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推荐阅读:全球天灾 我在洪荒开公司搞建设 你别看他们 万人嫌靠美貌闯荡娱乐圈 虚拟主播是我隔壁邻居 我在柯学世界当五人组幼驯染 召唤玩家后掌门她躺赢了 穿书后我靠系统商城暴富 穿成恶毒后妈种田养崽 修仙强者靠种田综艺爆红了
第九十四章
康庆元年三月二十七日是个晴天, 正午时分,一艘沙船顺顺利利停泊在通州码头。
总算到了,站在船头的曹延轩松一口气,沉稳地走过跳板, 回身相候, 护卫首领把宝哥儿妥妥当当地抱下来。
周红坤率先下船, 在码头张望一番,发现右侧数十米外有个写着“曹”的牌子, 过去和候在旁边的人说了半晌, 喜滋滋地回来,“老爷, 我们府里的人到了, 等了五日了。”
果然, 一个人过来请安,“七爷好, 小的是府里的贾三,给七爷请安。”另一个行个礼便走, 走的要多快有多快。
曹延轩问了两句“大老爷可在府里,六爷如何?”便回头吩咐自己人“下来吧, 小心些,最后再般东西。”
通州距离京城数十公里, 紧靠京杭大运河, 历来是天南地北游客进京的第一落脚地,商铺林立,客栈遍地, 码头排满进出的船只, 繁华就不用说了。
贾三提前包下的客栈不大不小, 空了三日,就待曹延轩一行来了。掌柜的经验十足,西府的人一进屋,热水和香喷喷的饭菜就送来了。
可算脚踏实地了,纪慕云伸开胳膊,在厢房里走来走去,绿芳几个不像她以前坐过船,一时间适应不了平地,有的扶着墙,有的走路像鸭子,免不了互相嘲笑。
短短二十日,媛姐儿连吐带没胃口,整个人瘦了一圈,宝哥儿也蔫头耷脑,只有什么也不懂的昱哥儿依旧活蹦乱跳。
正在堂屋打拳脚的曹延轩带着宝哥儿迎出去,厢房里的纪慕云听见了,在窗边悄悄张望:一个陌生男子和曹延轩四手相握,神情激动,自然便是曹六爷,曹延吉了。
她想了想,对石妈妈说:“晚上妈妈跟着孙氏去吧。我们是新来的,昱哥儿又小,若有什么事情,让一让便是,不必斤斤计较。”
曹延吉便答:“听到你的信儿,拔腿就赶来了,早就饿了。”边迈上台阶,边朝儿子挥手:“跟你姐姐弟弟玩吧。”
落日时分,一行人到达位于京城阜成门的一所府邸。
“小样儿!”曹延吉话里带着京腔,摸摸昱哥儿脑袋,从衣袋拎出一个木匣子给孙氏,“给小十五戴着玩吧。”
此刻曹府开了侧门,曹延轩一行由曹延吉带着,一路行到内院一个挂着“竹苑”的院子前。
“把咱们的东西摆上吧。”她吩咐,抱起儿子,“晚上要见人啦,娘给你打扮的漂漂亮亮。”
前朝年间,曹家在京城另有住宅,今朝改朝换代的时候,□□登基,不少官员坏事,罢免的罢免抄家的抄家被贬的被贬,不得不把宅子卖掉。
曹延轩爽快地答应,“那好,一会见”。
“七弟,老地方。”曹延吉兴致勃勃地,“你洗个澡,换身衣裳,到外面来,爹等着给你接风呢!”
她第一次见他骑马,腰背挺直手握缰绳,不像个读书人,倒像个常在外面行走的游商了。对了,记得他说过,母亲去世之前,外出游历过两回。
这个时候,叙情谊其次,交换消息才是第一位的。
目送媛姐儿一行进了对面的屋子,纪慕云收回目光。目前为止,曹家曹延轩一辈七位兄弟,她见过四位,性格有不同,都是热情、面善之人。
众人齐声答应,搬箱笼的搬箱笼,点数的点数,分屋子的分屋子,乱哄哄一片。
昔日曹延轩在京城住过,便是住在这里,看一看便说:“宝哥儿跟我,媛姐儿在东,昱哥儿在西,身边的留下,其余的,住到外面群房去吧。”
曹延吉比曹延轩略矮,也胖了些,眉目间和曹延轩有七、八分相似,一看就是血亲兄弟;身边立着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年,高高瘦瘦,好奇地打量着宝哥儿,应是曹延吉的嫡长子博哥儿。
竹苑是一处坐北朝南的三进小院,绕过刻着五福临门的影壁墙,迎面便是五间带耳房的正房,东西三间带耳房的厢房,再过去是后罩房。院中种着一棵香樟树,树下有石桌,花圃种着茉莉和月季,角落生着两棵翠竹,取“竹苑”之意。
阜成门芝麻胡同的府邸是原来一位御史的祖宅,占地二十余亩,有花园有亭子,曹家家主只花了八千两便买了下来,不可谓不值。说来幸运,过了十余年,隔壁官员告老还乡,消息还没放出去,曹家就近水楼台,从邻居手里把房子买了过来。
也是因为这个,数十年前东府西府分家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想要京城曹宅。说来说去,两边都不让步,又不愿伤了和气,只好商定,金陵宅子隔着一道墙,各住各的;京城府邸为东府西府共有,谁在京城做官、备考,便住进去,一应开销有两个府邸均摊。
昱哥儿歪着小脑袋,用小眼睛瞧他,扭头去找自己父亲“爹爹!”把众人都逗笑了。
沿途看见两批官眷,伏在窗边的纪慕云再一瞧,远处曹延轩骑着一匹黑马,和堂兄并肩而行。
石妈妈满口答应,“姨娘放心。”到一旁吃带来的点心,茶却不敢多喝: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吃晚饭。
宝哥儿和博哥儿以世家子弟特有的矜持互相见礼,一个喊“八哥”,一个叫“十一弟。”
话是这么说,毕竟在嫡母孝里,纪慕云把昱哥儿洗得干干净净,重新梳了头,挑一件湖蓝色兜衣穿上,搭配宝蓝色素面比甲和新做的鞋子。
进了西厢房,纪慕云游目四顾:堂屋挂着一幅山水画,一水黑漆桌椅;南屋卧房有一张小小的填漆床,官绿幔帐,新糊的雪白窗纸;北屋临窗摆一张书案,书柜里有几本常见的书,另一边是一张罗汉床,两侧耳房略小些。
孙氏抱着昱哥儿道谢。
兄弟两人拍着肩膀,都很激动,看得出感情很好。之后两人互相招呼儿子:“还不快叫七叔/六伯!”又说:“宝哥儿都这么大了/博哥儿长个了”
曹延吉看看恭恭敬敬的媛姐儿,惊讶道:“这么高了?”又逗逗昱哥儿,指着自己鼻子“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六伯!”
不多时,曹延轩进屋来了,纪慕云忙说:“您吃了没?饭菜还是热的。”
之后家主把两个宅院中间的墙壁打掉,请人画了图把宅子重新修缮一番,正院之外,单独砌了若干小院子,种树修园,挖了个小小的湖泊。这么一来,曹府颇为美丽,不少比曹家显赫的官员,在京城的宅子比曹府差得远了。
木须肉、京酱肉丝、烧大黄鱼、炒合菜、溜豆腐,标准的京菜。曹延轩看一眼就笑了,“你带着昱哥儿吃吧,我等一等六哥。”
曹延吉,堂兄弟间排行第六,东府大老爷第六个儿子,庶子,举人功名,今年三十三岁,和曹延轩是同一年生的。
归途曹延轩兄弟骑马,博哥儿带着宝哥儿媛姐儿一辆马车,纪慕云带着昱哥儿一辆马车。官道平坦宽阔,两侧栽着树木,行人络绎不绝,给人一种“天子脚下”的感觉。
说话间,媛姐儿带着由奶妈抱着的昱哥儿也上前见礼。
一顿午饭吃到酉时,京城曹府的马车到了驿站,曹延轩兄弟才从屋里出来,也不多说,招呼“收拾东西,动身吧。”
如今京城曹府辈分最大的是曹延轩嫡亲伯父,东府大老爷曹慷,在京任工部侍郎。
昱哥儿得的东西里面,曹延轩带回来的羊脂玉生肖玉佩是最好的,不过,太招摇了些,她挑了曹延华洗三宴给的雕猴子捧桃银锁片,给昱哥儿戴在脖颈。
又把自己的小厮留下:“你,在这等着七老爷。”
曹延吉是下午未时到达驿站,一进院子就高声喊道“七弟!”
待两位长辈进了正屋,院中媛姐儿几人互相看看,媛姐儿笑道:“请八弟到屋里喝杯茶吧”。博哥儿斯斯文文地道声“极好,有劳六姐姐。”
曹延吉又给媛姐儿宝哥儿见面礼,曹延轩也赏了博哥儿一个玉扳指,之后指一指正房,问“吃过没?等着你呢。”
待曹延轩梳洗一番,到屋里来接儿子,纪慕云一瞧,便高兴起来:他穿着生辰时自己做的宝蓝色镶翠竹襕边长袍。
“这身衣裳真鲜亮。”左右无人,她狡黠地眨眨眼,低声问“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把七老爷衬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
曹延轩和她耍花枪,学着戏文里的口吻,“啊,小姐莫要声张,那绣娘乃我心爱之人,若人人来讨,我可如何是好?”纪慕云抿嘴笑,替他整理领口衣襟。
玩笑几句,曹延轩说“八成回来的很晚,你自己吃吧”,带着昱哥儿,汇合了宝哥儿媛姐儿走了。
一时间,院里清静下来,令纪慕云有点不习惯。
西厢房只有三间,比双翠阁少了宴客和针线的地方,还得留一间给昱哥儿,要不然,让昱哥儿和孙氏住在卧房边的耳房?可那样一来,净房就没有了。
纪慕云迟疑着,把堂屋里的四把高脚椅摆在一张矮几旁,放上果盘和一套豆绿茶具,便是小小的宴会处。之后她指挥丫鬟把被褥和坐垫铺好,挑选箱笼里的花觚、绣屏、香囊和自己的画卷,把三个房间装点起来。
绿芳匆匆进来,把她拉到隔壁,左右看看:“姨娘,屋子不够,我们只能住倒座了。”
竹苑和西府双翠阁一样,一排五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后面,建着一排稍小的后罩房。双翠阁后罩房共有六间,丫鬟仆妇每人一间,后来人多了,小丫鬟便两人合住一间,始终舒舒服服。
<div class="contentadv"> 纪慕云明白了,“可是程妈妈?”
绿芳点点头,小声说“后罩房共八间,左边是净房,右边是通道。程妈妈占了中间的,乔妈妈连妈妈各一间,宝少爷身边的桂芬秋实带两个小的各一件,小蝶小雀一间,剩下三间,程妈妈说给六小姐身边的人。”
桂芬秋实是王丽蓉身边的一等丫鬟,已经嫁了人,由王丽蓉安排着,依然在宝哥儿身边服侍。小蝶小雀是陪宝哥儿玩耍的小丫头。
这么一算,纪慕云身边的人只能住倒座了。
倒座房依进门围墙而建,坐南朝北,夏天晒冬天冷不说,外面有人经过就吵得睡不着,关键和正屋隔着垂花门遥遥相对:出门就是主子眼皮底下,谁能自在的起来?
不像后罩房,和院子围墙有一段距离,有花圃有空地,可以算个袖珍院子了,平日做什么,主子也看不见。
换成简朴些的人家,统共就一个院子,公公婆婆住正房,儿子儿媳女儿住后罩房,东西厢房做书房和库房,下人住倒座房,照样过日子。
纪慕云问:“六小姐身边的人住进去了吗?”
动身之前,于姨娘知道媛姐儿可能会在京城挑选人家,把自己身边能干忠心的三等丫鬟红棉给了女儿。这么一来,媛姐儿光丫鬟就七个,还不算仆妇和管事妈妈。
绿芳答:“方才六小姐沐浴更衣,奴婢不敢打扰,和六小姐身边的夏竹说了,夏竹姐姐说,和我们一边一间,倒座房分着住。”
媛姐儿还是知情义的。
纪慕云戳戳绿芳脑门,没好声气,“六小姐是娇客,哪能让六小姐身边的人受委屈?你现下就去,把倒座房占上,后罩房留给六小姐。”
还好还好,姨娘没被老爷的宠爱冲昏头脑,绿芳松了口气,高高兴兴走了。
过一时,陌生丫鬟端了晚饭来。莺歌接了食盒,挽着那丫鬟的胳膊送出去,“姐姐长姐姐短的”说起话来。
纪慕云着实饿了,便坐在炕桌边,菊香打开食盒,愣了一下,嘀咕些什么,她有些奇怪,“怎么啦?”
待饭菜端到面前,纪慕云便明白了:一碟酱瓜鸡脯肉,一碟香菇烧豆腐,小小一碟黄瓜丁拌花生米,一碗白米饭,一小碗蛋花汤。
一句话,还不如纪慕云刚进西府的时候。
以往纪慕云的菜肴又多又好,随便用些就给丫鬟分了,菊香吃香喝辣,嘴巴也高了,现下垂头丧气:纪慕云吃这些,仆妇的饭菜就不用指望了。“姨娘,包袱里还有酱菜和肉脯,给您切些?”
纪慕云安慰地拍拍小丫鬟胳膊,“京城居,大不易,是书上的话,这么大一个府邸,开销可比家里高多了。入乡随俗,知道吗?”
菊香扁着嘴,“姨娘,我明日去打听打听厨房在哪里。”
纪慕云是个大方细心的主子,菊香负责提饭的时候,纪慕云私下给了500钱,让她和厨房的人混熟了,要菜要汤的时候不要小气,又教菊香记账“用完再来拿”。
一来二去,菊香在西府厨房人人熟络,记账、算数也有了根底。后来程妈妈来问双翠阁的事,菊香咬死“什么也不知道”,把程妈妈气得半死。
没想到,此时纪慕云却改了口风:“那怎么行?这里不是西府,上面有大老爷,有管事的六爷六奶奶,哪有我们要饭要菜的地方?真这么去了,岂不是丢了七爷的脸?”
菊香明白过来,耷拉着脑袋应了。
纪慕云还不放心,嘱咐“你去和丁兰、莺歌也说一声,我们初来乍到的,少出门少说话,程妈妈在呢!”
提到程妈妈,菊香打个冷战,忙不迭应了。
待菊香也去等饭,纪慕云拿起筷子,尝一口豆腐:素了点,味道过得去。
怪不得,书里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她吃着饭,想起曹延轩,今日必定喝酒,昱哥儿吃的饱不饱?
这个时候,昱哥儿正坐在八仙桌边吃一个椒盐鹌鹑蛋,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大口吞下肚。
曹慷今年五十九岁,头发花白,脸庞清癯,眼皮耷拉着,眼神依然清澈,一句话,是曹延轩年老时的样貌。
曹慷一生没有女儿,嫡子庶子加起来六个,长子夭折,次子、四子远在千里之外,三子、五子在金陵守业,身边只有最小的儿子,难免寂寞。
今日见了嫡亲侄子,见了侄孙、侄孙女,曹慷老怀甚慰,笑呵呵地,问昱哥儿“跟伯祖父说,爱吃什么呀?”
若问别的,昱哥儿或许不会理这位今天才认识的伯祖父,提到吃的,小子就来了劲,“我我我吃包子!”
昱哥儿有个毛病,说话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纪慕云和蓉妞儿日日逗他,最近会说句子了,就是有点结巴。
曹慷笑得合不拢嘴,看看席面,干烧大黄鱼有刺,肘子只剩肥肉,又是荤菜,四喜丸子也是荤的,就把葱烧海参里的海参挑一根,又盛一勺焦熘鱼片、一只油焖大虾在小碗里,亲手放到昱哥儿面前。
旁边石妈妈忙接过来,用调羹把菜和米饭拌匀。昱哥儿今日没吃零嘴,肚子空着,看大家都夸他,父亲也叮嘱“好好吃”,便一口口把一碗饭都吃光了。
众人觉得这孩子有意思,用吃的逗他,曹延轩知道儿子的毛病,吃饱喝足就开始折腾,告诉孙氏“到外面玩吧。”
孙氏和石妈妈福了福,把昱哥儿抱出正屋,到次间和蓉妞儿玩耍去了。
众人注意力回到席间,曹慷问坐在身边的宝哥儿:“北边的菜,可还合胃口?”宝哥儿是头一回见伯祖父,放下筷子,恭恭敬敬地答:“伯祖父,孙儿爱吃的。”
“不必见外。”曹慷慈祥地摸摸他头顶,看向曹延轩,“像你爹爹:你爹爹和你这么大的时候,日日抱着书读,你六伯还满地挖土呢。”
满屋子人哈哈大笑,曹延吉两个儿子博哥儿齐哥儿笑得尤其大声,曹延吉女婿张铭憋得满脸通红,曹慷故去长子曹延英唯一的儿子、长孙涟哥儿微笑,曹延吉自己笑的前仰后合,大叫“爹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不要脸面啦?”
这么一来,宝哥儿也不拘束了,捧着肚子大笑。
堂屋另一边是女眷,席间新上了砂锅豆腐丸子,香喷喷地冒热气。一位穿松花绿绣彩蝶穿花褙子、浅蓝曳地裙的妇人亲手盛一碗,递给媛姐儿:“尝尝看,京城有名的砂锅居。”
砂锅居招牌菜是砂锅白肉,今日西府三个孩子都在孝期,菜肴有荤有素。
媛姐儿客客气气地,“谢过六伯母。”
妇人姓范,曹慷同科的女儿,和曹延吉青梅竹马,感情甚好,成亲后生了一儿一女,如今掌着京城曹府的家务。
六太太指一指男客席面,欢声道“伯祖父说的,你呀和你五姐姐、七妹妹一样,这里就是家里,不可和伯母外道。”
席间还有曹慷长子曹延英的遗孀宋氏,长孙涟哥儿的媳妇郭氏,曹延吉两位女儿也在:玉姐儿是六太太生的,姐妹间排行第五,已经成了亲,今日回娘家陪伴远客;琳姐儿是曹延吉妾室生的,今年十三岁,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玉姐儿斯斯文文地,对媛姐儿很热情:“就是的,六妹妹旅途劳顿,休息两日,过阵我再来,和七妹陪六妹妹到处走走。”琳姐儿仰着头,“瓷器厂有豆汁儿焦圈,南来顺有涮羊肉,和平门有全聚德烤鸭,六姐姐爱吃什么?”
媛姐儿实话实说,“谢过五姐姐。我头一回来京城,七妹说的,我都没去过。”
琳姐儿拍手笑道:“那好办,五姐夫带路,我们三个跟着就行了,五姐夫哪里都认识。”玉姐儿佯怒,“你姐夫又不是赶大车的。”琳姐儿吐吐舌头。
姐妹两人嘻嘻哈哈,一看感情就很好,媛姐儿很是羡慕,对六太太多了几分佩服:不是所有的主母都能对庶女一碗水端平的。
六太太问了珍姐儿“什么时候生,怀相可好”,又问“你五姐姐和大嫂子忙不完的家事,你七妹妹跟着博哥儿齐哥儿写字,六姐儿呢,平日做些什么?”
大概,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媛姐儿便答:“以前在家里,也是读读书做做针线,这两年在学丹青。”
琳姐儿拍手笑道:“好啊好啊,五姐姐画的也好,改日我们一起玩。”
媛姐儿嘴上答应,心里有点忐忑,自己学的日子短,别被人耻笑。
(https://www.635book.com/dzs/81224/11849358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