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769章 坊神庙见闻

第769章 坊神庙见闻


黄金台论坛,是由金台坊神庙主持的。

因为代表神灵的关系,只要有坊神庙的祭司出面,台上的辩论者基本都会听从。如果有人仍要胡搅蛮缠,会被认为对神灵不敬,要到庙里谢罪。

所以黄金台上的辩论虽然激烈,秩序却比较井然。基本没有人动手动脚,或者胡乱插话、压制他人言论。

刘侨看了一会儿,觉得很是有趣。想着锦衣卫要办的报纸,他向吴孟明道:

“《安全报》的稿子若不足,可以多写些辩论。”

“找人把辩论的内容记录下来,挑有趣的刊登上去。”

吴孟明连连点头,又指着旁边几个记录的人,说道:

“这些人都是记者,京城有些报纸,已经开始专门刊登这些。”

“金台坊神庙还办了个《黄金台旬刊》,专门报导台上的辩论。”

“下官以为可以和他们合作,转载一些和安全有关的内容。”

“甚至出钱设议题,让辩论者讨论。”

这些都是他刚才打探出来的,还让人买了几份《黄金台旬刊》,呈给刘侨观看。

刘侨看着厚厚的刊物,几乎把台上辩论的全程,都记录了下来。

这让他暗暗咋舌,知道单凭金台坊神庙,绝对拿不出这么多钱刊印这样的旬刊。

看过起居注的他,也从这种记录风格中,发现了皇帝的手笔。

显然,这背后有皇帝的授意。当今皇帝对舆论真是重视,布局了不知多少东西。

看了看黄金台北面的庙宇,他向吴孟明道:

“走吧!”

“来到这里,咱们也要拜拜神。”

“花钱设个议题,招聘卫尉寺发言人。”

一行人离了黄金台,走向北面的庙宇。

这座庙看着很新,形制却极为古朴。是仿照周礼和东周典籍的记载,营造的春秋战国风格的建筑,以符合金台坊神燕昭王的身份。

不过它的内里,却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与联排合院的主体建筑无异。也因此建造成本很低、速度也非常快,不过几个月时间,就建好了金台坊神庙,以及外面的黄金台——

那座黄金台同样是钢筋混凝土和砖石建造的,只是外表却刷上了金漆,以便符合黄金台的称谓。

这一组建筑的样式都极为古朴,和仿照大雁塔建造的钟塔一起,组成一个古朴风格的建筑群。

刘侨等人不知道这些内情,但是他们走进去后,只觉得金台坊神庙虽然看着简朴,其实却极为雄伟。

这是因为张文郁在设计坊神庙时,直接用了联排合院的二层楼房设计,高度还是一样,却变成了单层。让神庙的殿宇显得极为高大,显出一种神秘壮丽的意味。

初次见到的人,很难不受到震撼,毕竟是在大明从未出现的东西。

刘侨带人恭恭敬敬地在神庙里上了香,这才亮明身份,见到了神庙的庙祝。

看着这位仙风道骨的老庙祝,刘侨恭敬地道:

“锦衣卫要办一份《安全报》,想和坊神庙合作,转载黄金台的新闻。”

“老神仙有什么条件,可以尽管开口提。”

燕昭王的子嗣现在是找不到的,所以坊神庙的庙祝,是城隍司派过来的,是一位出家修道的儒生,年纪大了还想讨个官身,被城隍司吸纳。

他听到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对自己如此客气,连忙急说“不敢”,向刘侨道:

“刘指挥不必客气,按转载付费就行,可以节选摘录。”

“指挥特意过来,不单是为了此事吧?”

刘侨哈哈一笑,有些明白了这个人的底细,毫不客气地提要求道:

“你们《黄金台旬刊》记录得这么详细,对于在黄金台成名的人才,应该都有记录吧?”

“给我们拿出来一份,卫尉寺要设立新闻处,招聘新闻发言人。”

坊神庙主要忙的就是这件事,当然对此有记录。老庙祝一边派人去拿名单,一边向刘侨解释道:

“黄金台虽然早就建好了,此前也有人辩论。但是因为坊神庙一直在营建,它在八月才正式设立,如今吸引的还都是年轻人。”

“方元士算是这些人中最有才能的,不过他上台讲述的目的是寻找同道中人,不是要求官职。”

“刘指挥要找发言人,只能选其他人。”

这和之前那个人的说法一样,刘侨“唔”了一声,说道:

“不用方元士那样的大才,只要能言善辩就行。”

“最好还是知兵,或者卫所出身的。”

老庙祝想了一下,忽然眼前一亮,说道:

“卫所出身的暂时还没有,但是能言善辩又知兵,却当真有一位。”

“鹰扬军的顾元士您知道吧?他有一位好友,人称‘归奇顾怪’。”

“这‘顾怪’指的就是顾元士,‘归奇’指的是他的好友归庄,是归有光的曾孙。”

“此人擅长写文,而且能言善辩。还因为顾元士从军,对兵事颇为了解。”

“刘指挥要招发言人,此人最为合适。”

刘侨听得眼前一亮,心里已经认同了这个人。

顾炎武的名字他早就听说过,知道是鹰扬军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鹰扬军的前身巡捕营新军,就是他这个西司房提督带管的。当初新军组建时,还是他掏出了家产,把被侵占的钱粮补上去。

所以他对顾炎武感觉很亲切,知道这就是自己麾下的人。

归庄是顾炎武的好友,自然也可以同样看作他的人。

这让他点了点头,说道:

“归庄这个人不错,可以把他邀请过来。”

“不过卫尉寺的发言人不止一个,还需要多招聘几个人。”

“你向有意的都发去请帖,让他们过来辩论。”

“议题就是针对民众的安全需求,卫尉寺应该怎样维护公共安全。”

“凡是能言之有物、不被他人驳倒的,皆可来卫尉寺担任新闻发言人。”

“最高可授予正九品官职,担任股长职位。”

这个官职可以说很低,但是更高的条件刘侨也开不出来。

当今皇帝登极后严格了品级,正五品以下每一级,都要按磨勘法慢慢来。

就连皇帝很看重的元士,最初也只能授予正九品官位。刘侨若是开得更高,南司房职官厅那边可过不去。

老庙祝也知道这种情况,因为他的祭司级别,严格来说也不过相当于七品官员。只不过城隍司内部不按官职品级,而是另有一套体系。以免失去神秘感,被官员权贵轻视。

刚刚,他就是表现得有些谄媚,被刘侨看出了底细,不再当成老神仙。

所以他也没说品级方面的事情,而是道:

“官位高低,对这些年轻人倒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给他们立功的可能,尤其是成为元士的机会。”

“军中有被特赐元士的,卫尉寺这边应该同样有机会吧?”

刘侨听到这番话没有回应,因为卫尉寺现在并没有人被特赐元士出身。

旁边吴孟明道:

“锦衣卫当然有人被特赐元士,大名鼎鼎的顾元士,就是出自卫尉寺带管的鹰扬军。”

“这鹰扬军出自巡捕营,按卫尉寺内部划分属于武警,也就是武装警察。”

“卫尉寺普通警察抓不住的匪徒,是能向鹰扬军请求支援的。”

“你说我们卫尉寺,有没有出现元士?”

老庙祝被他这番话唬住了,以为顾炎武当真属于卫尉寺。高兴道:

“这样就好办了!”

“只要把顾元士的名字宣传上去,归庄那些人肯定都会过来。”

“两位指挥就等好消息吧,你们还可以把卫尉寺的要求留下来。”

“这些人的履历,你们也可以查一遍。”

说着,他把取过来的名单呈上去,想让刘侨观看。

刘侨挥了挥手,让吴孟明接过,具体负责这件事。又叮嘱老庙祝道:

“老神仙,我们卫尉寺的事情,还请您多上心。”

“今后有什么为难的事情,也可让金台坊警务所协助。”

“还有你们庙里的往生祠,要尽快给办起来。”

“金台坊所有人的死亡情况,都要转给警务所。”

“发现异常死亡的,要重点留意,让警务所的仵作验尸。”

这是卫尉寺和城隍司之间,职能最重叠的地方。

皇帝把有关死亡的事情都交给了城隍司,包括一部分法医职责。

所以城隍司在做法事的时候,有查验死者状况、开具死亡证明的责任。这些记录都要转给卫尉寺,在户口簿上销户。

如果发现非正常死亡,那是要立案追究的。皇帝给他们的指示是“命案必究”,追查一个甲子。以此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让他们的性命得到保障。

刘侨虽然觉得这个要求很难做到,却必须表露出态度来。他打算在成立公共安全委员会时,把城隍司纳入。这样很多事情就能交给城隍司,减少这件事需要的人力。

实际执行时,他还打算对世袭贵族和世官的命案重点追究,完成追查一甲子的要求。公士则缩减为半个甲子,普通公民查个五年十年就算了。

这样卫尉寺的精力才能放在其它事情上,不至于被命案消耗掉所有精力。

——

琢磨着这件事情,刘侨在参观完了坊神庙,打算出去的时候。却见到老庙祝笑着道:

“刘指挥难得来一趟,难道不选几个特产?”

“我们坊神庙别的没有,钟表的精度却是一等一的高。”

“很多想获得钟表悬赏的工匠,都在这里借住。”

“他们做的钟表,有时就放在庙里寄售。”

“刘指挥若是有看中的,老道可帮您买下来。”

刘侨听到这番话,看了看庙前仍在建设的新钟塔,微微点了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本官就看一看。”

“听说这钟表的悬赏最高能到伯爵,也不知谁能得到?”

在老庙祝的引领下,来到坊神庙的寄售处,看到了五花八门的钟表。

这些钟表有的是仿照泰西的,有的是自己制造的。表盘样式不一,不止是二十四小时地支表盘。

刘侨看得有趣,指着一个有带子的小巧钟表道:

“把这个拿出来看看,合适就买下来。”

老庙祝命人从架子上取出,夸赞道:

“指挥眼光好啊!”

“这是新出现的手表,可以戴在手腕上的。”

“这可是当今皇上发明的,宫里现在都流行这个。”

“它的一圈虽然只有十二个小时刻度,也能靠内圈显示二十四小时。”

“以前做怀表的能工巧匠,现在都转做手表了。”

刘侨家里是有新式钟表的,而且他也识得皇帝推广的数字符号,当然能看懂这个表盘。

不过对表盘右侧小方框里面的数字,他就不知道代表什么了,询问道:

“这里面的数字是什么?”

“难道是指日期?”

“这上面的10,指的是今天初十日?”

老庙祝满脸堆笑,说道:

“正是,这是能显示日期的手表。”

“皇上说钟表的功能越多越好,不但要能显示时分秒,还要能显示年月日。”

“所以有些工匠,就专门造这种表。”

“这新历实行后啊,日期是最容易显示的。”

“每月都是三十日,很快便有人装进了钟表里。”

“只要表盘走了二十四小时,就能转动一日。”

“如此三十天后,再重新从初一开始。”

详细讲解了这块手表里的日期是如何显示的,还让刘侨看到了更大、更复杂的闹钟,说道:

“手表里面的日期只能显示三十天,是不能显示年底的闰日的,正月时要手动调回去。”

“有些工匠已经在琢磨这个,想要把闰日装进钟表里,甚至再带动年,造一台能用几十年几百年、都不需要手动调节的钟表。”

“据说还有人想用此,竞争钟塔上的四面钟呢!”

“那可是百万两银子的大工程,但凡能被选上,一辈子都不用愁。”

钟塔四面钟的招标,同样是许多工匠热心的原因。因为谁都知道钟塔的标志性意义,但凡能被选上,就能在塔上留名,甚至在金台坊神庙从祀。

其他地方建造钟塔时,也会优先选择同样的四面钟。那可真是一辈子都吃喝不愁,还能获得名声。

所以很多人都在琢磨皇帝提出的复杂功能钟表,把日历、月相等加进去。

精密计时钟表研究的人更多,想要降低误差,获得悬赏的爵位。(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3270/6703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