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电子书 > 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 第357章 军用和民用

第357章 军用和民用


屋外细雪簌簌,窗棂上凝着薄薄的冰花。

包国维的别屋不大,却暖得让人发汗——炉膛里的炭火噼啪作响,砂锅里的酸菜汤咕嘟咕嘟翻着白沫,

混着羊肉的油脂香在屋里飘散。

他两袖挽至肘间,露出小臂上几道浅疤,正将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刀尖在案板上敲出轻快的节奏。

羊肉片得极薄,一入滚汤便卷了边,浮在酸菜间像绽开的红梅。

“依照最新整编与调查数据,我第三绥靖区目前下辖五座核心城市,

郑城、商都、许昌、漯河、平顶山,统筹全区15个大县政区。

经基层整合,目前境内有登记建制行政村3142个,另设有141个流民新村与屯垦点,

用于安置黄泛区与敌后流亡而来的难民与灾户。"

陈松柏捧着文件念得口干,忍不住瞥向砂锅,"司令,这做法不像是中原风味?"

"大乱炖嘛,酸菜是从北边搞来的。"包国维头也不抬,又下了一碟羊肉,"这不是大冬天嘛,羊肉加这个吃着好吃。"

新任的警察总队长陈三突然抽了抽鼻子:"不对!这汤里还藏着东西!"他抄起长柄勺往锅底一捞,竟捞起几枚油亮的红辣椒:"好家伙!司令私藏川椒!"

"继续念。"包国维敲了敲砂锅边。

陈松柏清了清嗓子:“教育方面,截至本年冬季学期,全区共设有中学26所,涵盖省立、县立与教会私立体系,

初级小学46所,多设于各县主镇与人口集中区,并于商都(开封)复学的豫省大学,含借教大学六所,

延聘归乡学者及军政干部兼任教职,乡间私塾数量无法统计,保守估计仍有数十处尚在授读。”

"欸!"二十三师师长王大发突然拍桌,"那帮洋和尚占着最好的楼,咱们的学生挤在为数不多的教室上课!

要我说——"

"要你说,就该把教堂全拆了?",军部参谋长何为一边从旁边的木架子上将一块羊肉从全羊身上割下一边笑道,

"别忘了,前几个月的那批盘尼西林是谁给的。"

包国维终于开口:"豆腐好了。"

众人顿时噤声,各自拿起筷子。

热腾腾的豆腐一入口,烫得张迷龙直哈气,却舍不得吐出来,

只得鼓着腮帮子含糊道:"嘶——烫!嘿嘿,这就得吃烫嘴的,香!"

陈松柏这才继续,“在工商业方面,我第三绥署重点推动恢复生产与鼓励工厂自办。

今年竣工并投产的新建民营工厂共计12座,行业涵盖缫丝、砖瓦、机械修理与纺织补给。

绥署工商处合并战前遗存与复工单位,全区现有登记在册工厂62座,

具体包括印刷、砖瓦、小型纺织、面粉、制革、火柴、小型机修、缫丝、被服修补、粮油加工、铁路工务等行业。

在金融商业体系方面,经市场清理与注册登记,目前全区特许登记商社共计382家,多集中于郑许漯一线铁路沿线城市。

另有家庭作坊式工场与互助团体若干,活跃于集镇与后方村落,承担军需织造、农具修理、手工制品等职能。

商社类别涵盖粮行、布庄、药铺、铁货、典当、杂货六大类,其中以五合永、同顺源、瑞成公等商号已恢复战前规模。

最后是财政方面……

截至立宪三十一年冬,绥靖区所属15个大县上缴绥署的各类型税收总额达一百一十七万元法币,

粮秣征缴以及对外购买,总计12亿4千万斤,其中60%进入仓储,40%用于地方民政、赈济及调拨储备和上缴中央……”

他念完,屋中一时间静了下来,只剩炉中锅汤咕嘟的声音。

张迷龙低头埋着脑袋,一边吃羊肉一边皱眉,他对这些数字实在没太多概念,只觉得热汤好,肉切得厚实,

陈三参加过预备役军官训练团,对民政有些了解,但终究不是行家,只是怔怔地看着另外两人的脸色,想从他们脸上看出一些东西。

何为与王大发则坐直了些,眼神逐渐发亮。

两人皆是军校出身,王大发还是宪兵系统调出来的,对于地方财政数据和民生统计并不陌生。

陈松柏话音落下片刻,两人几乎是同时发出低声感叹:

“这才多长时间,居然恢复了战前七成的财政体量……简直是个奇迹!”

的确,战前的豫东,可是整个豫省的金腰带,平汉、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又临黄河,地利之便,全国罕有,

只不过一场战争、一片黄泛区,把几十年积累冲了个干净,大量人口、财富、资源流失,

而如今包国维主政豫东才多久,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后终于见到了起色。

同样主政过的陈松柏深知其中的不易,因此他看向包国维的眼色更具尊敬和崇拜,

毕竟搞民生很大的基础在于基建,而基建在当下的耗费之高,除了中央以外,没有人哪个军头是愿意拿钱投给民生,

都是给部队扩军买装备……

“咱们绥靖区是单列建制,财政也不归豫省,征税征粮都要单独上缴中央国库。”

陈松柏又补了一句,“按行政院《非常时期征粮办法》规定,我区在完成上缴配额后,仍能结余一大批,

这结余……

这话一出口,张迷龙第一个瞪大眼:“那就是说……司令,我们还能自己花一部分?”

陈三一激灵,筷子一搁,嘴角已经挂上笑意:“那是不是可以……多买点军火、药品啥的?”

王大发嘴里撕扯着羊排:“对啊,现在咱们十一军兵多将广,但是打一仗的弹药消耗也不小。”

陈三赶紧插嘴:“还有我们警察总队,好歹也是个师级编制,结果连像样的炮都没有!”

王大发放下肉,“你这话说得不地道,老陈,上个月不是才给了你们三十六门炮吗?”

陈三给了他一个白眼,毫不客气:“那迫击炮能算吗?”

包国维这时才放下刀,抖了抖刀面上挂着的豆腐渣,语气不紧不慢:

“今年这笔钱,的确要买一批军械物资,从渝城方面多订购一些,特别是炸药、装甲坦克的零件、通用机枪,缺口都不小。”

他说着,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刚出锅的豆腐,晃了一下,看那豆腐在汤水里颤颤巍巍地滴着热气。

“尤其是通用机枪的配件,国内技术和原材料的产量有限,要从国外购入,这价格都翻了不少。”

“不过——买,不如造,所以要花一笔钱从国外想办法搞一批原材料和设备回来,提高我们自己的造血能力,

这个我会和情报部那边商量出个法子。”

“咱们自己的军工厂,必须再加快脚步,产量必须每季度都得有增长。”

“另外,今年绥署的主要任务——不是作战。”

他扫了众人一眼,像是要把这句话钉进所有人的脑袋里。

“而是搞民生。”

这一句落地,将屋外窗纸上的雪声也压了下去。

炉火“嗤”地响了一下,锅里汤滚了一圈,像回应似的轻轻溅了点汤花出来。

张迷龙手里的筷子“啪嗒”掉进空碗:“不...不打仗?”他额角抽搐着,“小鬼子还在兰封修堡垒呢!”

王大发和陈三皆是震惊,何为犹豫着说,“师座……咱们现在可不是刚接手豫东的时候了。

现在郑城、商都稳定、漯河的路线也通了、兵员充足,征粮征税都有盈余,

连军工厂也能满足常规部队的消耗了。

按理说——现在正该乘势继续扩军、整训、武备齐全,预备着向东线推进才对,您却说不打仗?”

一直负责民政方面的陈松柏也忍不住接口:“我不是反对搞民生,可咱们这么长的时间一直都在搞民生建设,

基层布了那么多县政、保甲、交通、仓储……已经足够了。”

几人语气都有些着急,怕包国维有些舍本逐末了。

包国维听着,不置可否。他没有立刻回话,而是坐回小榻上,夹起锅里的一块羊肉,蘸了些盐,咀嚼了好一会儿。

等他咽下,才开口:

“你们说得都对。”

“但你们讲的,是这半年、一年;我讲的,是以后。”

屋里安静了。

包国维续了一杯茶,用盖碗轻轻转了几圈。

“两个国家打仗,拼的从来不是前线,而是国力。”

第三绥署也是如此,真正比拼的不是哪个部队打得猛,而是有没有粮食弹药、基本盘稳不稳、民间民心的支援力度。”

“打仗拼的是后勤。”,他抬头,语气清晰,“不是多修几条路、屯几仓粮就叫后勤。”

“是要有一整套能运转、能自我修复的社会系统。”

“后勤一断,物资没了,兵吃不上饭,军火运不进来,怎么办?你以为还能打?”

陈松柏坐直了些,不自觉点头。

包国维继续,语气沉下去,

“有稳定的生产环境,物资才能保障民用、军用的平衡。

只要这个平衡在,地方就不会乱,老百姓还会送儿子参军、送粮食上车、送柴火烧锅。部队也就能稳得住。”

他顿了一下,看着在座众人。

“但一旦这个平衡出了问题,军队和老百姓就成了竞争者。军用需求压过了民用,军队就会变成征粮队,抢人队,

夺取百姓的资源来维持军队的组织,更别提第三绥靖区还承担了极大的税粮上缴任务。”

“正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若是连活下去都成了奢望,那就别指望百姓感激你、相信你,他们活不下去,你跟他们谈什么爱国?谈什么家国情怀?”

一旦我们后勤崩溃,百姓开始动荡,流民成灾,等到敌人打过来时,他们连子弹都不用多带。”

“百姓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帮手。”

这句话一出,屋里再无人言语。

窗外雪落,炉火收声,锅盖晃了晃,却没再响起汤沸的声音。

陈松柏满脸震惊,不知怎的,他忽然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消息,豫西部分地区出现了旱情,

由于冬旱对农作物的危害较轻,且范围不广,因此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影响。

“难不成,司令的意思是,豫东也会出现天灾?”


  (https://www.635book.com/dzs/45908/67473.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