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62章 双管齐下(3k)

第1462章 双管齐下(3k)


“当然,不是叫你们简单粗暴的往里面灌水蒸气,那样就真崩了,多少有点门道的。”在同志们还晕晕乎乎的时候,高振东连细节都补充上了。

    就知道没有这么简单,不过这才正常嘛,要是简单,我们都想到了,还需要高委员来提醒?

    “那您的方案是?”

    高振东也不拖拉:“在惰性保护气氛里,加入一定量的含水气体化合物,加热的时候分解释放水蒸气,达到蚀刻的效果,例如肼类。这叫徐徐图之。”

    真他娘的绝了!潘工差点爆出粗口来。

    这思路说出来很简单,但是里面的巧思,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

    “至于细节,等有需要的时候你们自己去试验,我就是提醒一下。”

    “那肯定那肯定,要是这个都还要您亲自试验,我们也趁早别干了。”

    虽然这话听着有点“领导您居然亲自来吃饭啊”的滑稽感,但是对负责碳纤维落地的同志们来说,还真就是这个道理,路都给你导出来了,难道还要亲自背你过去不成?

    那不成笑话了?自己这帮同志就是最大的笑话。

    “行,我就是顺带提这么一嘴,其实水的用处还很大,不止这一点,不过现在我们先不纠结那么多,等到需要的时候再考虑。那物理吸附的氧呢?怎么考虑的?”

    顺带……这话听着有点让人难以淡定,你这“顺带”的一嘴,是其他人花多少时间攻关才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已经没空吐槽这个了。

    连一刻都没有为水蒸气的顺带哀悼,立刻赶到战场的是物理吸附氧。

    ——因为这事儿他们暂时没想法。

    三天时间实在是有些短,能想明白路线、找出问题并解决其中一些简单的已经是极限。

    “暂时还没考虑到,时间有点紧。”在这儿就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了。

    高振东想了想:“嗯……这样,我们先考虑两个方案先用着,别的等到有特殊需求的时候再说,或者等到最基础的碳纤维量产工艺搞出来之后,我们再拓展。”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听到同志们耳朵里就有些难绷。

    什么叫先考虑两个用着?一个都够了,您这里还讲究个好事成双是吧?

    高振东没有给他们惊讶的时间:“一个,是用β-蒽醌磺酸钠、亚二硫代酸钠、氢氧化钾组成还原液去除,第二个,在一定温度下用硼酸溶液处理后再碳化。”

    他是怎么考虑这么细节的?同志们脑海里都浮现出了这个问题,但是随即又释然,他嘛,正常正常,顺带着就想出来了也说不定。

    “嗯,这两个都有解决方式了,其他的问题呢?”

    “好的,我们还注意到……”

    高振东和同志们就这么一问一答,甚至一问可以得到多答,一个问题能得多个方案供选择,这就让同志们很幸福了。

    “你们一定要注意预氧化,如果说碳纤维质量的一大核心是原丝质量的话,那另外一大核心就是预氧化结果。”

    见同志们都在关心碳化这个与碳纤维名字直接相关的工艺流程,高振东提醒道。

    潘工回答道:“您提醒得对,对于预氧化,我们有相当的考虑,不过我们对预氧化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预氧化过程是原理极度简单,但是条件组合非常复杂多变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考虑是在研究过程中去一一落实。”

    他们不是没考虑,而是考虑不过来,预氧化涉及到的条件又多又杂,短时间根本想不到那么多。

    他们是考虑进入试验之后,用穷举法解决问题,这也是搞材料的同志常用的办法。

    高振东想了想道:“这样吧,你们也先别穷举了,先把东西做出来再去深入,我给你们一套参数组合,你们在这个参数组合的基础上先搞。”

    还有这好事?

    正因为预氧化的原理非常简单,所以他们都没考虑向高振东请教什么,因为一目了然。

    而因为预氧化的实际极为复杂,他们还是没有考虑向高振东请教能得到多少结果,毕竟这些全是细节,非常实际,不进入实操很难得到结果。

    没想到高委员这里居然有一整套?

    虽然高委员也是凭空自己推导出来的,但第一次的参数组合肯定是凭空推导出来,反正想来总比自己这帮人凭空推出来的要靠谱。

    这不是迷信,而是经验,和高委员共事久了之后得来的经验。

    “那太好了,这样的话,能给我们省很多时间和资源。就是有点浪费您的时间了。”潘工笑道。

    这样一来,相当于最初的工艺组合所需花费研究时间和资源,完全不需要投入,直接一步跨入试验阶段,所需要准备无非就是设备和材料,这样一来,速度就快多了。

    说得阴暗一些,出了问题,那也是高振东的问题,花时间改就是了,同志们肩膀上的压力陡然减轻,到了轻若无物的程度。

    而且话说回来,高委员搞出来的成果,不至于那么惨,绝对不至于。

    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振东把预氧化工序的各项选择和参数拿了出来,并一一向同志们大致解释了一下其中的道理和考量。

    这让同志们更放心了,能把这背后的门道都说得清清楚楚,光凭这一点,这套工艺参数做下来的结果就差不了。

    相比自己这帮人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人高委员早就已经吃透进去了。

    事情不少,花的时间也不少,整整一个下午,都花在了这上面。

    不过相比彻底奠定碳纤维量产研究工作基础的重大意义,这点时间完全不是事。

    无论是谁来评价,一天,不对,加上前面,几天时间就完成这么一件事,他们的想法都不是时间长不长的问题,而是可不可能的问题。

    如果是真的,那简直太值得了,几天时间奠定一个领域的基础,还负责扶上马送一程,这种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

    “……行了,大概就是这样。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同志们了。”看着接受了大半天高强度知识灌顶,却没有半分疲态,神采奕奕的同志们,高振东笑道。

    在一片感谢声中,同志们收拾好东西,有的同志出门就往三分厂小食堂方向转。

    潘工给气乐了:“嘿,你倒是真不客气,还挺熟练。”

    高振东笑了起来:“熟练就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嘛。”

    不过要说熟练,谁都没有潘工自己熟练。

    这不,第二天早上,一大早的,他又出现在了高振东的会客室里,这次和他一起来的,是三位生面孔。

    “高委员,我又来了,哈哈哈。”潘工大笑道。

    高振东一边招呼人泡茶,一边笑道:“就怕你不来啊。”

    他只是随口寒暄,但是听到别人耳朵里可不是那么回事。

    看看,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吧,就怕老潘不来,这话听着不像是给老潘说的,倒像是给别人说的啊。

    其实没那么回事,因为高振东根本不知道另外三个人是谁,不存在说给谁听这档子事。

    潘工知道高振东不认识这三个人:“我介绍一下,这是我们院里的魏总工,院里对这个课题非常重视,我们总工代表院里,亲自参加这个课题。”

    高振东连忙欢迎,伸出双手握手。

    看来这就是他们内部的安排了。

    魏总工也双手紧紧握住高振东的手,连道久仰。

    是真的久仰,虽然说不出高振东到底做了多少事情,但是到了他这个技术级别,对高振东还是早有所闻的,这甚至和高振东科学委员的身份都没关系,纯纯的成果堆出来的,总有一个能让某个领域的人听说过他,而且这个人的级别还不能低,特别是技术级别。

    等到大家坐下之后,高振东也没多耽搁。

    “这次的事情,想来大家都了解了,我们就直入正题吧。”

    “行!”魏总工也很爽快。

    看来牌子是老潘挂着,但是主事的还是魏总,这样也好,两边都不耽误。反正只要事情没问题,高振东这里也就没问题。

    “我的想法,是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一起搞!”

    高振东开口就是个大炸弹,齐头并进。

    不过这话把同志们炸得不轻,一起搞?

    “高委员,是不是有些急了?”

    虽然此时芳纶刚提出来,还没量产,国内更是了解不深,不过对位和间位作为有机化学材料的一个基本概念,同志们还是大致分的清楚的。

    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实际区别还是挺大的,这种区别不只是性能上,还有生产工艺上。

    简单来说,对位芳纶强度高,间位芳纶耐高温耐火阻燃性好。

    这让高振东都没法割舍,一个用于防弹,一个用于防火。

    而魏总工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这两个东西一起搞,压力忒大了,难度也很大。

    原本我们开始搞这个东西,正是在60年代,应该是在花旗佬的芳纶1313于1967面世之后正式开始的。至于成功国产化,已经是21世纪的事情了,而且对位芳纶比间位芳纶还晚几年。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17822/6632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