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真狠啊


  如何安置?

白卿宁道:“我如何安置,得看他是怎么个表现。若他从一开始便与我一条心,事后我必定让他荣耀加身,当个闲散王爷,若他另有目的,那我最终只能跟他明刀枪枪的打一架了。”

孙连翊注视白卿宁:“倘若是我呢?阿宁也会与我刀剑相向吗?”

“会。”

孙连翊垂头轻笑:“真狠啊。”

是很狠,可不狠的那个人,一定会是先死的那个。

风吹竹叶,沙沙沙,听得人昏昏欲睡,白卿宁与孙连翊的心却无法平静。

昔日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最后为了利益成了互相厮杀的敌人,想想这场景是何等的悲凉。

可这就是现实。

如果只能斗个你死我活才能拥有安乐日子,谁都知道怎么选。

白卿宁毫无心理负担,她相信六皇子也是如此,便是孙连翊,到了他的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也一定会选择自己更重要的。

这个世道,人心最珍贵,失去之后确实会伤心一下子,但合则来不合则分,世间之事,父母子女,丈夫手足,无一不如此。

谁更在乎,就注定谁更受伤。

长安的水又乱了四五天。

这天清晨,众人惊奇地发现,平南侯白卿宁竟然来上朝了!

这可是稀事啊!

白卿宁热度还未退,大家都很乐意跟她攀交,白卿宁来者不拒,很容易亲近但又恰到好处,让大家觉得,他们是有机会跟她继续深交下去的。

六皇子也上朝了,他远远地站在一边,看着白卿宁那边的热闹,仿佛处于另外一个世界。

大皇子代理朝纲,但他不敢坐在那个代表着九五至尊的位置,他甚至连把椅子都不敢放,只敢站在主位旁边。

他冷冷地看着六皇子,冷冷地看着二、三、四、五等皇子的人对白卿宁献殷勤。

今天的早朝依然没什么大事发生,能拿出来的讨论的无非就那几样,但这几样已经被六部扯皮了好几天,再扯下去,也不过是差不多的话翻来覆去的讲。

总之只要上头的人没有最终拍板,他们六部就要来回的扯皮,直到上头的人被扯得烦了,将事情定下来为止。

只不过今日多了个白卿宁,大家扯起皮来也比往日有激情,仿佛要让白卿宁看看他们的嘴皮子抑或是实力。

偶尔有人辩得有理有据,得白卿宁一句“精彩”,那人便像是被打了鸡血一般,辩得更起劲了。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都跳出来辩论。

白卿宁稍微引导,话题便跳出了当前的辩题,开启了新的话题。

到了后面,朝堂按照正反分成了两个阵营,辩得那叫一个激烈,若是语言有实体,那也是刀光剑影,满地尸体的。

大皇子技痒,也想要在众人面前表现一番,资历最深的谋臣摁住了他:“殿下你站在高处,且再认真看一眼,底下众人,像不像是耍技的猴子?”

耍技逗乐的猴子?

大皇子站在主位旁边,眸色沉沉地往下看,他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六皇子。

六皇子站在最边边,看得漫不经心,还打了个哈欠。

再看白卿宁,她虽面上含笑,周围也围了一大圈人,但大皇子一眼就能瞧出,她与那些人中间是隔着距离的。

她身处局中,但很明显就是看戏的。

甚至朝会上的这一幕情形,还是她一手主导的。

大皇子拼命回想,今日的朝会,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白卿宁主导的呢?

他想不起来,只是觉得心惊。

白卿宁这超绝的控场能力,不动声色的排兵布阵的能力,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人拉进局中,而别人不犹不自知!

难怪她能平定大南关,难怪她能收复南夷,这等人才,他若能收服,那个位置,他伸手就能触及!

一连几日,白卿宁都上朝了。

因着她的出现,原本是一潭死水的朝堂,变得十分有意思起来。

政事无非是那几样政事,但在人前出风头的机会可不是每天都有的,特别是在白卿宁跟前出风头的机会,那可得好好抓住。

因为这几日交往下来,大家都很清楚,白卿宁是个极随心的性子,兴致来了,也会加入辩论的行列,她的论题听起来平平无奇,叙述的过程中也很平和,但前后呼应,逻辑紧密,又十分扣题,愣是把众人给震得一愣一愣的。

而且当她认真辩论的时候,御史台最能辩的御史大夫都不是她的对手。

今日白卿宁提出了一个辩题:当国家出现重大危机,需要牺牲一部分人才能保住这个国家的运转时,该不该牺牲,如果牺牲,那么士、农、工、商、三流九教,该牺牲哪部分。

辩题一出,便有人笑了:“平南侯,你今天出的辩题好像没有辩论的必要吧?”

白卿宁看过去,她认不出那个人,但那个人身边的人,她是认识的。

苏伦,当时她闯刑场时,爬着与四位白家亲兵一起上场的战场记录官,他之前是从六品下的寺御史,现在是正五品的御史中丞,属于御史台的副长官,再往上一级,就是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了。

白卿宁朝苏伦施了一礼:“苏中丞大人,您也觉得这辩题没有辩论的必要吗?”

苏伦坐在椅子上,虽没有了双腿,腰背仍挺得笔直,从战场上下来这么久了,他身上还带着一股不属于文臣的煞气,也就是白卿宁了,寻常御史台的人见了他,都会觉得怂。

苏伦似乎没料到白卿宁会问自己,一时有些怔然。

这时最先质疑这个辩题的人是礼部的四品官,姓罗。

罗大人又笑了一声:“当然是没有辩论的必要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肯定是舍去三教九流了,没有了他们,大虞才更加的安定,长安的小偷小摸都能少不少,假以时日,定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苏伦扭头看他:“可就是罗大人口中的小偷小摸,三教九流,在大南关失陷之后,从四面八方赶来,用人命一日一日的撑着,死了之后,也用他们的尸体,筑成一道道障碍。”

罗大人顿了顿。

苏伦又道:“平南侯抬棺出京之时,追随者不足两百人,从长安至大南关一路过去,抵达大南关时,她已有数千追随者,这些人,是平南侯后面平定大南关的基础,他们就是你嘴里的三教九流。”

“舍去了这些人,若大虞再有敌来犯,谁上战场,你的儿子,还是我的儿子,抑或是在场所有人的子孙?”


  (https://www.635book.com/dzs/50368/49291207.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