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功德碑


  元丰三年初夏,长安北城的重建工作完成了。

街道平直,屋舍整洁,有三进的宅子,小二进的,还有一进的宅子。

五个街区的建筑风格都带着浓浓的大虞特色,只是房屋的外观不尽相同,五个街区的交汇处便是北城最繁华的地方,那里有综合性市场,也有百货商场,有负责街区安全的巡查队总部,也有一个衙门的分部。

北城的房屋开始出售以及租赁,不过先前的住户、租户,只需要再交纳一部分的费用便可住到一间比之前宽敞的房子。

房子里每个房间规划合理,灶间房舍简洁大方,还有漂亮的卫生间。

每个街区每条街都配备有公共卫生间,还有专门的清理卫生间的环卫工,居民们的生活垃圾也有专门的部门来处理,大家只需要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方就可以了。

白卿宁是将现代的社区与街道办的模式搬过来,再结合大虞的国情在细节上做了些适当的调整。

站在北城最中间的广场处,白卿宁想,还是缺点东西。

“缺什么东西?微臣立即去办。”左边的孙连翊出声。

右边的逍遥王也张口:“本王也愿为陛下您赴汤蹈火。”

“缺一面红旗。”

红旗要用五颗星的,即便她现在身在异世界,那颗红色的心也永远不会改变。

她可能这辈子都回不去她所爱的国家所爱的家乡了,所以她就只能把这个异时空,改造成她的国家的模样。

她知道这会花费很长时间,但她不急。

每个穿越女都是带着任务过来的,在她的任务办完之前,上天不会让她出什么意外的。

不远处围拢着一大群人,白卿宁的小婶婶梁氏的父亲梁老爷就在其中。

他神色激动地看着眼前的功德碑,全身都在抖。

他的大名梁志坚,刻在功德碑第一行第一位!

他身边全是大大小小的商人,建设北城的资金,都是他们先行垫付和募集的,他们的名字,全在功德碑上!

不止是名字,连籍贯都写了出来!

以后他就是贯州梁氏了!

不再是“那姓梁的”的了!

“李大嘴!你的名字在这里!看!你有名字了!”

“王大勇,你也有名字了!”

“快,快给家里写信,就说老爷我在长安替陛下办了好差,被陛下夸赞了,还上了功德碑!让他们多送些钱来,我还要替陛下办差!”

无论贡献大小,只要是有登记在册的名字,全都上了功德碑。

有人拿着个册子在外头喊:“各人都好好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实在找不到的就来找本官,本官替你们找,要是本官还找不到也没关系,肯定是漏掉了,陛下说了,再立一块碑,一块碑不够就多立几块,必定会把所有人的名字都写上去,绝不会辜负各位的任何一丝心血!”

广场另一边同样围拢着一群人,这些都是建造北城的工人,他们热切地看着眼前的好长一条的功德碑。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出来,所以有个工部的主事站在碑前给他们念名字,念到名字的都会响亮应一声:“小人在此!”

有时会遇到同籍贯同名字的人,两人争吵一番后又哈哈大笑:“注定我们是要做兄弟的!”

一片热闹声中,白卿宁让人去宣读圣旨:“……功德碑上的所有人的后代,不论出身不论户籍,只要不作奸犯科,日后都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功德碑上的所有人的后代都能参加科举?

天啊,这真是天大的恩赐啊!

若是梁家后代能通过科举入仕,那整个梁家就彻底改换门庭啊!

梁老爷扑通一声跪下:“陛下英明!陛下万岁!”

大家都跟着跪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广场上的功德碑前欢呼声一片,广场周边也很是热闹。

今日北城开区,人流如炽,有商贩们嗅到了商机,一大早就过来摆摊了。

卖吃食的摊子,刚来不到一个小时就清空了所有食品,卖小玩意的,也没多久就卖光了。

各家商行在北城都有自己的商铺,酒楼、茶楼、点心铺等等,今日也是人满为患,酒楼的台翻了好几轮,点心铺的师傅手都挥冒烟了都赶不上顾客点单的速度,都傍晚了,外头还排了好长的队呢!

北城这一日的繁华热闹,深深地印在了那天来看热闹的人的脑海里,等官方放出北城放出房屋出售与租赁的消息后,许多人都涌了过来。

北城的街区与屋舍吸引了大批的人来置业安居,随着人越来越多,不到半年时间,北城已经是长安最繁华的地方了,一度将长安主街的人流都吸引了过去。

赵国公也带几个小曾孙去北城逛过那个综合市场,里头的烟火气让人心中喜悦,再去逛那个百货商场时,又是另一种心情。

便是不去市场商场,就在街道上走走也很有看头。

看街边的宣传栏。

看广场上那一圈功德碑,甚至是功德碑旁边的小花圃,瞧起来也比府中好看。

总之北城很好逛。

美中不足的是,离赵国公府太远了。

要是他们明德街也有这么热闹的地方,那就好了。

只是明德街住的都是国公、王公等贵人,闲杂人等怎么会过来?

没有闲人没有杂人,哪里热闹得起来?

但四个小孙孙实在是太闹腾,赵国公只能厚着脸皮问白卿宁一句:“陛下,上回下大雨,雨水回流,半个明德街都被浸了,满街的屎味,十几天都不散……这明德街的排水系统只怕也是时候改造改造了。”

其他居住在别的街道的朝臣也是叫苦连连,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叶卿宁下令进行街区改造。

白卿宁道:“是要改造,只不过众卿家也知道,我大虞国库不丰,北城能重建,完全是那群商贾们仗义,如今朕还欠着他们的钱未给。”

赵国公立即表示可以令各家先行募集资金,等到以后有收益了,再慢慢将资金回拢。

白卿宁觉得这提议不错,于是便让大家表决。

三天后,赵国公拿着张写满了名字盖满了官印的手书进来,腿脚都生风了:“陛下,成了!”

白卿宁仔细瞧了一眼,就把这张手书收起来:“那接下来的资金募集工作,还要国公爷你多多把关,每一笔账都要记清记楚,尤其不要进了谁的私囊。”

“老臣领命!”

接着白卿宁跟赵国公讲了股份制,听完后,赵国公便立即下去办了。

又过了半年,兴城那边传来好消息:兴城新建完毕,许多背井离乡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乡啦。

人一多,街道房屋又漂亮,又干净卫生,又有梁氏等各家商家入驻,又有朝廷的扶持,因此兴城没用多久,兴城便一跃成为附近几个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一城兴,城城都想兴,于是各地请求重建府城、州城、县城的折子如雪花般飞向白卿宁的案头。

白卿宁通通批准了,但是让他们自行募集资金,制度与长安城同制,同时也制订了许多条针对性的旨意,以此避免底下人为了建新城而做出伤害百姓权益的事。


  (https://www.635book.com/dzs/50368/49258904.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