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344章 手机定位

第344章 手机定位


紫檀外盒,紫缎衬底,蒙心殷红,像凝固的血冻。

    象牙口盖泛着暖白,盖沿阴刻螭龙,盘磨的圆而钝,胎体的包浆呈玻璃态。

    翻过来再看,脐眼如钱币,皮质带腊光,极品匏器:河北徐水蚂蚁肚。

    顶好的胎,顶好的蒙心和口盖,包括老化程度,以及做工和纹饰:口为螭龙,腹为缠枝,怎么看,这都是清早或清中时期,宫廷匏匠的手艺。

    再看里面:正宗的山东沂蒙铁翅金声大将军,虫中之王。放旧社会,这么一只虫儿能换这么十只罐儿。

    现在当然没那么贵,一是好培育,二是玩的人不多。再是顶好的虫儿,也就万儿八千。

    就像这一只,可惜的是,折了一只角。

    更可惜的是:象牙的口盖开了裂,腰腹的位置陷进去了米粒大的一块,眼看就能破了肚。

    哪还顾得上玩游戏,男人一副“暴殄天物”表情:“摔了?”

    林思成点点头:“摔了!”

    “至少好几万没了,说不好是十几万!”

    男人叹了口气,把罐儿放了下来,“虫儿好配,罐儿没有。”

    林思成略显急切,抱了抱拳:“本来是拿来送礼的,眼看时日就到了,没注意摔了一下,您帮帮忙!”

    男人摇摇头:“不是我不帮,不止是我们没有,整个天骄城有这品相的罐儿的,一家都没有!”

    “有没有可以修的地方?”

    “有倒是有,也能修个八九不离十!”男人端详了几眼,“要是自个玩,或是折价出手,那当然没问题。但如是送礼的话,我劝客人还是算了。”

    这玩意如果没摔,少说也值三五十万,值得花这么大的代价送礼,那收礼的人该是什么级别?

    越是这样的人忌讳越多,你哪怕不送都行,结果送个破了的东西?

    林思成叹口气,手一伸,身后的特勤又递上来一只盒子。

    他放在桌上,往前一推:“麻烦您再看一眼,看这一只有没有办法!”

    男人瞅了瞅:楠木外盒,依旧是帝王级的本长胎,蒙心为玳瑁,口盖为犀角。

    口沿嵌螺钿,葫腹押花阴刻万寿纹,包浆自然,油光温润。

    论材质与品相,不输旁边那一只,甚至要稍好点。关键是底部的那个款:刳尊。

    这但凡不是仿的,必然是清中匏器大师梁九的三层透心响胎葫芦。如果估个价,顶旁边的三只。

    唯有一点:葫身布满黑斑。

    这是清代匏匠特有的点银工艺,原理和鎏金的“金汞齐”工艺差不多。

    刚点出来的时候,葫身银光闪烁,如满天繁星,时称“满天星”。但葫胎用了硫磺防虫,久而久之,银与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银,就会变成这种黑斑。

    又称黑斑葫芦,算是清代匏器独有的特征。

    男人明白林思成的意思:能不能把这黑斑还原成银色,更或是直接去了。

    但说实话,不好处理,至少男人,包括他老父亲在内,都没办法处理。

    “不好弄!”男人摇摇头,“不管是还原还是分解,都会留下痕迹。其它不说,至少这上面的这层玻璃态包浆,那肯定是一点都剩不下。”

    “古玩古玩,如果没了这层老光,还算什么古玩?我觉得,你还不如直接送的好。”

    稍一顿,男人像是突然想了起来:“不过我可以给你指个地儿:市场里有家专卖仿货的,老葫芦器仿的一绝,其中就有这种水银斑。

    他具体是从哪进的货,我不知道。但能仿水银斑,就应该能去水银斑。你去了问一问,看他接不接这种活……”

    有钱赚,为什么不接?

    无非就是多花点钱。

    林思成精神一振:“老板,具体在哪一块?”

    “不远,出了门向右拐,过两个巷子再左拐,店名叫‘匏珍堂’。如果找不到,你问一下……”

    林思成连说谢谢,又花两千买了一只虫儿。

    两口盒子交给刘国军,三人出了门。

    确实不远,就隔着两条道。门脸不大,牌匾也不怎么显眼。

    进门是个小茶几,摆着四把藤椅,四周五六座立架,上面全是匏器:

    蛐蛐笼,蝈蝈罐,碗、盆、瓶、壶、盒、炉,以及笔筒,乃至花插。但凡市面上的葫芦器,这儿全有。

    形状大小不一,工艺五花八门。倒是挺工整,看着也挺精美,但稍有些眼力的都能看出来:大都是机器压模,机器压花,机器雕刻。

    说白了,全是仿品。

    做旧的手法倒是挺高,有仿黑斑,也有仿真菌侵染,更有虫噬病害,创伤氧化。

    至于有没有找对地方,和那位“香果园”有没有关系,暂时还不知道。

    但查案就是这样,抽丝剥茧,水磨功夫。所以林思成对于光说:把握不是很大……

    转念间,从后面迎出来一个女人,三十来岁,模样普通。

    “几位,要点什么?”

    “请问师傅在不在,想请他修一修这两只葫芦!”

    说着,林思成拿出盒子。女人明显不识货,瞅了好久:“仿的挺真?”

    什么仿的,这是赵师兄正儿八经的传家宝。那时他才二十来岁,他老父亲还在世时,从同行那用十斤苞谷碴子换回来的。

    淘来的时候就这样:一个破了肚摔了盖,另一个生了黑斑。但赵老太爷和老太太都没修好的把握,就一直放着。算算时间,都四十年了。

    林思成不置可否:“能不能请掌柜的出来给看一看!”

    “我就是老板,不过只卖货,货是从其它地方进的。你如果要修,我可以帮你问一问……”

    说到一半,女人稍一顿,林思成秒懂:“我知道,介绍费!”

    女人点点头:“行,那你留个电话!”

    “现在联系不上?”

    女人顺嘴胡扯:“那地方没信号!”

    其实是她没记住号码,而且既便打了,对方也不一定接。

    “不瞒您,我特意去了听秋山堂,老板专程介绍过来的……”

    女人无动于衷:“没办法,现在确实联系不上!”

    林思成略显失望,指了指盒子,“老板,要不这样,咱店里有没有这种品相的?不是蝈蝈葫芦也行,但一定要看着旧!”

    “有倒是有!”

    干这一行的,主打的就是一个察颜观色,看人下菜碟,一看就知道这年轻人很着急。

    女人转了转眼珠,“但价格比较高!”

    “没事,你先拿出来我看一看。”

    “好!”

    女人回了一句,进了里间,稍后,又抱了个藤箱出来。

    挺大,半手工的工艺品,做的挺巧妙:箱盖一揭,阶梯式的三层分隔被带了出来。

    每一层分成几个小格子,大都是小物件:有印盒,有茶杯,有笔筒,最多就是蝈蝈葫芦。

    虽然全是仿品,但做工精美,维妙维肖。

    看了几眼,林思成拿起一只布满黑斑的寿纹鼻烟壶:朱砂染色,水银做旧。

    前者还好,会仿匏器的基本都能做到。但用“金汞齐”的工艺在葫芦上点银,需要极高超的手艺。

    因为这玩意是葫芦,是木皮,就一两毫米厚,薄不说,还脆。温度掌握不好,一点就是一个窟窿。

    所以“听秋山堂”的那位老板没说错,这家店师傅的手艺确实挺高。

    但回忆了一下那个“香果园”的那只手,感觉还差一点。

    不是手艺差,而是那只“蝈蝈”手的特征:朱砂渗进虎口,这是经常染色导致。手裂如树皮,这是用硫磺仿硫化银黑斑造成的。

    这两种,在这只葫芦鼻烟壶上都能看到,但还差一点:指肚上的球型茧。

    这是为了仿天然皮壳,长时间纯手工盘磨匏器造成的,但这只箱子里没有这种。

    说简单点:这些全是借助工具和材料盘出来的,比如牛皮,比如棉布,更比如锯末、细稻糠。

    仔细看了看,林思成摇摇头:“波浪纹倒是挺真,但贼光过于浮,油迹太重,蛋清都快结成垢了。都不用尝,用鼻子就能闻出蜂腊味来……老板,有没有更真一点,更旧一点的?有的话,价钱好说……”

    女人惊了一下,怪异的看着他。

    人工盘磨匏器仿包浆,能用的方法就那么几种:核桃油加松节油,鸡油加猪油,茶膏加蛋清,蜂腊加菜籽油。

    只要会其中一种,能仿出比较自然的老包浆特征,就能称一声老师傅,经验极丰富的也就会两三种。

    四种能混合着用,能仿出人工盘磨的波浪纹,至少也是大师级别。

    那一眼就能看出大师级仿品的破绽,这眼力该是什么级别?

    至少说明,这人确实是来买东西的。

    女人合上箱子,说了句“稍等”。

    差不多两分钟,她又拿了一口小匣子出来。

    只有十来公分高,A4纸那么大。东西也不多,大小五六件。

    但只是一眼,林思成的眼睛“噌”的一亮:找到了。

    真就纯手工盘的?

    方法不复杂:坐在热房子里不停的喝热茶,促使身体出汗,然后沾着汗不间断用手盘磨。

    之后再过X光,这样盘出来的物件,大部分的机器都测不出来。

    但极费时间,而且极讲究技巧:会盘的,放高倍显微镜下,油膜呈规则的岛状链,也就是所谓的波浪纹。

    不会盘的,一团一团,乱如牛毛。

    林思成点点头:“这几只多少钱?”

    女人又惊了一下:“都要?”

    “价钱合适的话,都要也行!”

    东西不是她盘的,女人还真不知道卖多少钱。

    因为之前压根就没来过眼力这么高的,既便点明要高仿,只要把前一口藤箱搬出来,基本都能打发了。

    像这一种,都是当真品卖的,但不是在这儿卖,而是男人找好卖主后,让客人到这儿来取。

    “呀,你等一下,我得问一问!”

    说着,女人拿出手机,准备到里面打电话。都转过了身,她又反应来,讪讪一笑,合上匣子抱到怀里。

    一只好几万,别顺手牵羊给偷走了。

    林思成使了个眼色,女特勤秒懂:“大姐,里面有卫生间吧,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女人怔了一下:“我带你去!”

    至少几万,说不定十几万的生意,借一下卫生间肯定没问题。

    女人带着苏叶进了里间,差不多五分钟,女特勤去而复返,冲着林思成轻轻点头。

    意思是窃听器已经装好了。

    确实不难,火柴盒大小的东西,随便找个稍隐蔽点的地方就行。

    男特勤不着痕迹的出了店门。

    同时,车场里的指挥车设备全开。

    “哗啦”的一阵杂音,像是在翻纸张,又听女人“嘟嘟囔囔”:“天天换号码,跟做贼一样?”

    之后,又是拔打号码的声音。

    几个技侦扶着耳机,全神贯注,两个队长和两个副支队长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

    拔了好几组号码,十个数字按键音各有不同,技侦当场破译。

    突然,指挥车里响起电话的铃声。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满脸喜色:还真被林思成给找到了跟脚?

    这是那个“香果园”的手机。

    来之前,队领导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就像林思成说的,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不是说公安查不到:至少抓到了人,只要在这儿有窝点,拍张照片在市场里挨个问,迟早能问到。

    但你要保证,市场里没这伙人的眼线,更要保证,不会运气差到撞到这伙人的窝点里。

    所以,就只能出奇招:赵修能通过社会关系,选了最合适,最专业,底子相对比较干净,且不大可能会和这伙人扯上关系的三家。

    果然,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谁都没有料想到,林思成只是去了一家,就找到了线索,而且是最为直接的线索。

    其它不说,查一下这女人刚刚打过的这六组电话,查一查通话记录,很大可能能查出那个齐松,以及手下和同伙……

    所有人屏神静气,指挥车里极为安静。又打了两个号码,都提示关机。

    女人嘟嘟囔囔的骂了一句,又拨了一个号码。响了两声,电话被接通,女人直接了当:“大哥,齐昊呢?”

    “怎么了?”

    “来了几个行家,要手盘的葫芦,就匣子里的那几只,但我不知道价钱!”

    “不论大小,一只最少两万!”

    “他要的比较急,还比较多”

    “那就每只加一万,谈不下来的话,加五千也行。”

    “知道了!”回了一句,女人话音一转,“大哥,齐昊什么时候回来?”

    “他在忙,忙完就回去了!”

    女人“哦”的一声,挂完电话,又“嘟嘟囔囔”的骂。

    指挥车里,一群人目瞪口呆。

    “花果园”叫齐昊?

    关键的是,这个大哥?

    监控了一周多,该采集的信息早已采集到位:真实姓名,年龄,指纹,乃至声音。

    压根不用仪器对比,技侦凭耳力就能听得出来,这是那个齐松的声音。

    关键的是,女人拔的这个号码,肯定是齐松新换的手机号……

    于光一脸喜色:“老韩,通知外围组,手机定位!”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81670/6748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