素质很没信心。他不怕手下拖延怠工,最多换人就行了,他就怕手下太卖力,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再逼出一个黄巾之乱来。

    “大将军慈爱之心,卑职感佩莫名!”刘和赶忙低下头去。

    “马屁就不用你拍了!”魏聪笑了笑:“现在拍我马屁的人太多了,也不缺你一个,这样吧!你再去一趟老地方,把修建粮仓的事情再看一看,看看需要的人力物力,报一个数字给我!”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79744/67512.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