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1章 掌中宝俸村长
老大爷把塑料袋往俸如昌怀里一塞,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如昌,上次你教我玩手机,我都没什么好东西给你。”
“这鱼是我今天下河捞的,吃不了那么多,给你几条尝尝鲜。”
俸如昌打开塑料袋往里一看,见是十来条两指宽的小鱼,且小鱼已经宰杀好,颇为讶异:
“叔,这鱼您钓的啊?”
“嘿嘿,我哪有那样的闲工夫。”大爷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四下看了看,凑近俸如昌小声道,
“这鱼我用簸箕捞的。”
“咱河里鱼多,随便一捞就能捞到。”
见他神秘兮兮的样子,俸如昌好笑道:
“您是不是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咱村里的鱼好捞?”
大爷嘿嘿笑:“那倒也不是,我主要是怕村里小孩知道了,都跑去捞鱼。”
“到时候要是出点什么事,人家还怪我起不好的带头作用,那我就有理说不清了。”
俸如昌乐了:“这怪不到您头上。”
“不过,您倒是给我提了个醒,既然咱们村的小鱼这么多,那咱们捞去镇上或者县里卖,是不是也能卖些钱?”
“我跟您说,城里人就好这一口。”
老大爷摇头:“这可不行,这野生小鱼离了山里的水就不好活了。”
“拿到镇上去都死光了,更带不去县城。”
“而且,人家镇上周边的村子跟县城周边的村子都有人捞鱼卖,咱们去卖,卖不过人家的。”
俸如昌点头:“话是这么说没错,可不管怎样,这也算是一个赚钱的法子。”
老大爷还是摆摆手:“这野生小鱼不能过夜,就算能用清水养着,也只能养几个小时。”
“这样一来,捞鱼卖鱼都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甚至得在上午就完成了。”
“可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家,能有几个有这样的精力?”
“让他们大清早天不亮就去捞鱼,然后一口气都不歇的又赶到城里去卖,你说有几个人能做到?”
“也就只有你们年轻人有这样的精力。”
“像我们这些老家伙,早上也不敢下水,都是等中午天气热了,水温高了,才敢下去。”
“唉~”
老大爷叹口气:“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我的看法就是这样的。”
“你要是觉得捞鱼卖鱼可行,你就问问其他人。”
“我是没办法了,我家里还有小孙子。”
“早上起来做了早饭,自己来不及吃一口,就得先喂小孙子。”
“还有一堆的鸡鸭。”
“唉~”
有人说农村人活该穷,守着那么多‘金山银山’也不会利用。
可那些纸上谈兵的人根本不知道现实的无奈。
但凡可以赚钱,哪怕是跪着赚钱,也绝不会有几个人吝啬自己的膝盖。
但是,生活并不是靠想象的。
就像现在俸如昌提出卖鱼一样。
野生小鱼值钱,大家都知道。
可问题是,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
一个人只有两只手。
兼顾了家里的老小跟繁重的家务后,他们已经精疲力尽,连休息都成了奢望,哪还有时间去肖想什么野生小鱼。
而且,捞鱼卖鱼也绝非说卖就能卖掉的。
否则,这山野之间哪还有什么鱼啊,早就被那些卖鱼赚了钱的人捞光了。
说到底,生活不是纸上谈兵。
那些嘲讽农村人活该穷的人,大约都是梦想家吧。
俸如昌也不由得跟着叹了一口气。
他道:“叔,那谢谢您的鱼 ,下次要是还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就跟我说,能帮忙的,我都帮。”
老大爷听了很是高兴,又接连道谢一番。
两人你谢我,我谢你,气氛很是融洽。
这让站在不远处打探村情的俸村长冷了脸。
奇了怪了,俸如昌这个小王八蛋从前一点儿也不喜欢村里人的。
村里人也不喜欢他。
虽然俸如昌跟村民之间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利益纠葛,但耐不住他这个村长善于鼓动村民啊。
毕竟村里只需要他这样一个能人就够了。
他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中宝,家里的一切资源都倾斜在他身上。
所以,别看他只是一个小村长,可他却有着惊人的初中学历。
在他的那个年代,能小学毕业都很幸运了。
有些人甚至连学校的门槛都没有摸过。
在那个年代,活着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十分艰难。
能有机会念书的,必定都是家中父母或者爷奶的掌中宝才行。
其他稍微没那么受宠的,就只能沦为牲口。
牛下地干活,他们要跟着下地。
牛回家了,他们也回家。
不过,牛回家了只要歇息在牛圈里就行了。
而那些不受宠的子女还需要承担家庭的大部分家务。
受宠的则是背负着所谓的‘改变家族命运’的使命,从小啥也不用干,只要老老实实去学校就行。
他俸村长好巧不巧,就是家里受宠的那一个。
至于俸如昌的亲爹,自然是牲口。
这也是为什么俸如昌家里并不富裕,可他父母也要咬紧牙根勒紧裤腰带,到处借钱都必须要送俸如昌上大学的缘故。
十几年前供养一个大学生跟如今供养一个大学生并不是一回事。
虽然那个时候的物价相对比较低廉。
但同样的,劳动力也是低廉的。
俸如昌的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只能干最廉价的苦力。
可凭着苦力并没有办法培育一个优秀的人才。
所以俸如昌的老爹当初还找到他这个大哥借过钱。
不过,俸村长没借给他。
俸村长还记得那个不爱说话的三弟在被自己拒绝后,说了好大一通话。
真是稀奇得很。
他说:“大哥,从小家里就只疼你一个,兄弟姐妹几人,就你一个人进过学校。”
“我们这些爹妈不疼,爷奶不爱的,只能像牲口一样干活。”
“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也都是紧着你。”
“就连家里母鸡下的蛋,也只有你一个人有资格吃。”
“可是,你摸着良心说话,你有给那些母鸡挖过一条蚯蚓吗?”
“每天去给母鸡挖蚯蚓的人是我,我过生日的时候,想吃鸡蛋,爷奶就打了我一顿。”
“这些往事过了就过了。”
“但是我希望你能记住,你当初之所以能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初中毕业生,不是爷奶的本事,也不是爸妈的本事。”
“是我们这些兄弟姐妹的血够多,你才能吸得这么轻松随意。”
“如果家里只有你一个孩子,那你现在跟村里的其他老人一样,根本就没有机会坐在这个位置上。”
(https://www.635book.com/dzs/5174/65731.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