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娇娘如何变军师 > 第374章 宋公子如何看

第374章 宋公子如何看


绕过山石,方寸之间,一栋二层木制小楼出现在眼前。斗拱飞檐,高卷榫卯交错叠加,处处体现古人匠人智慧,也展现出此处居主人的不凡。

青衫在心里暗自感慨,“知行堂”,知行合一,真是好名字。

入得内堂,宋玉楼起身相迎,百里老先生坐在知行堂中央,对她颔首表露善意。

“青衫姑娘救我出牢狱,宋某感怀在心。”宋玉楼率先对她拱手拜谢。

青衫微微一笑,抬手虚扶:“宋公子昨天已经谢过了。”

宋玉楼昨晚到太师府,就和百里师叔商讨青衫此举用意。结合李东风白日下的新政,两人隐约猜出青衫要让他做破冰的刀子。便决定今日在试探一下青衫的目的,若真是如此,也不枉叔侄两人昨晚商议半宿了应对之策。

宋玉楼和青衫在堂中分左右相对而坐:“师叔年岁大了,如今身边只有一柴师弟相伴,我日后将陪在师叔身边早晚问安照看。”

“太师也是皇上的老师,若皇上知道宋公子对太师这片孝敬之心,也会为之欣慰。”青衫看向堂上的百里老翁:“冬日严寒,近日太师身子可安好?”

“老夫一切皆好。”百动不如一静,百里老翁那双睿智的双眼看向青衫。

青衫看向宋玉楼,如往常在狱中和他闲聊一样:“皇上前几日下放新政:弃陋俗,学新识。宋公子如何看待?”

“我刚出牢狱,还不知弃陋俗,学新识是什么?”

青衫看向百里先生询问:“太师这儿可有《百科全书》?”

一柴应道:“楼上就有,我去取。”

“有劳小哥儿。”

一晚上的时间宋玉楼和百里先生浅谈了一些政事,但这本书却是不知道。翻开青砖似的厚书,第一页便是简介,一目十行简介看完,便收了轻视之心。

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国家。疆域之大,省县划分,各地区域地貌气候,人文生活……

第二章,认识自然现象。风、雨、雷、电,山、河、湖、海……第三章,第四章。

翻开第一页,被奉为国之重物的堪舆图就这样刊印在书页上,他惊讶的看向上方的百里老翁。

“看来宋先生要好好的看一遍这本《百科全书》。”青衫微微颔首,示意他慢慢看。

此书流通后,一柴就捧着它爱不释手,书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他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就是看过多遍,此时也跟着宋玉楼的翻阅再次看向此书。

两人的思想沉浸在书中,青衫看向堂上的老先生:“老太师读书多年,可认识隐于乡野的贤才,若有所知,还请举荐一二。”

百里老翁顺了一把发白的胡须:“青姑娘要招揽贤士?”

“正是。”

百里老翁看着青衫,青衫也看向他,四目相视看不清内心。

“可有要求?”

“公正严明,不惧强御。”

宋玉楼一心两用,一边看书册一边听两人交谈。

一柴指着书中:“师兄,我做过这个摩擦起电的游戏。”

宋玉楼偏头看他一眼,一柴接着说:“有的物品确实能吸附细小纸屑,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

青衫和百里老翁商谈结束,宋玉楼的心思也逐渐沉浸在书中,和一柴继续往下翻看。此书读起来并不枯燥,内里配详细的插画,时不时会有些科普游戏,或者各地奇异景观,人文风俗等等,让人看的入迷。

转眼半天过去,又一章看完,宋玉楼猛然回过神来:“是宋某失礼了。”

“此书甚厚,宋公子且慢看。不知公子几日能看完?”

宋玉楼看着桌案厚厚的书,以他读书的速度,不眠的情况下两天两夜应可看完,但他想细读此书:“三日。”

“那我三日后再来与宋公子洽谈。”

此后三日,朝堂喧嚣不已,恰逢一旬(十日一旬)休沐,李东风头昏脑胀奔向青府。

人还没落座,握拳挥袖至桌案:“半数朝堂俱是饱其私囊之臣,还没提出实际之事就纷纷跳出来阻拦,可知这天下如今姓李,气煞我也。”

真是气的不轻,青衫给他倒了一杯清茶:“新政在各县施行情况如何?”

“《百科全书》已经分发至地方,深得各地百姓喜爱。由县衙组织的公益教育也施行开来,破陋俗的课文随着学习室的建成在逐渐开展。唯量土新政推行困难,至今还未出东都。”

“杨阁楼有何建议?”

“师兄说此政操之过急,等时机成熟后再论此事。”

青衫看向他问:“他可有说什么时候才是时机成熟?”

李东风无没回应她的话,接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前朝已灭,分出去的土地自该要回来。”

“师兄乃杨家士子,他一族都依附西陵任氏,他若和往常一样忠心于我,阁老之位还是他的,可若有二心,别怪我无情。”青衫挑了下眉毛,有帝王风范了。

青衫倒是同意杨开轩的话:“乾国初立,如今与四姓发难是有些早,但已打草惊蛇,就不必有顾虑。”

李东风眼中浮出一抹异样光彩:“让他们再闹几天,等看清楚黑白我在出手。”

“明日我去太师府,将军可要同去?”

“东都这么多有才之人,为何要选宋玉楼。”李东风抬手按压胸口的伤处,破胸之痛想起来就恨。

青衫眨眨眼,略微谄媚的笑着:“我朝新帝宽容大量,与昔日旧敌化为君臣,自为千古佳话。”

“且他是牢狱之人,你略微放下身段,对他说几句勉励的话,他自对你俯首称臣。”

李东风仍是一副记仇模样,青衫继续劝导:“大政之世以才能论,国君求贤若渴,才能引来更多怀才不遇之人。皇上宽容大量先行表率,世人莫不相从。”

没人不爱戴高帽,李东风被她夸得止不住勾起嘴角,又恐笑意过于展露,抿着唇听她拍马屁。

青衫上门是三天前就约好的,但李东风能来却超出他的意料。两人本为死敌,仓忙相见,宋玉楼愣了一息,拱手见礼。他心系前朝旧国,做不到跪地称臣。

李东风隐去心底不快,脸上笑得如沐春风:“论师门情谊,我该叫你一声宋师弟。”他是皇上,金口玉言,他说谁是师弟就是师弟,宋玉楼也不会在此小事上与他辩驳。

不等他应答,李东风便往前几步搀起迎他的百里老翁:“老师近来可安康。”

看着身为一国之君的弟子,百里老翁欣慰的点点头:“甚安。”

李东风和百里老翁分左右两侧坐在堂上,青衫和宋玉楼在堂下左右各执一座。

场面话说完,青衫率先开言:“宋公子,《百科全书》可看完了?”

“宋某读完全书受益良多,书中近半内容皆未听说过。编纂(zuan)此书之人大贤,依宋某偏见,此书与《六韬君子》同位。”

“谬赞。”这本书她花费数十年才完成,她当得起,但做人还是要谦虚一下。

青衫接着问他三日前的问题:“宋公子出来也有几天了,对破旧习,学新知,与百姓施行教育这几条新政,如何看待?”

“宋某乃前朝旧臣,不敢多加妄议。”李东风突然登门,且以同门师情相论,宋玉楼心里隐有猜测,但他现为笼中之兽,还是在看看为好。

李东风替青衫接过话眼:“对此几新政,朝堂争论不休。宋师弟才学丰富闻名东都内外,朕也想听听宋师弟的意见。”

宋玉楼对着堂上拱手致意:“宋某求学时也常感慨陋习害民,新知新政以人为重,处处体恤百姓。皇上爱民,此新政立万世功。”

此言并无新意,关于两条新政的利弊,朝堂中已经论无可论。

青衫再次发问:“对清量田地,废旧朝封地,宋公子如何看?”


  (https://www.635book.com/dzs/43074/67459.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