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73章 挨板子(3k)

第1473章 挨板子(3k)


兴奋之余,高振东问道:“航速和航程多少?”

    这非常重要,和这年头的大部分导弹除了防空反导之外,一般都没怎么考虑航速不同,鱼雷是从一开始就把航速列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和航程并列,同时还相互影响。

    毕竟提到导弹都有一句俗话,叫做“飞得再快也没导弹快”,但是鱼雷不同。

    导弹在空气中飞行,阻力相对鱼雷来说可以说很小,想要提高速度付出的代价不是很大,人们都已经习惯导弹远比目标飞得快这个事实,一般情况下不会去想这个事情。

    但是鱼雷在水里“飞行”就不一样了,阻力极大,想要提升航速代价也大,和除了防空反导之外的导弹动辄比目标速度快几十倍上百倍不同,鱼雷和目标之间的航速差,能翻一倍就算是高技术,实际上,在S2那票驱逐舰面前,鱼雷也就能比驱逐舰快个10多不到20节,相对战列舰、航母倒是好一些,快60%左右。

    而且航速和航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想要两者兼顾,比较麻烦,实际上,到了21世纪能自研生产鱼雷的国家比能生产导弹的国家要少得多。

    想到这里,高振东连忙补充了一句:“如果不方便说就当我没问。”

    这东西密级非常高,作为21世纪的军迷,高振东非常明白这一点。

    不过让高振东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一问出来,总工那边倒是愿意说,就是有点吞吞吐吐。

    “啊……这个……533重型雷的航速27节上下,射程……射程5公里……”

    “多少?这么少?”高振东脱口而出。

    难怪能在电话里说,这性能大约是没什么好保密的,反正也不会往船上装,随便说没关系。

    瞎说什么大实话!此时委总工的心情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那个啥,我们还在仿制老大哥的53-51雷,那啥,动力系统还没攻克。”

    53-51,随着北方的W级潜艇一起进来的武器,但是仿制过程嘛,就有些不太好说。

    这么说吧,组装的W级57年成功,仿制R级的常规潜艇于63年成功,而这个仿佛小小不起眼的53-51鱼雷,仿制成功的时间是71年。

    而现在,仿制鱼雷的动力系统还没有攻克,所以在速度和航程上自然不太好看。

    “这样啊,嗯,这两型鱼雷现在主要攻克的是制导问题,动力另算,另算。”高振东也不问324的动力情况了,体型更小,估计更差。毕竟以现在533都没攻克的动力技术来说,在更小的324里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更大。

    听了高振东的话,总工苦笑一声:“对对对,就是这么个道理,至少制导系统解决了。”

    落后就要认,这点实事求是的胸襟,总工还是有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还是有好消息的,从时间上来说,我们是先攻克动力,然后很久才解决的制导,现在这个顺序倒过来了,这意味着最晚到71年,我们就有可用的制导鱼雷了。

    还是蛮快的嘛,高振东心想,比起上辈子那条线,总的来说还是好多了。

    热动力这破玩意发展虽早,但是还别说,难度还是有的,特别是对我们来说……

    诶???!!!我特么刚才在想什么?

    高振东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想起来什么事情。

    “总工,53-51是热动力的吧?”

    热动力,简单来说可以类比为鱼雷动力里的内燃机,靠燃料燃烧产生动力。

    对应的,自然就有电动鱼雷。

    不过和21世纪的车不同的是,在鱼雷上,热动力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为能量密度的问题。

    除了高振东已经拿出来的、只能直航的超空泡鱼雷之外,鱼雷主流的就这两种动力,而之后几十年内,先进鱼雷几乎都是热动力的。

    只是热动力也有很多种。

    小鬼子S2时使用的93酸素鱼雷就是热动力雷,和53-51的煤油高压氧发动机其实是一个东西,小鬼子说的“酸素”,就是氧。

    “啊对对对,怎么?你……”说到这里,总工仿佛回过味来。

    “煤油氧气的吧?”高振东顺口道。

    “对,高压氧气和煤油的。”同志们既然汇报了鱼雷相关的情况,动力部分肯定是会提及的,总工记得很清楚。

    “这东西不行。”高振东撇了撇嘴。

    “啊?这已经是主流最先进的了,还不行?”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不对,这小子说自己腰不疼的时候,和他什么姿势没关系,大概率是因为他的腰真的不疼。

    ——他可能有点儿什么解决办法!

    “真不行,高压氧气再高压,气体也天生装不了多少,能量密度高不了。”高振东此时已经想起来很多事情,而煤油高压氧气的能量密度,他甚至都不用想,纯靠分析就知道。

    毕竟鱼雷上面装液氧是不太现实的,这东西和可以临时加注的运载火箭、导弹不一样,而高压氧气再是高压,因为临界温度的存在,其储量总归是有限的。

    而且越高压,容器就越厚重,一不小心就可能在系统能量密度上开倒车。

    “你有办法?”委总工想起一件事。

    ——高振东在含能材料、火工品、导弹燃料方面,那是极有成就的,没准鱼雷的这玩意他也行。

    不是没准,是肯定!当年的弹道导弹用的液氧煤油不就是他给替代掉的?

    鱼雷用的是煤油加高压氧气,差不多,差不多。

    “嘿嘿嘿嘿……我还真有!而且比起现在这个高压氧气的方案来,至少不用高压容器,而且能量密度高得多!”高振东笑得很是得意。

    还别说,高振东知道的那个解决方案,除了燃料本身制造麻烦之外,在发动机方面的重大难点可比煤油系列的强多了。

    “我让他们尽快来找你!”委总工大喜。仅仅是不要高压容器这一点,就比现有方案强出八百条街,哪怕能量密度差不多,都有换掉的充足理由。

    而能在电话上说的,到此为止了,剩下的都是不能说的。委总工决定安排人尽快接手。

    高振东笑道:“如果方便的话,就今天吧,这事儿早解决早了事。有直升机的话,请他们今天就来。”

    现在是早上,水下兵器试验场在薄海这件事情,高振东是知道的,现在赶过来来得及。

    而且这个事情说穿了特别简单,都不需要准备太多,毕竟一个配方的事情,能有多麻烦?

    还别说,这事儿吧,还真得感谢花旗佬开源,就算只开源部分,这部分展现出来的性能也能把高压氧煤油方案给甩到后脑勺去。

    “也行!夜长梦多,说实话,仿制53-51的同志们,已经为这个动力问题困扰了好久了,如果听到有希望解决,他们恐怕就算是没交通工具,爬也马上爬过来。我马上联系他们,给他们安排直升机!”总工笑道。

    薄海边,两位同志看着远方一架缓缓飞来的米-4改仿制型,心中有无数个问号。

    其中一位年轻同志对旁边年长一些的那位道:“姜总,我们的试验报告昨天才提上去,今天怎么就叫我们去四九城?而且没叫制导那边的,偏偏把我们动力的给叫上了。”

    “小傅啊,这你还没明白?过去挨板子啊。”

    “挨板子?”

    姜总笑道:“是啊,制导那边的进展极为顺利,鱼雷这东西,除了上次那个另类到惊艳的超空泡鱼雷之外,也没有太多流体力学上的讲究,就连潜艇上非常重要的螺旋桨,在鱼雷这种一次性的武器上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剩下影响鱼雷核心性能的,不就是我们动力了?我们那个参数报上去,我们不挨板子谁挨?”

    小傅摸摸脑袋:“这样啊,那我看您还这么高兴?”

    实际上,姜总说是挨板子,但是脸上却满是笑容。

    他一副“你还年轻你不懂”的表情:“肯定高兴啊,板子这个东西,该挨就要挨,凭本事说话,正常得很。但是挨了板子,一般都要给个甜枣的,毕竟上级领导打板子也不是为了打着好玩的,他们也想解决问题。你看吧,挨过板子之后,必定有好事,也许是更多的资金,也许是更好的条件,也许是……算了算了,那个不指望。”

    一番话说得小傅也眉开眼笑:“真的?如果是那样,挨板子也值啊。”

    实际上,姜总只猜对了一小半。

    见到委里的总工的时候,总工甚至都没时间打他的板子。

    “来了?走,马上跟我走!”总工风风火火的拉着姜总两人就走。

    这可把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老姜同志给整不会了,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心里空落落的。

    “老总,您不说两句?”不行,今天这个板子不挨瓷实了,后面吃起甜枣来心里不踏实。

    “说什么?有困难是正常的,这不是解决困难去了嘛。赶紧赶紧,人家都用最快的时间把事情安排好了,你们可别掉链子。”

    总工压根就没想到什么打板子的事情,不过这个甜枣还是给得挺大的。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7822/6631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