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泰昌大明 > 第662章 最后通牒

第662章 最后通牒


半个时辰后,被一个吊篮拉进汉阳城的仁川兵马佥节制使林承业,在一个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昌德宫时敏堂。

    “臣,仁川府兵马佥节制使林承业,叩见世子邸下。”林承业很是意外,他原以为自己会见到国王。

    “你就是那个上报明军在仁川登陆的人?”李祬满脸急色,开门见山,甚至忘了让林承业起来。

    “回邸下,是臣。”林承业趴在地上应道。

    “舅舅。”李祬转头看向坐在窗边的柳希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您不是说明军是从江华那边过来的吗?怎么这会儿又是仁川登陆了。”

    柳希奋一凛,偏过脑袋就把话茬扔给了站在自己身边的张晚:“是啊,张参判,明军不是从江华那边过来的吗?”

    “邸下,”张晚正身望向李祬,拱手说道:“那只是臣根据全罗军报这一孤证所作之推测。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更多的情报佐证才能廓清。”

    “好吧。”李祬又望向跪在房间中央的林承业。“林佥使。这支明军船队打的是谁的旗号?什么时候来的?”

    林承业连忙回道:“回邸下,船队是在今天早上,大概辰末巳初那会儿强行靠岸的。为了驱散我军的哨船,明军放了炮”

    “明军放炮了?”李祬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但他却不是关心自家的战舰哨船有没有因此受损,而是想知道:“那你们还击了吗?”

    “没有,没有!那毕竟是打着‘明’字旗的船只,而且我们的船也并未因此受损。”李祬的回答让林承业稍松了一口气。看来汉阳方面确实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不愿与天兵发生冲突。

    “那就好”李祬撑着脑袋,连连点头。“你接着说吧。”

    “船队强行登陆之后,明军那边派人过来说.”刚开口,林承业就又紧张了起来。他咽下一口唾沫润了润嗓子,但还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完整的话来。“说他们,说他们是,是.”

    “是什么?你结巴了!”朴承宗不耐烦地催促道。

    “那些明军自称是提督朝鲜八道军务沈将军有容麾下标兵。”林承业佝偻着身子,身体微微颤抖。要知道,“提督朝鲜八道军务”这种不以大明本国军务为指向的说法,是当年李如松或者麻贵都没用过的。

    让林承业极度意外的是,在场众人都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只有柳希奋望着张晚小声感叹了一句:“还真是全罗军报上提到的那支明军。”

    张晚一边点头,一边喃喃自语道:“如果这支明军在今天才登陆仁川,那么那些在江华、坡州传檄的明军又是哪里来的呢.”

    “可能是提前分出去的偏师。”柳希奋瞥了李祬一眼,微微提高声量道。

    “你俩到底在打什么哑谜?”坐在柳希奋身边的朴承宗直听得抓耳挠腮。“什么全罗军报,什么分出去的偏师!”

    张晚看了主座后头的李祬一眼,见他没有催促的意思,才开口对朴承宗解释道:“昨天下午宵禁之前,兵曹收到了一封来自全罗监司的赤旗驰报。驰报上说,本月初七日,有一支舰首悬“明”字旗及“沈”字旗的船队出现在了金堤郡下的古郡山岛附近。从时间上来看,如果他们在初七那天就启航北上,是完全有可能在前几天就抵达京畿的,所以.”

    “所以我们推测,这支明军就是在江华、长湍、坡州等处散布檄文的明军。只是因为遭遇了夏季南风所以才不得不顺风南行。”柳希奋抢过话茬,说了一句,然后又把话还给了张晚:“先去全罗,然后北上,最后在江华府登陆。张参判也是这个意思吧?”

    张晚不太明白柳希奋为什么非要截断他的话,硬插一句,但柳希奋既然又把话给递了回来,他也就接言道:“是这个意思。不然没办法解释明军为何能悄无声息地连跨平安、黄海两道,直到进入京畿才有消息传进汉阳。”

    朴承宗愣了一会儿,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拍着大腿说出了那句恰如其时的话:“怪不得朴烨那边没有给汉阳发来照会!”

    林承业被朴、柳、张三人的对话搞糊涂了。在他听来,朴承宗和张晚的语气有些像是在推卸责任,而柳希奋那个样子则像是在掩饰什么的同时往自己的身上揽功。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共通的:

    “邸下和列位大人已经知道明军登陆的事情了?”林承业一脸诧异地问道。

    朴承宗奇怪地看了林承业一眼,接着冷淡地扔了一个反问回去:“不然你觉得汉阳为什么会戒严?”

    “.”林承业缩了一下脖子。

    “林佥使。”李祬当局者迷,又一心扑在事上,反倒没听出朴、柳、张的勾心斗角。

    “臣在。”林承业忙应了一声。

    “你见过那位沈提督了吗?”李祬问。

    “没有。”林承业回答说:“那位沈提督只派了一个姓刘的通事来城下做了一次简单的交涉。在那之后,李府使就让臣带着消息飞马来汉阳报信了。”

    “你们是怎么交涉的,那位沈提督向你们提了哪些要求?”李祬追问道。

    林承业有些愣神,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严格说来,当时的情况根本不能算是交涉,只能算是单方面的通知。因为沈有容派去刘通事在抵达仁川城下之后,就只冲着城头喊了几嗓子,别说递交书信,人家连城都没进。

    林承业觉得这事实在有损仁川府的整体形象,于是决定直接跳过前一个问题:“明军派来通事要求仁川府开门迎接,并要求朝廷立刻派人交涉。如果到了明天早上,仁川府仍旧紧闭城门,那么”林承业顿了一下,又咽下一口唾沫。“那么明军就会直接进攻仁川府。”

    “进攻?”张晚惊呼。

    “你们干了什么!”柳希奋一脸骇然地瞪着林承业。李祬的眼神也冷了下来。

    “我们什么也没干啊,就只是正常的闭门警戒而已。”林承业连忙分辩道。

    “你们要是什么也没干,那明军为什么会一上来就威胁说要进攻仁川!”柳希奋激烈追问:“江华、长湍、坡州,这么多地方都有明军活动,就从来没听过这么严重的事情,你们到底干了什么!”

    “下官也不知道啊!真的就只是闭门警戒而已。”林承业一边摇头,一边摆手。

    “很可能就是闭门的行为激怒了那位沈提督!”朴承宗突然开口说。

    “什么意思?”李祬问。

    “邸下。”朴承宗推测说:“照已知的情况来看,至少从前天起,明军就开始在京畿一带传布监护檄文了。可能在那位沈提督的看来,警告已经足够充分,各地就应该开门恭迎。所以仁川闭门不迎,就是冥顽不化,意欲顽抗。”

    “有道理,”李祬拧着眉头轻轻地摆了摆脑袋。接着脸色一变,叱问林承业道:“你们为什么要闭门!”

    “这我们”林承业直接蒙了,这是什么问题?他呆愣愣地嗫嚅了半天,最后只能干巴巴地解释道:“邸下。即使那真的是明军,臣等也要花时间分辨一番才能开门恭迎啊。不然万一那是打着明军旗号的反贼或者倭寇,那仁川,这一王京西屏,不就无警而溃了吗?”

    “还要分辨什么?”朴承宗指责道:“你们难道没看过监护檄文吗?”

    “没有啊!”林承业连连摇头道。“仁川从没收到过什么监护檄文啊!”

    “不可能!监护檄文都在汉阳传了两天了!仁川怎么可能还没收到!”柳希奋仍旧认为在江华府附近传檄的明军和今天登陆仁川的明军是同一支军队。

    “是啊,”朴承宗附和道。“比起江华,仁川到汉阳还要更近一些吧。”

    “我,我,我们真的没有.”林承业百口莫辩,整个人都要昏过去了。

    “好了,够了!现在纠结这些还有什么用!”李祬心乱如麻,也没工夫去寻思那些奇怪的细节。“赶紧说说该怎么办吧!”

    “邸下!”柳希奋倏地一下站了起来。“臣以为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立刻派人去仁川通知李利亭,让他打开城门恭迎天兵!天兵要是真的发起进攻,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有心之人一定会趁势造谣,说是我们命令仁川闭门顽抗。”

    “臣附议!”柳希奋话音未落,朴承宗也随即起身。

    “好!就这么办。”李祬立刻答应。接着又指着林承业道:“他刚才不是说明军要我们派人交涉吗?诸位觉得要不要把李参赞召回来?”

    “关键是钦差。”柳希奋转头望向林承业:“林承业!钦差是不是也在仁川?”

    “什么钦差?”林承业一脸莫名。

    “就是.”柳希奋下意识地要解释,但刚开口,他就把话给咽了下去。“一问三不知!跟你说了也是白说。”

    “钦差从北边下来,应该不会特地绕去仁川,不然就成文监护迎接武提督了。”张晚插话说道。“天朝素来以文制武,这不合惯例。”

    “那万一袁钦差是和沈提督一起坐船过来的呢?”李祬说道。

    “不会。”朴承宗说道,“上个月有商团从辽阳那边下来。他们明确说在辽阳见过镇江兵备参政的仪仗。”

    李祬明显愣了一下。“镇江兵备参政?那位袁钦差不是兵部右侍郎吗?”

    “兵者诡道。”朴承宗推测说,“镇江兵备参政大概是那位袁钦差过辽东时的伪装身份。”

    “伪装.呵。”李祬苦笑一声,眼神暗淡地感慨道:“天朝真是把我国当成敌国了啊。”

    “.”这茬,朴承宗没敢接。柳希奋和张晚也是一点反应没有,就像没听见这句话似的。

    “既然钦差大概不在仁川,那就另外再派个人过去迎接那位沈提督吧。”柳希奋转移话题般地接上刚才的话。

    “派谁去好呢?”一眨眼,李祬也敛去了眼里的幽怨和不满。

    “邸下,臣愿往!”朴承宗当即毛遂自荐。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道理,李尔瞻懂得,他朴承宗自然也懂得。迎接文钦差的差事已经在国王最后一次行权的时候交给李廷龟了,如今亲近武提督的机会摆在面前,王世子又在问策,朴承宗怎么也得争取一下。

    不过柳希奋却在此时跳出来唱了反调:“这怕是不太妥当。”

    “哪里不妥了?”朴承宗皱眉反问。

    “殿”柳希奋开口即改口:“李圣征是二品参赞的身份去迎接袁钦差,而你朴汝章不但是正一品的领议政还是密昌府院君。你若去迎接那位沈提督,将置监护于何地?我朝鲜乃礼仪之邦,要是连这点基本的上下次序、文武之别都不讲,岂不为人嗤笑?反过来还差不多。”

    朴承宗的神色顿时缓和下来。“那你觉得该派谁去?”

    “他。”柳希奋反手指了指张晚。

    “啊”张晚还在出神地思考明军到底是怎么排兵的,完全没有想到柳希奋会点到自己。“我?”

    “对啊。”柳希奋点点头,对李祬说:“邸下。张好古是兵曹参判,无论是从职务来看,还是从品秩来看,都是迎接那位沈提督的绝佳人选。所以臣推荐由张好古领衔出使。”

    李祬点了头,但还是象征性地问了朴承宗一句:“朴公以为如何?”

    朴承宗深深地看着张晚,收回眼神的时候,顺带又睨了柳希奋一眼。“臣附议。”

    “好,那就让礼曹尽快措办”直到现在,李祬才意识到礼曹判书李尔瞻并没有过来。“李公呢?他怎么没有过来?”

    “他还在兵曹查案。”柳希奋说。

    “查案.”李祬半趴在桌子上,叹气似的说道:“事到如今,就算查到是谁,咱们又能对他做什么呢。”

    “总比不知道是谁干的好。”朴承宗说,“至少晓得未来该防备谁。”

    无论分歧多么巨大,斗争多么激烈,三昌在拥立王世子这件事上的立场始终是高度一致的。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0560/6714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