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贾政的盘算
推荐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诸界龙劫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红楼晓梦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科技入侵现代 真乃人间太岁神 游戏开始了,这次绝对没BUG 不能开高达那我还参什么军! 柯南里的除灵侦探
王信住进贾府有三年了。
不光是对人温和,包括凸碧山庄的婆子们一些浑话,赵姨娘也听过,这样的好男儿,能成为自己的女婿,赵姨娘自然是满意的。
贾政不担心赵姨娘,反而来“讨好”。
赵姨娘有了这大喜事,果然越发尽心尽力的伺候老爷,贾政满意离开。
出了院子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
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一看就知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排十六张楠木交椅。
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贾政知道王夫人白日里大多不在正室,常在正室东边的三间二房居坐宴息。
“老爷。”
“老爷来了。”
廊下的丫鬟们见到贾政皆愣了愣,反应过来纷纷喊道。
东房的帘子被推开,一名丫鬟看到果然是贾政,连忙又返了回去,明显向里间的夫人确定是贾政来了,如此行为,实在是贾政极少来。
贾政一脸平静,进入东房后,因为此处许久不来,倒也是不禁看了看。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唾壶等物。
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椅子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王夫人已经下了炕,在炕边站着,脸上露出探究,知道老爷来,必然有真事。
“你们下去吧。”
贾政淡然道。
几名丫鬟看向王夫人,王夫人微微点头,这些丫鬟才敢离开。
贾政倒也没在意,也没有上炕,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
王夫人并没多言,默默坐回炕上,也不看贾政,和往常一样的神态。
贾政一愣。
嘴边的话一下子说不出来。
老夫老妻多年,不知道何时走到今日地步,明明是夫妻,却又像是陌生人,一年到头说不了几句话。
想到这些,心里的兴奋散了,索然无味起来。
“王信就快回京了,我打算招他为婿,你觉得如何?”贾政开门见山,一脸平静。
王夫人虽然知道贾政有事,仍然露出惊讶。
“探春?”
贾政点了点头。
王夫人微微皱眉,心里盘算着件事。
王夫人很强势,当初和妹妹,后来和母亲,最后被彻底压了下来,然后是贾敬出事,王子腾得势,王夫人也老练了起来,推出了侄女王熙凤。
老太太的事,王夫人不敢明着来。
但是自家里的事,王夫人却寸步不让,贾政有时候也很羞愧,夫人要是发起脾气,自己还有点惧她,
贾政知道夫人心里的盘算,主动开口:“这件事对宝玉和兰儿有好处。”
王夫人不信,反问道:“有什么好处?”
“我平日里对宝玉严苛,其实也是为了他好,宝玉和兰儿素有文才,但凡多用功些,考上功名并不是难事。”贾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听到丈夫主动夸自己的儿子,王夫人脸色好看了不少。
气氛缓和了些,贾政笑道:“唐以前文武不分家,自宋以来,国朝以文制武,并不是不注重武,相反,文下有武,哪一方势力手里没有自己的武功。”
文武不分家,可以当官,也可以带兵。
自唐以后,文武就分家了。
朝廷用武,需要通过文,文来调度或者管理武。
同样的道理,但凡是带领军队的一方大将,必然是在朝堂有人,背后有文官支持的。
其中道理复杂,贾政不知道夫人能不能听懂,只能捡重要的说。
荣国府二房是确定了从文的。
可二房与大房不和。
大房从武,二房从文,最后是二房来治大房,偏偏大哥的性子犟,如何把自己这个弟弟放在眼里。
只是从文从武。
大房可以先选,奈何大哥又吃不了从文的苦。
既然二房从文,以文制武,日后当然是二房当家,所以荣国府里是二房当家主做。
大房从武,有爵位如虎添翼,因此荣国府的爵位又是大房承袭。
大周立国之初,文武不分家,乃至于数十年后,文武开始分家,特别是太上皇还是皇帝的时候,这是满朝皆知的事实。
王夫人并不是全然不懂。
听了丈夫的解释,王夫人又有隐隐猜测。
“王信可靠吗?”
王夫人怀疑道。
贾政松了口气,只要王夫人不直接拒绝就好,连忙回道:“王信的人品应该不会有问题。”
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王夫人不怀疑。
长子十四岁进学,二十岁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其才能自然是入了国子监祭酒的眼,认为老大能高中,可惜长子英年早逝。
次子宝玉更是天资聪颖,平日里虽然爱偷懒,但是府里的门客们并不瞎,每回考较时,宝玉作答的水平,连他老子也挑不出毛病。
孙儿贾兰天赋不弱宝玉,更比宝玉勤奋,还有其书香门第的外公家帮助。
高中是迟早的事。
这也是自己没有因为哥哥的事情胡乱出头的原因。
包括凤丫头这半年来的难过,自己也当做没看见,任由凤丫头吃苦。
老太太想要乱点鸳鸯谱,看好宝玉和黛玉,从黛玉进门的那天,自己就不喜这小姑子的女儿,忘不了当年受小姑子的气。
只是自己心里有数。
林如海的才能和威望,哪怕是自己的丈夫也不能比。
所以对老太太的想法,当初的自己并没有反对。
如果宝玉娶了黛玉,那么宝玉就成为了林如海的女婿,林如海又没有别的亲族,除了林黛玉这位孤女,再没其他正经的亲人。
对宝玉有大好处,王夫人心里已经接受。
前年说林如海不好,差点一命呜呼,倒是让自己揪心了许久。
如果林如海没有熬过去,黛玉成为了孤女,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
现在丈夫看上了王信。
探春不是自己的亲女儿,这些年自己倒也没有亏待她,哪怕多半是她的原因,这丫头实在是太聪明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正因为她聪明。
哪怕她嫁给了王信,也当知道她最需要谁的支持。
娘家不够得势的女人,有儿子,特别是成器的儿子还好,要是没有儿子,那王熙凤就是下场。
相信她看得明白。
何况为母则强。
有了自己的子女,她更应该知道如何去做,难不成指望她那小门小户,连个强势亲戚都没有的生母?
盘算了片刻,王夫人松了口。
“儿女的婚姻大事,当由老爷做主。”
贾政闻言露出笑容。
王夫人还是一脸平静,看不出喜乐。
贾政最不喜欢这样的王夫人,不愿意多留,没有了其他话说,随后就离开了。
等贾政走后,王夫人看着安静的屋内,倒也习惯,只是想到了妹妹一家。
原先。
妹妹一家看中了王信。
只是当时的王信人微言轻,才是都司而已,没想到短短两三年过去,竟然成为了参将,而且是独领一方的大将,连哥哥都拿他无可奈何。
妹妹一家也因为哥哥的原因,放下了这门婚事。
妹妹一家又要指望自己这个姐姐,还要指望哥哥,当然不敢违逆。
自己却不同。
哥哥已经很难爬起来,官场上的位置多重要,王夫人看着丈夫多年在一个职位上蹉跎。
同样是林如海病重差点一命呜呼的那年。
府里才有了许多人来拜访,好多自己都不知道的文官。什么叫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就是了,哪怕人心中的地位,也是排序的紧密。
林如海死了,才轮得到自己的丈夫出头。
那时不少人提议要全力扶持自己的丈夫,先去外地历练几年,然后调回京,一放一回,官就升起来了,等林如海好转,这些人也就不怎么来了,更不再提此事。
贾政坐在客厅里,派人去请府里的几位请客相公。
想到为女儿的打算,不禁想到当年,长子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是自己最高兴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家未来一片坦诚的仕途。
不过终归不亏。
长媳出自书香门第,一门心思教养贾兰,贾兰小小年纪却表现出众,有如此的孙儿,贾政并不是很难过了。
宝玉虽然懒散,但是天赋的确惊人。
再加上个乘龙快婿。
“虽然很多人嘲讽自己做事不通实物,奈何自己的命好啊。”贾政忍不住得意。
妹夫林如海,亲家公国子监祭酒。
三个儿子里,庶子顽劣,其余两个嫡子却都不错,还有一个不错的庶女。
贾政嘴角忍不住露出笑容。
不久。
程日兴,詹光,单聘仁,卜固修,胡斯来,王尔调,嵇好古等人先后到齐,不知道所谓何事,贾政一五一十的告知。
“政老爷如何有此念头?”
程日兴试探道。
贾政性子单纯,没有看透程日兴的试探,实话实说道:“我也是看了如海的书信。”
众人越发好奇,怎么又扯到林如了呢。
“如海的信里说了些王信的事,认为王信必然有大出息,既然如此,连如海都看重此人,我才有了现下的想法。”贾政笑道。
“王信做事虽然勤勉,可不守规矩,做事越多,得罪人越多,只怕政老爷招此人为婿,日后会沾染不少的麻烦。”程日兴不太认可。
大家纷纷点头。
王信是府里的客人,走的是武夫的路子,平日里接触也不多,但是对此人,众人还是下过功夫的。
“有才能的人如过江之鲫,并不是否认此人有才,只怕此人走不长远。”
“他自己也就算了,等成了政老爷的女婿,到时候政老爷想甩也甩不掉。”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认可王信的人并不多。
“只一件事,王信不向京城输送银两,也不让他手下输送,他倒是出淤泥而不染,大家谁敢亲近他?多少人的眼中钉。”
“好人不一定有好结局,和光同尘啊。”
贾政迟疑了片刻,又摇了摇头。
“王信的确与众不同,要是常人,早已灰飞烟灭,奈何此人不是常人,又懂分寸,且能隐忍,那就前途不可限量了。”
贾政把如海的话向众人转述。
“官场上多了这样一个实人,而且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朝廷必然要用的,无论谁当家都会用,就算捏着鼻子也会用。”
众人明白了林如海的意思。
嵇好古闻言感慨道:“还是如海兄看得通透。”
如那张吉甫。
王信与张吉甫非亲非故,倒头来,张吉甫还不是大用王信。
关键是王信不主动惹事,做事就做事,不沾染其他事,分寸感极强,做人又低调,年纪轻轻,如此性格和本事,委实难得。
经过贾政转述林如海的话,大家开始往这方面去琢磨,越琢磨越是这个道理。
主要是朝廷积弊日深,的确到了无法视而不见的地步。
之前的倭患,如今的胡患。
哪一样可以忽视?
乃至各大军镇尾大不掉,朝廷哪一派做主,都需要手里有王信这样又听话,又能干事的武夫。
更关键的是此人入了张吉甫的眼。
运气也重要。
还有林如海的关系。
天时地利人和。
嵇好古更关心一件事,认真问道:“此人能听话吗?”
贾政愣住了。
他倒是忽略此事。
王信有自己的主意,以前就连王子腾都敢顶撞,何况是如今,自己还真不一定能按下此人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0178/6753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