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32章 军人不党

第1032章 军人不党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响起,文震孟很快听到门房来报,有几个军爷上门。

    听到客人的身份,文震孟纳闷道:

    “负责街道的百户,怎么无缘无故上门?”

    “家里有人犯事了吗?怎么惹来了他们?”

    京城卫所改制后,每个坊、每条街道,都安排了卫所将士。

    他们平时负责兵役,还有协助警务所清查户口、维护治安的责任,拥有一定的执法权力。

    文震孟听到有百户上门,第一反应就是家里有人犯事。

    他对此是恼怒的,因为这次换届,是他仕途上的重要节点。

    以后能不能成为大学士,要看能不能升到中书学士位置上去。

    如果因为家人犯事导致自己被弹劾、丢掉升迁机会,文震孟估计能气死,他现在就十分生气:

    “说!”

    “你们谁犯了罪?自己主动自首。”

    “礼法正为尔辈所设,不要妄想本官会违背礼法庇护你们!”

    当先表明了态度,撇清自己的关系。

    门房吓得战战兢兢,回想着自己有没有在外面犯过罪,又结结巴巴地道:

    “老爷,是……是来收……金子的。”

    “说是要收黄金!”

    “是来收缴黄金?”文震孟听到这个,和姚希孟对视一眼。

    两人同时想到了,这是在为发行代金券做准备。

    朝廷要发行有抵押的代金券,当然要收到足够的黄金。

    已经下决心贯彻朝廷措施的他,当然是不会反对的,当即就吩咐道:

    “快!”

    “还不带我迎过去!”

    主动出了大门,把门口的百户迎进来——

    这个人别看做的是琐事,却是实打实的正六品武官,还是世袭官位。

    文震孟就算考上了状元,最初的官职也就从六品。

    在皇帝设立文职军官,让文武官员的职位部份互换后,没有人敢小看这些世官。

    这些人只要愿意做官,就能降三品担任文职军官,按部就班升到世袭品级。

    文震孟面对这位百户,都放下架子主动迎接。

    带队的王百户见到文震孟这位大状元出门来见,还要请自己入内喝茶,骨头都酥了几分。

    放在以前,就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状元都不一定会理。

    自己一个小小百户,根本见不到他们。

    现在好了,皇帝重视世官,还允许他们转爵位。虽然王百户在京城不愿去海外,却实打实地感受到地位提升。

    就算在京城负责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心里也是乐意。

    拒绝了文震孟的邀请,王百户道:

    “文学士,卑职过来就是通知一下,所有士人、尤其是官员,都要主动申报财产,尤其是报备家中藏金。”

    “如果有其他人存金超过十千克,也就是新制266两,同样可以检举。”

    “朝廷要用黄金发行代金券,任何家庭都不允许拥有十千克以上黄金。”

    说着,他还命人拿出一个石锁,重量正好是十千克。

    让文震孟派人掂量一下,如果估摸着家中存金超过这个重量,最好主动卖出去。

    文震孟既然决定支持朝廷政策,对此当然是拥护的。

    不过他纳闷的是,为何是王百户过来通知自己:

    “你们不是卫所的吗?怎么插手这种事情?”

    “皇上明令除了边疆的军民府、军民卫之外,军人不得干政,前段时间还定了禁止军人结社的条例。”

    “这收缴黄金是户部的事情,怎么是你们通知?”

    “难道有人瞒报着不上缴,你们还闯到家里搜寻?”

    王百户干笑着道:

    “这可不是我们干政,是配合警务所做事。”

    “户部和国安委、公安委联合下了政令,说是黄金关系国家安全和金融秩序。”

    “按照朝廷禁止黄金出关的禁令,三部委联合行动,摸清民间藏金。”

    “所有人拥有的藏金都应上报,否则以后查出却说不清来源,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问罪。”

    “如果公民、公士被定下罪名,会依法取消士人身份、剥夺政治权利,甚至被纳入掣签流放范围。”

    “文学士,您是翰林院的清贵,想必不会让我们为难。”

    “希望您在报备后,知会警务所一声。”

    话都说到这一步,文震孟当然不会让王百户为难,这只是个通知的人。

    不过他对朝廷派卫所武官通知着实不满:

    这是什么意思?

    用武官威胁他们?

    所以他傲然道:

    “本官的藏金自然会卖给朝廷,尔等复命就是。”

    “还有白银朝廷要不要?是不是要用纸币收上去?”

    王百户将发下来的公文交给文震孟一份,又让他在告知单上签字。

    完成任务之后,嘿嘿笑着说道:

    “白银朝廷是不收的,但是听说要禁止银块流通。”

    “只有银币和朝廷铸造的标准银锭、银砖,才允许继续流通,规范市场秩序。”

    “如果家中现银超过一万两,建议存在银行,避免偷漏有产税,再被人参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文学士,您是大有前途的,可别栽在上面。”

    一番话似是示好,特意提醒了一番。

    文震孟听得皱了皱眉,真正感觉到麻烦。

    按照朝廷这个措施,他家里的银子都只能留一万两了,多的都要存到银行去。

    如果他不从的话,偷税漏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指责,都会接踵而来。

    他在官场上的前途,自然很受影响。

    所以他在送走王百户后,很是叹了口气:

    “朝廷用武人收缴金银,这是铁了心发行代金券。”

    “就是这个样子,怎是为政之道?”

    “难道什么都用武力?”

    姚希孟同样不满,不过他知道对抗不了朝廷。如果舅舅怀着这个心态治政,接下来半年很难立下功绩。

    所以他劝慰道:

    “代金券事关重大,朝廷不得不谨慎。”

    “再说,现金可以留十千克,现银可以留一万两,家用已经足够了,也不影响大部分生民。”

    “咱们还是尽快把家中多余的金银找出来,兑换后存到银行去。”

    文震孟心中还有不满,只是想到和代金券有关的计发委,以及关系到养士的社保基金,最终摇了摇头,按照姚希孟所说收拾金银。

——

    京城的官员大多都是这个想法,朝廷收购黄金也很顺利。

    就是存银也多了不少,都是各大银行在收到白银存款后,交到金储会的存款准备金。

    金储会把库存的银币拿去收购黄金,又把这些新收上来的白银铸造成银锭、银砖,准备在银币不足时用上去。

    除了以十五换的标准价格收购外,他们还在金属交易所,以市价收购黄金。

    黄金的价格一路飙升,很快提升到十五换以上。

    这时拥有黄金的人开始惜售了,很多人都认识到,黄金比白银更珍贵。相比存银来说,存金更保值些。

    只是,他们想藏金,朝廷却不允许。

    报纸上开始连篇累牍地宣传有关黄金的法令,指出代金券发行后,朝廷将以代金券,强行收购黄金。

    甚至还鼓励民众举报,给予一定奖励。

    在杀鸡儆猴般地搜查了几个富户、并且以其他罪名抄家问罪后,很快京城的商民就老实了,老老实实上缴黄金。

    黄金的价格,也稳定在十五换左右,没有人敢在这个风口浪尖炒黄金——

    这可是首辅强力推行、还关系到所有士人的利益。

    要是坏了这件事,儿孙都别想成士人。

    新的《货币法案》还未出台,有关黄金的措施,已经开始实施。

    利用原本的法条,已经足以把收缴黄金推行下去。

    朱由检对此颇是满意,更让他满意的是京城卫所展现的执行力。

    在他安排锦衣卫下令后,很快就完成布局落实下去。

    这意味着他对京城的掌控已经深入到每一户,达到了他改革京城卫所的目的。

    别管代金券能不能在全国发行,至少京城这一块已经是没问题。

    以现在的货币流通速度,朱由检打算花几年时间,从京城、顺天府、北直隶……慢慢扩散出去。

    可以说,现在的形势很好,代金券大概率能发行成功。

    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很多文官指责卫所将士行事粗暴,甚至还有人利用权力敲诈黄金。朱由检对此是很恼怒的,下令道:

    “凡是敲诈士民、私下藏金的,军官降为军士、军士降为军户,发往辽东从军。”

    “还有,让京城的百姓对当地卫所进行一次评比。评分最后的三个卫更换驻地,世官和军士迁移一半到辽东去。”

    “各卫内部的百户所也是如此,把不好好做事的迁出去。”

    让袁可立继续推进卫所改制,把他们驯化成合格的武警部队。

    袁可立得到命令后,特意觐见皇帝劝道:

    “京城卫所中不安分的早已经收拾了,留下来的都比较本分。”

    “现在需要的是安抚,让他们在刚迁过去的驻地安居。”

    “纵然陛下要整顿,也要再等几年。”

    “等到民众选举议员明白如何参政后,再对他们评比。”

    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稳定京城军心。

    深知地方形势的他,知道京城一定要保持安稳,避免地方不安分。

    尤其是现在皇帝要用卫所,更不能让他们乱起来,不能对他们太苛刻。

    朱由检听到袁可立的劝说,知道自己又犯了急性子。

    他现在还要用卫所收缴黄金呢,不能这么严厉地处置他们。

    所以他从善如流道:

    “既然袁卿这样说,那就暂不执行。”

    “不过卫所之中胡乱伸手的,都要赶出京城去。”

    “让各卫世官自己评比,至少要迁出十分之一。”

    “那些在辽东立下功劳、执意在京城卫所当世官的将士,还需要职位安置呢!”

    “总不能刚刚清理了超额世官,马上就超出员额限制。”

    “就算朕愿意这样,京城也没有那么多世业田。”

    袁可立听到这个理由,明白了皇帝为何在京城卫所改制刚刚完成的当下,还要继续动他们。

    辽东有功将士,是个比京城卫所世官还要有力量的群体。

    这些人一定要安置好,不然整个大明都有可能乱起来。

    所以他当即答应,按皇帝要求迁移卫所世官。

    他对一些人其实也看不惯,打算趁着这一次丢出去。

    这次迁移出去十分之一,正好让剩下的世官知道敬畏——

    如果他们不老实,那就会被赶出京城去外地。

    商定了这件事情后,袁可立又提到一件事:

    “李邦华……”

    刚道出这个名字,朱由检便摆手道:

    “李邦华已经结社,按照军人不党、禁止入社的条例,应该退出军队。”

    “京营是朝廷禁军所在,不能用有党派倾向的人做护军。”

    “这不是专门针对他,而是针对所有人。”

    “还有熊明遇,也应从兵部侍郎退下去。”

    袁可立见皇帝态度如此坚决,顿时就没辙了。

    虽然他和李邦华关系好,但是在军人不党上,他更赞同皇帝。

    考虑到皇帝对李邦华一直很看重,他没有继续提起此人。

    但他担心的还有一件事,询问皇帝道:

    “孙承宗也被列入东林党。”

    “他在回朝之后,原本安排的是总督京营戎政,现在是不是重新考虑。”

    朱由检皱了皱眉,知道这件事很麻烦。

    孙承宗平定辽东之乱立下的功劳大,如果不好好安置,辽东功臣一定会不满意。

    朱由检还想用辽东新贵逼迫京城贵族开藩呢,当然要好好对待他们。

    所以他考虑之后说道:

    “军人不党之外,还要加上贵族不党,让孙承宗声明退出任何党派,以及有成员做官的社会团体。”

    “好好劝说一下,让他遵守规定。”

    “他都是世袭侯爵了,不要再掺和那些。”

    明确发出警告,让孙承宗退出东林党,以及从东林党分出去的社会团体。

    如果孙承宗不从,他有的是办法整治功臣。

    袁可立也知道这些,太祖收拾功臣的手段,都在史书上记载着。以当今皇帝的威望,没有贵族能扛住打击。

    他不希望老友遭到皇帝针对,打算在孙承宗入京后,劝他听从旨意从党社退出去。(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3270/6676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