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极寒之下不养刁民 > 第894章

第894章


在传教团的精心组织下,这批新抵达的幸存者被安置在七丘之城营地外围的空旷地带。

身穿灰袍的传教士们手持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炼金提灯,在呼啸的寒风中来回奔走,用沉稳的声音指引着疲惫的难民们前往各自的安置区域。

他们手中的石灰粉在冻土上划出一道道清晰的白色界线,很快就勾勒出临时营地的整体轮廓。

与此同时,珀菲科特迅速从浮空城模块调拨了一座小型能量塔。

随着机械装置的展开,淡蓝色的能量屏障缓缓升起,在营地周围形成了一道恒温结界。

尽管外界的寒风依旧凛冽,但结界内的温度却逐渐回升,至少能让这些饱受严寒折磨的难民们暂时摆脱刺骨的冰冷。

这座能量塔虽小,却成了他们在这片陌生土地上获得的第一份庇护。

在传教团和蒸汽骑士的协调下,难民中的青壮年们很快行动起来。

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在蒸汽骑士的指导下,用从废墟中回收的钢筋、木梁和金属板材搭建起简易的框架结构。

这些材料虽然扭曲变形,但经过简单的矫正和加固后,仍能支撑起传教团分发的厚重帆布帐篷。

尽管这些帐篷歪歪斜斜,接缝处漏风,但在能量塔恒温结界的庇护下,总算能提供些许御寒的效果,让疲惫的难民们得以喘息。

一些手巧的难民不甘于仅仅依靠帐篷御寒。

他们从废墟中搜集来废弃的铁皮、木条和塑料板,用粗铁丝和麻绳捆扎拼接,在帐篷外围竖起简陋的挡风墙。

缝隙处塞满破布、干草甚至糊上泥浆,虽然看起来歪歪扭扭,但确实能阻挡部分刺骨的寒风。

这些自发的改造让原本千篇一律的帐篷群显露出几分生活的韧劲。

食物的供应同样紧张但有序。

每天黎明和傍晚,传教团的执事们都会准时在能量塔旁的空地上架起两口大铁锅。

一根从能量塔延伸出来的蒸汽管道持续为锅底提供热量,熬煮着混有脱水蔬菜的淀粉糊。

虽然汤水稀薄,味道寡淡,但热腾腾的蒸汽里至少飘着些许咸味。

配发的军用压缩饼干硬得像石块,但在热汤里泡软后,足以填饱辘辘饥肠。

几位年长的传教士特意组织起难民中擅长烹饪的妇女,让她们负责食物的分发和简单加工。

她们把有限的食材合理分配,有时还会往汤锅里加入些野生的根茎或采集来的野菜,让伙食不至于太过单调。

虽然每餐都要精打细算,锅底刮得干干净净,但看着难民们捧着粗陶碗狼吞虎咽的样子,至少证明他们暂时摆脱了饿死的威胁。

整个营地处处透着窘迫——帐篷不够保暖,食物仅能果腹,衣物单薄破旧。

但比起在荒野中绝望地等死,现在的他们至少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了维持生命的热食。

在传教团和浮空城的支援下,这些劫后余生的难民们,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不过物资短缺仍是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

在临时安置点,有限的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所有难民的基本需求。

许多家庭被迫五六口人共用一顶本应容纳两人的小帐篷,只能用从废墟中捡来的破布帘勉强隔出一点私人空间。

最令人揪心的是那些无家可归的单身难民,十几个人不得不蜷缩在传教团临时搭建的简陋帆布棚里,夜晚只能靠彼此的体温抵御严寒。

其中有个带着三个月大婴儿的年轻母亲特别令人心疼。

由于物资调配的混乱,她连续两个夜晚都没能分到帐篷,最后是一位年迈的传教士实在不忍心,主动让出了自己的行军床。

而在另一边的营地,虽然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些援助物资,但那个营地本身也刚遭受过袭击,三分之二的建筑被毁,仓库更是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挤出一部分毛毯和食物支援这边,已经是冒着极大风险做出的决定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头顶上悬浮着的浮空城模块成为了希望的象征。

在珀菲科特伯爵的亲自督导下,浮空城的自动化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着帐篷、毛毯等急需物资。

这些物资不仅支援了受损营地的重建,更为难民的临时安置提供了坚实保障。

不过,在安排浮空城模块上的工厂全力生产帐篷等基础物资的同时,珀菲科特还做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决定——将大部分生产力转向制造一台标准规格的大型能量塔核心组件。

毕竟那些小型移动式能量塔只是应急设备,最初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沙漠王国游牧部落的临时供暖问题。

虽然便携性极佳,能够快速部署,但其供热效率和覆盖范围都相当有限。

若要真正重建七丘之城的供暖系统,就必须建造符合城市规格的标准能量塔。一台完整的标准能量塔,其供热能力相当于多台小型移动式能量塔的总和,恒温结界的覆盖范围更是能辐射整个城区。

然而,建造标准能量塔并非易事。

除了需要浮空城工厂提供精密的核心部件外,还需要大量基础建材和专业的施工团队。

眼下七丘之城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那些渴望工作的难民随时可以组成施工队伍。

但问题在于,这些临时招募的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他们不是北境那些经过珀菲科特亲自培训的技术工人,对能量塔这种精密工程的建设标准毫无概念。

“质量不达标的话,能量塔反而会成为安全隐患。”珀菲科特站在浮空城的观测平台上,望着下方忙碌的营地陷入沉思。

片刻后,她突然想起跟随移民队伍来到此地的北境技术人员。

虽然人数不多,但至少都参与过北境能量塔的建设工作。

很快,一支由三十多名北境技工组成的核心团队被召集起来。

珀菲科特亲自向他们说明了能量塔建设的重要性,并详细交代了施工标准。

“你们要负责培训当地工人,组建施工队伍”她将设计蓝图交给领头的工程师:“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特别是核心部件的安装。”

这些北境来的技术人员立即行动起来。

他们从难民中挑选出较为机灵的青壮年,开始手把手教授基础的施工技术。

虽然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但通过示范和图纸,总算建立起了一支勉强可用的施工队伍。

在浮空城不断投下的物资支援下,能量塔的地基工程得以启动。

(本章完)


  (https://www.635book.com/dzs/25630/6693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