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红楼兵圣 > 第304章 透露

第304章 透露


贾府。

    贾政的书房。

    只有贾政和王信两个人,贾政身边的清客都不在。

    王信毫不犹豫的告诉贾政:“张阁老同意支持我。”

    把自己与张吉甫见面后所言之事,详细的告诉了贾政,并且传达了张吉甫的态度。

    贾政白日在工部衙门的时候,心里等着回家,等回到家后,第一时间来见王信。

    认真听完后,贾政内心不禁有些羡慕。

    那可是张吉甫。

    自己可以不在乎张吉甫,张吉甫眼里更没有自己,但谁要是得到张吉甫的支持,谁都能知道其中的厉害。

    贾政惋惜道:“为了大同关外的事,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值得吗?”

    王信的身份还是京营。

    也就是说王信属于外派,随时都会调回京营。

    那么王信在大同做的一切,岂不是给别人做嫁衣,而且王信做得越好,调走他的可能也更多,因为盼着他走的人会越发迫切。

    贾政的感慨,王信并不意外。

    贾政是不愿意变通,并不是他傻。

    否则不可能培养出贾珠这样的长子,如果只会一个也就罢了,说不定是贾珠天赋高。

    可后面的次子宝玉,还有外孙贾兰,全部高中科举,包括庶子贾环的天赋其实也不错,虽然其性格激进,实则在学业上也很用心。

    原文中,差不多也是这两年。

    贾府子弟作诗比对,贾环所做的诗歌被贾赦当众夸赞,可见贾环之才。

    也是贾政出身富贵的通病。

    他们这种子弟,如何愿意费心琢磨细碎的事情,加上贾政的性格,越发的不接地气,这才是人之常情。

    潜规则的道理谁又能不懂呢。

    只是有些子弟乐在其中,有些子弟不愿意费心。

    贾政明显是后者。

    管你下面人怎么想,心里头有没有怨言,贾政并不在乎,反正就是不允许下面人贪污受贿,做违法乱纪之事。

    贾政抛出的问题,王信认为自己得慎重回答。

    自己因为自己的优势。

    提拔的手下都是自己信任的人,而且有系统的证明,并不怕知人知面不知心,虽然不能做到时刻查看忠诚,却也能总体上得到保证。

    但是贾政他不知道啊。

    他不拘小节,却不是他不在意利益得失,相反,贾政还是很在乎利益的。

    如果不是,他可以大方的把荣国府让出来嘛。

    只要贾政这么做,他们两兄弟的关系必然和睦起来。

    王信想了想,从实际角度出发,认真的说道:“在扬州的时候,我靠着林公的支持,组建民兵,也就是扬州营,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以高额的诱惑,吸引了不怕死的人来加入。”

    提起军事,贾政虽然不懂,但也很想听听王信的说法。

    王信打仗的才能,谁能否认?

    “江南富裕,人人求财,鄙视当兵,常有好男不当兵之言,当了兵后会受到人们的歧视,连个婆娘都娶不到,更没有人家愿意把自家的闺女嫁给当兵的。”

    “京城也是。”

    贾政插话道:“你在京营呆了几年,应当知道。”

    王信点了点头。

    北方与南方区别很大。

    南方与南方之间区别也很大。

    英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政治民俗文化风气等有天壤之别,而幅员辽阔的大周,五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更是复杂无比。

    所以王信虽然鄙视儒家,又不得不承认起码在当下,儒家的必然性。

    江南民风开放,百姓们头上的限制小,能较为轻松离开土地,经济也活跃,百姓只要运气不差,或者遇到了好行情,总能找到份养活自己的活计。

    甚至还有翻身改命的机会,而当兵的穷苦,所以被鄙视。

    而京营这边的话。

    纯粹是压迫,与江南那边主要是经济原因不同。

    “所以为了招募不怕死的兵,激励他们敢战,所以千金买马骨,用了非常高的赏金来吸引人,虽然效果不错,实则并不能长期维持。”

    王信笑道:“朝廷突然让我解散扬州营,哪怕有些人真心跟着我,但是扬州营的底子就不正,我才痛快的撒手。”

    “也不能这么说。”

    贾政隐隐明白了,反驳道:“你为了安置他们,用了多少的心思。”

    盐道衙门不提,扬中岛的地理环境,要是还有不满,属于人心不古,倒不是王信做的不好,这才是贾政喜欢王信的重要一点。

    王信对自己人实在是够义气。

    “到了京营,因地制宜,而且京营终归是正规军队,底子正,以河西营为根,扬州营的骨干为精神,才有了如今的大同西军。

    只是为了解决大同西军的拖欠,我有鼓励经商,经商的军队不止我这么干,甚至张阁老在金陵时,金陵军早就在从商了。

    结果不超过三年,金陵军就荒废了,大同西军也会面对一样的问题,为了应对,只能不让大同西军闲下来,否则同样要不了三年,大同西军的战斗力也会下滑的厉害。”

    贾政恍然大悟。

    “倒有点类似以战养战?相同点都是不能停下来。”

    “贾公说得对。”

    王信笑道。

    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严重。

    别人会如此,自己不会。

    如扬州营的士兵,短短一二年的时光,各个挣了百来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一二两挣了几十万,的确从温柔乡中拉出了一支敢战之军,但是代价也太大了。

    更不提高抚恤,高奖励等。

    当时自己欠缺时间,为了尽快的起家,只能走捷径。

    世间哪里有捷径呢,背后都有相应的代价。

    只不过自己有系统。

    靠着系统,哪怕是巨大的代价之下,自己一样拉出了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领,等自己回到南方抗倭时,一个个抛下优越的生活来跟随自己。

    当兵的不能发财。

    当官的也不能发财。

    尊严,待遇,稳定,小康.这些都能给。

    能满足人类的绝大部分需求。

    唯独满足不了不知足的人。

    想要发财那么应该去经商,而不是去当兵,去当官,这是基本的道理。

    贾政听了王信的一席话,认为自己懂了兵事,王信说的如此透彻,感慨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如何是好啊。”

    王信不这么认为。

    人都想要稳定。

    谁会不想要稳定。

    皇帝、官员、将领、乡绅、地主都想要稳定,世世代代都这么过下去。

    百姓也想要过上乡绅那样稳定的生活。

    可真要是稳定了下来,万事不变,那才是完蛋了。

    所以王信并不是很在乎。

    只怕贾政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道理。

    王信笑道:“还是要看兵源。”

    贾政有了对军务的自信,了然道:“这我倒是知道,穷山恶水出精兵,你最初军中的精锐不是义务矿工么。”

    “说的是,不过还有一种,也是我真正想要的兵源。”

    “还有一种?”

    贾政想不出来。

    王信没有卖关子,接着说道:“扬州岛的二代们。”

    “啊?”

    贾政愣住了。

    王信露出惋惜的笑容。

    分田了。

    一户户数十亩百来亩的土地。

    这些富裕农户出来的子弟们,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兵源,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还需要个三五年,才会有一批少年成长起来。

    第一次讨论军务上的事,贾政对王信有了更深的认知。

    眼前的年轻人有今日的地步,毋庸置疑绝不是靠着运气,而是极为出色的才能。

    能在各种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贾政自问自己做不到这样的地步,如此的人才,如果能成为自己的女婿,何乐而不为呢,贾政不再犹豫。

    “你现在已经是参将,等平胡之后,那时候就是一镇总兵,就算是匈奴为灭何以言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有中意的人家?”

    王信松了口气。

    生怕贾政再问下去。

    如果是面对林如海,以林如海的细心,必然会想到最根本的东西。

    张吉甫这般支持自己,自己付出了什么代价。

    “小子无父无母,但凭贾公做主。”

    贾政这才反应过来。

    王信先前已经改口称自己为贾公了,再次自居晚辈。

    “你小子。”

    贾政忍不住笑了,高兴的指了指王信。

——

    且不提贾政高兴的去找赵姨娘。

    王信离开书房后,回去凸碧山庄,行李大多已经打包好了。

    “晴雯,你去潇湘馆找黛玉,还有去请凤丫头,请她们明日过来吃午饭,我请客,后天早上,我让史平他们来帮忙搬家。”

    “啊,已经确定了日子?”

    晴雯愣了愣,临到头了,有些感慨。

    王信点了点头。

    “已经和贾公说了。”

    晴雯没有多想,连忙离开去传信。

    屋里只剩下平儿。

    平儿白了王信一眼,以为王信是把晴雯哄着,要来做些羞人的事情。

    王信笑了笑,上前摸了平儿的嫩脸一把。

    平儿没有避开,乖乖地顺从。

    王信拉着平儿去里间榻上,平儿连忙劝阻道:“信爷,小心晴雯等下回来撞见。”

    “你想哪里去了,我和你说事呢。”

    王信故意逗弄平儿。

    平儿晓得是自己误会了,明知道是王信故意让自己上当,平儿却没有指出来,只是害羞的低着头,更添了几分诱惑。

    着一身月白流云纹广袖襦裙,浅月缎面缀银线流云纹,袖口层叠如烟,腰束藕荷色织锦缎带、

    眸若含露芍药,睫羽轻颤如蝶栖。

    王信下意识伸手,顺着粉嫩的脸蛋,抚摸了片刻,指尖抚过平儿鬓边的白玉兰簪,耳畔碧玺坠子泠泠作响,平儿嫣然一笑,恍若姑射仙人临世。

    屋内寂静。

    王信顺势抱住平儿躺下,平儿哎哟一声,很快,屋内又恢复安静。

    平儿躺在王信的胸膛上。

    王信抱着平儿,感受怀里的温润。

    “我和府里的三小姐应该要定亲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此事重大,而且刚开始有眉目,不适合张扬。

    倒不是怀疑晴雯,而是晴雯年龄小,担心她在外头失言说了出去,但是不能瞒着平儿,而且以平儿的性格,王信比较放心。

    平儿怔住了。

    反应过来后,没有哀怨等之色,平儿不争的性子,心里早就有这个准备,只是万万没想到会是府里的小姐。

    想通了之后,平儿反而高兴起来。

    “三小姐不错,我原还佩服她呢,哎呀,真是巧了,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平儿越说越兴奋。

    自己顶多是妾室,太太如果是府里的三小姐,总比外头的人要强,以自己和三小姐的关系,未来的日子有了底,平儿忍不住笑出声。

    王信原本还有些担心平儿的想法。

    娶平儿为妻的话也不是不行。

    只是流言蜚语的话,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加上出于政治的需求。

    别说未来的保障,贾政是自己在朝廷的发言人。

    弹劾自己的奏疏并不是没有。

    官官相护。

    自己做的许多事情,其中有人不满,贾政去说上几句,互相让点利,面子上好看,事情也就过去了。

    皇帝、亲王、郡王、勋贵、太监、文官、御史、翰林、节度使、巡抚.贾政的优势是与谁都能说上几句话。

    “你放心,未来无论怎么样,我都会对你好的。”

    王信直接给出了自己的承诺。

    平儿是自己的第一个女人。

    还在想着日后如何与三小姐接触,突然听到王信的承诺,平儿慢慢的止住笑容,也没有说话,而是缓缓的重新躺在王信的胸膛上。

    “信爷,跟了你,是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

    平儿双眼坚定。

    “只要你不悔,我就放心了。”

    王信抱紧了平儿,突然说道:“给我生个孩子吧。”

    “啊。”

    平儿又惊呆了。

    “信爷不要。”

    努力躲着王信的手,平儿又急又喜,急的是明白自己的身份,喜的是王信能说出这样的话,平儿已经很满足了。

    王信并没有随口瞎说。

    虽然自己的原因,已经改变了很多事,但是有一点王信不怀疑,自己与四大家走不长远,但是互相又需要对方。

    说出去。

    他王信是四大家的人。

    四大家有面子。

    面子就是世家勋贵的根基。

    王信也需要借助四大家的势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无论贾政和林如海在皇帝那边什么地位,但他们一样是四大家的人。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0178/6752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