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大明神探1546 > 第327章 唯一的破绽

第327章 唯一的破绽


“建文密藏开启。”

    “共计有兵刃五千余柄,弓弩箭矢三千余套,甲胄一千余套,全部藏于密封大箱中。”

    “又有银锭一百二十箱,黄金三十箱,碎银数十袋。”

    哪怕由心腹亲自送信,确保中途不会被外人看到,信中内容写得也颇为隐秘。

    一些零星的收获,根本没有计入。

    即使如此,密藏内的收获,已经是触目惊心。

    大量的武器军备,包括大明军械库的藏品。

    当然,时隔百年,又是藏于沿海潮湿之地,锈损是不可避免的。

    箱子打开,那些武器弓弩早就烂得不成样子,全部都无法使用了。

    有的干脆都无法打开了。

    只能通过每口箱子的大小,大致判断数目。

    兵刃弓弩倒也罢了,那些甲胄,让人最为可惜。

    所幸还有金银。

    庞大的银两储备。

    整整一百多口大箱子,打开来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和一根根金条。

    有的金银上面还刻有建文年间的官印。

    为了方便,更有麻袋装着的碎银子,可以随时取用。

    由此孙维贤断定,这正是建文帝当年为求东山再起,精心备下的密藏。

    只不过当时是准备数月乃至数年后就启出了,结果没想到,后来建文帝心灰意冷,遁入空门,密藏也就留存了下来,直至如今。

    孙维贤既感欣喜,又扼腕叹息。

    毕竟这份密藏若是早早被启出,武器甲胄还能用,指不定能做一番大事业。

    可如今的他,年过半百,年老力衰,却是折腾不动了。

    当然话虽如此,海玥还是从信件里,读出了几分野心。

    任谁得到这么一笔宝藏,都不会只甘心让这笔巨富藏在某个地方,静静地腐烂。

    所以信件最后,孙维贤是向他打听海禁的开放,是否可以持续。

    他是没有造反之心的,军械武备本是烫手山芋,烂光也好,但金银却可以花销。

    如今福建月港开放,民船出海,孙维贤的家族也准备借此经商,这笔巨大的财富无疑能让本钱越发充盈。

    海玥缓缓放下信件。

    从结果上来看,皆大欢喜。

    埋藏于地下的密藏重见天日,金银又流通进海禁开放后的航海贸易中,可喜可贺。

    但他总觉得这个过程太顺利了。

    顺利得有种不真实感。

    当然,对于海玥这种不关心密藏的人来说,似乎并无太大波折。

    但对于孙维贤而言,他努力了大半辈子,天南地北地搜寻,终于启出密藏,简直没有比这种努力更值得回报的了。

    所以他完全不会怀疑,想来也是听不进去别人劝告的。

    思索片刻,海玥还是无法拭去疑虑,对着旁边研磨的弓豪道:“孙维贤派来的传信人现在何处?”

    弓豪回答:“在英略社中休息。”

    英略社的壮大,与南镇抚司颇有几分联系,自从拿捏住孙维贤后,海玥也不客气,借他的人脉和路数,让英略社在短短十年间,已经成为了一个横跨南北的江湖势力。

    有了这层联系,以往孙维贤的心腹,多有在英略社的各地分社落脚。

    “将他唤来。”

    不多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汉子来到堂内拜下:“拜见海侍郎!”

    “不必拘礼。”

    海玥屏退下人,打量着对方:“你与孙德辅……”

    “草民也姓孙,名景行,字子墨。”

    年轻汉子态度恭敬,声音低沉有力:“孙指挥是俺四伯。”

    说着缓缓抬头,露出与孙维贤颇有几分相似的眉眼轮廓。

    “原来是孙家人!”

    海玥微微颔首,语气也变得温和:“德辅兄夙愿得偿,我自是替他欢喜,只是信中有些话不便明言——此番开启密藏,可曾走漏风声?”

    “走漏不了!”

    孙景行胸有成竹:“咱们借剿倭之名登岛,另有一队兄弟在周遭海域巡逻,外人只当是寻常剿匪,绝想不到其中关窍。”

    海玥问道:“出动了多少人?”

    “以南镇抚司精锐为主,另调了地方卫所兵卒,统共三百余人。”

    孙景行顿了顿,压低声音道:“不过真正下地掘宝的,全是孙家本族子弟。其余人只在外围布防,连岛心都没瞧见!”

    海玥指尖轻叩桌案:“双屿倭寇早灭,德辅兄既早知藏宝所在,为何拖延至今?“

    孙景行苦笑道:“实不相瞒,四伯前年冬日,就带我们挖出过两口箱子,可那时倭船往来如梭,咱们只得原样埋回去……”

    “后来双屿群枭伏诛,余党见了官船便逃,咱们才弄了三十条沙船,趁着潮水搬运,天亮前连箱带锁全送进了水师密舱……”

    他详细地描述了如何搬运密藏的过程,海玥聆听,发现诸般细节都严丝合缝,确实没有问题,再度点了点头:“好!接下来你们有意出海?”

    孙景行小心翼翼地道:“伯父不知朝堂动向,特命小侄请教海侍郎,不知这海禁之策,是否会再度收紧?”

    海玥淡淡地道:“闽浙沿海十万渔户,禁海便是断其生路。逼良为盗的教训,朝廷岂会重蹈?”

    孙景行长舒一口气:“那就太好了!”

    海玥道:“孙家原先就有这些生意吧?”

    “不敢!不敢!”

    孙景行先是否认,然后干笑了一下,低声道:“实不相瞒,先前那些豪族勾结倭寇垄断海路,咱们小门小户哪敢插手……”

    海玥道:“现在呢?”

    “如今自然唯海侍郎马首是瞻!”

    孙景行眼睛一亮,赶忙从怀中抽出一卷早就准备好的海图,呈了过来:“四伯的意思是,咱们的船队可先抵琼山海口浦,再转道交趾……”

    海玥扫过图上朱笔勾勒的航线,轻笑道:“这些都是王锃给你们出的主意吧?”

    孙景行堆起笑容:“原来海侍郎也知王掌柜,此人弃暗投明后,就归了四伯麾下。他通晓佛郎机语,一匹苏绣经其转手,竟能多换三成白银。如今铺面里的大小事务,全赖他运筹呢!”

    “王锃是个人才,孙德辅也是知人善用!”

    海玥点了点图:“海图定得不错!”

    孙景行闻弦歌而知雅意,稍稍凑近了些:“愿与海侍郎合本,分利三成。”

    这是要让三成利给海家,看似不多,但对于庞大的海运来说,一旦促成与西洋的长久生意,那便是坐拥金山银海,财源滚滚而来。

    当然,以海玥和海瑞的地位,地方上有的是士族豪绅想要与海家合本经营,若不是孙维贤以前有这份交情,根本没资格开这个口。

    海玥闻言不置可否,淡淡地道:“子墨啊,你在京师还有别的事么?”

    “有!有!”

    孙景行心领神会,这等大事确实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决定的,赶忙再度拜倒下去,恭恭敬敬行礼后:“小侄告退!”

    他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然而等到弓豪将人送出府,再度回到书房,海玥当先一句话却是:“此人有鬼!”

    弓豪隐隐也觉得公子态度有些不寻常,却没听出什么蹊跷来:“小的愚钝,还望公子明示!”

    海玥直接点出:“王锃绝无可能执掌孙家商路命脉!孙维贤何等人物?岂会容一个亲善我的掌柜,捏着孙家海上贸易的咽喉?”

    他和孙维贤的关系,起初是敌对,后来是拿捏,如今则是地方豪强与中枢靠山。

    出来混,要有背景,要有势力。

    孙维贤不乏地方势力,却缺乏中枢的背景。

    现在朝堂三巨头之一的海玥,就是孙维贤想要的靠山。

    但作为曾经的锦衣卫指挥使,孙维贤是不会完全依附于海玥的,更何况他又刚刚启出建文密藏,获得了一笔庞大的财富,更有独立的资本。

    在这个基础上,再看王锃的安排,就很不对劲了。

    王锃就是汪直,在孙维贤南下之前,海玥特意提到了此人,让锦衣卫行动时,保一保此人的性命。

    有了这层关系,就算王锃的经商才华再厉害,孙维贤也不会将自家商会至关重要的掌柜位置,给对方坐。

    不然的话,接下来孙家与海家合作,掌柜却是曾经被海玥施恩保下性命的人,万一两者秘密勾结,岂不是会让孙家的努力为他人作嫁衣裳?

    到时候就不是分给海家三成,指不定七成都是人家的!

    “这是孙景行话语里唯一的破绽。”

    “其他都是天衣无缝,包括建文密藏启出的前后过程,唯独这里露了马脚。”

    弓豪瞪大眼睛:“此人莫非不是孙维贤的侄子?”

    “若是旁人假冒的,倒也罢了,不过是消息泄露,被人所趁罢了……”

    海玥沉声道:“怕就怕,他真的是孙维贤的侄子孙景行,那恐怕要出大事!”

    说着,他已提笔蘸墨,在素笺上疾书数行,墨迹刚干便折入信封,蜡封处重重按下私印:“你即刻动身,亲赴南直隶,面呈应天巡抚徐阶!记住,绕开英略社所有惯常路线!”

    “是!”

    弓豪领命退下。

    等到他风尘仆仆地返回书房,已是三个月后。

    而带来的回信中,海玥迅速提炼出两条消息,神情彻底郑重起来——

    “孙维贤早被软禁,孙家族人以他的名义,在外发号施令!”

    “南直隶卫所军已欠饷半年,士卒欲鼓噪哗变!”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0512/67505.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