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啊!怎么捞到这个了
推荐阅读:反派医神娘亲在线改命 嫁给侯府病秧子后,我守寡失败了 我家电视机能穿越 农家团宠四岁半 一夜醒来,开局五个亿到账 金屋藏皎:惹上首辅甩不掉 重生凰途:娇柔医妃要逆天 穿书七零:带娃糙汉娇娇宠 穿越致富:首辅家的小农妻 不负玉人心
东西是造出来了,正好最近生产队都在捕捞带鱼,刚好能试试看。
带鱼已经由一个指头那么宽,长到了三指至四指宽,个别体重已经逼近一斤。
从十月份后到二月份都是带鱼一年中最为肥美鲜香的季节。
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就得讲究效率,除非像是石斑鱼只能手擎一条钓竿一条条,慢慢悠悠往上钓。
大部分时候说是捕捞带鱼,其实就是一网上来在各色各样的海货之间以后把带鱼挑选出来。
市面上最好卖又最常见的海鲜无外乎就那么一些,都会常年累月的固定捕捞。
今儿是晚上出海,打算到了目的地放小船找鱼,效率高而且省油。
晚上的好处是等找到鱼可以放水下灯光集中鱼群,然后大船放网围快艇。
因为要实验,徐水生也一块去,这会来叫门。
黄水仙有几分担心。
还是那句话,大海无情,每年海上都得嘎几个。
人得跟徐水生叨叨,“他那么久没下过海,都是旱鸭子了,行不行啊?”
越担心想越多,连会不会被带鱼咬都想到了。
带鱼属于攻击性很强的鱼,牙齿非常锋利,带两层劳保手套都不一定顶得住。
徐水生叫人宽心。才出去两三天而已,比起以前一走就是一个星期,那都不算是事儿。
而且带鱼很好分类的......。
平日里老百姓买的待遇一般就是三两左右,半斤也有,但不是每天都能供应上。
所以分鱼的时候一斤以上的分一坨,一斤以下的分一坨就完事了。
船上也没有明显的分工,都是各凭眼里,看到啥活就干啥,他回头叫牛进仓悠着点就行了。
黄水仙进屋叫人。
这会牛进仓正在教大妞物理,正好是一道跟电有关的题。
人看了一眼告诉大侄女选A。
大妞就得问问为啥.......。
牛进仓叨叨不知道,但是他有一个同事遇到了一样的情况,当时选B的操作被电死了…
黄水仙忽然就看开了许多。
随便吧,这年头喝口水都有噎死的,该死的都逃不过。
出海了,一群社员就蹲在甲板上抽烟提神。
火柴咔嗒三声才窜出火苗。
咸腥的海风卷着烟味往鼻腔里钻,老把式眯眼看着远处海天相接处那道青灰色的线——那是月光照不到的积雨云。
出海都是听老把式的,一切都是按着之前说好了的,到了目的地放小船去找鱼。
表兄弟两倒腾捕鱼设备呢,就听见年轻社员喊:"带鱼群!"
徐水生瞅了表弟一眼,寻思跟这玩意应该没关系吧。
老把士把烟头按灭在铁皮桶沿,一大帮子人瞅着带鱼群游动时特有的磷光已经染蓝了半片海面。
老百姓平日用电的灯泡,最大就是一百瓦。
生产队现在用的集鱼灯是跟汽车厂买的,人家用来做汽车大灯的灯泡有两千瓦。
银白的光柱刺破海面时,带鱼群果然发了疯似的往光晕里钻,银蓝色的身躯扭成一道道闪电,在光束中织出密不透风的网。
"下网!"老把式的吼声混在柴油机轰鸣里......。
渔网一端用要用大铁锚固定在海底, 绳索摩擦船舷吱呀吱呀的响了好一会儿,
有社员趴在船舷数浮标,月光把所有人后颈晒脱皮的红斑照得发亮。
第一网收成挺好,各种鱼获在甲板上蹦跳,银鳞混着黏液甩得到处都是。
有社员鱼尾抽中脸颊,捂着腮帮子傻笑,攥着条带鱼凑过去问老把式目测这一网有多少。
老把式没搭话,正盯着西南方那片突然暗下去的海面。
空气变得黏稠起来,带着铁锈味的潮湿气息有点重了。
都是海里头讨生活的,就都知道要下雨了......。
谁都下意识麻利一点,开始去分带鱼,这个去分带鱼,边上的就见缝插针的把其他海货给装进箩筐里。
带鱼装满一筐就有人拿了个空筐子过来替换,这样分拣的人就不用停了手里头的活儿,一切都是为了赶在下雨前完事。
牛进仓放甲板上的铁盒子已经开了,正亮着红灯呢….
他这会也忙着用铲子把铲上来的珊瑚和空贝壳,还有拉拉杂杂的垃圾归拢在一起,该铲回海里的就放回去,还有些是可以卖给收购站的就留下来。
当第一滴雨砸在甲板上的时候,所有人后背早就已经被汗水泡湿了,反而感觉清凉。
"嘀——"
刺耳的蜂鸣突然响了一下......。
听是都听见了,就得问问牛进仓,这玩意还真能探出鱼群啊。
今晚上出海不就是顺带干这个的么,牛进仓琢磨不好说。
按着设计图应该有个显示屏的,但是废品收购站没有就没装备上…..
这会雨倒是不大,海面上也没有起风,老把式都开始拿搪瓷杯吸溜吸溜茶水呢。
按着老把式的说法,这铁皮箱子指的地方瞧不出有鱼群的迹象。
大部分海鱼都有趋光性,老把式小心转舵,让社员把光线聚集在铁皮箱子指标指着方向,依旧瞧不出有什么动静。
都寻思是不是马鲛鱼......。
这玩意是群居于磊,而且汛期长,四到六个月四春汛,七到十月四秋汛,都比较容易被发现。
老把式开着渔船跟着指针走,听见‘哔哔’两声,这就是到目的地了。
虽然瞧着风平浪静,也没有半点鱼获的样子,但几个年轻的社员还是朝着周围撒了往。
往上提溜的时候有人喊,“有重量!”
看渔网扁扁的,应该不是鱼群,但是挺沉,就都寻思应该是大鱼。
可能是马鲛鱼,可是重量不太对。
这玩意重量一般能达到五公斤以上,二十斤的马鲛鱼也是能捞上来的,但渔网重量此时明显还要更沉。
老把式掂了掂,:“一两百斤应该有”
“是不是龙趸石斑?”徐水生问。
很有可能,这玩意能长到两百斤呢,以前搞大集体的时候捕捞过体长一米八,重两百六十斤的龙趸石斑。
也听说别的地方有捕捞起来两米半长,三百多斤的龙趸石斑,鱼肚子比猪肚还要大一圈。
都寻思应该就是了,连徐水生都想好了处理方法。,
这么大单条的鱼就放生产队自创的收购站,回头自然有个体户过来收,估摸着会卖到羊城的宾馆。
这玩意拿来红烧,慢火收汁的煨,好吃的.......。
那龙趸石斑的鱼肚子拿苦瓜来闷,同样很香哒!
年轻社员一鼓作气的拉起渔网,有人拿汽灯凑过去看,然后迟疑问:“是个人吧…”
(https://www.635book.com/dzs/26080/66738.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