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我在印度当老爷 > 第343章 井喷式发展

第343章 井喷式发展


罗恩回到孟买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雨季刚刚结束。

    城市头顶的阳光推开湿重的雨季云,让一片片玻璃幕墙成为炫目的明镜。

    远远望去苏尔电器总部大楼仿佛璀璨的钻石,刺的人睁不开眼。

    罗恩在电梯里向下俯视,整座城市的大半轮廓尽收眼底。

    “孩子们开学了?”

    “是,假期已经结束,现在是新的学期。”

    苏尔园区北面,穿着白色校服的孩子们乌泱泱的过马路。他们嬉戏打闹,离得这么远都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声。

    他们从卡玛大院、苏尔电器的员工社区鱼贯而出,过了马路就是苏尔小学、中学。

    值班的老师在学校门口维持秩序,穿着卡其布制服的保安分散在道路两旁。

    过往的路人、汽车主动给孩子们让路,他们极其有耐心、从不按喇叭,因为那里面就有他们的孩子。

    拉珠看着活泼的孩子们,眼神里有说不出的羡慕。

    她已经二十大几,按照印度习俗,这时候应该是几个孩子的母亲才对。

    可罗恩在这方面控制的极严,他仿佛不想早早要孩子。

    “咳,再等一等,这两年事情太多。”罗恩安抚她。

    “那我至少得生三个,一个孩子太寂寞了。”拉珠立马开口。

    “行,行。”罗恩不在意的挥挥手。

    拉珠如今还在担任他的助理,尽管罗恩已经足足有八个专业秘书组成的秘书部。

    但谁让他习惯了拉珠的伺候呢,她更像是生活助理,负责罗恩在苏尔电器的起居。

    其他工作上的事,则由真正的秘书负责。

    罗恩到底是念旧的,一直把拉珠留在身边。

    当然她的身体也是真的软,瑜伽练习从没断过。

    他喜欢那种感觉,就像蹂躏面团一样,既解压又随心所欲。

    个中滋味很难用言语描述,只叫你欲罢不能。

    电梯抵达顶楼,罗恩没先去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去了边上的会议中心。

    苏尔电器重要的大型会议都在这里开,各种先进的设施、科技装备不缺,完全超出普通印度人的认知。

    公司的重要管理层都在,包括罗恩的堂哥亚什。

    他在美国留过学,见识、眼界什么的超出常人太多。

    北方邦那种地方不适合他待,水泥厂和电厂也没法发挥他的全部才能。

    苏尔电器这种消费电子行业,倒是正好。

    他在美国接受了各种高科技的熏陶,很契合苏尔电器的经营理念。

    罗恩把他安排在这也有一点私心,那就是让家族的人慢慢开始参与苏尔电器的管理。

    以前孟买这里几乎没有安排老家的人进来,这终究有些不妥。

    印度是家族式社会,外人永远没有家人放心。

    亚什自己很满意这样的安排,他喜欢孟买的现代化和繁华。

    罗恩让他先做苏尔电器的行政总监,熟悉公司的管理和人事关系。

    其他诸如技术、生产、销售部门,对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不适合人空降过来。

    这样的安排让阿希什很紧张,他的“小舅子”身份岌岌可危。

    于是他最近常在姐姐拉珠耳边念叨孩子啦、未来啦,这些事。

    没有孩子,他舅舅的身份怎么能坐实呢。

    他甚至给拉珠出馊主意,比如给小雨伞开个洞、中间偷偷摘掉防护衣。

    总之阿希什现在很有危机感,罗恩刚进来,他就狗腿子般跑到主位上拉开椅子,把秘书的活都抢着干了。

    拉珠白了他一眼,然后在罗恩边上坐下。

    作为罗恩的贴身助理,她有资格出席这样的会议。

    “好了,诸位,说说这段时间苏尔电器的情况。”

    “老板,我们的财务增长对比去年更明显。”

    负责财务的哈鲁斯起身汇报,苏尔电器已经是一家成熟的企业。

    即使罗恩不在,各部门依旧运转的很好。

    他现在有意识的逐步放权,除了重大决策之外,不再事事都需要他过目。

    产能调整、来年的预算、进出口贸易、新产品开发,这些都由专业团队评估、核算。

    根据哈鲁斯的汇报,96年苏尔电器的财务增长,几乎是去年的两倍多。

    最根本的原因是几个邦的分工厂,都逐步开始建设完成,投产的生产线越来越多。

    孟买这里各型号的电视总成生产线有二十条,马德拉斯建好十五条,剩下的部分预计明年全部完工。

    古吉拉特投产的总成线最多,有二十五条。主要面向海外贸易,波斯湾、非洲的客户今年需求猛增。

    古吉拉特的苏尔园区也最大,全部完工可能要等到98年,从建设到完成百分百预期目标,历时四年。

    北方邦勒克瑙的规模最小,只有十条总成线,以及若干条配套零件生产线。那里地处内陆,交通运输不是很方便。

    生产的电视机,大多被北印度地区吸收。目前罗恩并不打算继续扩大北方邦的生产规模,性价比不高。

    把这些所有的分工厂加起来,苏尔电器投产的电视机总成线足足有七十条。

    按照现在的产能,每月黑白的、彩色的、14寸、18寸、21寸,各型号电视机加起来产量超过一百二十万台。

    毋庸置疑,苏尔电器现在就是印度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

    70%的电视机市场,被垄断。

    要不是另外几家制造商也实现了本土化生产,这个比例还要更高。

    不过每月120万台电视机,并不都是被印度市场消化。

    东亚、斯里兰卡、阿拉伯、非洲,每个月对这些地区的出口量高达五十万台。

    不得不说,海外贸易有广阔的前景。

    就这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还在增长,苏尔电器的扩张计划也从没停止过。

    现在嘛,只看纸面数据。苏尔电器仅电视机业务,每月利润就有60亿卢比。

    这个数字本来可以更高的,奈何今年电视机大降价,苏尔电器的利润也被摊薄。

    没办法随着技术慢慢迭代,越往后电视机越便宜,这是大势所趋。

    想要保住利润,要么扩大产能,要么开拓海外市场。

    根据内部团队的预估,到千禧年左右,苏尔电器的电视机业务利润会进入巅峰期。

    再往后就是从峰顶慢慢回落,好在苏尔电器的产品不止电视机这一种。

    电饭煲和榨汁机业务今年也增长明显,再上老产品水空调、电风扇之类的,利润也有电视机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利润看起来很多,苏尔电器这两年大规模投资,也是花了巨款。

    各种工厂、设备,加起来超过400亿卢比,一半用了贷款,一半都是付现金。

    没办法,设备什么的,都是从东大买,没有贷款一说。

    看似每个月都有八九十亿卢比的利润,结果大多数资金都投进了实体行业中。

    罗恩现在账上的资金不到200亿卢比,如果把银行贷款平掉,说不定还是负的。

    就这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分工厂的扩建不说,北方邦的电厂、泰米尔邦的港口一直在往里投钱。

    保守估计,这两项目的缺口加起来也有百亿卢比。

    银行贷款只能解决三分之一,剩下的还得他自己掏钱。

    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才刚刚开始。

    “业务部准备在加尔各答开设分工厂?”

    “是,老板,我们在东部产能偏低。只靠勒克瑙很难满足中部和东部的需求。”阿希什回答。

    “规模预计多大?”

    “预计和古吉拉特相似,加尔各答还是东海岸的港口城市,部分产能可以为出口孟加拉做打算。”

    加尔各答也是印度的大都市,西孟加拉邦本就富裕,又靠近出海口,很适合作为苏尔电器的工厂选址。

    罗恩瞄了眼规划书,投资也是三五十亿的规模。工厂的设计兼顾了内陆和海外需求,算是苏尔电器第二大生产基地。

    “各部门做一份评估,没什么问题,明年就开始建设。”

    “是。”阿希什领命。

    团队越来越专业化后,节省了罗恩大部分精力。

    就比如新产品开发,他没过问任何细节,苏尔电器就在今年上市了多功能调频收音机。

    这还是受到太阳卫视,广播电台的启发。自从开通电台后,收听观众比想象的还多。

    孟买有专门的调查公司,通过专门的抽样调查,太阳电台收听观众可能在三百万以上。

    不仅广告商蜂拥而来,苏尔电器也决定把收音机纳入产品范围。

    这玩意没什么技术含量,内部研发团队完全可以搞定。

    他们把造型变得更加小巧,添加了自动调频功能,音质也有改善,甚至还有液晶显示屏。

    价格不贵,只有六七百卢比,卖的还不错。

    因为卢比贬值,物价上涨,普通工人的薪资也有明显提高。

    总之现在的几百卢比和三四年前的几百卢比,那完全不能比。

    收音机这种东西只能算是平价电器,真的人人都买得起。

    摆弄了会儿手里的新款收音机,罗恩对苏尔电器的管理团队还是比较满意的。

    至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差,知道不停的开发新产品。

    “罗Boss,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考虑寻呼机,它很适合现阶段的印度。”堂哥亚什突然开口。

    “什么?”罗恩一愣。

    “寻呼机,一种无线呼机系统,用户即使在外面也能知道是谁在给自己打电话。”

    这种东西在美国很常见,甚至已经到了淘汰的边缘。

    亚什在得知罗恩拿了电信牌照后,猛然就想起这种小东西来,它也是移动通信的一种啊。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0818/6749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