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非遗进校园 文脉传薪火
“孝廉碑”的发现和“破译字谜”活动,让老巷的文化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街巷。苏晚看着文化展示空间里络绎不绝的游客,尤其是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老巷的非遗文化带进学校,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林晓,林晓作为民俗学专业的学生,立刻表示赞同:“苏晚姐,这个主意太好了!现在的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太少了,把非遗进校园,既能让他们了解老巷的文化,又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开始筹备“非遗进校园”活动。苏晚联系了附近的实验中学和几所小学,没想到学校方面非常支持,很快就确定了活动时间和流程。陈爷爷、柳清颜、张伟也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参与活动,为孩子们传授非遗技艺。
活动第一站选在实验中学。活动当天,苏晚带着陈爷爷、柳清颜、张伟和几位志愿者,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他们在学校的礼堂里搭建了三个展示区:书笺制作区、古琴文化区和古建筑榫卯区。陈爷爷带来了笔墨纸砚和各种纹样的印章,柳清颜带来了她的古琴,张伟则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榫卯结构模型,还有一些青砖和工具。
上午九点,活动正式开始。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礼堂,看到展示区里的非遗项目,眼睛都亮了起来。“哇,这就是古琴吗?看起来好有年代感!”“这个拼图好特别,是老房子的样子!”学生们纷纷议论着,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书笺制作区前,陈爷爷正在为学生们演示传统书笺的制作方法。他先拿起一张宣纸,熟练地裁剪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毛笔蘸取颜料,在纸上绘制简单的花卉图案,接着盖上印章,一张精美的书笺就做好了。“书笺不仅是写字的载体,更是情感的寄托。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书笺上写下祝福的话语,送给亲朋好友。”陈爷爷一边演示,一边讲述书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动手尝试。虽然手法略显生疏,有的学生颜料蘸多了,有的学生裁剪得不规则,但每一张书笺都充满了童趣。有个小男孩特意在书笺上画了老槐树,兴奋地说:“我要把它送给爷爷奶奶,让他们也了解老巷的文化。”陈爷爷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时不时地在旁边指导几句。
古琴文化区前,柳清颜正为学生们弹奏经典古琴曲《渔舟唱晚》。悠扬婉转的琴声在礼堂里回荡,学生们都沉浸其中,静静地聆听着。弹奏结束后,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圣人之器’。”柳清颜向学生们介绍道,“每一根弦都藏着故事,每一个音符都传递着情感,就像老巷的每一块石板都刻着时光的痕迹。”
她还邀请几位学生上前,体验弹奏古琴的乐趣。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拨动琴弦,虽然弹出的声音不成曲调,但都非常开心。“原来古琴这么有意思,我以后想学习古琴!”一位女生兴奋地说道。
古建筑榫卯区是最热闹的地方。张伟把榫卯结构模型摆放在桌子上,向学生们介绍道:“榫卯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不用一颗钉子,就能把木材牢固地连接在一起,非常神奇。”他一边演示如何拼接斗拱结构,一边讲解榫卯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们纷纷围上前,试着拼接模型。有的学生很快就拼好了一个简单的榫卯结构,兴奋地向同伴展示;有的学生则遇到了困难,在张伟和志愿者的指导下,也慢慢完成了拼接。“太神奇了!不用钉子就能这么牢固,古代工匠太厉害了!”一位男生感慨道。
活动期间,苏晚还为学生们播放了老巷的宣传视频,介绍了老巷的历史文化和非遗项目。她鼓励学生们周末多去老巷走走,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希望你们能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苏晚说道。
活动结束时,学生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非遗文化,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古琴的声音真好听,书笺制作也很有趣,我以后要多了解传统文化。”“我周末一定要去老巷看看,体验一下制作书笺的乐趣。”
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期待的眼神,苏晚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非遗进校园”活动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她计划将这个活动常态化,走进更多的学校,让老巷的文化魅力感染更多青少年。
(https://www.635book.com/dzs/71130/49854860.html)
1秒记住零零电子书:www.635book.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635book.com