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娇娘如何变军师 > 第376章 请扩后宫

第376章 请扩后宫


待行至太公府门口,李枫把马车牵来,青衫转身说出每天都会说的话:“争论才能达成共识,今日冒犯玉楼多多见谅。”

宋玉楼摇摇头,拱手行礼,无奈道:“怎还如此客套。”

一柴在一旁笑的灿烂,三人已成好友知己,每次青衫离开的时候都会说这么一句,也不知是谁客套。

同门两人步履轻松回到知行堂,一柴继续整理被镇纸压着的言论,他现在是“文书”,专门记录两人争论的观点,

青衫走后,宋玉楼会和百里老先生再次论述一遍白日之论,若有新言,一柴则继续补充,留作次日重论。

或许是白天调用了高中的知识,一时用脑过度,青衫做梦梦到了高考的场景,一时又转到多媒体阶梯教室,听老师讲线性方程,转眼人站在讲台上解方程,看着黑板上陌生又熟悉的方程式,愁得心急火燎。

被一个梦折磨了半宿,扰得人心烦,直到人坐在知行堂中,青衫还在脑中想着那道线性题。

几次神游天外跟不上思路,青衫摆摆手:“等等我,先做下题。”

百里老翁,宋玉楼,一柴三人看着她鬼画符一样写了一张又一张纸,没有结果,推翻重新来。

X1+3X2-X3+2X4-X5=-4

-3X1+X2+2X3-5X4-4X5=-1

2X1-3X2-X3-X4+X5=4

-4X1+16X2+X3+3X4-9X5=-21

“哈哈哈,我果然厉害。”青衫拿着得出结果的纸张欣赏,一柴凑过去也跟着看,青衫把演草纸纸递给他,再次接着昨日的论题。

在严防死守也有疏漏,从宫城内传出来的流言,出自李家人之口。

“我哥哥怎么就任由她胡闹,东都城内议论纷纷,这皇位还没坐稳呢。不论权贵与否,统一清量土地,她这是动摇国本。娘,你把她喊进宫警戒一番。”

乾国长公主的话就这样在东都传开,满朝上下物议沸腾。上书青衫挟权弄势,插手朝堂政事的折子络绎不绝。

一个措手不及,对青衫和李东风都是意外,大戏才刚开始就让青她展于人前。

一边应对朝堂言论,一边调查事情真相,为何李长意会知道此事,且道破缘由,背后是谁的手段不难想到,只是给长意送信之人乃是应天白府少夫人白圭榕,让人出乎意料。

祖宗基业,万事不移,抗法也要维田护祖。

此局面已经拿到明面上来说,两方拉锯,满东都邻里街巷间议论谈说,指责痛骂青衫误国乱俗,擅权乱政的字句字字入骨,难以入耳。

杨开轩献策:“臣请扩后宫,纳世家贵女,以安臣民。”

百年基业,谁也不敢做第一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只要不明目反抗,  姻亲关系,向来是最好的纽带。

杨阁老此言,诸臣纷纷赞同,裹挟李东风下诏选妃。

余怒未消,李东风满脸阴沉坐在圈椅上,青衫的手轻轻搭在他肩上安抚:“坐在至高的位置,享受万人朝拜。皇帝叫着好听,却身不由己,没有太多自由,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你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接受它所带来的一切。”

“与公而论,纳贵女入宫,换国土清量,是一笔不错的交易。”

“你真是这么想的?”  李东风抬眼看她,翻滚的情绪让人不敢直视。

“对。”

静默片刻,李东风骤然起身,狠狠攫取青衫的下巴扑上去撕咬。床幔被大力撕破,零散无力晃荡着垂下来。这人似乎把朝堂上受的气都撒在她身上,肌肤上的红紫痕迹令人心。

事后又抱着怀中的人悔恨不已:“对不起,弄疼你了。”

青衫转头看着身后的人,缓缓摇头,苦笑一声:“没有人愿意被摆布,可此法最为简单有效,不费一兵一卒让世族化私为公。”

李东风只静静的看着她,好久才喊了一声:“青衫……”

“时间不早,该睡觉了。”

李东风很想再问一句,可明明知道她会怎么回答,何必还要去问,不过自取其辱。坐上天子之位又如何,还不是任人摆布,再等等,等他掌握足够权势。

兴武帝下旨,请各大门阀推举闺门贵女,以充后宫。东都城内,天子近臣,本就一浪推一浪,新朝喜事很快便把之前的论调压下去。

青衫仍旧常去太师府,和往日一样一坐一天。漫天晚霞中,宋玉楼,一柴照例送她出知行堂。

青衫打量一下宋玉楼:“人生在世不过一百年,最多三万六千日,有问题就问,忍着不开口,晚上能睡着吗?”

宋玉楼抿下唇,知道她不是扭捏之人,终究问出来他疑惑的问题:“值得吗?”不必多说,青衫自然知道他问的是什么。

青衫挑挑眉,在一株盛开的紫色牡丹前停下脚步:“想做的事就在那摆着,阻力太多,只能暂退一步。抛开个人主观思想,只看朝堂政策推行,谁对谁多,什么最重要,目的达成就是胜利。”

“看这棵牡丹,在冬日里就是一棵被人忽略的枯茎,可现在开的真耀眼呐。”

“朝廷是为什么存在的?”

“教育是用来做什么吗?”

“司空见惯的事情就是对的吗?”

两个人较着劲的辩论,力求说服对方,把“敌人”从阵地上轰下来。这些异想天开的思想令人震撼,让他体会到了更高一层的无远拂界。

坑坑洼洼的人世间,有一个女子在修补,她一个人跌跌撞撞,受人唾骂,眼神坚毅不言放弃,这样的人让他遇到了。

“师叔,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真理‘,我想去寻找。”

“我老了,这天下终归是年轻人的。”

思考的本质就是不安,人一旦左右摇摆,新的想法就会产生。些许观念入了脑,便会生根发芽,这也是青衫在知行堂一直在做的事情。

史官上书修前朝国史,吃苦劳累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恰巧有人谏言东都才子宋玉楼,此人合适至极。他与清安帝少时同窗,此后伴君,由他修史后人不会说乾国皇帝隐瞒事实,就是挨后人骂,也与新朝人员无关。

秋至,大雁南去,诸府贵女按召送至东都。名门闺秀经过层层查验进入宫城,兴武帝从头至尾从未露面,就在诸臣以为李东风对各地世族掀起不愉之心,内宫城选上的各家淑女纷纷传来侍寝的好消息。

不到三月,入选的七位贵女中便有四位晋升至昭仪,年关将近,任白刘三家女儿纷纷报来喜讯。后宫将再添三子,新政推行便利。

兴武三年,上下一致,新年将至,举国同庆。

正月初一,天还未亮,青衫早早就去上阳宫给皇太后磕头拜年。去得早,能避开许多不想见的人。她算准了皇太后年纪大,觉少,且是年关,定要早早起床等着小辈跪拜。

在灯烛下请安说吉利话,皇太后生活富裕,后宫妃子奉承周到,面庞比之前还要红润。“我就知道你一早就会来,往年也是你排前头。地上凉,快起来。”领了红封之后,再道声吉祥。

“这一早过来,可曾吃饭。我这有珍珠饺,可盛上一碗。”

“早知您这备了饺子,我何必早早起床用饭,真是悔哦。”青衫打趣道。

“你且等等,这几个月没来宫城,可要好好见见新入宫的妃子们,鲜花般的人儿,看着就让人欢喜。”

“能得皇太后喜爱,是她们的福分。”青衫奉承一番,便悄悄道:“皇太后,您老人家知道皇上在做大事,我在宫外行事方便,越是过年越要谨慎,我要早早回去处理诸事。”

对视间,青衫继续道:“改日我再来拜见皇太后。”

若再不走,可真走不掉了。


  (https://www.635book.com/dzs/43074/6745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