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鬼鬼祟祟的商调函(4k)
推荐阅读:家族修仙:通天长生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遮天:开局订婚火麟儿!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御兽:我真不是培育大师 超凡纪元,我的职业能无限升级 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 重生八零之糙汉哥哥好疼我 镇魂街之大唐龙裔
焰色?但凡是个搞化学的,对焰色反应就不陌生,哪怕这里都是搞有机化学的。
潘工一愣,焰色反应能用到这里?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不是焰色反应:“高委员,您的意思是点燃了看燃烧的情况?”
高振东大笑着点点头:“对!就是这样。这么说吧,预氧丝易燃、烧得太快了,说明预氧化程度不够,不行;烧得太慢,甚至燃烧不起来,说明预氧化过头,也不行。要不快不慢才好,至于到底什么程度叫做不快不慢,你们直接烧着对比一下看看就行了。这也许是需要一点积累,但是积累起来还是很快的嘛。”
“就这么简单?”被无法快速获得预氧丝质量困扰了不少时间的潘工,有一点大跌眼镜的感觉。
“对啊,就这么简单。其实道理就和我们十七机部的老同志,炼钢的时候通过钢水颜色判断质量是差不多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背后的道理还是在那里的,我们没有条件的时候,就要创造条件嘛。对了,你们还可以根据收缩来判断预氧化程度,加载一定的负荷,看预氧丝在火焰里灼烧的收缩比例,也能判断预氧化程度,这种方法要显得定量一些,有数据可依,但是要麻烦一些。”
潘工是万万没想到,在自己这帮人手里百思不得其解,难以找到一个速度、操作难度、成本等各方面综合性能足够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到了高委员这里,几乎是脱口而出,甚至还很贴心的给了两个方案,一个快速方便但只能定性但是需要一定的经验,一个则稍显麻烦但是能有定量数据输出能让普通的同志也快速掌握。
即便是和高振东打了很多交道,但是高振东这种时不时的惊艳操作在他心里还是久久难以习惯。
主要是太快、效果太好,而且还简单。
“高委员,我回去就让他们赶紧试试,总结出一套经验和方法来。”虽然这种方法不能阻止生产出不合格的预氧丝,但是至少能杜绝不合格的预氧丝进入下一道工序。
而且反过来还能反哺到预氧化工艺的改进上面,能快速获得大致的质量评价,就能尽快的对预氧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和高振东打交道还不是非常多的魏总,瞠目结舌的看着面前的两人,可算是知道老潘他们搞起碳纤维来,速度为什么那么快了。
说实话,在此之前,他是一直没怎么想通这件事情的,毕竟碳纤维别说在国内,就算是在研究了很久的国外,研究起新的工艺和生产技术来都磕磕绊绊的,而潘工他们搞碳纤维的速度,明显大超常理。
合着根子在这儿,高委员不但负责解决路线、理论问题,还能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上提供非常多、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有了这样的带头人,这玩意儿速度不快才有鬼了。
此时的魏总,对于芳纶纤维的信心,那是前所未有的足。
送走获得了所有期望的收获,显得兴高采烈的的两人,高振东坐下来,继续自己的工作。
这时候,门被敲响了。
进来的人,是郑良枢,三分厂的厂长。
郑良枢在三分厂干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是非常的惬意,工作方面就不说了,就说级别方面,他是根本没挪窝,就跟着三分厂的级别往上蹦,省了不知道多少事情。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一点儿不耽搁,三年升半级是不可能的,一般人可能在一个级别上调来调去,三年别说升级,能升一下内部排名就算是干得好的了。
而郑良枢的速度,细算下来比三年升半级可快得多。
所以老郑同志对自己的现状,可谓是非常的满意,干起工作来,和高振东的配合那叫一个默契。
高振东也很舒服,自己需要关心的杂事被老郑同志减少到了极致,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架空,但是对高振东、对三分厂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
“哟,老郑,有事?”看见郑良枢手上拿着几份文件,高振东知道大概是有什么字需要自己签。
毕竟杂事再少,那也是不可能减少到零的,一把就是一把,很多手续、制度上的事情绕不过去。
“嗯,小事,不过必须你过目签字才行。”郑良枢笑道。
“坐坐坐,自己泡茶啊。”高振东一边接过文件,一边招呼道。两人之间,就不用高振东泡茶了,郑良枢熟门熟路的。
“嘿,还是你这儿的茶叶好,把我嘴都养刁了。”郑良枢一边自己动手,一边开玩笑。不过懂的都懂,很多玩笑其实只是形式是玩笑,内容是真实的。
郑良枢亲自跑一趟就为了送几份文件,要说不是觊觎高振东的茶叶,那可能也不够客观。
“商调函?”高振东一看就知道为什么得自己亲自过目了,在三分厂,人员的调动可比资金的调动要敏感得多,钱嘛该花花,人嘛调一个都得费老鼻子劲。
前者绝大部分郑良枢都能自己做主,后者嘛,没有高振东的许可,天王老子来了都调不动。
商调函,用人单位向原单位发出的,协商调动人员的函件,一般来说是被调用人员先和新单位沟通好,然后新单位向原单位发出,至于被调用人员和老单位沟不沟通,那就看情况。
“嗯,这个是说好的,没问题,这个是兄弟单位急需,个人也因为家庭原因有意愿,没问题……”
高振东看得很快,作为多个系统事实上的部分领域高级研究人员培养基地,他实际上并不排斥把优秀的同志送出去。
签了几张之后,高振东看着一张商调函,却犯起了嘀咕。
“这不可能啊,这几天我在西南所还看见马娟的,没听说她要想调西南所啊。”
前面说的都是常规,不过也有一些单位求贤若渴,不和人员商量,直接卡bug向原单位商调的,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但是现在看来,也许就是一例。
郑良枢挑了挑眉毛:“我就知道。我看见这张商调函就觉得奇怪,我们单位的人,怎么可能还没和我们先沟通,商调函就发过来了的。所以我才专程送过来给你看看。”
三分厂想进来很不容易,想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关键问题在于三分厂的人自己不愿意出去。
待遇好,成就高,成果多,升级快,那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所以真有离开三分厂的,那必定是有非常难以拒绝的原因才有可能。这种情况下,要么是个人先向三分厂提出,获得允许之后接收单位才发函,要么是三分厂因为大局,主动出调人员,会先和被调离的人员沟通,然后才办其他手续。
而这份商调函没头没尾的,郑良枢自然不信。
“嗯,你等我打个电话。”高振东抓起了电话。
“我高振东,所长好啊……”几句寒暄之后,高振东说起了正题。
“所长,这个马娟同志的商调,来得有些突然啊。是马娟同志的意思,直接请你们代劳的?”
对面的所长说话有些闪烁:“没有没有,情况是这样,我们的飞火一体,还有其他一些控制系统,对RTOS的要求很高,像马娟同志这种RTOS的核心研发人员,对我们来说非常需要,所以我们就想着和您商量商量,看看高委员您能不能忍疼割爱,把马同志留在我们这边。”
高振东笑了起来:“所长啊,人你要用没问题,时间是可以商量的。不过直接发商调函,还是有些突然啊。马娟同志自己的意愿都没征求,我们就把人家的工作变动给决定了,还是有点不合适嘛。这样,你们还想用多久,可以直接说个时间,我们批就是了。至于调动,还是要缓一缓,至少要征求马娟同志本人的意见嘛。”
对于调动,高振东还是比较看重本人意愿的,如果不是非常特殊的任务,高振东基本上都是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在处理相关事务。
人才虽然难得,但是也不是不能培养,而且就算离开了三分厂,也不见得就不能做三分厂的事情了。
对方笑了起来:“嗯嗯嗯,高委员你说得有道理,那我们缓缓。”
这么好说话?这可真有点出乎高振东的意料,以往来要人的,如果要不到,软磨硬泡几乎是必然的。没想到西南所的同志这么快就偃旗息鼓了?
不过人家都同意缓一缓了,高振东也不可能追着他问“怎么又不要了?”,那不是有病嘛。
两人说了几句之后,高振东放下了电话。
“怎么?好像很出乎你意料的样子?”郑良枢喝了一口茶,笑问高振东。
“嗯,总觉得西南所这个商调函发得没头没尾,说话也奇奇怪怪的,没搞懂。”高振东扔了一支烟给郑良枢,有点没想懂。
郑良枢倒是想得开:“管他呢,反正按照规定走就行了。”
高振东想来想去没想通,干脆摇摇头:“也对。来来来,杀盘棋?”
郑良枢拿着高振东的茶叶罐子拔腿就跑:“别,我不下五子棋的。”
众所周知,高总工唯一会下的,大概就是五子棋。偏偏这东西大致属于是正经棋类鄙视链的底层,想要找个人和他下,估计是很难的。
看着落荒而逃的郑良枢,高振东得意的点点头,不战而屈人之兵,居然找不到敌手,太寂寞了。
——
应化部某研究院,一群同志围在一个煅烧炉前,等待着最新的样品出炉。
如果是不熟悉的人来到这里,估计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这儿不是应化部的地盘么,怎么面前这一堆人,看起来像是十七机部出来的?那台炉子,左看右看,都不像是应化部的家伙事儿,倒像是烧砖的。
实际上,同志们正在烧的,还真是砖,只是这种砖有些特殊。
——铁氧体砖。
只要是一块一块的,都可以叫砖,没毛病。
“炉温降到300℃以下了,把样品取出来!”看着LED数码管上鲜艳的红色数字,应化部的同志早已等不及。
几位同志拿着工具,小心翼翼的从烧结炉中将铁氧体样品取出来,这东西不论是掉地上还是掉同志们脚上,可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XRD检测和软磁交流测量仪准备好没有?”虽然地方是应化部的地方,但是这里的人其实五花八门,来自好几个行业。
“软磁交流测量仪准备好了!往XRD那边送样的车子早就等着了。”一位同志报告道。
XRD,通过X射线的衍射材料来确定晶格结构的仪器。
这东西应化部是没有的,得往十七机部那边送,十七机部那边的同志早就调试好设备,严阵以待,就等着这边送样。
几枚热电偶被放在几块样品上面,同志们看着热电偶读数表头上一点点下降的红色数字,心情更加急迫。
越是走到最后几步,时间的流速就越慢,就越难熬,关于这一点,经常拉肚子的同志可能感受比较深刻。
如果不是操作压根不允许,有的同志恨不得拿水往样品上面泼。
“好了!温度降下来了!”
一块样品的温度终于降到可以进行检验操作的范围,一位同志就在数字跳到刚好符合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样品,向着软磁交流测量仪所在的房间走去,一大群同志呼啦啦的跟上。
“多少?多少?”其他部委的同志看着来自十二机部的同志熟练而快速的操作着仪器,依然嫌慢的他们忍不住问道。
“别急,别急。”十二机部的同志一边往样品磁环上缠绕着漆包线,一边说道:“缠错了测不准的。我知道你们很急,但你们先别急,我比你们还急,但是我不能急。”
这一串绕口令似的话,直接把同志们绕晕了。
等到这位同志绕好样品,接上软磁交流测量仪,开始噼里啪啦的设置参数。
1MHz,磁感应强度30mT,25℃,损耗分析模式……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7822/6632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